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不去会死# 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去会死# 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去会死# 读后感1
读后感 TITLE=#不去会死# 活在当下一直有一种被禁锢的感觉,自己的身体不能被大脑支配 开心的时候不能大声的笑,恼的时候不能发泄出来,在家为所欲为,上班就当孙子 这就是魔都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窝囊又狼狈” 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供房牺牲掉青春,为了结婚而供房,为了有钱而结婚 在这种固定模式下怎么会有真正的幸福 看到作者在一家不错的企业上班,为了年少时的理想而辞职 虽然路上艰难重重,但路上每个人的'照顾和笑容就是他所行的财富 这就是幸福啊 我一直有异域情结,如果哪天这个社会让我寒心了 我也要背上行囊,靠双腿去走,才有种真正活着的感觉 没心没肺,无知无畏,活在最边缘#不去会死# 读后感2
“如果靠自己的双脚抵达目标,与美好事物相遇时的喜悦,也将会是最大的吧。”——石田裕辅【日】
读着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作者,正在骑着自行车,享受着环游世界的乐趣。
《不去会死》讲述的是一个日本人环游世界的故事片段,它诠释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抗命运的勇气。在书中,简单的文字,蓝色硬书皮的.装帧,黑白的图片,就像石田裕辅这个人一样,朴实又快乐。在平淡的文字间蕴藏着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它仿佛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勇气。7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多么宝贵的财富啊!作者轻描淡写般的写到:“出发前,世界是摆在他面前的一张巨大地图,七年之后,地球成了他手中的小小盆景。”或许7年后他手中的盆景就是他那笔宝贵的财富吧!
通过石田裕辅的旅行笔记,我才知道原来非洲人民是很淳朴友善的,即使他们贫穷,但他们并没有失去快乐。
通过他的旅行笔记,我才知道那么多我不曾知道的地名,景点名称。
通过他的旅行笔记,我才知道环游世界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容易,但是却比我想象的要有意思多了。
通过他的旅行笔记,我才知道原来不需要特别好的语言水平也可以环游世界。
通过他的旅行笔记,我才知道我们跟一个人的道别也许就是永远的道别,所以珍惜跟每一个有缘人的相处,好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长期旅行的人很容易就会陷入这样的心境:厌倦日复一日的旅程,感性也逐渐磨损,对于旅途中邂逅的事物不再有任何关心,只是不停的往前走,直到有一刻,回过神来自己也觉得愕然:“我到底要往哪里去呢?“或许,有这样感受的,并不限于旅人吧?我们学生也一样,在漫漫征途中我们或许会对未来感到迷茫,但是我们要相信只要在的路上到底,就一定能够达成自己的梦想!
#不去会死# 读后感3
《不去会死》这本书是我同事拿给我看的,她知道我爱玩爱旅行就特意让我看看这本书,起初是被它的标题所吸引,这么直截了当的题目足以让我琢磨半天,究竟都去了哪里,为什么这么肯定的说不去会死…… 利用着每天上下班坐地铁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这本书,虽然只是了了的跳跃式的旅行片段回忆,也足以震撼我好一阵子,特别是作者真实的心理描写,让人有了极强的身临其境感觉。
读别人的书,经历作者的人生,所以我仍然不能想象如果自己花7年半去骑单车环游世界,那简直不可想象,天方夜谭一样调皮大概是断断续续看书的原因,震撼比不上之前的《海角七号》,一然的一个朋友说看了一本书,自己的心情就会在一段时间里沉浸在书中无法自拔,如果长期看同一种风格的书,就会慢慢被同化了。
可以这样来想,作者在路上碰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情,而书中记录下来的'那些都是不同于常人的,或者与普普通通生活中的人是有很大区别的。诚然,放下一切去做一次长时间长距离的旅游,需要毫无羁绊,需要超常的勇气,需要坚持再坚持;而人生本来就是一次旅途,要一直的走下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与打击,摔倒再起来,再摔倒再起来,无疑是比走一次环球旅行需要更加坚韧的勇气和意志吧。
