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各章自测练习含答案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各章自测练习(含答案) 第一章 管理和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 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 A.计划 A.泰罗 A.组织 B.组织 B.法约尔 B.预测 C.领导 C.西蒙 C.预防 D.控制 C) D.韦伯 D)的重要性。 D.计划 2.“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 D)。4.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C)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C.目标、部门和关系 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B.目标、部门和效率 D.目标、部门和人员 )。 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 )的角色。5.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 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 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6.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D A.发言人 A.人际技能 二、多项选择 1.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ABC A.管理具有二重性 C.管理具有艺术性 B.管理具有科学性 D.管理具有时效性 )。 B.组织联络者 B.概念技能 C.领导者 C.技术技能 D.精神领袖 D.管理技能 7.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 C)是最为重要的。2.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ABD 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 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 C.高层管理者花在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少 D.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3.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ACD )。 A.人际关系角色 A.信息技能 A.技术环境 A.人力资源 三、判断正误 1.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2.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3.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5.组织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 ) ) ) √) ×) ) B.组织角色 C.信息角色 C.人际技能 D.决策角色 4.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技能:如(BCD )。 B.技术技能 B.政治法律环境 B.物力资源 D.概念技能 )。 D.社会文化环境 )等。 5.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ABCD C.经济环境 C.财力资源 6.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ABCDD.技术资源4.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6.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7.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8.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掌握这项能力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性。(√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 D.增强责任感 D.马克斯·韦伯 )。 )。 1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弗雷德里克·泰罗 D.大卫·李嘉图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 A.科学技术 A.乔治·梅奥 B.加强人的管理 C.提高劳动生产率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 B.弗雷德里克·泰罗 4.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CC.亨利·法约尔
A.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5.“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B A.马克斯·韦伯 A.复杂人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提出来的。 C.乔治·梅奥 )。 D.单纯人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计划、B.亨利·法约尔 C.社会人D.弗雷德里克·泰罗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B B.经济人7.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A A.社会经济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技术系统 B.先进的社会制度 D.企业形象 D.企业精神 D.社会生产组织 )。 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 8.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 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A.企业精神 A.厂容厂貌 二、多项选择 1.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BCD A.塞缪尔·纽曼 B.弗雷德里克·泰罗 )。 C.亨利·法约尔 )。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D.马克斯·韦伯 B.企业价值观 B.职工风貌)。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9.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C C.企业文化 C.企业制度 10.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 D)。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法可以提高效率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D.科学管理方 )。3.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ABD A.传统的权力 A.精神文化 B.理性----合法的权力 B.传统文化 C.制度文化 C.纯粹的权力 D.物质文化 D.超凡的权力 )三个部分组成。 4.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ACD5.1990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 与实务》,下列选项中(ABCD )是其主要内容。 A.系统思考 A.产品设计 三、判断正误 1.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 ×) 4.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行为科学家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 (× ) 6.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 1.计划工作的前提是(B ) 。 A.决策 B.预测 C.管理 B.中层管理者 D.领导 )负责制定的。 )性质。 C.基层管理者 D.灵活性 C.