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听一位妈妈的介绍,知道了<孩子,把你的手给>这本书,以看看的心态从当当网买来,一读,竟是感慨颇多,小小一本书,我竟读了半个月。 这是一本有关孩子情商培养的书。 我的母亲,有着不幸的童年与不幸的婚姻,于是就有了我不幸的童年。童年的记忆中,更多的是与母亲的对抗、母亲的棍棒和辱骂以及内心的孤独。于是,我对自己说,对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全心的爱,不打他也不骂他。怀上安安后,我无比的幸福,安安的到来给了我无以言语的快乐。 然而快乐幸福过后,我却是茫然,不知道如何带孩子、养孩子、育孩子,尤其是随着安安一天天长大懂事,我常常因为安安的“不听话”措手不及。于是,不知不觉中,便有了对安安的打和骂,犹若当年我的母亲。事后,内心的痛与悔恨让我自责不矣。为什么会这样?拿到<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后,我明白“成年人对待孩子的方式会遗传,生活中,我们会不自觉的将上一代人对我们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尽管我们原本不想这样。”这本书,给了我改变自己的方法,也让我学会与孩子沟通。 孩子是一张白纸,很大程度由我们填写。如果,我们给他的是爱,是自由,是理解,孩子才会成长得快乐、有勇气、自信、活力、正直。作为父母,光有爱是不足的,还应学会一些技巧。 养育孩子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承担责任、关心他人的人。孩子从经验中学习。父母应抛弃拒绝的语言,学会接受的语言,也就是保护情绪而不是批评的语言。对孩子的感受要宽容,对行为要严格,限制不良行为。 智慧的起点是聆听。不要否认孩子的体会,不要驳斥他的感觉,不要否定他的愿望,不要嘲笑他的口味,不要贬低他的主张,不要污蔑他的人格,不要怀疑他的经历。不要批评孩子,而是引导孩子,说出麻烦所在,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把重点放在问题的解决上。当生气的时候,说出看到的事情、你的感受、你的期望,用“我”开头。赞扬孩子的时候,说出具体的事情,不要评价性格特点。学会伤害性较小的拒绝方式,在孩子的幻想中同意你现实中不能同意的事情。在影响孩子生活的事情上,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说话的机会。 读此书的归纳: 1,学会全心的倾听,听懂孩子言语中隐藏的问题,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认可它。孩子其实并不需要我们对他的言语作评论,要的只是父母的依靠与关怀。父母对他而言,应该成为帮助他的人支持他的人,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依赖。评论只会让他对抗,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不爱他,结果使情况恶向发展。相反,对于孩子任何过激或不过激的语言,我们聆听,而后将孩子的感受真实的说出来,会让孩子得到来自父母的力量与爱,从而将情绪得到疏导与释放。当情绪处理好后,再向孩子了解事情的始末,帮他找到解决的方法。避免说教与批评,谈话的原则在于理解与共鸣。说教与批评不仅会让孩子厌烦,使其向父母关闭心门,更会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失去解决问题的动机。生活中与孩子的沟通,是建立在理解孩子感受的基础上的。“知道他怎么想,远比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想重要。” 2,对待孩子的赞扬应具体化。称赞包括两部分,一是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二是孩子听了我们的话后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对自己说的话。判断和评价性的语言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依赖性,唤起孩子防御心理,描述性言语对孩子的鼓励更大。对孩子的赞扬应在于他所做出的努力,对他努力的承认、尊重和理解,而不在于结果。赞扬的语言应不涉及人品和人格,应具体到事情本身。孩子要培养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和不受外界看法干拢的品质,这依赖于孩子自身的内心感受和评价。就这一点,我感觉我自己就不能做到,时常希望自己做的事得到他人的认可,如果没有,就会不太舒服。看来,对孩子在这一方面,我要注意。 3,传授孩子处理愤怒的方法。在愤怒的时候,清楚的向孩子表明我们很生气,并说明生气的具体原因。人都有喜怒哀乐,愤怒的时候,关键是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真实的心情,如何用不伤人的方法释放愤怒。我们接受这个事实:在同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我们有时也会发脾气;我们有权生气,不必感到内疚;只要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性格,我们就可以表达愤怒。发怒三步骤:一,给激动的情绪明确定义:“我***(情绪?)”;二,加强愤怒的强度;三,解释生气的原因。 4,应对孩子的错误。当孩子做错的时候,避免批评,而在于指导、帮助。不要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应帮助孩子分析问题,陈述问题是什么,以及可能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哪些。一些小的意外,往往能帮助我们对孩子传授价值观。在孩子做错的时候,也保持对孩子的尊重,不带任何不敬和贬低,会让孩子提升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增加自信。相反,批评与抱怨只会给孩子带来气愤与不満,最后让孩子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怀疑自己也怀疑他人,倒致人格缺陷。对孩子否定、辱骂的语言,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避免的!!!!