- 相关推荐
《别做正常的傻瓜》读后
《别做正常的傻瓜》读后感
——学会“正常”的思考方式
言前
你正常吗?也许是的。你傻吗?也许也是的。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你是个正常的傻瓜。
说你是傻瓜,是因为你做的许多决策都是欠理性的。说你是正常的,是因为大多数人和你一样,都在做欠理性的决策,而且都没意识到这些决策是欠理性的。这些傻的错误在许多决策中会出现,包括购物、投资、用人、择偶等。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仅会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会回顾过去在这件事上面的投入,并试图挽回过去的损失。其实,这些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本书作者奚恺元(Christopher K.Hsee)生长于中国上海,后旅美求学,1993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他是当代最有成就的行为决策学研究者之一,其研究涉及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以及幸福学等诸多领域。他的著作在许多国际期刊上发表,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教授在他的获奖致辞中还特别提到了奚教授的研究贡献。在北美和中国,他被许多一流大学邀请做过演讲。并广受好评,奚教授有十多年的管理教学经验,他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管理决策课程备受欢迎。
本书结合了作者十余年的教学经验,融合了诺贝尔奖得主及其他学者数十年的研究成果,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帮助我们发现决策中的误区,从而可以比大多数人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
别做正常的傻瓜,谈何容易;读过此书,可见一斑。
读后
作者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例子为引,用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看似正常的判断逻辑实际往往是不理性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想要成为“聪明的少数”,比大多数正常人不正常些,需要改变惯有的思维模式,研究人性本身的行为规律,探究少数成功人士的秘诀。
习惯性偏见和认识误区
什么是习惯性偏见和认识误区?
比如,人心里往往有分类很细的心里账户,可能买衣服的钱和买电影门票的钱出于不同账户。人们总倾向于把相似的支出归到同一账户中,并且锁定起来,不让预算在各账户间流动,因此就会产生弄丢了戏票就不看戏,丢了电话卡就不再打电话,甚至弄丢了饭票就不吃饭的情况。
再比如,一个人去澳门承接一个项目,经过几个月的辛苦,项目终于完成,得到了10万元酬金;一个人在澳门中了10万元的彩票。同样是10万元,如果这时一个朋友邀请去玩赌场的21点,相信大部分人都会第二种情况下更愿意去赌一把21点。
同样是10万元钱,本身应该没有差别,但大多数人往往认为前者10万元是通过自身努力辛辛苦苦挣来的,后者10万元是幸运垂青来的,对待的态度就有了天壤差别。正常的傻瓜通常倾向于把赢来的钱消费掉,而把赚来的钱存起来。这时是不是应该,换个角度看问题,无论是怎么来的,都是自己的收入,冒风险时不应该有不理性的心里账户区分,这样才有可能有更理性的决策。
如果,有一天想买豪华双人被子。到商场发现,原价650元的超大号豪华双人被子、500元的豪华双人被、450元的普通双人被子,现在都统一售价400元。这时候很可能会因为折扣多而选择买超大号豪华双人被子,但实际上,已经偏离了购买初衷。真的使用才会发现,超大号很可能因太大而使用不便。
理性的人应该是这样考虑:豪华双人被对我效用最大,价格400元和其他两种一样,所以我选择豪华双人被。但正常的傻瓜心里还在盘算交易带来的效用,也就是合算交易偏见,是商铺参考价格和商品实际价格间差额的效用。
那么为何我们会有偏见和误区呢?除了上述分析的非理性心里账户和合算交易偏见外,盲目自信也是重要的原因。
自信有优点,也有缺点。人不但要有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
在鼓舞士气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自信;而在具体行事时,我们应该谨慎而又自知之明。我们在做判断时,应该尽量避免只证明这样决策是对的,也要想想这样决策是不是有不合适的地方。只有辩证的看待和判断,才能够做到更为理性。
人的适应性也是产生偏见和误区的原因之一。
人其实有很强的适应性。正常的傻瓜往往会低估自己的适应性,花很多精力和金钱去追求那些以为可以给自己带来长久快乐的东西,结果却未必能达到想象中的程度。比如,人们觉得升职、加薪、换了大房子、买了豪华车都会让人非常快乐,用不了多久,我们的高兴程
度又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如果在追求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花了太多的精力和金钱,实际上就是陷入了认识误区之中。
但是人并非对所有东西都能适应。极端的、变化的东西会难以适应,人际比较也会带来不适应。因此,物质的东西很容易就能适应,而精神的东西不太容易感到厌倦。所以,我们在做决策时,要注意到人本身的适应能力,不要仅仅注意物质的东西。相反,在满足一定物质需要之后,应该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
幸福准则
作者在书的最后两章给出了幸福的十六准则,这也是我们努力逃离“正常的傻瓜”群体,成为幸福生活主宰的钥匙。
准则一:好事一起享受不如分开享受
注:如果有两件好事要告知家人、同事,当然应该是分两次告诉,这样会带来更多的快乐。
准则二:坏事分开忍受不如一起忍受
注:我记得有一句俗话“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话糙理不糙,说的就是这个道http://http://www.wenku1.com/news/55D39FFEE06C09DC.html理。
准则三:大好事小坏事分开经历不如一起经历
注:小小的坏消息带来的不大的痛苦会被大大的好消息带来的大快乐所冲淡。
准则四:大坏事小好事一起经历不如分开经历
注:好消息带来的快乐才不会被坏消息带来的痛苦所淹没。
准则五:好事晚说不如早说
注:越早越能得到持久的满足。
准则六:坏事早说不如晚说
注:对坏事情等待的过程是最折磨人的。
准则七:静止的好事不如变动的好事
注:人的适应性很强的,尤其是对物质的东西。人们以为会为它开心满意很久,其实过了一段时间就习以为常了。好的事情要以变动的形式呈现,这样才不至于让人习以为常。
准则八:变动的坏事不如静止的坏事
注:对于静止的东西人们总是容易适应。但是对于变动的东西,适应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宁愿要一个恒定噪音的空调,也难以忍受一个声音时响时轻的空调。
准则九:小奖不如不奖
注:要奖励他人积极做事,除非给予相匹配的外在奖励,否则小的外在激励反而会抹杀内在动力,还不如没有效果好。人们会觉得不值得为了这点小钱去做事,于是连本来不拿钱自己也愿意做的事情都不想做了。
准则十:小罚不如不罚
注:道理同准则九,人们做事往往是出于自己的内在动力,而一旦与奖励挂钩,就变成一个经济交易。
准则十一:好事有选择不如无选择
注:不要把好事变成患得患失的选择。
准则十二:坏事没选择不如有选择
注:有选择可以降低不高兴的程度,觉得到底是自己做出的选择。
准则十三: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
注:比如送礼,可以在不太贵重类型里选择贵的。
准则十四:有用的不如无用的
注:比如送礼的时候送吃穿用的,看似有用,却不如送看似无用的主人画像。 准则十五:说要的不如想要的
注:应该把人们想买却不舍得买或者不好意思买的东西送给他们做奖励或礼物,而不是钱或者经济效用看上去很大的东西。
准则十六:公开的不如不公开的
注:尤其是奖励。
结语
不做正常的傻瓜,需要转换思考方式;多几分理性和变通,少几分正常和习惯。
【《别做正常的傻瓜》读后】相关文章:
傻瓜的作文09-23
傻瓜的句子12-22
爱情傻瓜05-01
高考数学复习别选难题做04-28
我是“傻瓜”作文12-07
小傻瓜作文06-07
小傻瓜作文06-09
傻瓜弟弟作文04-30
我的傻瓜妈妈作文03-29
爸爸是个大傻瓜作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