指导性计划 D.不确定 )的关系。 C.综合与专业 D.普遍与特殊 C) 。 D.战略计划 ) 。 D.所有管理者 2.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A A.高层管理者 A.超前性 A.年度计划 A.更长 ×) ) 5.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 ) 2.从 19 世纪末期到 20 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 3. 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 其代表作是 《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 B.改变心智模式 B.产品质量 C.超越自我 D.建立共同愿景 )。 C.厂容厂貌 D.员工服饰 6.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包括(ABCD3.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这就是它的(C B.普遍性 C.创新性 4.制定作业计划的依据是( D) 。 B.管理者的意愿 C.适中 B.纵向与横向 5.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B B.更短 6.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是(A A.整体与局部7.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技巧就是( 2
A.政策B.程序C.策略D.规则 ) 。 ) 。 C.财务预测 C.短期预测 C.中期预测 D.技术预测 D.年度预测 D.长期预测8.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B A.产品预测 A.长期预测 A.年度预测 二、多项选择 B.市场预测 B.中期预测 B.短期预测9.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A10.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要进行(D) 。1.计划在管理的各种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ABD) 。 A.计划和控制工作是不可分的 B.计划的确定总是在其他管理职能之前 ) 。 C.战略计划的任务是设立目标 D.战略计划的风险性较 C.计划工作是一成不变的 D.计划工作始终贯穿于组织、人事等工作中 2.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相比较,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BCD A.战略计划的内容具有纲领性 高 3.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是预算。如选项: (ACD A.销售费用预算 A.发展 B.目标 B.零基预算 C.策略 B.高利润 C.期限 C.广告预算 D.政策 ) 。 D.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C.提高市场占有率 D.风险 ) 。 D.确定指标的权重 C.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4.规划是指组织为实现它的(BCD ) 。 D.成本预算 B.战略计划的对象是组织全局)等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5.任何组织的经营目标都是多元化的,比如: (BCD A.高学历者的比例 A.收益 B.成本6.以下选项中, (ABCD )属于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 7.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计划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BD A.确定组织的目标 B.确定具体评价指标 ABCD)等。 8.通常,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有: ( A.预测时间长短 B.预测方法 三、判断正误 1.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 (√ 2.只有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才有资格编制计划。 (× ) √) ) ) )C.人员的知识技能 D.信息的准确度3.以效率为出发点制定计划,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 (× ) 4.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相比作业计划要承担较高的风险。 ( 5.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 (×6.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 (√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 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D A.泰罗 ( B)原则。 A.现实性 B.权变性 C.关键性 D.协调性 B.梅奥 C.赫伯特·西蒙 ) 。 D.彼得·德鲁克2.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3.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 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 A.现实性 A.管理系统 A.适当利润 顾客的目标。 A.企业目标 A.利润目标 A.E·C·施勒 B.主要目标 B.短期目标 B.R·利克特 C.次要目标 C.中期目标 D.并行目标 D.长期目标 ) 。 D.罗宾斯 3 7.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 (D)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8.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C C.D·麦格雷戈 A)原则。 C.程序性 D.权变性 D.激励手段 ) 。 D.理想利润 )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 )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C.指标体系 C.最大利润 B.可行性4.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 B.评估工具 B.满意利润5.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B 6.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 (B
9.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B A.2 个 A.层次性 B.5 个 C.10 个 D.15 个)以内。 ) 。10.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A B.多重性 C.变动性 D.重合性11. ( B)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 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A.20 世纪 60 年代 A.科学管理理论 二、多项选择 1.组织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组织目标具有如下性质:(ABD)。 A.多重性 B.层次性 C.单一性 D.变动性 ) 。 D.协调性原则 ) 。 2.目标是组织制订计划的基础,确定合理的组织目标必需遵守正确的原则,它们是: (ABCD A.现实性原则 A.主要目标 B.定量化原则 B.综合目标 C.权变原则 C.并行目标 ) 。 B.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目标分解 C.要突出重点目标 ) 。 ) 。 D.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 D.目标分解后要进行严格的审 3.根据拉·柯·戴维斯等学者的观点,组织目标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ACD D.次要目标 4.目标分解过程中应注意(ABCD A.目标体系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批 5.目标管理注重结果,所以,对部门、个人的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进行(ABD A.