我会很崇拜也会很羡慕和向往骑单车环球旅行,或者仅仅是川藏线也可以,但或许我们更应该好好看看自己身边一直在认真生活的人们,他们也一样是勇士,当勇士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认真生活就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吧。
#不去会死# 读后感4
石田裕辅先生的《不去会死》,这本书记录了石田先生用七年半时间骑自行车环游世界的经历,书中的内容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我看过不少日本人写的旅行书籍,疯狂的自我挑战和典型的日式幽默是这类书籍的共同点,然而《不去会死》的特别之处在于:石田并没有以“老()驴”身份居高临下地传授什么“背包客经验谈”或是“旅行贴士”,他以一种谦逊的旅人心态,平静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真实地袒露旅途中的每一点心绪牵动。
石田踏上环游世界之旅的原因很简单,既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也不是为了逃避什么,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既然降生到这个世上,我就要好好看看它”。他希望能够在旅途中找出自己的“世界第一”,不论是自然风光还是美丽街景,世界上总有一处地方是属于他自己的“宝物”,是他自己眼中的世界第一。而之所以选择骑自行车这种方式,也是因为“如果靠自己的`双脚抵达目标,与美好事物相遇时的喜悦,也将会是最大的吧”。
为了这个梦想,当存款达到预定金额后,石田从工作四年的大企业辞职,尽管上司说“你是笨蛋吗?辞掉这么好的工作?”,尽管算命阿婆预言说“你会过着一帆风顺的幸福人生哦!不过,这种人生与刺激或冒险无缘”,尽管出发前几周还在血尿,他还是战战兢兢地迈出了那第一步。
#不去会死# 读后感5
刚一拿到这本书,想这个作者得是怎样一个超人似地人物,能够用7年半骑脚踏车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没读几页才发现,原来这个环游世界的人一开始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曾畏首畏尾犹豫不前,对自己一时头脑发热作出的决定动摇不已,窝在小旅馆里想出各种理由来拖沓出发的时间。关键是他迈出去了,“想东想西都没用,去做就对了。行动一展开,自然会产生力量。”
看这样的书会让压抑的心发出释然的微笑,让晦暗的心境照进人性温暖的阳光。纵使世间有百般恶,也抵不过那一时善的感动,何况这善良犹如生命,即使戈壁荒漠也有它的存在。在一个地方呆久了,由于环境的影响加之出于生存的本能,总是要给自己套上一件防护盔甲,虽不刻意为之,但丛林法则已在实施,紧张的工作快速的生活麻痹着心,轻易不会感动。旅行将你拉出生活的战场,卸下紧张的心衣,露出柔软的心房,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给予,举手之劳的帮助,或那不经意的一笑都会触动脆弱的心弦,带来振撼心灵的感动。生活在最普通生活中的人有着世界上最朴素的善良,最简单但最感动人的善良,只要你肯露出心来,就会感受到他们,就会为这久违的朴素的善良感动落泪。他们是圣诞节让你进屋做客的老爷爷,是一个人住不说话只为你生火的艾伯特,是坐轮椅卖香菇的波兰老伯,是卖西红柿的莫桑比克妈妈。
作者石田裕辅是个日本人,作为环游世界的自行车骑士,一路上他也遇到了不少和他有相同爱好的同胞。每当有人和他搭讪时,都问他是不是日本人。同样是东亚人种,有着相似的文化和体格容貌,户外或驴行闯天下这种事我们不如日本人多。有人认为,户外是小资们干的事情,要有钱又有闲,看看他们的装备就知道了。也许目前在国内真的是这样,不过作为外行我没有发言权。可看这本书中,包括作者在内的很多人都不是有钱人,都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上班族。他们工作几年攒下一笔钱,可能会在最初的装备投入上花上一笔大价钱,然而这是必须且值得的,随后他们会经常睡帐篷,即使住旅馆也是最廉价的,作者在出发时为这个环球骑行只带了70万日元,中途还被人抢走了很多。他们不是有钱人,可他们也是在享受生活,享受追逐梦想的过程。周游世界靠的不是钱财,是毅力,是坚定不变的梦想。这种毅力不同于角马驯鹿或太平洋鲑鱼那同样震人心魄的'万里大迁徙,它们是在生存繁殖的动物性本能驱使下无可选择的创举,这种毅力是动物性的升华,是人区别于物在生存繁殖之外的追求与坚守。发达国家之所以会比发展中国家多许多这样的人,关键不在财力,而在教育,在价值观,在人性的释放,在自由的选择。物化教育下一切为了生存,为了生计,封妻荫子光大门楣。人性教育下,遵从本性,自由选择,多元化价值观,花草共长。因此日本会有一群石田裕辅,中国也会有,但目前只能是凤毛麟角。
