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独作文

时间:2023-05-07 01:02:19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君子慎独作文

慎独”指的是 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刘少奇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 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 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 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 的现实价值。较新的解释[编辑本段]这一解释是一些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儒学的学者所持的意见。所谓“慎独”或“慎其独”,就是持守或牢固地保持自我的道德本性和本心。从功夫论说,“慎独”就是面对自我的身心如何“以心治身”;面对外部世界,如何不被外物所左右而保持道德自觉。从消极的角度说,“慎独”是一个防止和约束“自我非道德性”萌生和出现的过程;从积极的角度说,“慎独”则是一个保持和守护“自我”道德本性的过程清人主张释“慎独”的“慎”为“诚”,相应地有人就把“独”解释为“身”, 如陈硕甫说:“《中庸》言慎独,即是诚身。”( 见王先谦《荀子集解·不苟篇》,中华书局,1997年)独的解释:《五行》篇的“说”,从丧服制度与内心悲哀的关系,解释《诗·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之诗句说:“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言至也。差池者,言不在衰绖。不在衰绖也,然后能至哀。夫丧,正绖修领而哀杀矣,言至内者之不在外也。是之谓独。独也者,舍体也。”另外还有“舍其体而独其心”、“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独”的说法。明确地把“心”界定为“独”,或者以“心”为“独”。《荀子·不苟》篇:“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明儒中,则有:刘宗周:“圣贤千言万语说本体说工夫,总不离慎独二字,独即天命之性所藏精处,而慎独即尽性之学。”(《刘子全书》卷五《圣学宗要??阳明王子》)“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子全书》卷八《中庸首章说》) “慎独之功,只向本心呈露时随处体认去,使得全体荧然,与天地合德。”(《刘子全书》卷六《证学杂解》) 慎的解释:《左传》:“慎守其一”《周书》:“慎,德之守也。守终纯固”上博简《三德》:“君子不慎其德”、“慎守其□”、“各慎其度,毋失其道”《成之闻之》篇:“敬慎以守之,其所在者入矣”、“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顺天常矣。……故君子慎六位,以祀天常”《韩非子·解老》:“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乱其精神。真者,慎之固也。修之身,其德乃真。”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凡为吏之道,必清挈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从以上“慎”的一些用例,可以得出几点重要看法:一是“慎”与“守”直接合用,“慎守”可以解释为“持守”(或者“专注”);二是“慎”与“固”和“坚固”放在一起使用,其“慎”有牢固保持的意思;三是根据文句的意思,“慎”可释为“守”;四是“慎”关注的都是人的“内心”和“内在性”。根据这几点,“慎独”的“慎”完全可以从“保持”、“敬重”、“敬持”、“专注”、“持守”和“固守”等相近的意义上加以界定,这应该正是“慎独”之“慎”的确切意义。 生活中的慎独老百姓生活中的慎独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约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慎"就是谨慎;"独"就是单独,也就是突出,出头;自古就有"枪打出头鸟"的说法,慎独是融合在老百姓生活中的中庸之道,要谨慎做"出头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最突出的事情就是在一个单位中做事情不能超过领导,甚至不能跟领导平起平坐,生活中的慎独基本是流行的潜规则,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也是国人的一种处世哲学..

君子慎独作文

拙文中提到郑玄、朱熹两个人,是说“按照郑玄、朱熹的注释,‘独’是指‘独居’、‘独处’……”钱文则省去了郑玄,改为“按照朱熹的注释,独’是指‘独居’‘独处’”,这可能因为郑玄“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的注解十分明确,没有回旋的余地,故只谈朱熹一个人。那好!就让我们来谈朱熹。

钱文说“朱熹对‘独’的 注释,是‘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而‘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决不能等同于‘独居、独处’。”“而且完全没有提到独居、独处。”那么,朱熹是不是没有提到“独居”、“独处”呢?他所讲的慎独包不包括“独居”、“独处”的意思呢?我想,这最好还是引用朱熹自己的言论来说明:

 

光祖问:“物格知至,则意无不诚。而又有慎独之说。莫是当诚意时,自当更用工夫否?”曰:“这是先穷得理,先知得到了。更须于细微处用工夫。若不真知得到,都恁地鹘鹘突突,虽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慎独!”(《朱子四书语类》第三卷《大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8页。)

 

(按:这里“慎独”与“众所公知之处”相对,显然有“独居”、“独处”的意思。)

 

“致知者,诚意之本也。慎独者,诚意之助也。致知,则意已诚七八分了。只是犹恐惧隐微独处尚有些子未诚实处,故其要在慎独。”(同上)

 

(按:“隐微”、“独处”,说得很明白。)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同上,第70页)

(按:这里的“人所不知之地”显然即指“独居”、“独处”。)

 

问谨独。曰:“是从见闻处至不睹不闻处,皆戒谨了。又就其中于独处更加谨也。是无所不谨,而谨上更加谨也。”(第四十九卷《中庸》一,第981页)

 

(按:“独处”,很明确。)

 

问:“不睹不闻者,己之所不睹不闻也。独者,人之所不睹不闻也。如此看,便见得此章分两节分明。”先生曰:“‘其所不睹’‘不闻’,‘其’之一字,便见得是说己不睹不闻处,只是诸家看得不子细耳。又问:“如此分为两节工夫,则致中和工夫方各有著落,而天地位,万物育亦各有归著。”曰:“是。”(同上)

 

(按:“独者,人之所不睹不闻也”,显然与“独居”、“独处”有关。”)

 

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为节省笔墨,只引到这里。通过这些言论,朱熹是不是提到“独居”、“独处”,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钱文指责我们误解了朱熹,那么,是我们误解了朱熹,还是钱文对朱熹作了“曲解”,同样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

拙文谈论慎独,主要集中在朱熹的《大学章句》中。《大学》在同一段文字中出现两个慎独。前一个“慎独”,正如拙文所说,“是对‘诚其意而言,显然是指内心的精神状态,而与独居、独处没有关系。”没有表示异议。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下一段文字,认为朱熹对这一段文字的注解,反映了他对慎独的理解:

 

《大学》: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朱注:闲居,独处也。厌然,消沮闭藏之貌。此言小人阴为不善,而阳欲揜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揜其恶而卒不可揜,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

 

《大学》原文是说,小人平时喜欢作不好的事情,当他见到君子后,却试图伪装自己,“揜其不善,而着其善”。然而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同样,平时好的意念和想法也可以在行为中表现出来,(文章省略了这个环节),这就叫“诚于中,形于外”。因此需要慎独,也就是诚其意。朱熹对这段文字的解释是,小人独自一人的时候,常常干出不好的事情来,然而从他见到君子后试图掩盖自己恶行来看,他并非不知道应该为善去恶,只是到一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便故态萌发,“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而既然伪装并不能真正掩盖自己,所以就应当引以为戒,“谨

【君子慎独作文】相关文章:

慎独的作文10-27

关于慎独的作文05-02

慎独之我见04-30

网络与慎独04-28

慎独优秀作文04-30

慎独作文素材12-11

慎独优秀作文范文05-02

慎独作文1000字05-04

还要讲「慎独」04-27

关于慎独的作文400字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