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问先生?还是算命先生?
宋鸿兵被打了。 一时传得沸沸扬扬。最令人惊异的是,叫好声层出不穷,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好似一场狂欢,万众期盼似的。 宋鸿兵红极一时,简直开创了一个时代。 可惜我天性懒惰,至今不曾读过他著作中的任何一本。当年,总有长辈津津有味谈起他,询问我的观点,因了人情面子问题,我总是只好嗯嗯哈哈,实则头脑中对他一片空白。书也买回,至今却仍束之高阁。 但这并不妨碍我反对打他,也不妨碍我反对为打他叫好。 不管他是谁,他红不红,都一样。 据说他在一个贵金属之类的交易中心之类的地方作演讲,或者也对于当前及未来某些产品的价格作了预判,可能也对该交易中心作了褒奖。结果该交易中心有一些问题,引发民众愤怒,正无处诉,于是恰好找到了发泄对象。 有人说这是无良学者的下场。然而不然。这其实是个普遍问题。学者应当如何界定?学者行为应当如何界定? 近年来,学者变得吃香。一方面其头衔很不够用,官员、商人、网红、明星都来抢夺这顶“无冕之王”的顶冠。另一方面人力资源也确实很不够用,商业机构纷纷将学者当做背景墙,各方各面的论坛、会议、邀请多如牛毛。 这其实是件好事。屠呦呦获奖后,我写了篇文章,其中对于她和像她这样的研究者全神贯注的精神致以崇敬。一位朋友看后对我说,不可排斥学者参加社会活动。我想想,也赞同。一来学者当然需要将研究成果予以交流、发布;二来学者也需要社会活动带来相应的社会地位、名誉和收入,尤其在我国。 社会对学者的需求如此旺盛,至少说明大众对这个职业的重视。然而,凡事都有反面,过犹不及。 我们对学者的评价体系,如果以谁能够拥有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财富、更响的名声来决定谁是更好的学者,而不是以谁是更好的学者来决定谁该拥有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财富、更响的名声的话,我们怎么能够获得有学问的先生呢? 宋鸿兵的成功,一点也不奇怪。成功的侦探小说肯定比成功的逻辑学原理销量好得多、名气大得多。他写了一部畅销书,这也是他的本事。但不可能因了一部通俗演义,就把一个人定义成为某领域学者,更不可能是大家。他或者也在这条路上继续攀登,但目前为止,可能还是做一个“分析师”的角色多过“研究者”
http://www.unjs.com/news/557C406ED4806659.html
。然而,对他被打幸灾乐祸的人群,难道不是因为有着对他的妒忌,对他名不副实的妒忌,对他贪天之功的妒忌,对他享尽繁华的妒忌?这种妒忌,骨子里难道不是曾经有过羡慕,对他一夜成名的羡慕,对他名利双收的羡慕,对他瞎猫撞到死耗子的羡慕? 我无意对此进行道德评价,遑论道德批判。我只是想问,如果这种想法在中国的学界是很有代表性的话,这难道不是学界的悲哀?不是知识人的悲哀?学问先生都在崇拜、妒忌、向往做算命先生。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悲哀?既然头悬梁锥刺股抵不过掐指一算舌灿莲花,谁还愿意青灯古案夜夜寒窗? 宋鸿兵真的不应该成为一个发泄对象。不应成为拳脚相加民众的发泄对象,因为他讲他想要讲的,他的论据牢不牢固、逻辑缜不缜密,都是大众可见可听的。如果你们不过是要一个算命先生,而且是像溥仪那样,不算到自己所愿意得到的结果就不肯罢休的话,就应该明白,人家说你们八字很合,但并没有包办你的结合,更没有强做人贩子逼你就范。投资需谨慎,而机构的问题绝对是监管和法律层面的问题。我不清楚内情,没有发言权。但是仅以我料想,一个宋鸿兵,大概他无法承担这个法律责任。 宋鸿兵也不应成为学界的发泄对象。因为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而红,有他的群众基础,这就和跑男花姐一样。你不需要去鄙夷个谁,因为你们又不是一路人。可是现在,要学问先生不去鄙夷算命先生,竟然变得很难。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其实学者学者,也就是做学问的人。当今世界,互联互通,静下心来,也许真个谁都能做个学者。难的是,静下心来。难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有一个合适的机制,鼓励静下心来。静下心来,反而能够得到黄金屋颜如玉,才是合理的。真正的学者,就能够有真正与其付出全然对等的获得,这不只是学者之福,而是全社会之福。【学问先生?还是算命先生?】相关文章:
算命先生的招术04-30
读经运动:是文化自觉还是文化自尊-兼与蒋庆先生商榷04-27
【精选】学问的作文09-08
学问的作文09-04
浇花的学问04-30
易经的学问04-26
先生,好先生作文09-09
有关学问的作文07-28
学问小学作文02-05
钓鱼的学问作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