始终强调积极面,希望孩子怎么做,就怎么说。 1) 清楚表达我们的价值观,尊重孩子而不失权威。应避免的几种语言:恐吓(威胁)、贿赂、许诺、挖苦(讽刺)、抱怨、失望。建立父母权威的语言就简短、明确、选择性沉默。 2) 面对孩子的谎言。面对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说出真相,不要激发孩子防御性撒谎。真相无论是让我们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只要是真相就是好的,我们就应该接受与理解。孩子毕竟是孩子,错误是难以避免的,作为父母,是如何引导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始终让孩子明白,父母永远是爱他的,错误的时候,我们依然爱他,他完全没有必要在父母面前撒谎。用带同情性的陈述性语言而不是伤害性的反问。 3) 面对偷窃。正确的引导,说明行为不对,譔怎么做,知道作案时,不要提问题。 4) 如何让孩子懂礼貌。父母的榜样作用。礼貌不是粗鲁的方式能培养的,礼貌的对孩子才能建立孩子懂礼貌的榜样。美好的品质应用温柔、美好的方式引导。 5,培养孩子责任感。 1) 责任感只能从内心产生,由从家庭和社区中吸取的价值观中慢慢培养和指导。责任感的源泉在于内心的价值观,不在于对父母的服从。给孩子以榜样,通过对榜样的模仿,让孩子自主吸收榜样的价值观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父母、优秀人物传记等等均可作为孩子的榜样。 2) 孩子的责任感始于父母的态度与技巧。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向孩子示范处理情绪的可接受方法与能力。生活在批评中的孩子,更容易无责任感!!! 3) 敏感的聆听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建立自尊与自我价值认可,与孩子建立联系,让孩子始终信件于父母。 4) 当孩子遇到麻烦,让孩子自己解决,父母帮助孩子寻找解决的办法,不追究麻烦产生的原因。 5) 在与孩子有关的事务上,给孩子发言机会,让孩子来做选择。“你早餐想吃什么”远不如“早餐你是吃煮鸡蛋还是蒸鸡蛋”效果好。如果孩子选择了,就听从孩子。 6) 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的主要价值是给孩子提供自己做事的经历,应让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父母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与指引,而不能代劳。在孩子作业时,不应任何原因干涉他打扰他。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7) 当孩子面对困难,同情的理解比意见、赞扬或现成的解决方法更容易鼓励孩子。反批评转换成建设性建议,让孩子知道自己应努力的方向。 8) 培养孩子独立性。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独立于父母的个体,自己对自己的成功失败负责。“怎么想?想怎么做?决定了就相信他。” 6,纪律:在约束孩子守纪律的同时,不要伤害孩子情感的快乐 1) 惩罚不能带来内心的纪律。宽容,接受孩子的孩子气;但不纵容。孩子可以不对自己的感觉负责,但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旦行为有破坏性,父母就应该干预,不允许不良行为发生。作出限制时,不仅要保持父母的自尊,也保持孩子的自尊,不专断也不反复无常,要有教育意义,有助于人品塑造。实施限制时,不能使用暴力或过度愤怒。 2) 纪律的三领域:鼓励、允许、禁止。一,希望并认可的行为;二,不认可但在特别原因下可以忍受的行为;三,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必须禁止的行为。作出限制时,应注意态度,将孩子不満的情绪最小化,保留孩子自尊。可以语言承认孩子幻想得到但我们不能提供的东西。 3) 表达限制:一,承认孩子的愿望,用简单的语言说出来;二,明确指出某个具体行为的限制;三,指出愿望能部分实现的途径;四,帮助孩子说出服从限制的不満情绪,表示同情。语言应简洁、客观,指出某个物体的功能,减少体罚。 7,时间观念 1) 给孩子现实的时间限制,守时的任务产给孩子;催促的意义不大,让孩子明白时间的紧迫性:“学校还差10分钟就上课了”等这类的语言更有效。 2)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早晨,一个期待的热情欢迎,在一天最后阶段与孩子真诚交流。对大一点的孩子,睡觉的时间范围由父母决定,在这个范围内具体时间由孩子决定。 8,提供孩子情感的安全感,避免孩子的焦虑。 孩子最大的恐惧在于不再被受,失去父母。永远不要说“、、、我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让孩子明白,任何时候,父母的爱都要,而且父母的爱没有条件。不要唤起孩子的内疚感;给孩子成长的空间,等待他长大成熟,信任孩子。【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相关文章: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01-27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精选15篇)01-06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04-29
《孩子把你手给我》读后感01-20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02-14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05-01
读《孩子,把你手给我》有感03-23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心得09-20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精选27篇)11-04
《孩子把你手给我》读后感7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