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1
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
继续积累文言语汇,特别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体悟
品味、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
背诵课文第三段
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竞赛法、诵读法、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
《西湖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
这类文章有何特点?
明确:叙事写景,抒情感怀 。一般以叙为主,感为辅。今天我们来学习
一篇游记《游褒禅山记》,看它在写法上有何区别?(板书课题:《游
褒禅山记》)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断句读。
2、学生自渎课文,尽量熟练,并借助注解,利用工具书,扫清语言障碍。
提示: (1)学生的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可作好记载,教师巡回解答。
(2)指导学生像上一课一样作好文言语言的积累。板书随机。
3、掌握大意(多媒体板书)
讨论、明确:本文先写未尽兴的游山经历(1、2段), 然后由此引发议
论(3、4段),第五段是游记的结尾。
三、品读课文
1、诵读课文:
老师背诵3、4段,然后学生齐读。
2、探讨文章思想内容
(1)第3段:学生思考、回答: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联系以
前学过的文言文游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如:《醉翁亭记》——太守真正的乐:“与民同乐”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古人游山玩水后确实“往往有得”。为什么会“往往有得”?
【明确】“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本文中作者的“得”又是哪些呢?】
③感悟一:作者认为,通常人们游览山水都会有什么特点?
【明确】“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④感悟二:“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
至焉”这句话表面说的是观察事物、观赏风景,(联系我们人生)它实
际上是说明了一个什么客观规律?
【明确】作者以“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某种最高成就的境界,
而要成功就要到达“险远”,要付出、奋斗。因而这种境界是很少人能够
达到的。
课后反思: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2
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
继续积累文言语汇,特别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体悟
品味、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
背诵课文第三段
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竞赛法、诵读法、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
一、品读课文
1、诵读课文:
老师背诵3、4段,然后学生齐读。
2、探讨文章思想内容
(1)第3段:学生思考、回答: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联系以
前学过的文言文游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如:《醉翁亭记》——太守真正的乐:“与民同乐”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古人游山玩水后确实“往往有得”。为什么会“往往有得”?
【明确】“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本文中作者的“得”又是哪些呢?】
③感悟一:作者认为,通常人们游览山水都会有什么特点?
【明确】“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④感悟二:“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
至焉”这句话表面说的是观察事物、观赏风景,(联系我们人生)它实
际上是说明了一个什么客观规律?
【明确】作者以“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某种最高成就的境界,
而要成功就要到达“险远”,要付出、奋斗。因而这种境界是很少人能够
达到的。
⑤感悟三:那么,要达到那些“人之所罕至”的境界,必须要有哪三个
条件?
【明确】“志、力、物”
⑥感悟四:三个条件中,作者认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哪一个条件?
文章中哪句话说明?本段议论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志”;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
志也,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本段议论的中心:要有志,尽志而为。
(2)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教师引导】作者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
“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
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
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请举
例说明。
(3)研读第四段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明确】治学要深思而慎取
(4)学生齐读3、4段(第3、4段写了由游山中具体的小事悟出的人生
道理,通过读去再次领受。)
3、探究写作特点
(1)3、4两段都是由游山中具体的小事悟出了人生哲理。作者是从哪些
具体的小事、游山细节感悟到的呢?请找出前文所一一照应的句子。
(2)总结本文写作特点——从文章事与理的一一照应,我们感受到本文
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板书)这样写跟直接
陈述道理相比,有什么好处?
【明确】因事见理、叙议结合。让道理有据可依,使道理更有说服力;
前后呼应,结构谨严。(教师引导:要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
四、学习收获
教师小结
两个道理:(1)要有志,尽志而为
(2)深思而慎取
一种方法: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2、拓展思考:我们除了要学习课文提到的两个道理,以及“因事见理”
的写作方法外,在王安石创作本文的层面上,我们还领悟到作者的什么
精神?
【明确】引导学生思考王安石的“写作精神”——慎取生活,深思人生。
有关资料——“他(王安石)让感觉到的东西走出晦暗,把行为的意义
揭示出来,变成一种精神,解释为规则和思想,从而使一次不完美的未
尽兴的游山活动,在“重温人生”中,也就是在回顾过去的过程中,臻于
完善。”
我们应学习的还有王安石的人生精神:懂得思考,善于总结,从而收获
经验,收获丰盛人生!
3、分享学习活动成果(文言游记创作)
【明确】分享在对每一种游历的回顾和重温得到的经验和启示。学生朗
读自己作品,然后让学生评价作品的事与理。(见附录)
附:(预习)练笔题目——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写一篇游记,不少于300
字,文章思路可参照《游褒禅山记》。
五、教师总结:我们这次文言文创作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我很惊喜地发
现,大家可以写得如此精彩!你们作品中的旅游观光已经成为一种经历,
你们的创作正是重温、回顾它们,做到了“因事见理”,在重温、回顾
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得”,这种写作手法希望大家今后能熟练运用。
更希望在这次练笔中,我们能“亲近文言文”,并爱上文言文,加强文
言文的语感,提高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质量。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段
2、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以“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课后反思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相关文章:
游褒禅山记讲学案04-28
游褒禅山记教案03-12
《游褒禅山记》教案01-23
《游褒禅山记》教案04-25
《游褒禅山记》教案范文02-26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12-22
高考语文游褒禅山记04-30
游褒禅山记教案(转载)04-25
《游褒禅山记》最新教案08-25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通用10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