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茵梦湖》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茵梦湖》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茵梦湖》读后感 1
《茵梦湖》是德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特奥多尔.史托姆的成名作。
我第一次看到的,是巴金的译本。我以为巴金的译本最切合书中主人公的心境,而且,整个书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诗,也译得非常美!自那时以后,凡是史托姆的作品,我都全力收集精心保存。没事儿时,总要抽出一本看,他的.作品不论是《大学时代》、《一片绿叶》还是《她来自大洋彼岸》我都喜欢。当然,最喜欢的仍是《茵梦湖》。
“依了我母亲的意思,我得嫁给别一个人;从前我想望的事,现在要我心里忘记;我实在不愿意。”
这是多么凄美的爱情悲啊!
《茵梦湖》读后感 2
从来也没有忘记过夏夜里的那次感动,心在溶溶月色里特别的柔软,如水质的丝绸。
感动来自德国作家施笃姆的诗性小说《茵梦湖》,绿梦如茵,一湖柔和。故事似乎显的老套,青梅竹马的情人因为各种不可抗的社会因素劳燕分飞,多年只生活在每个人深深的心底,从未一刻忘记。女主人公像所有的同类故事那样嫁给男主人公最好的朋友,并且过着一种庄园太太体面而幽怨的生活。完全没有激烈的爱情对抗,冬雷震震夏雨雪的撕心裂肺,化蝶挂枝的义无反顾,就像沈从文笔下的水一样的爱情小说,心平气和地接受命运递给我们每个人的杨柳枝。然而《茵梦湖》带给我们的不是重复拖沓,自有其出彩的地方。当男主人公像弹着竖琴的太阳神阿波罗一样光彩照人地出现在女主人面前时,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想到她内心的激烈冲突,甚至我们会想她一定会在一个没有星光的夜晚红拂夜奔。然而,施笃姆给了我们一个满怀凄伤的结尾。
男主人公满怀信心想重拾旧爱,却遭到了冷遇。他独自徘徊到了庄园的`小湖边,月色柔和的可怕,一切仿佛都融化在一片银白色的冷光里。男主人公突然发现在湖水的中央有一朵娇嫩的白色睡莲花,映着当空的皓月,泛出清冷而迷人的光,就像是《奥德赛》里梳理长发的水妖,但引诱人的是纯洁和怀旧的仙曲。他马上脱掉衣服跳入水中,向着睡莲游去。但是,不管他怎么努力地划水,如何的变换姿势,那朵娇艳的花却始终不即不离,永远也取不到手。他湿漉漉地上岸,心中淌出了湿漉漉的忧伤。
“莲子清清心独苦”,我一直认为日耳曼民族除了令人敬畏的严谨之外肯定会有其无限浪漫的一面。这朵具有象征意味的白莲正好诠释了这一点。有人说施笃姆是最后的一位诗性小说家,自此之后,这样的作品就像华亭鹤唳,不可复闻了。
《茵梦湖》读后感 3
十多年前读《茵梦湖》,施托姆对自然风光的生动描写让我印象深刻,茵梦湖上那朵洁白的睡莲在月光下圣洁的光辉,像一个美好的梦,因不可抵达而让人忧伤。
此番重读《茵梦湖》中篇小说集,依然要感叹作者的生动细腻,那些关于田野、丛林、湖泊、村庄的描写,总能让人身临其境。与此同时,施托姆这一系列中篇故事塑造的人物形象令人称道,其对人性的探索也值得思考,这正是它能够超越时代成为经典的.原因吧!