自我评定 B.领导评审 C.小组考核 D.群众评议 C.职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立 6.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 (ABCD A.管理效率提高了 三、判断正误 1.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想的标准。 (× 标应保持一定的针对性。 (× ) ×) 2.依据权变原则,企业目标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比较看来,企业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 3.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 ( B.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B.20 世纪 70 年代 C.20 世纪 8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初 ) 。 C.权变管理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B.行为科学理论 12.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D4.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们不仅把企业看成是经济组织,还认为企业应当担负对社会的责任。企业不仅是一个由职工、经营者 和投资者为主体组成的经济组织,也是一个包含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等要素在内的开放系统,应把这些系统要素的共同利益作为 企业的目标。 ( √) ) 5.目标管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 ) 6.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工作目标=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 7.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 (√ 8.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效益至上” 。 ( 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 ( ×) ×) ×) )9.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 10.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企业的中长期目标。 ( 第五章 战略管理 一、单项选择 1.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B A.决策 的( A)特征。 A.纲领性 A.竞争战略 A.创始人 接的依据。这就是(B ) 。 C.BCG 矩阵分析 D.行业寿命周期法分析 C) 。 D.组织内部资源 4 C.公司层战略 B.长远性 C.指导性 D.客观性 ) 。 D.职能战略 D.股东大会 3.像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战略等这样的具体实施战略,属于(D B.公司战略 B.高层管理者 C.业务战略 4.战略管理是组织( B)最重要的职责。 C.全体管理者 5.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 A.竞争战略分析 B.SWOT 分析 A.竞争战略 B.组织目标 B.预测 ) 。 D.组织 C.计划2.组织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种概括性和指导性的规定,是对组织未来的一种粗线条的设计。这是战略管理6.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
7. 就组织的发展战略形式而言,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是( A.一体化发展战略 B.多元化发展战略 二、多项选择 1. 组织的战略远景包括以下内容: (BC A.经营目标 A.语言晦涩 B.经营理念 B.表述过长 2. 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CD ) 。 C.狭窄 D.空泛 ) 。D) 。 D.密集型发展战略C.稳定型发展战略C.企业宗旨 D.企业资源3. 公司在为是否进入某一产业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BCD A.该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A.战略分析 B.战略制定 B.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 C.战略实施 ABC) 。 C.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D.战略控制 4. 战略管理过程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概括起来就是: (ABCD 5.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 ( A.经营目标集中 ) 。) 。 D.该产业的盈利能力C.公司是否拥有优势资源B.管理简单方便D.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6.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种扩展组织经营范围的战略,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AB ) 。 A.前向一体化战略 B.后向一体化战略 A.关联多元化 B.同心多元化 三、判断正误 1.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 2. 通常,组织的宗旨都是空泛而笼统的。 (× 4.战略控制必须以战略目标为控制标准。 (√ 5. 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 (× 第六章 决策 一、单项选择 1.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 A.战略性决策 A.拟定备选方案 A.识别问题 B.战术性决策 C.业务性决策 D.程序化决策 D.识别问题 2.决策的第一步是( B)。 B.确定决策原则 C.确定决策目标 )。 D.确定决策原则 A)。 D.莱普勒斯法 3.决策的前提是(A A)。 ) ) ) 3.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因此,也称为高层战略。× ) C.多维一体化战略 D.多元一体化战略 ) 。 7.目前,新希望集团从生产饲料起家,后来又进入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这种发展战略属于(CD 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B.拟定备选方案 C.确定决策目标 B.哥顿法4.属于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模型很多,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 A.盈亏平衡点法 5.( A.德尔菲法 A.25 台 C.决策树法 C)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B.哥顿法 B.100 台 C.头脑风暴法 C.125 台D.莱普勒斯法 )。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 15 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 1000 元,每台售价 2200 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C D.12.5 台 )。 (此题超出教材)7.某产品有三个生产方案,其成本状况为:甲方案固定成本为 5000,单位变动成本为 100;乙方案固定成本为 12000,单位变动 成本为 60;丙方案固定成本为 30000,单位变动成本为 30。若丙方案为最佳方案,则产量为(D A.150 B.300 C.500 D.700 )8. 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 50 万元, 产品单位售价为 80 元, 本年度产品定单为 10000 件。 据此, 单位可变成本降到 (D 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 B.130 C.60 C)。 D.309.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 30 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 30 元,产品单位售价为 45 元,如果现在的产销量为 25000 件,则 该公司的经营安全状况属于( 附表:经营安全率和经营安全状况表 经营安 全率 S 经营安 全状况 A.安全 B.较安全 C.不太好 全 30% > 2 5%--3 0% 安 安全 15%-第一文库网25% 不 太好 警惕 10 %--15% 要 险 10% 危 <较D.要警惕 5
