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读后感

时间:2023-04-25 02:04:5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报道读后感

喝奶的空隙翻了这几天的报纸。对虞一杰的报道,使我觉得早餐特别美好,不仅是因为偶发现若干年后,除了出家外,人们还有别的去处,更是因为预感到几个理念将在乐清这个前卫活跃与保守传统并存的城市普及开来。

一、养老

报道读后感

小时候家长都吓小孩不听话就把他/她领医院里打针,从此在孩们的眼里医院就是很恐怖很恐怖的地儿(现在依然是);长大了开始反恐吓地挑逗爹妈--不好好保养自己,你们老了走不动了就把你们送养老院里去~

潜规则:养老院=医院

谁家的孩子要是把父母送那地儿去,简直是大逆不道,让这想法在脑子里过一遍仿佛都要折寿似的。

那好吧,就不送了吧。(1).呆家。可是乐清这地,过完年不出去打理生意的是几层?老的留家,还带着小孩。请个保姆吧,多少老人在叫外地人毛些毛啊!不请吧,摔倒了夜里叫起来都没人理啊。(2).带上父母。语言、习惯、气候…不适应,赤裸裸的苦恼。寂寞、单调、相思…往往是越善良越慈爱的人,越不会疼自己,还会硬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会勾起多少人的情绪?

越是体谅人的人越会吃亏,有什么难处都藏着掖着。但孩子又不能只考虑父母而不去追求。这真的是一个相互捆绑的难题。

Solution:如果把所有寂寞的老人聚集起来,办个老年游乐场,像孩子迷恋迪斯尼一样,进养老院不再是件耻辱的事,而是一种社交项目。采访里说那将是个高档老年公寓,名叫余霞乐园。养老院不再等于嘈杂脏乱的场所外加谩骂、烦躁的护工,灰暗得像十七八世纪的伦敦孤儿院,而是像公园一样的疗养院,时而恬淡的晒太阳,时而灯光小曲做活动。心有余,力也足的人,也可以来做义工什么的。谁说父母一定要时时刻刻插足儿女的生活,儿女,可以在这么快乐的氛围里,被冷落掉了,因为老人也有他们的约会。

《恋恋笔记本》里,老太婆有深爱她的丈夫、儿女、grandchildren,但照样住在老人院里,因为她在那里,可以得到最好的照顾。小时候奶奶中风,父亲一点也心疼进口药的花费,可是来人探望,她总在抱怨爸爸没几天在家等等负面的话,我觉得她对别人要求太高了,讨厌那种偏心,开始讨厌看望奶奶,听她埋怨这埋怨那的。现在开始懂事了,心想,我即使那时候能想明白,也不能做什么。其他人也没办法的。但是倘若那时候她能住进这个游乐园,我们这些晚辈,可以在不牺牲自己的追求的同时,少掉多少愧疚?

二、慈善

虞大叔的行为,被人怀疑是想法子囤地,自然满气愤的。但是转念一想,这也是群众心声能够自由表达的好现象吧。乐清有钱的人太多了,偶尔出来几个做善事,被人怀疑这怀疑那,是令人心寒的。多少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动动嘴巴行善行善,但到掏腰包的时候又囊中羞涩了。

这个月遇上一个老外,谈到了中国人,特别是富人对慈善的态度。他说中国人早晚有一天会改变,就像以前随意砍伐森林,现在政府都在划自然保护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现在他们一味赚钱,但是他们在国际台面上站不牢脚,他们大嗓门,随意吐痰,吝啬,山寨…我很安静地坐那微笑,他说的好像是事实。我感受得到他对中国人不是一棒子打死,但确实不太喜欢。我想表达点什么,却又那么微弱地融化掉了。我记得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人最能享受到食物的乐趣,那些挺直腰杆拿着刀叉使劲割块鸡腿的人,怎么能体会中国人手拿鸡腿的酣畅淋漓。我当时想借table manner传达我们不太注重有些细节,我们不受太多拘束,所以我们更自在。但我该怎么解释中国人对慈善的态度呢?

那天回来的路上及睡前都在想。想到五个字--民以食为天。天是最高的,最受敬仰的。就连高高在上的君主,都是天的儿子(天子),在天之下。可见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吃饭是比皇帝要紧的事。中国的历史,尽是百姓饱受饥荒折磨的历史,所以吃饱饭是老百姓时时刻刻谨记的事。正如五月花到美洲的时候,饿死了那

【报道读后感】相关文章:

乔丹报道07-19

新人报道自我介绍06-09

公司新闻报道04-19

关于报道介绍信12-21

会议宣传报道范文06-15

光盘行动报道作文(精选35篇)09-29

简单辞职七篇报道04-16

新闻报道怎么写12-18

小学复课复学报道简报03-08

银行每月信息报道范文模板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