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美学是什么》十处美景
《美学是什么》十处美景原作:龚蕾1、读《美学是什么》之"风景十"美学是人文学科中哲学的一部分。能兴者谓之豪杰。美学成为人生智慧和高尚人格,智慧很难像知识那样传授,它更多地需要内心觉悟,需要反省和体认这一部分是《美学是什么》的结束一章。其中宋白华《美学散步》中的一小段内容非常的精彩,摘录如下:"生命的境界广大,包括着经济、政治、社会、宗教、科学、哲学。这一切都能反映在文学里。然而文艺又不只是一面镜子,映现着世界,且是一个独立的自足的形相创造。它凭着韵律、节奏、形式的文艺站在道德和哲学旁边能并立而无愧。它的根基却深深地植在时代的技术阶段和社会政治的意识上面,它要有上腥气,要有时代的血肉,纵然它的头伸进精神的光明的高超的天空,指示着生命的真谛,宇宙的奥境。文艺境界的广大,和人生同其广大;它太深邃,和人生同其深邃,这是多么丰富,充实!孟子曰:"充实之谓美。!这话当作如是观。--宋白华《美学散步》"2、读《美学是什么》之"风景九"在"风景九"中,作者写道:"看蒙娜丽莎","审美趣味","意象与意味"等。摘抄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中的一小段话:"在接受方面,审美经验与日常世界的其他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特有的暂时性,它使我们得以进行"再次观察",并通过这种发现来给我们的现实以满足的快乐;它把我们带进其他的想象中,由此适时地突破了时间的藩篱;它预设未来的经验,由此揭示出可能的行动范围;它使我们能够认识过去的或者被压抑的事情,由此使人们既能保持奇妙的旁观者的角色距离,又能与他们应该或希望成为的人物作游戏式的认同;它使我们得以享受生活中可能无法获得或者难以享有的乐趣;它为幼稚的模仿以及在自由选择的竞赛中所采用的各种情境和角色提供了具有典型性的参照系。最后,在与角色和情境相脱离的情况下,审美经验还提供机会使我们认识到,一个人自我的实现是一种审美教育的过程。--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3、读《美学是什么》之"风景八"在"风景八"中,作者描述了艺术家。其中摘抄了庄子《逍遥游》和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几小段话:"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衘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病而年谷熟--庄子《逍遥游》""诗人敢于把不可见的东西的观念,诸如极乐世界,地狱世界,永恒界,创世等等来具体化,或把那些在经验界内固然有着事例的东西,如死,忌嫉,又如爱、荣誉等等,由一种想象力的媒介超过了经验的界限--这种想象力在努力达到最伟大东西里追迹着理性的前奏--在完全性里来具体化,这些东西在自然界里是找不到范例的。--康德《判断力批判》"4、读《美学是什么》之"风景七""风景七"中,作者描述了有意味的形式。其中摘抄了贝尔《艺术》中的一小段:"艺术品中必定存在某种特性,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存在;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都没有。这是一种什么性质呢?什么性质存在于一切能唤起我们审美感情的客体之中呢?什么性质是圣索非亚教堂,卡尔特修道院的窗子,墨西哥的雕塑,波斯的古碗,中国的地毯,帕多瓦的乔托的壁画,以及普桑、德拉、弗朗切斯卡和塞尚的作品中所共同的性质呢?看来,可做解释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爱多种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贝尔《艺术》"5、读《美学是什么》之"风景六""风景六"中,作者描述了艺术实践、书法情感等。其中摘抄了钱钟书《诗可以怨》表现说的一小段:"诗可以怨"也牵涉到更大的问题。艺术实践、书法情感等。古代评论诗歌,重视穷苦之言,古代欣赏音乐,也以悲哀为主";这两个类似的传统有没有共同的心理和社会基础?悲剧已遭现代新批评鄙弃为要不得的东西,但是历史上占优势的理论认为这个剧种比喜剧伟大;那种传统看法和压低欢愉之词是否也有共同的心理和社会基础?--钱钟书《诗可以怨》"6、读《美学是什么》之"风景五"后感"风景五"中,作者描述了什么是模仿。其中摘抄了库尔贝《给学生的公开信》中的一小段话:"艺术中的想象在于一个存在的东西找寻最完整的表现,但绝不想象出或创造出这个对象本身。"美的东西是在自然中,而它以最多种多样的现实形式显现出来。一旦它被找到,它就属于艺术,或是可算是属于发现它的艺术家。只要美的东西是真实的和可视,它就具有它自己的艺术表现,而艺术家无权对这种表现增添些东西。他玩忽它,就有歪曲以至削弱它的危险,作为自然所提供的美,是比艺术家的所有的传统优越的。