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悟 生 命-一个真实课例的读后感

时间:2023-04-24 23:40: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感 悟 生 命-一个真实课例的读后感

昨晚,喜欢在网上阅读的我在艺术教育先锋网上下载了一篇未署名的文章——《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作者在文中举的一个课例让我陷入了沉思——   文中这样描述:在教辽教版小学美术第四册《美丽的鱼》一课中,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情境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画了一幅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其中有许多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鱼;同学们也知道了在大海中大鱼吃小鱼的规律。那你信不信竟有小鱼吃大鱼的呢?”许多同学显得怀疑,同学们有的睁大眼睛,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挺立了身板……现在,你想不想亲眼看看小鱼是怎样吃大鱼的?想……随之我端出一个装着金鱼的鱼缸放在讲台上,又把在塑料袋中几条两天没有喂食的嘎鱼放到鱼缸中,小鱼凶恶向大鱼冲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围到讲台旁看小小的嘎鱼是怎样吃比它大许多的金鱼的。由于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同学们个个观察的非常仔细。接下来我就发问:“你看到小鱼吃大鱼了吗?”“看到了。”“小鱼为什么能吃大鱼?”有的回答:“一看小鱼长的就很凶”;“小鱼的嘴很大,里面还有小牙齿”;“金鱼游得太慢,也太老实”;“小鱼的背稽和胸稽变成刀一样的硬刺,好像能刺大金鱼”;“小嘎鱼身上的花纹还很好看呢!”……在同学们回答基本础上,教师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用彩色纸粘贴出美丽的鱼,在保持鱼的基础上,可以不拘泥真实鱼的原形,大胆进行简化、夸张,让你的小鱼更生动、鲜明。   虽然这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了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学生创新的潜能,学生个个做到了敢想、敢说、敢做,也充分发挥了教学的激励功能,但是他同时也营造了一个血淋林的动物间自相残杀的场景!究其原因,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略了对情系自然的孩提之心的关照;忽略了对生命的感悟。 一、放飞儿童的心,让他们绘画自己内心的情感   情感是指人所具有的稳定、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朋友的爱,对敌人的恨及对美的欣赏等等。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情绪具有刚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我常常说,孩子是天生的小动物,他(她)们的心,与自然、与动物是相通的。但很多人长大以后,为什么又常常变得麻木不仁、冷淡寡情了呢?问题就出在教育上,我们的教育往往是重理而轻情,总把孩子的天真视为幼稚,无端地毁灭孩提“天然去雕饰”的悟性和情感。其实,在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能力上,真理往往掌握在孩子手里。我虽然不是专门从事自然保护的教育工作,但我任教一年级的小朋友却在这方面给过我很多的教益和启发。 最近,我上了一节一年级的《七色彩虹》,我想,很多教师在上这课时,肯定会问:彩虹有那几种颜色,然后就让学生按这七种颜色把这彩虹画出来,而我在教学时并没有强调一定要画那七种颜色,课前让个别学生画给同学们看,师生共评,然后给他们欣赏课件上的七色彩虹、学生的作品,刺激他们的思维。最后放手让他们自己自由的画,尽情的画,让他们画出自己心中的七色彩虹,自由表现自己心中彩虹的颜色……后来发现每一个学生画的彩虹颜色都不一样,甚至有些学生画的彩虹是在太空上的,而且彩虹上还画了许多小朋友在跳舞、唱歌、放风筝、做游戏,还有些小朋友把彩虹画在河面上,成了方便人们的交通桥……这就是他们的情感世界。 二、对于现实,儿童更重视情感判断   一年级的小朋友是属于无规律的阶段,在游戏中没有合作,没有规律,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思维处于自我为中心,只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不懂得以另一个角度去判断和思考他的对或错。记得我在上美术课的时候时,曾给一(3)班的小朋友讲过一则“智捕老狼”的故事:两位少年为锄掉老狼,便趁着母狼外出觅食之机,把几只小狼从狼窝里掏走了。他们将小狼分别放在两个篮子里,然后各自爬上一棵大树,两棵树相距约数十米。二少年等啊等啊,果然没过多久,母狼便凭着敏锐的嗅觉寻了过来。她焦急地来到一棵树下,眼巴巴地仰望着树上的孩子,还没站定,另一棵树上的男孩狠狠掐了小狼一把,随着小狼的一声惨叫,母狼赶快奔向那棵树,可才到了树下,那边树上的男孩也狠狠地拧着小狼,小狼惨叫的声音刺痛母狼的心,她又掉头跑回来;刚刚回来,身后又传来小狼凄凉的哭喊“妈妈,我痛,快来救我!”------就这样,两个少年你一下、我一下地折磨着小狼,小狼痛在身上,母狼痛在心上,她来回地奔跑,用发自喉咙深处的呜咽给狼崽以安慰:“孩子,别哭,妈妈在呢,妈妈来了---”可是,不久就没声了,母狼被折腾得筋疲力尽、倒地而死,少年成功了。 三、后天的教育,是我们做老师还给孩童一颗纯真、无邪、有情有义的人   其实故事的本意(标准答案)是要宣扬人类的智慧、少年的聪明,可是这些小朋友却伤心地说:“狼妈妈真可怜!”他们出人意料的评价令我感动,一个小孩子当然不会懂得什么生态伦理、动物权利、众生有灵一类的深刻理念,可那“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却令我们成人自愧不如。对于这有违故事本意、不符合标准答案、甚至有违常理的回答,我们家长是横加指责,还是因势利导、肯定他善良的本性和强烈的同情心呢?我们当然是要选择后者。   植物学家海德贝利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生命的感悟”。愿我们的孩子们不仅学会做一个合格的有见有识的社会成员,还应学会做一个合格的有情有义的爱护自然的成员——一个合格的地球公民。   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大胆的让学生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并给予恰当的辅导,还给孩童一颗纯真、无邪、充满童真、爱心、仁心的心,让孩子用笔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我相信我们的艺术教育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感 悟 生 命-一个真实课例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课例研究心得11-22

一个真实故事03-27

课例研修报告(精选9篇)07-26

课例研究心得10篇11-22

语文优秀课例观课报告(精选11篇)07-22

一个真实的我作文09-20

课例观摩心得体会12-02

课例观摩心得体会11-15

自己的干部自己选教学课例04-28

课例研修心得体会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