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重点

时间:2023-05-01 01:49:53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卫生经济学重点

计算题已经删除

第一章 绪论

1.经济学的产生(前提条件、假设)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人对资源占有的欲望的无限性 人对资源占有的选择性 2 .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如何分配?

3.经济学定义

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使稀缺的经济资源能够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他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经济领域来满足人们或社会消费的一门学科。

4.※卫生经济学定义:

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就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保健领域中的经济问题,揭示其中的经济规律,为实现卫生保健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和使用提供依据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5.※卫生资源:提供卫生服务时消耗的各种经济资源(生产要素)。

它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管理资源以及信息资源。

第二章 卫生服务需求

6.※卫生服务需要

从卫生服务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务人员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其卫生服务数量。

7.※广义的卫生服务需要包括

(1)个人觉察到的需要:是指人们主观上认为自己患了疾病或为了预防疾病应该获得某种服务。

(2)个人未认识到的需要:是指当一个人实际存在某种健康问题或患有疾病时,但并未察觉或并不认为应该求医。

(3)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8.※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卫生服务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卫生服务数量.

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只有通过利用卫生服务,才有转化为需求。 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们所有的卫生服务需要都能转化为需求。 没有需要的需求:通常是由不良就医行为和行医行为所致。

9.卫生服务利用:是指实际发生的卫生服务的数量,可以直接反映卫生系统为人群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10.卫生服务需求法则(规律):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和价格有时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替代效应:当一种服务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可以用其他服务来替代变得更贵的该种服务,而减少对该服务的需求量。

收入效应:当收入不变时,某种服 务的价格上涨(或下降)将会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或上升),购买力的变化即为收入效应。

11.※卫生服务需求特点:

(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元性 (6)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层次性 (7)卫生服务的刚性需求

12.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一般影响因素(互补品、替代品等)

特殊影响因素:

一、※健康状况

健康(WHO):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全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当健康状况下降或存在影响时,出于对健康的愿望,消费者投资于健康,通过利用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

在其他变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健康状况差的人群需要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

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婚姻、健康意识

人口数量增加,必然导致卫生服务的利用增加。

年龄结构, 婚姻 性别

三、经济状况、教育、交通 、 地理位置(居住环境)

四、时间价值 消费者的时间被认为是对生产物品和服务的投入。时间是有限的,治病时间具有机会 成本,应被视为消费者的有限资源之一。

五、※卫生服务提供

医院的级别 技术水平 服务质量 服务提供能力 可及性 需求不足、恰当需求, 无效需求、诱导需求 过度需求

六、※医疗保险

起付线:当医疗保险基金在对需方所接受卫生服务进行补偿时,只对其超过一定额度的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偿,该限定额度成为起付线。

封顶线:当医疗保险基金对需方所接受的卫生服务补偿超过一定的数额后,将停止对需方的补偿,超过的费用将完全由需方自付,该数额限制即为封顶线。 按比例补偿是指医疗保险基金对需方所接受卫生服务的费用按一定比例进行补偿,也称为共付保险

13.计算:例:某私立医院于一年前开展了某种特需卫生服务,该特需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5,现在的服务价格是200元/次,其服务需求量为3000次/年,为了控制日益增长的针对该特需服务的需求量,医院拟将该种服务的价格上调20%。针对该特需服务,试计算由于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医院收入的变化?

第三章 卫生服务供给

14.※卫生服务供给:卫生服务提供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 http://www.unjs.com 够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15.※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1.专业技术性 2.垄断性 3.不确定性 4.公益性

5.外部性 6.即时性 7.主导性

16.※卫生服务供给影响因素

(一)卫生服务价格 (二)卫生服务目标 (三)卫生服务成本 (四)卫生服务技术(五)卫生服务需求 (六)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布局(七)医疗保障制度。

17.※卫生服务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指价格每变动1%所引起的卫生服务供给量的变动百分比 。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系数是反映卫生服务供给数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9.卫生服务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1、 卫生服务供给量调整的难易程度 2、时间因素 3、卫生服务的替代性

第四章 卫生服务市场

20.※市场的定义

狭义的市场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21.市场构成的基本要素

需求和供给、 交换的场所、 交换的媒介、 价格、 消费者和提供者、

22.※卫生服务市场的定义:卫生服务市场是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原则,在卫生服务 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相交换的关系总和。

23.※市场机制:指市场上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它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种调节作用的总称。

24.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1、经济信息完全和对称的假设 2 、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

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假设 4、 企业与个人经济活动

5、无外部经济效应的假设 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的假设

25.※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26.※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公共产品 外部性 垄断

27.※物品的分类、特性

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不具有竞争性。即同一种产品可供给所有的人同时消费,任何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2消费不具有排他性。即不可能把特定个人排除在物品的消费之外,也就是说,不管付费与否,每个人都成为公共物品事实上的消费者

