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道不远人-《大地之桥》读后感
未曾谋面的人如老虎,未曾走过的路似地狱。——蒙古谚语 道不远人 -----------《大地之桥》读后感 鸽子也能变老鹰 / 文 请点击《大地之桥》在线阅读 《大地之桥》作为一部涉及蒙军征战欧洲的历史记忆的小说,首先放弃了以往中国文学习惯的历史叙事形式,而采用了当代中西方都普遍接受的审美叙事的叙事方式,并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历史不确定特性的高度认同,展开人类知识之外的不确定性事件的文化和哲学深度,让读者相信,人类的历史,每一次转折甚至每一次进展,都是通过“潜在惊讶”变为“惊讶”而构成的。影响着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和未来的最重要的那些随机事件压根儿就不能用什么高斯分布来刻画,它们是一系列“惊讶”——正面的和负面的。它告诉人们的不是一些列的价值判断,而是对指出世界文明的起点:自我的起点就是世界的起点!天道和人道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出于仁爱和对生命的尊重的道德感,正所谓古人所云:道不远人。这也是人类科学认识自然、发现知识、信仰真理的重要心理来源。 一.历史是不能够预期的 1.《大地之桥》用一种广角似的书写方式,以国际以及人类学的视角回望那个久远的历史年代。 十三世纪,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类生存面对的最大的挑战者仍然是贫穷、愚昧、自然灾害、疾病、暴政等问题。因此人们在解读自我和世界的时候,带有迷信、混沌、盲从等特征,这也是宗教盛行、暴政横生的原因。蒙古族的民族英雄人物也因此应运而生,并得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很快就成为世界最强悍的军队。蒙军的起源和发展也是遵守了野蛮的丛林法则,它的民族性,扩张性和残忍性都带有其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的烙印。由于它与众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使它成为一支无人可以阻挡、无人可以判断的铁军。给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恐惧。 由于扩张的侵略性质以及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蒙军所到之处普遍受到各国皇室和民众的抵抗,这更是在蒙军争霸世界的野心上增加了挫折感,摆脱挫折感的方式不是思考,而是更加疯狂、更加残忍,无论是面对外族还是自己的臣民。蒙军搁置在马背上的暴力像一个火把,点燃了半个世界的大陆桥,所有的巫术失去意义、所有的预言失去意义、所有的生灵失去意义。亚欧大陆和那里的人民被一个强大的侵略者绑架到历史的车轮上,向着黑暗的明天狂奔。世界性的战乱就此拉开最初的帷幕。在以后的若干个世纪,都没有停止这样的世界性惨剧的上演,只是主角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范围不同、参战的国家数量不同而已。人性在书写文明的史书上,写进了进化史,也写入了堕落史。所有发生的这些正剧和悲剧,都发生在人类认知自我的知识之外,是一连串的不确定性和一次又一次的惊讶!时至今天,人类还在人性的神性和兽性之间摇摆不定,明天世界还会发生什么,我们真的不知道。 2.历史事件中个人的力量意味着什么 《大地之桥》没有延续以往中国当代文学的宏大叙事和历史叙事的方式接近故事的描写,而是把笔墨放在了故事中的人物身上;不是所谓民族英雄,而是反思历史、反思生命的具有良知力量的所谓小人物身上。作品中相继出现了天胤、安吉拉等性格鲜活的男女主角,他们至始至终都引领读者进入质疑强权、质疑被历史选择和自我选择历史的命运、质疑正义与罪恶、质疑集体胜利的一系列悬念之中。他们逆反的人生和传奇的经历逐渐展开,让读者进入了在宏大战争背景下他们特有的更辽阔的精神世界。精美的描写,精美的台词,一一向读者展示着人性的光辉。他们以血肉之躯勇敢地彰显着大爱和仁善,告诉人们这才是世界最有力量的,虽然只有几个人的意志和觉醒,但它可以给侵略者一个阻遏,一个中断和打击。行动是最大的关怀,这种关怀就是人文情怀。它是文明延续的动力,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所在。从故事人物的凄美人生,我们不由地联想到今天的人类共识,惊奇现代性的注解竟然早就被天胤和安吉拉们告诉我们了:人的现代性在于自我的引领而非他人的引领;人的成长在于自己懂得生命的意义而非权威告知和代替。正是因为个人的觉醒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人性之恶充满着不可知性,人类的历史也因此充满了悬念和不确定性。让我们敬畏和尊重历史,让我们学会博爱和仁慈。 二.中国哲学思想与世界的普世价值在这里殊途同归 1.道不远人的文化传承 天胤和安吉拉因为有一个共同的养父,使他们在相识后来相知的经历中都有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养父是一个深谙中国医术的同时又有极高哲学修养的医生,这一点从他留下来的医书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作者大段地记录这些文字,就是给读者看到天胤和安吉拉受到中国哲学思想高等教育的家教背景,由此为他们的行为做深厚的文化和信仰铺垫。医学的根本就是悬壶济世,就是关爱生命,无论是天胤还是安吉拉,当生活中出现反人性和反自尊自爱型人格的事情时,他们两个的表现都是挺身而出以身抗争。这就是养父带给他们的文化基因和文化传承。