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去做一个幸福的人--《原上草诗选》读后感
2010年3月树林拍摄:蒲池的春天雨天的午后,书房里不时传出先生阅读《原上草诗选》的赞叹声,一再叮嘱我捎去他对诗人的问候与尊敬。先生走后,听着窗外雨滴的落地声,读完《原上草诗选》,将自己喜欢的诗章一一作了标记,阅读的过程像在捡拾秋天荒原的红色落叶,片片落叶飘逸兼有四季之美,伤感却不乏浓郁地抒情,与窗外的雨声组成一组和谐的意境。
作过标记的诗篇有:《关于父亲》、《我们以墙的方式生活》、《秋天的谷子》、《吃草的羊》、《孩子,都回到雪山里去》、《柴达木》、《去做一个幸福的人》等,是我一再精减之后留下来的。当晚打开博客,发现两天前,原上草将我发在博客里的一组图片"蒲池的春天"全部搬走,这又让我感觉到流淌在《原上草诗选》里的另一种诗歌情绪:故乡情结。我冥想,远在青海的原上草的世界一定开满了故乡陇南蒲池的桃花。重读时发现,《原上草诗选》中的诗歌,是从甘肃陇南到青海海北组成的一座语言凝注的山,山自觉形成诗人审视现实的情感依据,加之诗人慷慨纵横的豪气浓情,给人展示出一幅幅以山为背景的诗歌画卷。
原上草的故乡蒲池,坐落于陇南武都的十万大山之中,村庄在一座山上。村庄周围还是山,有陡滑的羊肠小路,春天有满坡的桃花,山上有座小庙,唯独缺少雨水与青草。但是,你若爬上滚动石头的陡峻山路,到达蒲池村,村民会毫不犹豫地把每天早晨打鸣的大公鸡宰了炖熟给你吃,他们的热情不亚于海北青稞酒的浓烈。原上草是从山上走下来的诗人,他生来就是大山的孩子,他童年对世界的认知就是四面环山,站在家园门口,山峰重峦叠嶂,堵住与外界的通道。尤其在雨后的早晨,云朵缠住山峰嬉戏,蓝天清澈,沉静天空陪伴着山峰的孤独,众山深处流淌千年万年的白龙江。生在这样的村庄,山就是人的宗教,人会自觉生出一种想要走出大山的强烈愿望。他从小小年纪开始,从山上走下来又从山底攀上去,年复一年,从蒲池伟峻沉厚的山走到海北雪花浸染的山,这个行走就是一个诗人成长的艰难历程。因此,他的诗歌充满山的峭拔,雪的丰盈。他的诗刻进了峭拔与丰盈两大主题,他不得不站在凛冽风骨之上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思考社会。
《关于父亲》、"父亲的生肖属土/他犁被岁月板结的土地/岁月犁他的前额/那些磨秃了堆堆犁铧/冷光里透出炽热的本色......"父亲终年用他的方式在白龙江边的山梁上耕耘土地,因为一辈子的耕作,父亲成为土地的一部分,父亲生来就是土地的一部分,父亲耕作时替土地说话,说出土地的温情,说出土地恒久的沉默。"父亲抚摸所有的铁木器具/从春分惊蛰数到大寒小寒/节气里摇晃着一株硕杆的作物/手如麦芒如玉米缨子,眸子如籽粒饱满而明亮/足趾如根,倾听先人关于雨雪的谚语/秋后,他喜欢编出春播时的预言/大话大过麦场,绘声绘色劲头十足/一如耕地时,吆喝给耕牛听的歌......"父亲是土地的代言人,父亲不是诗人自己的父亲,是天下人的父亲。"父亲这时睡熟了,我的诗歌正追随着他的犁尖/深入土地,世纪之风无论怎样转向/我们都是作物部落里的骄子。"父亲生命里有一种天地精神,写到父亲会从心里产生庄严与神圣。父亲是诗人歌咏的第一座山,而从父亲肩头走下山的每一个人都在父亲身后不断仰望并思考着如何超越父亲?这应当是父亲留下来的遗物,可供我们憧憬的生命意义。
《我们以墙的方式生活》、"我们以墙的方式,生存在墙与墙之间/有的墙底基坚硬,便有加高的可能/有的墙越活越矮,也并不奇怪/我们在大道上争先恐后,希望墙裂开一个缺口/......有的墙参悟而透明了,有的墙仍然加厚加高/其实,我们谁也围困不了谁/我们毕竟是一堆会走路的沙土/经不起岁月的剥蚀和风化/我们在时间面前都会纷纷坍塌。"诗人对人生的领悟中,以"墙"暗示人生过程中的种种际遇与生命的坚强与弱小,羁旅行役,人事萧索,可以从"墙"的生存状态中深窥人生某种永恒的、普遍性的真理,原上草的诗歌似乎缺少珠圆玉润,四照玲珑式的就景叙情成分,却有一种即事叙景,铺陈前方之路的语言功底,给读者不断投来一束束思想的光亮。
《秋天的谷子》、"秋天莅临,谷子的头颅渐渐低垂/它们手挽手的阵容和虔诚的样子,使耕者感动/面对褐色的土地,阳光照亮它们的粒粒心思/谷子,一群乖孩子,裸着足趾/企盼穿上节日的礼服/等待弯月的利刃,领它们回家。"这是原上草的诗歌《秋天的谷子》,"莅临"、"头颅"、"手挽手"、"粒粒心思"、"乖孩子"、"节日的礼服"、"弯月"、"回家",单就阅读这首诗歌,感觉少了诗歌的神韵,但将这几组词语罗列出来,层层递进,这些词语便获得了丰满和更美好的笔触,构成一幅完整的天人合乐,秋水长天,果实丰繁的梦幻秋景。这应该是诗歌独有的魅力,最打动人心的美在于诗人赋予果实人的特质,让人感到成熟的果实们摇头晃脑地清唱山野之歌。这是原上草诗歌中浪漫的一面,虽然,他的诗更多冷静,不断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堪忧,但这首诗在歌颂自然,尊重农事传统的同时,写出了想象之美。