准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竞争性、排他性

排他性:指一旦一个人拥有了某种物品,他就可以很容易地不让别人消费。 竞争性: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定量某种物品,就要减少其他人的消费量。

28.※外部性:一部分人对某种产品的消费可以对不消费这种产品的人发生间接的影响。

正外部性: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的生产行为对他人产生了积极有利的影响,但自身并未从其中获得相应的收益(如传染病的预防)。

负外部性:是指那些供给者的生产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是他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而并未得到补偿(如抗生素的滥用)。

29.※政府的作用: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 确保稳定

30.※寻租行为:公共选择学派认为,一切由于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经济活动,造成不平等竞争环境而产生的收入都被称之为“租金”,而对这部分利益的寻求与窃取活动则称为寻租行为。

人类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大体上有两类:

生产性的、可以增进社会福利的活动;

非生产性的、不会增进社会福利甚至减少社会福利,即为寻租活动。如行贿、游说等,是个人或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对政府或者政府官员施加影响的活动; 寻租活动的后果: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如通过政府干预使其他企业不能进入,以获得独家垄断利润;)浪费社会资源;导致其他层次上的寻租;

31.※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

1) 医疗需求和供给的不确定性

2) 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3) 垄断和诱导需求 法律、信息不对称、技术权威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诱导需求

4) 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小

5) 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

6) 医疗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

7) 提供者不追求利润最大化

32.※卫生领域市场失灵

1)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

2) 效益外在性影响市场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力

3) 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

4) 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

5) 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

6) 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3.※政府失灵:

1) 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受限 信息的有限性 公共决策的局限性

2) 政府决策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

3) 官僚主义

4) 政府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不足

第五章 卫生筹资

34.※卫生筹资的概念:“实现足够的、公平的、有效率和效果的卫生资金的筹集、分配和利 用活动的总和”。

35.卫生筹资的功能

1、筹集 2、资金: 风险负担 收入补贴 年龄补贴 3、购买服务

36.※卫生筹资的属性

(1)公平equity (2)风险共担 risk pooling

(3)※效率efficiency

1、 筹资效率 2、 卫生服务供给效率

配置效率:如何在收益最佳的项目中分配资源

生产效率(技术效率)最小成本下获得最大产出

管理效率:最小的管理成本

(4)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

筹资的性 政治的 组织管理的 立法的可持续性

37.※卫生筹资的目标:为卫生系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确保所有人都能利用卫生服务,同时不会因为支付医疗费用而遭受经济困难。

不同时期的卫生筹资系统有着不同的目标。

2005年第58次世界卫生会议上提出“全民覆盖”目标,即有效地为所有人提供健 康保护和分担筹资风险,其政策导向是改善卫生筹资的公平性。

38.※卫生筹资的主要渠道(最好自己适当扩展) p98

1) 政府卫生支出 (国家税收)

直接税 间接税 非税性收入

2) 社会医疗保险

3) 商业性保险

4) 个人直接现金支付

5) 其它 (社区筹资、社会捐赠等)

39.卫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的国际经验

1.更加合理来提高效率 2、 预付和风险共担 3、改进支付方式 4、贫困和脆弱人群的安全网机制

国内经验

为不同地域筹资—公平性 为不同机构筹资—效率 为不同人群筹资—受益

第六章 卫生总费用

40.※卫生总费用(Total expenditure on health, TEH):卫生保健总支出, 是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41.※卫生费用核算(national health accounts, NHA),也称国民卫生账户,是采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以整个卫生系统为核算对象,建立卫生费用核算指标和核算框架,专门研究卫生系统的资金运行过程。

42.※卫生费用核算框架

(1)卫生费用来源核算(来源法)

(2)卫生费用机构流向核算(机构法)

从机构角度出发,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全社会筹集到的卫生资金在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分配。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药品零售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医学科研机构等。反映从全社会筹集的卫生资金在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分配使用;分析与评价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3)卫生费用功能核算(功能法)

根据卫生服务活动的功能进行划分,测算消费者接受各类卫生服务时所发生的费用。

反映卫生费用在不同功能服务中的分布。

治疗和康复费用、公共卫生费用、卫生行政管理费用、其他卫生费用。 反映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和费用水平。

(4)卫生费用矩阵平衡核算

43.卫生总费用核算基本原则

政策相关性 可靠性 可比性 时效性

操作的可行性 制度性与连续性

44.※筹资来源核算方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全社会筹集到的卫生费用总额, 是从筹资的角度分析与评价卫生资金的运动。

※分析与评价 :

(一)卫生总费用总量值(二)卫生总费用占GDP比值(三)人均卫生总费用 (四)卫生总费用筹资构成 (五)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

45.卫生总费用实际使用法:按照服务功能进行分类,反映卫生服务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不同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及其费用水平。