从这里也看出中国古代哲学先贤关于天道和人道思想与西方仁爱博爱的共同之处。也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国家的先进性。 2.人类理性和认知途径的起源 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挫折感和恐惧感。在这样的心理压迫下,人类进入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历史上多次出现以暴制暴,压制人性,反人类反社会的黑暗时代,都与人性中非理性的特质有关。人们在认识自然、战胜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最难认知的和最难战胜的是人性之恶。从这个意义上说,战争、黑暗、极权、苦难等等一切人们不愿看到的东西,恰恰是人类进化和反省最好的课堂。在灾难中学习和成长,在反省中获得力量和自信,一切知识的起源,信仰的起源正是来自生活的负面。作品中天胤、安吉拉等主要角色由于都是来自皇族和与贵族有关的背景,使他们身在底层却与大众有所不同:他们因为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一批有思想能力的知识分子,所以他们能够看穿统治者的无知和残暴;能够洞穿历史的未来;能够判断真理的指向。他们有着更高一级的认知逻辑,他们也有遵守信仰的理性,这一切都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另类和个性,读者自然会被他们所吸引,跟随他们一起进入从未体验过的探险历程。文学作品是对某种思想和信念的解释,它的隐喻性和符号性决定了它的可读性。《大地之桥》就是作者对那段被人遗忘后又被人猜想的历史的人文解读,这恰恰也是今天人们关注的面对未来和不确定性判断的能力,人类至今人需要学习的仍然是对世界的认知的能力。所以被这个描写个人选择的两难性质的作品充满了好奇和沉思。 三.个人选择的深刻性 个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一个人必然要对生活意义和价值进行选择。在一个正常的文明的社会里,人们不会过于挣扎在大是大非的两难境遇。但在非文明非正常的社会里,个人的良心常常会受到种种困扰。面对强者或者一个集体、一个政权、一个系统,服从就意味着活着;反抗就意味着死亡。《大地之桥》的好看性就在于作者将人们置于一个艰难选择境遇之中的故事里。灾难让有良知的几个人都开始反思和反省,他们中间有的选择苟活;有的选择服从。而天胤和安吉拉等则选择反抗。包括亚历山大在内的波兰人民,也有像天胤们一样的英雄汉。虽然他们文化不同,信仰不同,但他们都是人,都是有良知的人。人类共同的道德感,也就是人们在抗拒自然和暴力中共同发现和遵守的那些古老法则:诚实、仁爱、忠诚、信任等,让他们心心相映,坚信光明,坚守未来。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是没有能力思考的,他们也许在灾难面前选择服从。但他们的心里是憎恨暴力的恶潮的,他们是喜爱天胤和安吉拉这样的勇敢者和思想者的。他们心中那些古老的法则和人性种天然的道德感会使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高于生活的动人故事和唯美心灵,这也是文学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因此说,每个有良知的人都是不服从者,他们心底都有一个自尊自爱的独立人格!人类走到今天,今天世界仍然不约而同地认同和平和公正、自由、幸福,这与人的独立人格所取向的价值观不无关系。这是一盏思想的灯,照亮历史,也照亮未来。 【注解】 [道不远人] (定力宝典,禅诗部.老庄道学) [道]---指地球自然力(定力)能源的统一频率(统一概率)的精神能量整体功能,古代把地球自然力(定力)精神能源,简称为[道]。 [远]---距离、离开。 [道不远人]---地球自然力(定力)能源(道)就内在于生命的身心中,不离开生命的身体(不远人)。 【注】我推荐《大地之桥》这部小说的理由: 1.元曦作为一个只有二十一岁的80后,不浮不躁,能够以古典唯美的中文;以深刻的思想视角回望蒙古帝国西征的历史,并很好地驾驭了这个题材,将它的神秘性、故事性以现代人的审美方式呈现出来,可谓难得。 2.许多武侠小说的作者对武功一窍不通,因此武打场景都是“只见刀光一闪”就带过了,或者是奇门仙术满天飞。而元曦则是习武之人,她能把精确的动作像武术指导一样描述出来,虽然有文学的夸张,但是让人看得逼真酣畅。曾经有女子写武侠被宣传成创举,但在我看来,“习武者写武侠”才是更大的创举。 3.元曦的文笔让人读来有一种震撼的华美,让我想起了我最喜欢的古代学者司马相如的赋。古朴精简的文字总能有力地几笔勾画出场景的轮廓,让人读来长出一口气,仿佛洗了个澡般。我喜欢慢慢地一字一字品味她的文字,每一次读都能发现新的细节藏在字里行间。使得整部小说像是一个精雕的玉器。 4.我知道元曦的朋友曾建议她在美国翻译后在美国发表,也有美国出版社打过电话给她,说只要她翻译了他们就愿意认真读读看。但是元曦还是愿意在新浪首发,因为只有中国人才能最好地理解她笔下的方块字和那些字所承载的感情,她希望她的第一批读者阅读的是原文。我为元曦的这个决定而感到感动。 我的推荐就到这里为止吧,希望各位能跟我一样喜欢《大地之桥》。以下是小说的宣传片【道不远人-《大地之桥》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道不远人:不能不歌颂母爱05-12
道不远人,不能不感恩社会的理由作文04-16
“友谊之桥”02-19
心灵之桥作文02-27
友谊之桥作文02-27
《桥之美》教案03-05
《桥之美》的教案03-07
心灵之桥作文04-04
友谊之桥作文08-05
友谊之桥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