《吃草的羊》:"羊看见草原上,到处是茵茵的绿草/一点也不听别人的劝告,从不节制/贪婪而忘情地啃吃了起来/羊一点未觉察出瘦瘦的肋骨上长满的膘情/也不知道每天咽下的那些青草,甚至在反刍的时候/也没有回味出那全是一把把锋利的尖刀。"读这首诗,有一条明晰线索的牵引,原上草通常用平平淡淡的语言写明晰诗句,当然,越是明晰的诗歌越是脱俗。而在这首诗中,有一个关键词"贪婪而忘情",将短短的五六句诗推向诗人惯用的明晰最高风格。这个关键词同时道出人世几多沧桑,生命几重天地的艰难曲折。而诗人恰恰利用了这种"贪婪而忘情",表达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不难看出,诗人在思考的同时亦在期待,只是,羊永远是一只羊,它的快乐永远只是"茵茵的绿草",悲剧永远是吃得太多,从不节制。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己经发生的事,而在于可能发生的事"的诗歌本质,这是原上草诗歌的又一魅力所在。
《孩子,都回到雪山里去》:"孩子,你们前晌还在教室里吵吵闹闹/一转眼,怎么就都佯装睡着了/是在回想阿妈香甜的早餐/还是准备集体逃出校园/都醒醒吧,别再睡了/快收拾你们散乱的手臂和腿脚/从今天开始,给你们放一个漫长的假期/孩子们,都回到雪山里去......"这是一首写给玉树地震罹难的孩子们的悼亡诗,全诗幽情苦绪,以雪山作为罹难孩子们的归所结尾,读来肚肠寸断,往复幽咽,悲凉顽艳之感令人心碎。然而,诗人给孩子设计的家园有一种冥蒙美,因洁净白雪映衬,少了骇愕阴郁之感,产生出某种朦胧的音乐氛围,声色雪影之间的微妙变化,合成一首为遇难孩子们送行的哀鸣曲,在这场凄婉的送别中,提升了诗人心智的力量,在情绪激动的瞬间,从诗人心境深处生出对生命的惋惜,对自然的敬畏,使诗歌本身的忧郁气质幻化为澄静气息,这气息是祈祷也是祝福!
《柴达木》:"无边的荒凉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内心/远古动物的行迹,在隐秘的岁月中十分诡异/一些低矮的植物,头顶细碎的花朵/在寂寥的漠风中,轻扬飏着笑脸/我坐在一处被风雨随意堆起抑或扒平的坟茔前/听沙土下深埋的白骨,诉说人生的真言/然后,久久的凝望着既深邃又浅显的天空/打算今后只想做一个头脑简单的人/简单到柴达木盆地的一朵细碎的小花/在隐秘的岁月中,只轻扬飏着笑脸。"虽然诗人选取的场景比诗歌本身更隐秘,而自然本身有它内在的本质力量,诗人却以自己的方式把自然的渴望意识表达了出来,而诗歌语言却平淡朴素,仍然是诗人惯用的明晰风格,笔墨间回荡灵慧之气。诗人想努力摆脱个人意志及种种利害关系的羁绊,进入静观状态,审视人类和事物的内在本性,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去做一个幸福的人》:"我的内心堆积着厚厚的脂肪/密不透风,让人步态沉重/突然的一阵阵刺痛,是锋利的一束束光芒/沿着狭窄的缝隙,点亮内心的油灯/让脂肪耗尽,把黑暗消融/在启程之前,我得把内心腾空/搁置那些蓝天、雪山、寺院和鹰鸣/还有雪片一样的羊群和亲人/像我来时一样,要让内心刮起雪风/然后让诵经的声音,弥漫我的归程。"之所以选用这首诗做此文的题目与结尾,因为它是温暖的、深含宗教色彩的一首诗,在原上草心里,世间万物是平等的,他的祝福是送给每一个生命的。诗人李天琪先生称原上草为"诗歌的守夜人",意在原上草对诗歌的执着坚守;他将原上草的人生轨迹仔细梳理,意在探寻原上草诗歌的灵魂所在。我与原上草本人从未谋面,但也不算是陌生人,他是我们家乡走出去的诗人,而且在我的办公桌上,经常会随季节变化,收到他所编辑的《金银滩》,几年来从未间断。最近又收到他寄来的诗集,读完感到他忧患意识很强,不管他的诗歌具有那种特质,他用诗歌对底层社会的关注,对弱者的同情,对人性美的赞誉,他呼唤的幸福所在,正是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2011、7、7晚于武都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