第七章 卫生资源配置

46.※卫生资源: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投入到卫生服务中的各类资源的总称。

3) 商业性保险

4) 个人直接现金支付

5) 其它 (社区筹资、社会捐赠等)

39.卫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的国际经验

1.更加合理来提高效率 2、 预付和风险共担 3、改进支付方式 4、贫困和脆弱人群的安全网机制

国内经验

为不同地域筹资—公平性 为不同机构筹资—效率 为不同人群筹资—受益

第六章 卫生总费用

40.※卫生总费用(Total expenditure on health, TEH):卫生保健总支出, 是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41.※卫生费用核算(national health accounts, NHA),也称国民卫生账户,是采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以整个卫生系统为核算对象,建立卫生费用核算指标和核算框架,专门研究卫生系统的资金运行过程。

42.※卫生费用核算框架

(1)卫生费用来源核算(来源法)

(2)卫生费用机构流向核算(机构法)

从机构角度出发,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全社会筹集到的卫生资金在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分配。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药品零售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医学科研机构等。反映从全社会筹集的卫生资金在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分配使用;分析与评价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3)卫生费用功能核算(功能法)

根据卫生服务活动的功能进行划分,测算消费者接受各类卫生服务时所发生的费用。

反映卫生费用在不同功能服务中的分布。

治疗和康复费用、公共卫生费用、卫生行政管理费用、其他卫生费用。 反映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和费用水平。

(4)卫生费用矩阵平衡核算

43.卫生总费用核算基本原则

政策相关性 可靠性 可比性 时效性

操作的可行性 制度性与连续性

44.※筹资来源核算方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全社会筹集到的卫生费用总额, 是从筹资的角度分析与评价卫生资金的运动。

※分析与评价 :

(一)卫生总费用总量值(二)卫生总费用占GDP比值(三)人均卫生总费用 (四)卫生总费用筹资构成 (五)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

45.卫生总费用实际使用法:按照服务功能进行分类,反映卫生服务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不同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及其费用水平。

第七章 卫生资源配置

46.※卫生资源: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投入到卫生服务中的各类资源的总称。

47.※卫生资源配置:卫生资源配置(HRA)是指卫生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 初配置(增量配置):是指即将拥有的卫生资源补充量

再配置(存量配置):是指以前拥有的卫生资源总量

48.※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在总量、结构与分布上,与居民的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组合状态。

49.※卫生资源配置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

① 卫生资源配置的“倒三角”:城乡、区域

② 卫生资源配置的结构不合理

③ 卫生资源配置的供需失衡

④ 卫生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不高

50.※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

1 应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2 效率与公平兼顾

3 以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为依据原则4 向重点倾斜、兼顾全局 5 按投入产出原则(成本效益)

51.※卫生资源配置方式

(一)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

1、计划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

2、市场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

3、计划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

(二)区域卫生规划

52.※卫生资源配置与测算

一、卫生机构配置

二、医院床位配置

1、床位需要量法 2、服务目标法 3、供需平衡法

三、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1、健康需要法2、健康需求法3、服务目标法4、人力/人口比值法

四、卫生设备资源配置

1、需要理论与方法2、需求理论与方法 3、效率理论与方法

53.※区域卫生规划的定义: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和主要卫生问题等因素,确定区域内卫生发展目标、模式、规模和速度,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改善和提高区域内卫生服务能力,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保护和促进人们健康的一种卫生发展管理模式。

54.※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

(1)分析区域卫生形式 (2)确定主要问题 (3)制定规划目标、选择策略

(4)制定实施计划、编制费用预算 (5规划的评价与调整 (6)规划的送审与立法

55.※卫生资源配置效益评价指标

(一)卫生费用评价指标

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THE/ GDP

人均卫生费用

不同机构之间的费用比例

门诊与住院之间费用比例

医疗、预防、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之间的费用比例

(二)其他卫生资源配置评价指标

(1)卫生资源配置总量指标

是反映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卫生资源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通常以绝对数来表示

卫生机构数;卫生人员卫生机构床位;医疗机构;医用设备

(2)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指标

纵向结构:主要指卫生资源在各级卫生机构之间资源的配置 横向结构:

① 卫生资源的类别结构:人员和床位的比例

②卫生资源的地区结构:城乡之间

③卫生人力资源结构:医护比、医技比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 ④专业结构:医疗与预防、通科与专科、内外妇儿等

(3)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指标

每个医生日门诊量 平均住院床日 床位使用率

门诊次均费用 平均处方费 平均住院费用

56.※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 需要、资源和利用之间平衡分析法 资源-效益分析法

第十四章 医疗卫生服务成本核算

57.※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某种产品的生产者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务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

58.※卫生服务成本:卫生服务提供者在提供卫生服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第二十章 疾病经济负担