--库尔贝《给学生的公开信》"7、读《美学是什么》之"风景四"后感在"风景四"中,作者给我们讲述的是现代美学。标题是杜尚的质疑。摘抄了其中阿名诺《美学理论》中的一段:"今天,不言自明的是,一切有关艺术的事却不再是不言自明的了,更有甚者,不再是不思自明的了。有关艺术的一切都变得成问题了。诸如艺术的内在生命,艺术与社会的关系,甚至艺术的存在权利。"--阿名诺的《美学理论》8、读《美学是什么》之"风景三"后感在"风景三"中,作者给我们讲述了西方美学的风景。这章作者题目为优美与崇高。其中摘抄了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一小段:"自然界的美是建立与对象的形式,而这形式是成立于限制中,与此相反,崇高却是也能在对象的无形中发现,当它身上无限或由于它无形式的对象的机缘无限被表象出来,而同时却有设想它是一个完整体,因此,美好像被认为是一个不确定的悟性概念的,崇高却是一个理性概念的表现,于是在前者愉快是和质结合着,在后者却是和量结合着。并且后者的愉快就它的样式说也是和前者不同的,前者(美)直接在自身携带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并且因此能够结合着一种活跃的游戏的想象力的美丽刺激;而后者(崇高的情绪)是一种仅能间接产生的愉快;那就是这样的,它经历着一个瞬间的生命力的阻滞,而立刻继之以生命力的因而更加强烈的喷射,崇高的感觉产生了。"--康德《判断力批判》9、读《美学是什么》之"风景二"后感在"风景二"中,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中国古典美学。摘抄了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中的一小段:"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诽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诽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此刻,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瞥见美学风景的另一面--中国古典美学。""那景象博大精深,变化繁复,往近处看,中国美学文化的独特风韵凸现眼前,各种艺术魅力无限,望远处看,漫长的历史辉煌久远,不同时代的景观一幕幕闪现。李泽厚深情地写道: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等的想象画像,他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其实,我们对自己的传统并不陌生,但问题在于,对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却并不一定有所思考。恰如哲人所言,最熟悉的东西往往是最缺乏思考的。所谓见惯不惊嘛!或许,我们应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历史。10、读《美学是什么》之"风景一"后感《美学是什么》这本书是周宪撰写的。读完这本书,会对美学到底是什么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和思考。以下是摘抄笔记和读后感。总共有十处风景可以欣赏。作者在"风景一"中,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的房间,在这个房间里,有美丽的风景。黑格尔在《美学》(第一卷)中这样说道:"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确切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对于这种对象,"伊斯特惕克"这个名称实在是不完全恰当的,因为"伊斯特惕克"的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就是取这个意义,美学在沃尔夫学派之中,才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科学,或则毋宁说,哲学的一个部门,在当时德国,人们通常从艺术作品所引起的愉快,惊赞,恐惧,哀怜之类情感去看艺术作品。我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是什么》十处美景】相关文章:
音乐美学论文05-17
关于美学论文02-14
劳动的美学价值03-13
赞美学校的作文12-01
赞美学校的对联12-09
赞美学生的句子10-20
赞美学生的评语11-26
试论生态美学论文12-01
关于赞美学校的文章09-23
简短赞美学生评语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