7. 就组织的发展战略形式而言,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是( A.一体化发展战略 B.多元化发展战略 二、多项选择 1. 组织的战略远景包括以下内容: (BC A.经营目标 A.语言晦涩 B.经营理念 B.表述过长 2. 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CD ) 。 C.狭窄 D.空泛 ) 。D) 。 D.密集型发展战略C.稳定型发展战略C.企业宗旨 D.企业资源3. 公司在为是否进入某一产业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BCD A.该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A.战略分析 B.战略制定 B.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 C.战略实施 ABC) 。 C.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D.战略控制 4. 战略管理过程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概括起来就是: (ABCD 5.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 ( A.经营目标集中 ) 。) 。 D.该产业的盈利能力C.公司是否拥有优势资源B.管理简单方便D.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6.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种扩展组织经营范围的战略,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AB ) 。 A.前向一体化战略 B.后向一体化战略 A.关联多元化 B.同心多元化 三、判断正误 1.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 2. 通常,组织的宗旨都是空泛而笼统的。 (× 4.战略控制必须以战略目标为控制标准。 (√ 5. 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 (× 第六章 决策 一、单项选择 1.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 A.战略性决策 A.拟定备选方案 A.识别问题 B.战术性决策 C.业务性决策 D.程序化决策 D.识别问题 2.决策的第一步是( B)。 B.确定决策原则 C.确定决策目标 )。 D.确定决策原则 A)。 D.莱普勒斯法 3.决策的前提是(A A)。 ) ) ) 3.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因此,也称为高层战略。× ) C.多维一体化战略 D.多元一体化战略 ) 。 7.目前,新希望集团从生产饲料起家,后来又进入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这种发展战略属于(CD 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B.拟定备选方案 C.确定决策目标 B.哥顿法4.属于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模型很多,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 A.盈亏平衡点法 5.( A.德尔菲法 A.25 台 C.决策树法 C)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B.哥顿法 B.100 台 C.头脑风暴法 C.125 台D.莱普勒斯法 )。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 15 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 1000 元,每台售价 2200 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C D.12.5 台 )。 (此题超出教材)7.某产品有三个生产方案,其成本状况为:甲方案固定成本为 5000,单位变动成本为 100;乙方案固定成本为 12000,单位变动 成本为 60;丙方案固定成本为 30000,单位变动成本为 30。若丙方案为最佳方案,则产量为(D A.150 B.300 C.500 D.700 )8. 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 50 万元, 产品单位售价为 80 元, 本年度产品定单为 10000 件。 据此, 单位可变成本降到 (D 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 B.130 C.60 C)。 D.309.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 30 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 30 元,产品单位售价为 45 元,如果现在的产销量为 25000 件,则 该公司的经营安全状况属于( 附表:经营安全率和经营安全状况表 经营安 全率 S 经营安 全状况 A.安全 B.较安全 C.不太好 全 30% > 2 5%--3 0% 安 安全 15%-25% 不 太好 警惕 10 %--15% 要 险 10% 危 <较D.要警惕 5
10.某企业在下年度有甲、乙、丙三种产品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都面临畅销、较好、一般和滞销四种状态,每种状态概率和 损益值如下表所示: 市场 状态 概率 甲 乙 丙 那么,用决策树法选出的最优方案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市场 状态甲 损益 乙 那么,用冒险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C A.甲 B.乙 C.丙 丙 )。 方案 值 销 畅 65 80 120 般 5 0 0 一 4 销 5 0 4 40 滞 4 0 销 畅 0 好 较 0 般 6 0 5 0 0 一 0 销 滞 0.4 1 .2 8 .3 5 .1 0 10 9 0 0 7 0 A)方案。 0 0 4 3 0 0 2 111.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D.甲和乙12.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市场 状态 损益 值 甲 65 4 5 5 0 4 0 40 0 0 4 销 畅 般 一 销 滞乙80丙 则,用折衷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C A.甲 B.乙 C.丙120)。(设:最大值系数为 0.7)D.甲和丙13.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市场 状态 损益 值 甲 6 5 8 0 1 20 0 0 4 40 5 5 4 0 0 4 销 畅 般 一 销 滞乙丙 则,用后悔值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A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 二、多项选择 1. 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可以将其分为(BCD A.职能性决策 A.职能性决策 B.业务性决策 C.战略性决策 )。D.战术性决策 )。 D.日常管理决策 ABD)。2. 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BD B.业务性决策 C.战术性决策 3.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而言,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群体决策中责任模糊 B.群体决策方案更容易被接受 6
