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是舞蹈的灵魂

时间:2023-05-01 02:44:51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情”是舞蹈的灵魂

内容摘要:文章对“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一观点提出质疑,阐述了“情”是舞蹈的灵魂,“情”是舞蹈的起因,舞蹈因情而生,舞者因情而动,并从舞蹈编导、舞蹈演员和舞蹈教师这三种职业的角度出发,阐述关于“情”的内容。

“情”是舞蹈的灵魂

关键词:舞蹈 情 灵魂

之所以提出并探讨舞蹈的灵魂问题,是笔者对“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种观点,持有不同的意见。这个观点,在舞蹈界内被很多人认同,即使在界外,也有不少人士如是说。社会上虽有反对声,但毕竟是少数。笔者不否认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但两者均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怎么可以将一者认定为另一者的灵魂呢?就好比双胞胎,年龄可以有大小,地位怎可有主次?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给人造成的错觉是音乐先出而舞蹈后现。那么事实如何呢?论述此问题,必须将音乐还原到最原始人类的声响,将舞蹈还原到人类的动作。世界普遍认同人类由猿人进化而来,猿人先有声音还是先有动作?这个实在不易论证。猿人之前是什么?是鱼类。鱼类先有声音还是先有动作?这个就很容易判断了。必然只有肢体动作,发声只能存在于科幻、动漫影片之中。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来思考会更直观一些。多数动物有声有形,但是像蚯蚓、蝴蝶这样低级一些的动物却有形无声。草履虫是我们在初中生物课本里最早接触到的动物,属于生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也是有形而无声的。再来看植物,就更加有形无声了。从植物到低等动物,再到高级动物,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必然规律,人类进化不出其外,也必然遵循其声、形的发展过程。

再说人的一生,从婴儿降生那一刻起,就同时带着声音和动作来到这个世界。但在胎儿发育时期,基本上只有动作,如伸手、踢腿、打哈欠。所以,人类必然先有动作后有声音。虽然那时的动作根本称不上舞蹈,但动作就是舞蹈的最基本条件,其不断发展最终形成舞蹈艺术。可见,即使是双胞胎,舞蹈也是“哥哥”。

换个角度再进行剖析。灵魂的释义:指生命、人格、良心、精神、思想、感情等,也比喻事物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也就是说,灵魂不在,则此事物不存。那么,难道音乐不在,舞蹈也就跟着消失了吗?相信任何人都不会认同这种说法,所以,音乐必然不是舞蹈的灵魂。

那么,坚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观点的人是怎么想的呢?

一、他们认为,舞蹈至少需要最基本最简单的音乐元素――节拍、节律伴奏才可能起舞,如果连起码的节拍都没有,舞蹈就根本无法进行。舞蹈若没有节拍确实无法进行,可问题在于,难道节拍仅仅属于音乐吗?它原本就是舞蹈的基本元素。误以为舞蹈借助了音乐的节拍来完成自己的行为,是这一错误观点的要害。有音乐伴奏的舞蹈,只是两者的节拍相吻合,有时也可以反差对位;无音乐伴奏的舞蹈,其自身也富含内在的节拍、节律。我们不能认为无音乐伴奏的舞蹈没有节拍,也不能认为它在使用音乐的节拍,因为节拍是舞蹈骨子里的东西,与生俱来。

二、他们认为,音乐为舞蹈提供丰富的内涵,在形象、主题、风格等方面给予舞蹈创作以启发和提示。这个说法有几个疑点值得商榷。

首先,笔者承认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有一种情况是舞蹈编导听到某个音乐产生共鸣并“舞思泉涌”开始创作,此时此刻,此话正确。但是,启发和提示难道就是灵魂?这是值得怀疑的。

其次,高水准的舞蹈作品是先有舞蹈,然后才有音乐家的倾情加盟,此时,音乐还能为舞蹈提供内涵,提示形象、主题、风格吗?当然不能,因为舞蹈家早已将需要传达的情感,表现的主题,运用的语汇、风格等确定下来。此先后顺序就决定了这里的音乐是为舞蹈服务的。当然,舞蹈作品的成功有音乐尽心竭力所起的作用。

再次,舞蹈创作更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即先有了舞蹈的创意,再去寻求最合适的音乐。这里的舞蹈创意往往已包含了情感、主题、形式、结构、体裁等,甚至某些细节也已完成构思。这种情况下,舞蹈家不断地搜索音乐,是为了能更好、更准确、更生动地向观众说出内心的话。音乐之于舞蹈,乃辅助手段。

