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读后感 王竞成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奥地利作家,他的小说和传记的特点是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深刻细致,洞诛探幽,善于从心理角度再现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特别擅长刻画女性心理,塑造女性形。因此有“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灵魂的猎手”之称。高尔基曾由衷地赞赏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在这部茨威格脍炙人口的心理分析小说集中,一段段哀婉动人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一个个人物的喜乐、苦痛、迷惘和绝望都能悄悄渗入你的心灵,触动那最深处的一隅,而人类细腻的千百种情感,都带着独有的美丽,化成了似幻似似真的现实。 1885年,年方14的丽莎·伯恩德暗恋着住在隔壁的钢琴家斯蒂芬·布兰德。风流的斯蒂芬·布兰德常把女人带进他的寓所,而年少的丽莎则对那个她未能进入的神秘世界羡慕不已。当她的母亲改嫁搬走后,她对年轻的钢琴家仍然难以忘怀。丽莎出落成了一个美丽的女郎,她回到维也纳寻找钢琴家,并同他发生了关系。钢琴家对丽莎就像对待他遇到的任何其他女人一样,总是完事后就将对方忘记。丽莎生下了他们的儿子,后来嫁给了一个奥地利贵族。15年后,他们再次相逢,她离开丈夫最后一次献身于她一向所爱的唯一男人,钢琴家如往常一样逢场作戏,并将她很快忘记。儿子得伤寒而死,心力交瘁丽莎写了封长信给钢琴家,述说了15年来她从未停止的对他的爱。丽莎死后,悲痛的丈夫要求同钢琴家决斗,在读到丽莎这封感人至深的信后,原本准备逃走的他登上了驶往决斗地的马车……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要领在于理解那个”陌生女人”,而这个女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只付出,而不敢谈要求,理解她不向自己所深爱的人提要求,也就理解了这个陌生女人。 她害怕拖累自己爱的人,这一点在书中写得非常清楚:我知道你喜欢无忧无虑,欢娱人生,她怕他受牵连,更怕他会因讨厌这种牵连而记恨她,哪怕只是短短几分钟的念头,这说明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所说的完美主义者,一是指这个陌生女人是一个要求自身品格完美的人,当这种对自身品格的要求表现在爱情方面的时候,就是要求自己不能让自己的爱人因自己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而她却发现,为了让他不受伤害,自己唯一可以做的,竟然就是什么都不做。二是指这个陌生女人是一个要求人际关系完美的人,当这种对人际关系的要求表现在爱情上的时候,就是要和自己的爱人不因自己起半点摩擦,自己的爱情要平平静静,而她知道自己会引起爱人生活上的负担,从而记恨她时,特别是有了儿子之后,她更加考虑到了这一点。但是陌生女人并不是一个完全不想让爱人受牵连,完全不想自己的爱情受到损伤的人,她终生被动的等待着作家R,而她应该明白:就是作家自己把她召唤回去,就是他突然改变了,要留她在自己身边一辈子,作家仍然会受到牵连,爱情仍然会有摩擦。她只是不想成为牵连和摩擦的制造者,所以她只能被他“招之则来,挥之则去”。 她害怕自己的爱情被误解,她的这种害怕被误解,在表面上则表现为害怕被拒绝。女人在给作家的信里面“喋喋不休”的谈论过去最细小的事,哪怕是自己现在在用第几根蜡烛写信,她都说得清清楚楚。我们知道,女人在童年的时候就知道作家是一个既严肃又游戏的人,她自己便也应该知道自己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无知年代犯下的错误,既有可能因年龄的增长而觉醒,也有可能让它继续下去——义无返顾的一头栽进自己的命运里。因此,她觉得自己背后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的一切,她便要求自己死心塌地的爱他,要求自己炽热的心只属于他。同时由于这双眼睛——当然就是指对自己的忠贞的过分的要求——使自己必须不对他犯任何错误,因为有了这一层的想法,她便害怕自己的爱情被误解,这一点就是在陌生女人写给作家的信里面也随处可见:不,亲爱的,我不怨你,我不想把我的悲苦抛进你的生活,而只要自己主动的表示,就有被误解的可能。 陌生女人是个胆怯的女人,而我以为,这一点并不是她性格中最致命的一点,而且书中实质上涉及到她的胆怯的也只有她回到维也纳,一开始不敢正眼去看他的爱人一眼这个情节,她性格中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前面所说的——要求完美。 这个女人的一生“无非是在等待”,等待命运的突变与降临,而这个等待也是一个证明的过程——证明她的爱,而还有什么比爱情能比一个在心里藏了一辈子而不为人知的爱情呢,还有什么爱情比得上“我爱你,与你无关”的爱情呢。正如我前面所说,陌生女人一主动,就有被误解的可能,她因为想要自己的爱情是绝对的纯净的,因此就要付出最大的悲哀,而她的确愿意这样做。而我们也看到了,女人这种爱的方式的确给作家带来巨大的震撼,因此,可以说她的一生都是在从事一场庞大的行为艺术。 人在人之初总会接受许多美好的教育:善良,仁慈,爱情,忠贞。而当人进入世俗,多少会发现,这些美好的理念在他心中有些动摇,我始终这样觉得,人由于对美好理念的崇拜,对于自己的“动摇”的痛惜,不管它的发生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对是错,不管它对自己是好是坏。他都愿意去完成它,信守它,不惜成为它的牺牲品,用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过程来表现自己对这种价值取向的坚贞不渝。我曾经对古代忠于昏君的“忠臣义士”们的节气感到奇怪,后来慢慢的明白,也许古人和现代人的心灵也很有共同之处。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爱上爱情。书中的女人无疑是爱上了爱情,她爱爱情,也要证明爱情,她说她写信给作家的原因是:我的儿子死了,我再没有别的人可爱,这次我至少要和你谈一次,至少要在这唯一的一次告诉你我的爱。恐怕除了这个原因,她还希望证明自己的确是爱着他,而且“从来没有哪一个女人比我更死心塌地的爱过你”,就是说她不希望自己毕生经营的行为艺术,只有自己这一个孤单的观众。 因为不能陪伴爱人,而自己始终不能并不愿放弃,有意无意,她就用自己的一生来塑造了这样一场庞大的行为艺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读后感 王竞成】相关文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阅读心得01-1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01-2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03-05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04-28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05-08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04-25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心得03-29
感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04-25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12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