施托姆把目光投向贫苦大众,以悲悯之心讲述人间的苦难。善良和冷漠,贫穷和不幸,爱情和道义,每个故事都让人感动。心灵手巧的流浪艺人带给孩子们快乐童年,生存却格外艰难;济济无名的音乐教师培养出著名的歌唱家,不哗众取宠,沉默不语的音乐家令人尊敬;美丽单纯的混血女郎漂洋过海寻找生母,故乡却成为回不去的陌生世界;坚守道义的木匠学徒为了照顾师父一家牺牲了自己的人生,直到白发苍苍才重返故乡;一生等候爱人的退休女仆直到死去一直相信爱人会信守承诺,却未能见爱人最后一面;为了女儿去偷马铃薯不慎跌落枯井而亡的父亲,只因曾经犯罪,就一直在经受世人的审判;修建防洪大堤的骑白马者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或许可以看作是开拓者的代表,他付出的代价多年后成为传说……
因为这些故事饱含着作者深深的同情,我的阅读也并不轻松。
尤其在读《双影人》时,几度沉重得透不过气来。约翰·汉森服役时是个好士兵,返乡后却无用武之地,找工作的希望落空后,他和别人一起实施了抢劫,被捕入狱坐了六年牢。出狱后,好心的市长担保,他谋了份监工的差事,结识了少女汉娜,两人相爱结婚,并生了女儿。但贫穷却使这个家风雨飘摇,双双失业、三餐不继的日子十分凄惶,夫妻俩动辄吵架,用尽各种恶毒的话语,直到有一次争吵中约翰失手杀死了妻子。邻居看着他们年幼的女儿,帮他隐瞒真相,安葬了妻子。因为找不到工作,约翰越来越穷,甚至连床单都卖了,女儿常常跟着他挨饿。这时有个老乞丐住进他那间低矮的茅草屋,帮他照料、教育女儿,还付他房租。这样艰难的日子里,他努力坚守着做人的尊严。前狱友来找他时,他断然拒绝了罪恶之路。但人们并不能信任他,他又失业了。父女俩常受饥饿的煎熬,约翰甚至想到让女儿出去乞讨;他终于又一次被逼无奈的去偷,虽然只是几个马铃薯,却足够让他羞愧难当、神思恍惚,不慎坠入他一直小心防范的枯井里……
那口深不见底的枯井,就是人性的恶。一个犯了罪、坐过牢的人,怎样才能得到宽恕?怎样才能找回失去的尊严?怎样才能得到救赎?这个问题,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
《茵梦湖》读后感 4
《茵梦湖》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令人感伤的爱情故事:莱因哈德和伊丽莎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深意笃,可伊丽莎白的母亲把她嫁给了富有的农场主埃利希。几年后,莱因哈德受邀来到埃利希和伊丽莎白的家。这对昔日恋人的重逢,因为爱之无奈,带给彼此深深的痛楚,最后莱因哈德远走他乡,终身未娶,孤独终老。白发苍苍时,他看着伊丽莎白的'小小画像回忆过往,黑暗中仿佛又看到那朵洁白的睡莲孤零零地漂浮在水波上……
对莱因哈德而言,伊丽莎白是那个躲在草棚里听他讲童话故事的小女孩,是跟着他到林中采草莓一无所获也快乐无比的小女孩,是那个和他一起漫步田间、采集标本的小女孩,那些美好时光都写进了他的诗集,伊丽莎白像一朵小小的铃兰,是他内心最美好的秘密。而这些美好的过往,最后只留下一朵干枯的石南,夹在那本属于他们的诗集里。
重逢时,伊丽莎白却像是湖面的那朵睡莲,在夜色中闪闪发光。他努力向它游去,睡莲几乎触手可及,他却感到自己陷进了一张网里,草藤缠住了他的手脚,四顾茫茫一片黑水,他拼命扯掉缠在身上的水草,气喘吁吁地游回岸边。回头去看,那朵睡莲仍和从前一样,远远地,孤独地,躺卧在黑黝黝的水面上……
《茵梦湖》的这些故事,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毫无疑问,它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特性,有对包办婚姻的控诉,有对社会底层的同情,有对当时社会形态的记录。文学只所以能够超越时代,一定是因为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而且深刻了人类的历史,挖掘了人性的本质。《双影人》和《茵梦湖》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故事,从文学意义上来讲,它们却又是相同的。那朵洁白的睡莲,是人类的希望。
施托姆曾为《茵梦湖》写下一首小诗:“从书页间飘出紫罗兰的芳香,这朵我故乡原野生长的小花,年复一年,没谁知道它的来历,走南闯北,我也再不曾找着它。“
文学之于我们,就像这朵小花,散发着芬芳,那是故乡的气息。文学之于我们,又像那朵睡莲,圣洁高远,但我们终将在那里找到归属。
【《茵梦湖》读后感】相关文章:
梦圆哈巴湖12-10
童年的读后感 茵12-17
春行银梦湖作文11-30
鸡白色念珠茵病的诊治措施12-10
张茵成为中国女首富给大家的启示12-08
《小王子》读后感(张柏茵)12-16
《外号像颗怪味豆》读后感-张茵仪12-16
玛瑞茵·柯施兰德科学博物馆巡礼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