59.※疾病经济负担:又称疾病费用或疾病成本(cost of illness,COI),是指由于发病、残疾 或失能以及过早死亡给社会、家庭和个人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防治疾病而消耗的社会经济资源。

直接经济负担:指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所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直接医疗支出:在卫生保健部门消耗的经济资源

直接非医疗支出:在非卫生保健部门消耗的经济资源

间接经济负担:由于疾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和社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60.※影响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学因素

1、社会角度:人口数量、构成、分布;

2、个体角度: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

(二)疾病本身状况

疾病的诊断难易;疾病的分型;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的治疗手段;疾病的治疗效果

(三)病人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

1、病人利用卫生服务次数 2、病人就医的方便程度

3、就诊卫生服务机构 4、病人的期望值 5、医疗保障水平

61.※疾病经济负担相关指标类型

(一)疾病指标:发病率 患病率

(二)死亡指标:粗死亡率 死亡专率 病死率 死亡比 早亡

(三)伤残/失能指标

病残率 : 是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表示病残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 潜在减寿年数(PYLL) :它来估算不同疾病死亡者总的减寿年数,从而估算由于疾病所带来的劳动者工作日的损失。

质量调整生命年( QALY) :是一种个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全面考虑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把生命质量和生命数量相结合以时间为测量单位反映。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 :由疾病死亡和疾病伤残而损失的健康生命年的综合测量。

(四)时间指标及其他

62.疾病直接经济负担的估计方法

1.上下法 2.分步模型法 3.直接法

63.※疾病间接经济负担的估计方法

1 现值法

应用工资标准计算疾病的间接经济负担

工资标准:小时工资标准、日工资标准、月工资标准、年工资标准。 计算方法:工资标准×因病损失的有效工作时间(人年)

2 ※人力资本法

(1)工资计算(同现值法)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计算

间接疾病经济负担=误工日×人均国民收入/365,或损失时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如果计算早亡带来的间接经济负担,损失时间可以用潜在减寿年数(PYLL)表示。

(3)将人力资本法与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结合起来计算 间接疾病经济负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DALYs×生产力权重。 3 支付意愿法

一个人愿意为确保其健康或接受某种治疗而自愿支付的最高金额。 4 摩擦成本法

摩擦成本:患者离开工作岗位到其他人员接替其工作期间造成的生产损失,以及对新进人员的上岗培训费用。

62,63题具体内容理解会分析

64.※研究疾病经济负担的意义

(一)研究疾病经济负担对政府的意义

1、有助于认识和确立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有助于正确认识健康投资的意义

3、有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4、有助于重点卫生问题的选择

(二)研究疾病经济负担对卫生服务机构的意义

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拨款方式与具体疾病控制工作没有十分明确的关系----弹性较大

明确预防工作的成本效益、成效、 经费支持、明确内部工作重点

(三)研究疾病经济负担对医疗保险的意义

动员参加医疗保险 保证参保人员抗风险能力 约束机构医疗行为

第二十一章 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

65.※经济学评价:是从资源的投入和效益(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的技术和方法。

66.※效果:是指现实环境中健康干预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健康干预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健康结果改善。

67.※效用:指人们对不同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的满意程度。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失能 调整生命年(DALY)。

68.效益 :是以货币表现的效果和效用,是对健康干预所获得的健康结果(或有利于健康 的结果)的一种货币测量。

69.※卫生经济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一)确定评价立足点(角度) 1.社会2. 政府3医院4. 个人的角度

(二)确定各种备选方案

(三)排除明显不可行的方案:

(四)卫生计划方案结果(效益、效果、效用)的测量

(五)卫生计划方案的成本的估计(成本的测量与估算)

(六)贴现(discount)和贴现率(discount rate)

(七)敏感性分析 :

70.※成本效果分析(CEA):是对不同卫生计划或治疗方案实施的成本和效果直接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评价计划或方案经济效果的一种方法。

一般用于相同目标、同类指标不同方案的比较上,不适于对单一方案俺的经济性分析。成本和效果的计量单位不同,且没有取得公认的单位成本应该达到的经济最低效果值(即 比较的基准)。

※例题在课本476页,计算或分析

72.※成本效益分析的定义

成本一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来评价某个干 预项目,为决策者选择计划方案提供经济学的参考依据。

73.※成本效用分析的定义

成本-效用分析是比较项目投入成本量和经质量调整的健康效益产出量,来衡量卫生项目 或治疗措施效率的一种经济学评价方法。

74.※药物经济学评价类型的主要特点及区别

【卫生经济学重点】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重点课文重点语句04-30

乡镇卫生院年重点工作计划(通用11篇)04-16

经济学专业04-30

行为经济学_03-13

处暑养生重点08-23

劝学重点句子04-28

法律的经济学素描04-30

经济学中的隐喻05-01

SARS的经济学思考05-02

道德的经济学分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