C.群体决策效率高 A.德尔菲法 A.预测 B.决策D.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的精确性强 )。 B.头脑风暴法 C.盈亏平衡点法 C.函询 D.反馈 D.哥顿法 )。4.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ABD 5.德尔菲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包括两个基本点,即(CD 三、判断正误 1.决策者所选择的方案一定是最优化的。×; 2.战略决策,主要是由组织的中高层领导决定的。×; 3.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的效率较低。√; 4. 运用特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它是定量决策。×; 5.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两种方法一正一反,若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第七章 组织结构设计 一、单项选择 1. 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A A.组织目标 A.机械式 A.责权利对等 )相匹配。 C.组织结构 C.直线式 D.战略计划 D.平行式 )原则。 D.弹性结构 B.管理理念 B.有机式2. 矩阵式组织属于(B )组织结构。 3.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A B.分工与协作 C.分级管理 4. 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 ( D)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A.职能制结构 B.直线职能制结构 C.事业部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5.M 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 A.职能制结构 二、多项选择 1.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化。由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 (AB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集权式组织 D.分权式组织 )都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动。 2.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ABD A.组织的部门机构 B.职责的规定 A.战略 B.技术 C.环境 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ABCD D.组织规模 ) 。 B.分工非常细密 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 。 C.创新性变革 D.激进性变革 ) )等。 ) 。 B.事业部制结构 B) 。 C.直线职能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C.利润的高低 D.职位的安排4.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ABC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C.注重专业化管理 A.特殊性变革 三、判断正误 B.适应性变革5.组织变革可以分为多种,比如(BCD1.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就是要求部门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 (× 2.事业部制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 ( 3.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 ( 4.组织发展是管理层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 (× 第八章 人员配备 一、单项选择 ) √) √)1.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A ) 原则。 A.因事择人 A.中层管理者 A. 上级部门 A. 上级考评 ( B ) 。 B.因人择事 B.基层管理者 B.关系部门 B. 群众考评 C.量才使用 C.普通管理者 C.下属部门 C.专家考评 B. 职务轮换 D.经济效益 ) 。 D.高层管理者 D.主管部门 ) 。 D. 自我考评 C.委以助手职务 7 D. 临时提升 2.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 D 3.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 B )获取信息。4.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 D5.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 A. 有计划的提升
二、多项选择 1.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 BCD ) 。 A.有职位的人 A.因事择人 B.有知识的人 B.人事动态平衡 C.有能力的人 D.对组织忠诚的人 2.合理进行人员配备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 ABCD ) 。 C.量才使用 D.程序化、规范化 ) 。 D.被聘者可以迅速展开工作 B.吸收外部人才 CD ) 。 C.保证选聘工作的准确性 3.管理人员的内部提升机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 ( ACD A.调动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4.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 A.心理素质考评 三、判断正误 1.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 (× ) 2.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 3.贡献考评是决定管理人员报酬大小的主要依据。 (√) 4.考评方法和考评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管理人员考评结果的合理与否。 (√ ) 5.在管理人员考评时,由上级人员填写的考评表主要是考核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 (× ) 6.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 第九章 领导 一、单项选择 1.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权力来源,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C ) 。 A.两者的权力都源自职位 A.法定权利 B.领导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C.组织权力 C.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D.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自身 2.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 D ) 。 B.奖惩权力 D.自身影响力 3.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 (C )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 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A.1-1 型 B.9-1 型 C.1-9 型 D.5-5 型 D.高工作—低关系 4.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A ) 。 A.高工作—高关系 B.低工作—低关系 A.不为法 B.糊涂法 二、多项选择 1. 领导活动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活动过程,这些因素有: ( ABCD ) 。 A.领导者 A.关怀维度 A.员工素质 A.思想型领导 A.控制点 A.转移法 三、判断正误 1.下属的成熟程度包括两个因素: 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 心理成熟度高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励, 而是靠内部动机激励。 (√ ) 2.高层领导者更应该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 ) 3.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 (√ ) 4.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 ( ×) 5.