石田在途中遇到一个女子,她也是一个旅行者,她有一个困惑:“我不知道自己要朝何方前进,也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长途旅行的人,走的时间长了,就会有这样的困惑。从一开始的新鲜刺激,到后来的起床出发,再起床出发,一切又都变成了重复,两边的风景也不会再轻易打动心灵。其实这样的困惑又何止只限于旅人,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旅人,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旅途上,在循环往复了那么久之后,你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困惑,是否也会因为单调的乏味而叩问自己的心扉。
不要为终点遥远而灰心,不要因目标难以实现而沮丧,奔向终点的旅途,实现目标的过程,才是最享受的。在努力的过程中,每天一睁眼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没有比这再充实不过的了。在臆想中,在睡梦中,会一次次彩排成功后的喜悦与激动,为此而生的动力会推动着你不断向前,浑身流淌着活力。这个实现与追逐的过程一定不要嫌它漫长,因为许多时候当你抵达终点后,你反而会很平静,之前一次次预演的激动并没有适时来临,并且马上就会很寂寞,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得与失的微妙关系吧。人生啊,幸福的是,抵达一处目的地后,不会迷路,依然知道自己的方向。
为什么很多人想去旅行,为什么总是在原始偏僻的地方面对简单纯朴的笑容而感动落泪,因为在逃离世故,在逃离伪装,在回归本性,回归简单纯朴。每一个城市人都是一个远离故土的人,这个故土就是人类诞生的地方,自然,原始简单纯朴的自然。很多去过西藏或非洲的人,会被那里原始纯美的自然环境震撼的热泪盈眶,他们认为那是神明的力量所致,实则不然,这无关神圣,这其实是一种乡愁,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归故土的感情。所有神圣的东西,都是纯朴自然的。宗教亦如是。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努力让信众回归本心,解脱世俗的束缚,遵从原始的自然法则。不论一个人再如何变化,都改变不了他的本心,只不过是在心之外套了一层层外衣,上了一副副枷锁。因此,宗教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这就像佛教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一样,皈依宗教实际就是打开枷锁脱掉伪装回归本性的过程。我们生活的地方,到处充斥着反自然的改变与矫饰,我们离开心越来越远,因此当我们置身简单纯朴的原始自然美当中,就会有回家的感动。
长期在外旅行的很多人都不会对偶遇的伙伴动真情,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一面之缘,明天或下一分钟将永不相见。因此他们不会浪费感情,动真心真情,对于相遇离别已经免疫,无痛无痒。然而感情是用不完的,是不怕浪费的,即使知道下一分钟将不会再见,亦可真心相交,深情以待,难道我们动真情是为了以后的相交,是为了朋友数量的增加,不是,是为了此刻的相识。或是不想受动真情之后的分别之痛思念之苦,而半掩柴扉,孰不知,门关久了,心会落满灰尘,心痛死不了人,心动是活着的美好,心痛是活着的证明。
我觉得石田这一路下来最大的收获是对命运的感悟——从不去会死到不会去死。从信天由命,一切都是命运安排好的非人力能改变,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消极对抗,而要积极面对,命运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妙妙说过,命运在很多时候,取决于你在什么样的时间,出现在什么样的地点,做什么样的事情。而这些并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命运轨迹,很多人认为命中注定,不做努力,不去选择,一味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其实是自己没有抬头,环顾左右你会发现面前不是只有一条路,而是很多条,他们或隐蔽,或泥泞,但会引你通向不同的世界。
