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要使知识“活起来”》读后感
课余,读了《教育思想经典——给教师的建议》,我不禁掩卷深思。书中所写文章,篇篇都有新意:新的观点,新的做法,新的语言。篇篇给我以启迪。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似乎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这种观点迫使教师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它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 先进教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去获取新的知识。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我感到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任务更加艰巨,应该教给学生的知识要“活起来”。努力作到,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要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在急速发展的、经常不断的精神财富的交流中活起来。从教学一开始,词就成为儿童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更确切地说,这就是通过思维而表达和反映出来的周围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不断地以其越来越多的、在儿童入学以前所不了解的新方面展现在他的面前。儿童借助观察、借助生活的直观、借助词而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最初的、也许是最宽大的步伐。如果不愿意使知识变成僵死的、不能活动的重物,以免它阻碍儿童在认识的阶梯上继续前进,那么你就要使词成为儿童创作的工具之一。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居首位的,不应是背诵,而是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并且认识极其细微的差别,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 平时,曾经观察到或者从老师们那里听到过:儿童对老师的话抱着冷漠的态度,怎么也不能打动他,点燃不起他眼睛里的渴求认识的火花。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这种缺陷的原因所在:如果词不是作为创作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背诵、接受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不用词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变得对词缺乏领会力你要像防止最大的危险一样防止这种冷漠态度,防止儿童那种黯然失色的目光。你要把生动的、使人心情激动的词装进儿童的意识。在装进去以后,还得操心,不要使它变成一支干枯的花朵,而是像一只离巢飞出的歌鸟,尽情地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丽。 学习后,体会最深的还有一点,就是要更新观念。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唯一内容的狭隘的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推荐课外阅读内容,或开展各种形式的练笔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葆教育者的青春。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要使知识“活起来”》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起来作文09-25
让文物活起来作文07-07
为什么要使用活动目录?02-23
木工在装修时要使用到哪些工具03-06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积木区活起来了》08-26
语文知识语文知识的收获作文08-12
知识的谚语01-02
小年的知识03-06
水母知识01-27
环保知识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