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

时间:2023-05-01 00:50:44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

摘 要: 就目前的建筑施工情况来看,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且随着建筑施工项目的不断增加,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更加严重,给建筑施工企业和相关的工作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就需要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控制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针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建筑施工;控制技术   【分类号】:TV91;TV544   在建筑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混凝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各类的建筑施工项目中都会用到混凝土。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质量控制,预防具有破损性的裂缝形成,一旦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破损性裂缝就很有可能减弱该建筑的工程质量以及工程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影响建筑的功能。   1 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分析   1.1 混凝土裂缝的界定与内涵。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脆性材料,通常是由水、 水泥和砂石骨料等混合而成的,由于混凝土结构自身的优势,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使得混凝土在其硬化和成型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裂缝以及气孔。这时因为在混凝土结构硬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不断增加,温度过高而导致出现裂缝。微裂缝对混凝土结构和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但是当混凝土结构受到来自荷载力、温差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就会使裂缝不断扩展与连通,就会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就形成清晰可见的裂缝,一旦该裂缝的宽度超出了额定范围就会对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功能产生影响[1]。   1.2 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一般来讲,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包括:塑性收缩裂缝、 沉降收缩裂缝。所谓塑性裂缝就是指在新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中,有部分表面积在混凝土结构初凝的过程中出现表面迅速失水的现象而是表面产生收缩,但是混凝土结构内部还未能及时收缩,表面的收缩力和内部的张力作用,就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就是在一些极端气候条件中,如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这就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该混凝土结构在出现极端天气前,混凝土终凝整体强度较小,但是受到高温和大风等外力作用的影响,就使得其表面失水过快,结构的毛细血管产生较大负压表面骤然收缩,混凝土本身也处在收缩的状态中,就使得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造成混凝土结构在其塑性收缩过程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水灰配合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以及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外部条件。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在该建筑施工的现场存在土质不均或局部土质松软的现象,以及模板的刚度不足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在初凝过程中出现裂缝。该裂缝如果情节比较严重就会出现较大的错位现象。   2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和处理   2.1 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技术与措施。常见的混凝土处理方法包括表面处理法、 填充法、 灌浆法等根据混凝土裂缝的实际情况不同会选择不同的整治方法,来对裂缝进行维修与补救,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实现其使用功能[2]。   2.1.1 表面处理法。表面处理法主要是包括了表面涂抹法与表面补贴法。在混凝土结构出现细微裂缝,但是浆材不能灌入到细而深的裂缝时就可以采取表面涂抹的方式来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补,同时还要第一文库网求该裂缝的深度要在钢筋表面的发丝缝隙以上,且缝隙处于不漏水状态或缝隙不再伸缩与活动。对于一些出现大面积漏水或者是不确定漏水部位的混凝土裂缝,就可以采用表面贴补的方式来对裂缝进行防渗与堵漏的处理。   2.1.2 灌浆法。灌浆法是在混凝土裂缝补救控制技术比较常用的方法,应用的范围相对较广。细微裂缝和较大裂缝都可以应用该方法对混凝土裂缝情况进行控制,且控制效果较好[3]。通常是使用专业设备将补缝浆液注入到裂缝的砼裂隙,从而实现填充闭塞的效果。虽然比起其他的技术与方法,灌浆法是比较传统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但是该方法的实践使用效果较为良好。   2.1.3 填充法。填充法就是对于一些比较宽的混凝土裂缝可以直接用修补材料来对裂缝进行填充。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且可以将成本控制在最低。当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宽度小于 0.3mm 时且裂缝的深度较浅或者裂缝中有其他的填充物,采取灌浆法和表面处理法不能达到修补裂缝的要求,因此就可以在裂缝处开 V 型槽进行填充,从而修补裂缝,减少对建筑功能的损坏。   2.1.4 结构补强法。结构强补法一般用在超荷载而产生的混凝土裂缝中,如果不能对该类裂缝进行及时的修补与控制就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能。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将已经出现破损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剔除,然后在该破损处将新的混凝土和修补材料填充进去。   2.2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技术。在处理建筑施工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时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防范,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的处理就可以很好的预防和避免混凝土裂缝出现[4]。   首先,需要注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确保混凝设计合理后,为了使的工作性更加稳定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并适当增加增构造筋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要求混凝土结构的采用小直径、 小间距的配筋方式,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配筋应在 0.35%~0.5%之间,不可过于集中,如果存在配筋结构突变而出现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就要在比较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一些容易出现裂缝的边缘位置应当设置暗梁,并加强该部位的配筋,以提高该混凝土结构的荷载力和拉伸力。   其次,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等外界干扰因素,要同气候特征结合起来对施工技术进行调整,合理设置后浇缝。在一般气候条件下,要使混凝土的后浇缝间距保持在 20~30m 之间,该后浇缝的保留时间应该高于 60 天;当气候条件发生变化时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变更,还可以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还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掺加塑化剂和减少剂。   最后,可以采取综合措施,来对混凝土初始温度、 混凝土温度以及温度变化进行控制。可以将容易造成温差裂缝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安排在夜间,可以有效的降低该结构的初凝温度,同时在日间施工时,还可以在沙、 石堆场搭建遮阳装置,在混凝土泵送时,还可以采用加盖草袋,并喷冷水的方式来降低水化热温度,减少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避免裂缝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中很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因而对建筑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建筑质量,就要对施工中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与防治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唐景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5:753-803.   [2]邵帅.关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5,3:96.   [3] 曹庆刚. 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J]. 四川水泥,2015,8:275.   [4]陈冠.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析[J].民营科技,2013,09:129.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相关文章:

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梁的裂缝控制04-30

桥梁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控制技术04-27

桥梁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控制技术05-02

混凝土路面裂缝控制技术04-27

混凝土桥梁裂缝成因分析与控制04-27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施工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04-26

控制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技术分析05-02

对混凝土施工中温度裂缝的探讨04-26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与控制04-26

路桥施工中防治裂缝的技术措施分析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