#不去会死# 读后感6
又是一本旅行文学 以前看《Notting Hill》的时候很不明白男主角为什么要开个小小的旅行书店。难道旅行文学真的那么好看吗?那时候的我实在是不明白。若干年过去了,我依然没有爱上旅行。我喜欢安静的屋子里读书,害怕炎热的太阳,害怕弥漫的大雾,害怕大雨倾盆溅到身上的泥点子…… 我不爱旅行,但是我爱单车。
这个一个普通日本人花七年半时间骑行世界的旅行游记。这是一种深度的旅行,一种带有冒险家性质的旅行,一种灵魂与肉体完美结合的旅行。我们当然是极少有人能做到,但我们可以去体会作者旅途中的东西,思想的变化,意志与困难的斗争,所遇所感的人和事,也可以匡正自己的旅行,当然不是说让大家去这样旅行,这样去生活,但大家可以借鉴寻找适合自己的`旅行,以使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得到最大的满足。
作者石田裕辅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一路向南骑行到南美洲的最南端阿根廷的乌斯怀亚,这里离是离南极最近的地方了,两天船程就可以到南极,澳大利亚过去南极要一星期船程。作者在这里有写到在育空河上恣意的吃喝玩乐,会让我联想到桂林的遇龙河,作者在进入南美洲时遭遇抢劫,差点小命不保,并且其他旅伴也有遭抢劫的,还有差点挨枪子的,作者满足了纵骑美洲的梦想后,就从南美洲最南段搭飞机到欧洲的大北边丹麦,开始纵惯欧洲非洲大陆,最终达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完成了自己另一周纵骑的梦想,随后搭飞机到英国开始横骑欧亚大陆。
伴随着作者的足迹,我查看这google earth 作者的足迹,也跟随着作者进行了一次小感官上的环球旅行。发现还要很多更好玩的地方,更好玩的人和事,等着自己去发掘,马不停蹄也做不完事。作者有写到玛雅文化的蒂卡尔古城是自己环球旅行中未被超越的古城。有写到柬埔寨的吴哥窟、埃及金字塔的惊叹。有写到实景跟电视网路上看的不同,感知上的差异。有写到非洲的贫穷,有写印度恒河浮尸,但作者依然按当地信仰有去恒河沐裕有写到泰国是很多亚洲背包客出国旅行的第一站,启蒙点。有写到遇难的同伴,有写到很喜欢学语言的小姑娘泰西亚,懂十一国国语言,十五岁,有写到路遇的装有一只假腿旅行的永子小姐,32岁,从事美容造型业,工作半年,再以这种极慢的速度旅行半年,就这么生活着。了解到南美洲很多自行车骑士。作者在路上结实了这么些有趣的人和事是绝对的财富。
回国后作者供职于自行车杂志,写作,演讲,也许作者因为这个旅行生活被改变了吧。
#不去会死# 读后感7
说起邂逅这本书是因为多年前有一段时间每个周末都送女儿去学花式溜冰,期间要等候2、3个小时,我就在附近一间咖啡馆消磨时间。第一次从书架上看到这本书甚至还有些不屑,不去会死?“标题党”吧,独自单车环游世界也许死的更快吧!但鬼使神差最终还是被这本书吸引,于是接下来的几个周末在咖啡馆里都由这本书来打发时间。我承认是这本书决绝的书名打到了我,现实中往往很多朋友在看到别人精彩的游记或被绝美的风景照震撼时总会说一句:这地方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言下之意这辈子我“不死会去”。而不去会死呢?这又成了一个让我看下去的理由。
作者的文笔粗放,这不像以往读三毛的旅游随笔,对人物、事件、来龙去脉交待得有声有色,它更像是一部公路纪录片。没有故作深沉的大谈人生,也没有无病呻吟般的哲思要传达,它有的是自娱自乐的讲述。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他对于旅行最初原动力的真诚——“既然降生在这个世上,我就要好好看看它”,而看这个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能够用最让自己感动的方式找到这份‘宝物’”,因为“如果靠自己的双脚抵达目标,与美好事物相遇时的`喜悦,也将会是最大的吧”,于是后来它就成了一本让我感动的书。