所以说,舞蹈音乐与舞蹈本体之间,无论谁先谁后,舞蹈音乐都是为了强化舞蹈本体某些方面而存在的。

三、他们认为,音乐包含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此话夸大了音乐的“灵魂”价值。音乐结构有很多,如起承转合、散慢中快、金橄榄、二部曲式、三段体、非对称结构等。哪个决定舞蹈结构,或是都在决定舞蹈结构?舞蹈也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等,非得将它们与音乐结构一一对应起来并表述为“我是被音乐决定的”?戏剧结构有很多类型,如开放式、卷轴式、锁闭式、三一律式、辐射式、冰糖葫芦式,舞蹈中也有与之相符的结构类型,那么,是否我们也可以说“戏剧包含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若此话成立,则“音乐包含……”就不能作为他们的论据,因为它不具有唯一性,也就没有成为论据的价值了;若此话不成立,则“音乐包含……”也无法成立。

事实上,真正的舞蹈佳作,是不会跟着音乐结构跑的。无论是新创作音乐还是选择现有音乐,都会根据舞蹈的要求来进行结构。

为何只有“情”才能成为舞蹈的灵魂呢?

一、人类因为有抒发情感的需要,才有了舞蹈形式的诞生。

1.人与自然。远古时代,人类生产力低下,无法解释自然现象,更无法抵御和防范自然界的威胁,舞蹈成为他们寄托美好愿望的方式。婚丧嫁娶,生育献祭,播种丰收,驱病除邪,一切都离不开舞蹈。舞蹈成为远古先民的质朴的生活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手段。同时,舞蹈也是他们摆脱恐惧而获取心灵慰藉的方式。

2.人与人。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舞蹈就成为远古人类相互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人们用动作、姿态和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这里更多是简单的肢体语言。但在一些活动、节日时,舞蹈会被用来集中、强烈地表达人们细腻或粗犷的情感。舞蹈的交流作用在远古人类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舞蹈的发展,是人类生产力不断进步、情感表达的愿望不断加深和扩展的结果。

1.随着社会的进步,舞蹈的功能已不局限于单纯的寄托情思了。从黎民百姓到达官贵人,从市井街道到皇宫庭院,舞蹈无处不在,其形式也极大地丰富起来。舞蹈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民族民间舞和宫廷舞应运而生,并且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有稳定的风格、固定的舞姿,甚至队形也被各舞种相对确定下来。它们都在各种情感的表达上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2.当代社会,舞蹈的表“情”作用更加强化,除了自古有之的需要,又出现了更新更高的需求。交际舞,满足了人们友好交往的情感要求;大秧歌,满足了人们自娱健身的情感要求;街舞,满足了年轻人追求时尚、展现活力的情感要求;健身舞,满足了人们追求健康的迫切愿望。其实,审美的需要是舞蹈最直接的表“情”作用,例如现今十分流行的拉丁舞等,可以不加释义地认为仅仅是舞与人的情感投合,而无需任何其他理由。

舞台上呈现的专业性舞蹈,情感功能则更强更丰富。观众来剧场是为了寻求喜、怒、哀、乐的宣泄或是心灵触动的震撼,他们欲通过欣赏舞蹈来满足这种内心需求。专业舞蹈还承载着更为意义深刻的责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情愫,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精神,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信念,都是专业舞蹈可以包含也必须包含的情感。这些事实,反过来也给舞蹈艺术提出了在情感表达方面更高的要求。

舞蹈因情而生,舞者因情而动,观者因情而至,毋庸置疑,舞蹈的灵魂必然是“情”。

舞蹈艺术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阵营。与舞蹈实践相关的职业基本有三种:舞蹈编导、舞蹈演员、舞蹈教师。我们该如何抓住“情”、深化“情”、挖掘“情”,强化舞蹈灵魂为舞蹈呈现所起的核心作用呢?

http://www.unjs.com/news/557CB6D24F1BB70A.html

一、舞蹈编导。编导在舞界是一个被尊崇甚至被神化的角色,暂不论其是否合理,至少说明这个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编导的一举一动都具有导向性,会给整个舞界乃至全社会带来影响。每个编导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作品中,但是某些编导,在传递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不够慎重。

1.舞蹈主题晦涩难懂。这类现象并不少见。不否认,舞蹈本体是需要追求的,因为本体才是任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因素。但是,不可只为了做自己的舞蹈而不顾受众,我们不能忘记为何产生舞蹈,因为舞蹈有作用。一个舞蹈让观众迷茫,思维混乱,那么它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即使编导的初衷是不愿表达任何内涵,那也至少应该让观众在欣赏之后赞叹一句“好美”“真绝”之类的话。舞蹈必然包含编导的情感,但是编导又必须将这种情感传递出去并让受众接受。