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 (× ) 第十章 激励 一、单项选择 1.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就是( A ) 。 A.挫折 B.紧张 C.防范 D.焦虑 8 B.作用对象 B.定规维度 B.职位权力 B.智囊型领导 B.工作群体 B.不为法 C.被领导者 C.员工导向 C.任务结构 C.组织型领导 C.经验 D.客观环境 D.生产导向 D.上下级关系 D.实干型领导 D.知觉能力 D.糊涂法 2.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为的两个维度: ( AB ) 。 3.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 (BCD )是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C.缓冲法 C.低工作—高关系 D.转移法 5.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 D) 。 )B.业务能力考评 C.达标绩效评价 D.管理绩效评价4.领导干部大致有“思想型” 、 “实干型” 、 “智囊型” 、 “组织型”等几种类型,在这些类型中,属于“帅才”的是(AC ) 。 5. 目标路径理论提出了影响领导行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和下属因素。下属因素主要是指: ( ACD ) 。 6.领导者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处事技巧,比如: (ABCD ) 。 C.换位法
2.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 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 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C A.60%--70% 我实现的需要。 A.需要层次理论 B.双因素理论 A.保健因素 A.需要层次 A.自然消退 B.激励因素 B.双因素 B.惩罚 ) 。 C.一般专业人员 D.自然消退 ) 。 D.一般操作人员 C.成就需要理论 C.成就因素 C.公平 C.消极强化 D.公平理论 D.效价因素 D.成就需要 D.正强化 4.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 A )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5. “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 ,这是( D )理论的观点。 6.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 C ) 。 7.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 C B.70%--80% C.80%--90% ) 。 D.90%以上3. ( A )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A.高层次的专业人员 B.高层次的管理人员 A.积极强化 二、多项选择 B.消极强化 C.惩罚8.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 A ) 。1.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 BC A.紧张不安的措施 B.积极进取的措施 2.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 BCD ) 。 A.维持生命的衣食住行 3.在双因素理论中, ( B.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 ABC )体现的是保健因素。 B.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D.工作得到认可和赏识 C.社交的需要 C.惩罚 D.成就的需要C.消极防范的措施 D.寻求激励的措施 C.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 D.年老时有所依靠A.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 C.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 A.安全的需要 A.积极强化 B.权力的需要 B.消极强化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对(BCD )等激励需要。 5.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 ABCD ) 。 D.自然消退6.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因素:即努力程度、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个方面的 因素可以按三个方面来划分: ( ABC ) 。 A.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B.稳定性 C.可控性 D.激励程度 ) 。 C.在其能力范围内,最 B.放心大胆地任用下属,以增强其责任感 7. 工作丰富化试图使工作具有更高的挑战性和成就感,下列方法使工作丰富起来(ABD A.鼓励下属人员参与管理,鼓励人们之间相互交往 大量的增加其同类工作的数量 三、判断正误 1.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 ) ) 2.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如果管理者真正了解了员工的需要,依其需要来进行激励,则会产生很大的极力作用。 (√ ) 3.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 4.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 (√ ) 5.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 ) 6.合理化建议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据美国一家公司估计,生产率的提高有 20%得益于工人提出的建议,其余 80%来自技 术的进步,但是,管理人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那 20%上。 ( 第十一章 沟通 一、单项选择 1.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 A.展示才能和影响力 A.工具式沟通 3.( A.口头沟通 D )。 B.将信息传递给别人 B C.将工作布置下去 D.都不具有 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具有润滑剂的作用。 √) D.采取措施以确保下属能够看到自己为工作和组织所作的贡献2.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的沟通类型中, ( B.情感式沟通 B.非语言沟通C.工具式沟通和情感式沟通 C.书面沟通 ) 。 D.电子媒介沟通C ) 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4.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被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而上级也可能没有注意到下级的贡献,把下级的贡献归到自己头上, 引起下级不满。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的原因是( A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 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原因造成的。5.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个体障碍中的( C 9
A.情绪 B.信息操控 C.选择性知觉 D.非语言提示
6.导致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中,( B)是由于组织中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经历、禀赋等都各不相同而导致的。
A.组织中个体自以为是的态度B.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C.组织中个体假设相似的存在 D.组织中个体利己动机的存在
7.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 A )。
A.建设性冲突 B.破坏性冲突 C.日常冲突 D.利益性冲突
8.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 D )
A.建立联络小组 B.强制解决 C.协调解决 D.解决问题