很多日本人通常骨子里天生有股拗劲,说的好听是执着,说的难听是犯傻,他就属于那种近乎偏执的犯傻。就好比想追求一个美女时心有畏意不敢接近,而某个人脸皮厚胆子大尽管被一次次地拒绝他还是死磨硬泡,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在犯傻,然而到最后他却能修成正果。世界上好多事情能办成,往往就是靠着最初那股子傻劲。石田裕辅就是这样一个浑身冒着傻气的日本人,在一家大企业里工作了4年就辞职出发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实在因为“行走世界”的梦胀得不行。如果再不走就没有时间没有勇气了,而这欲望却没什么可能变小,倒是有可能在无止尽的加班,醉酒,孤独和沮丧后加倍折磨。有时候我想如果不是因为“不去会死”这么一个烂理由的话,时至今日石田很可能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每天挤地铁,吃快餐,白天进出写字楼,晚上泡泡小酒馆或者回家吃着泡面看看A片,过着很多普通日本男人过的生活。然而在这本书里他却骑着自行车像叫化子一样满世界溜达。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拽的。
石田说:“与人相逢,并与他们创造出的回忆,是一种财富”;“邂逅,是旅途中最重要的”。他花了七年半时间自行车单骑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穿越87个国家,一路美景与孤独相伴,遇到过抢劫面对过死亡。唯一忠实陪伴的单车总共爆胎184次,换过37次轮胎,最重的时候承载着80公斤的家当——还不包括他自己。中间的坎坷和美妙都可以在这本书中细细品味。在采访时石田说:“在开始旅行之前,我深深地觉得自己的人生像是在一条既定的轨道上运行。但是,开始旅行之后,骑着自行车,借助这个工具向前走时,总会不时出现岔路需要由自己来选择。即使碰上了强盗,虽然也会想“运气真是差劲”诸如此类的,但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觉得“我得改变它”。结果,我的旅行成了最美的旅行。所以,如今我想,所谓命运,无非就是有许多分岔的时候自己去选择走哪一条道路,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不同。”这是一种活“在路上”的人,陶醉在一种上瘾的美妙感觉中。
这本书是讲旅行和梦想的。说到旅行可能很多人早早做好计划,查遍攻略,去入住豪华酒店,享用美食佳肴,到了景点拍拍照留个念。没错这也是旅行的一种是度假。而另一种旅行是旅心,放飞自己的心灵,我觉得更像是修行。一开始我把这本书当作游记来看随一页页翻下去心中便慢慢开始升起敬意来。这不是一本诱惑或鼓动你放下一切去旅行的一本书。而是用行动和经历来告诉人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有多美丽。这个过程有痛苦、有彷徨,甚至还有失去生命的危险,但这是一种生活的选择,一种对内心追求的执著,就像这本书名一样,不去会死!对于某些天生的旅人来说,不去虽不会死,但不去会活得像死的一样。这是一种精神与旅行无关。换个角度来说一味的去旅行,只求达到这个目的而不懂得在旅途中欣赏和思索的人,他所能收获的也仅仅是美景罢了。读《不去会死》所收获到的精神力量和对人生的思索却远在风景之上。人很奇怪,总是对自己实现不了的东西保持着强烈的欲望。就像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自己不能成行,却眼馋着这个能成行的人写的这本书,跟随着书中他的足迹,随着他的心情上下起伏,也的确能收获一丝满足,达到意淫的效果。我也知道有很多的人都怀揣的梦想急于想去实现,却无奈的屈服于现实,这因为我们现在身上背负着的不仅仅是梦想了。随着年龄的渐渐增大,工作、学习、生活、家庭,每段时期都会有一个包袱压在你的身上,以至于你会走得越来越累越来越沉重,甚至你只能低头看着脚尖上的路却无法抬头看一看天。卸下包袱并非是那么容易的事,随着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身上承载更多的是责任。但是,不要放弃,只要你心存梦想,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火星,就像溅在干草上一样,你只要细心地呵护它不要让热情被浇灭,终有一天它会蔓延到你全身并在适当的时候爆发出来,把不死会去变成不去会死。当所有这一切都具备时,那就只欠一个出发了。
人生不是以你有多少次呼吸来计算的,而是有多少次当你喘不上气的时侯。
【#不去会死# 读后感】相关文章:
黄忠是怎么死的03-29
向死而生作文09-14
冉闵是怎么死的03-29
关于死的伤感句子08-08
回不去的说说02-27
抹不去的记忆02-17
抹不去的记忆02-29
抹不去的思念03-19
【精选】回不去作文11-13
抹不去的回忆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