2.舞蹈情感的优劣。所谓“优劣”是相对于社会而言的。任何国度,都有其道德标准,舞蹈艺术存在于世,应该为弘扬道德倾其所有。社会需要符合道德标准的优秀舞蹈艺术,反之,舞蹈也应该与道德标准一致。符合则优,反之则劣。可是,现实存在的舞蹈作品中,总有一些“舞不惊人,誓不罢休”的东西,它们致力于揭露社会黑暗的一面。不否认,社会中存有黑暗、狡诈、阴险的现象,但这不是主流,更无需我们去提示它的存在。懂一些心理学的人都知道,“暗示”是一门科学。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心理暗示的作用极其强大,因为人是十分情绪化的。暗示可以在原则上导致是非颠倒,在程度上引起大小转换。正常与异常心理暗示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看暗示的结局好不好;二是看暗示的内容是不是脱离实际。没有人希望自己生活得更糟,也没有人希望社会秩序更乱。如此,舞蹈何必去做与人内心美好愿望背道而驰的异常的情感暗示呢?从个体角度来说,这是愚蠢行为。所以,舞蹈应该表达积极、向上、崇高的情感内容。

二、舞蹈演员。演员之于舞蹈,属于二度创作。人们说,“一流演员是抒情型的,二流演员是技巧型的。”演员多在自觉运用肢体和不自觉地掺杂情感而舞。肢体问题不必多言,单就这情感,实非个个融会贯通。在编导将感情要求灌输于演员之后,演员会投入二度创作,但一般总是做不到高于编导,这就难以谈及二度创作了。

其实,演员并非在情感表达方面无能,症结在于,演员是否真正意识到情感在舞蹈中的重要性。多数演员在表演舞蹈特别是排练舞蹈的过程中,会将大量的精力放在解决动作、韵律上面,忽视情感的挖掘和深化。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心中无情,肢体表现上哪能有情?因此,必须认识到情感对于舞蹈的重要性。

舞蹈演员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肢体问题早已解决,对其的认识也较为深刻,此时,需要的就是忘却动作而投入到情感表达中去。

三、舞蹈教师。联系文章上段的末句,为何演员亲肢体而疏情感?教师是要承担绝大部分责任的。教师的职责不能仅仅是解决学生的肢体训练,还要将解决情感表达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个难题。因为作为学生,他们年龄小,经验少,特别是社会经历少,所以无法表现自身从未经历过的人生感悟。如此,教师需要分两个步骤来实施情感表达的教学活动。

1.纯模仿教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爱情,这一永恒的艺术主题,也是舞蹈中大量存在的表现内容。小小年纪的学生,根本没有经历过任何体验,让他们表现热恋、失恋等情感,岂不是难为他们?此时,教师需要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和示范,明确地告诉他们应该是怎样的表情、动作、气息、眼神……学生纯粹模仿。尽管将灵动的情感转换成呆板的机械动作有些可笑,但也是无法之法。其实,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感受到一种力量,不用深究其为何而来,只要将情感表现出来,目的就达到了。

2.启发式教学。这种方式运用在学生具备一定情感表达能力之后,或是在需要表现一种意会胜于言表的情感时。当然,启发,也必然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来实现,与模仿不同的是,它不再具体而是抽象,不再明确而是模糊。启发无法直达目的,乃运用各种事例、场景、典故等,从外围向内核渐进。

再有一点,即“本能输入”。本能是典型的、刻板的、受到一组特殊刺激便会按一种固定模式行动的行为模式,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随着成熟和适当的刺激而逐一出现的。教师教授学生任何舞蹈时,都必须将情感的要求直接提出,让情感与舞蹈的高度统一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本能行为:只要有舞,就有情相伴;只要有情,就有舞相随。

据艺术史学家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舞蹈艺术至今仍迸发出勃勃生机,只因一个“情”字。情,是舞蹈的成因;情,是舞蹈的动力;情,是舞蹈的目的;情,是舞蹈的灵魂,无情则无舞!

作者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鞠向玲)

【“情”是舞蹈的灵魂】相关文章:

遗失的灵魂04-29

灵魂的作文11-24

灵魂的日记01-26

灵魂的作文01-10

灵魂的枯叶04-29

灵魂独舞04-28

朴实的灵魂05-02

灵魂优秀作文01-04

不屈的灵魂作文01-01

灵魂的芳香作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