二、多项选择
1.信息沟通一般包含下列环节:( ABCD )。
A.信息源发出经过编码的信息 B.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信息 C.接受者接受信息并解码 D.信息反馈
2.按照组织系统划分,沟通方式分为( CD )。
A.工具式沟通 B.情感式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3.下列沟通障碍中,属于组织障碍的有( ABCD )。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 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4.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有(ABCD )。
A.组织中个体自以为是的态度 B.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C.组织中个体假设相似的存在 D.组织中个体利己动机的存在
5. 管理冲突一般包括( ABD )等步骤。
A.诊断冲突 B.分析冲突 C.支持冲突 D.干预冲突
(三)判断正误
1.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 )
2.人们常常会说:“那不是我的意思!”或者“我还以为是这样!”这些话反映了错误地发出和接收信息在沟通中经常出现。(√ )
3.口头沟通虽然其比较精准,但是耗时较多,同样时间内所表达的信息远远不能与书面沟通相比。(× )
4.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 )
5.采用轮盘式沟通模式时,每位成员都可以与其他每个人自由沟通,因此沟通快,但由于沟通渠道太多,容易造成混乱并且降低传递信息的准确度。(× )
6.研发部门想要达到最好的技术状态,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市场部门需要尽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赶时间。双方在沟通时就容易出现争执。这是由于目标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 )
7. 情绪异常影响人们的有效沟通,使信息的传递严重受阻。所以,当管理者情绪波动比较大时,最明智的做法是停止沟通。但是,由于管理者是沟通的主体,因此如果沟通的对象情绪不稳定,则不需要停止沟通。(× )
8. 在组织管理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需要运用管理技巧有效地解决冲突。千万不能激发冲突。(× )
第十二章 控制基础
一、单项选择
1.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 C )。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决策
2.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过程,而( C )始终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过程的起点。 A.计划 B.控制 C.协调 D.指挥
3.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 A )。
A.现场控制 B.前馈控制 C.反馈控制 D.全面控制
4.依据控制措施作用的( D )不同,控制可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A.内容 B.范围 C.对象 D.环节
5.某企业将2006年本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年度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标准中属于( A )。
A.历史标准 B.计划标准 C.最高标准 D.年度标准
6.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B
A.价值标准 B.实物标准 C.收益标准 D.成本标准
7.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标准不符合控制标准的( C )要求。
A.目的性 B.多元性 C.可检验性 D.协调一致性
8.控制工作应当着眼于组织发展的整体需要,这就要求控制应具有( A )。
A.全局观念 B.与计划协调一致 C.建立客观标准 D.切合管理人员特点
二、多项选择
1.企业中应当承担控制职责的人员包括(ACD )。
A.企业高层管理人员B.行业主管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D.基层管理人员
2.按照控制对象的范围,可以将控制分为( AB )等类型。
A.全面控制 B.局部控制 C.官僚控制 D.文化控制
3.控制系统是指由( ABCD )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 B.控制客体 C.控制信息 D.控制措施
4.下列选项,( ACD )属于没有确定的实物单位而只以一定的金额予以表示的控制标准类型。
A.销售额 B.耗电量 C.成本总额 D.工资总额
5. 用于衡量工作绩效的各种信息应满足(ABC )等方面的要求。
A.及时性 B.可靠性 C.经济适用性 D.灵活性
6. 为了保证对组织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者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BD )。
A.目标明确原则B.控制关键点原则 C.刚性原则 D.及时性、经济性原则
三、判断正误
1.控制就是为了确保既定的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
2.控制工作只是上级主管人员或主要是中层主管人员的职责。(×)
3.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 )
4.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外性的、非程序性和重大的程序性控制活动,而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
5.控制的目的必须是对控制客体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价。(× )
6.成本标准和收益标准都属于实物标准。( )
7.统计师和会计师喜欢用复杂的表格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喜欢用数据或图表形式。控制工作须切合管理者的个人情况。(√ )
第十三章 控制系统和方法
一、单项选择
1.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B )。
A.各级管理者 B.员工的行为 C.人事部门 D.主管人员
2.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 B )。
A.培训 B.直接监督或巡查 C.股票期权 D.人事调整
3.人事调整的目的是(C )
A.企业效率最大化 B.企业利润最大化 C.保证工作或任务的完成 D.节约成本
4.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该掌握( C )。
A.成本收益分析法 B.供应链管理方法 C.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D.预算控制
5.对于营利性组织来说,( B )是提高组织经济效益或获取价格优势的基本途径。
A.质量管理 B.降低成本 C.采购控制 D.产品控制
6.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 D )是以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成本。
A.历史成本法 B.计划法 C.定量法 D.定额法
7.对供应商的评价中,( C )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求变化的能力。
A.技术能力 B.服务能力 C.协同能力 D.供应能力
8.( D )是指以组织整体为范围,涉及组织所有收入或支出项目的总的预算。
A.部门预算 B.收入预算 C.刚性预算 D.总预算
9.( B )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A.流动性 B.运营能力 C.损益 D.成本
10.( D )反映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
A.销售利润率 B.产品合格率 C.固定资产折旧率 D.投资收益率
二、多项选择
1.人员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BD )。
A.明确任务及偏差的责任人 B.为岗位或任务配备合适的人员
C.合理安排薪酬 D.调动员工士气,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2.一般来说,对作业系统的控制主要围绕( BCD )等问题展开。
A.利润 B.质量 C.成本 D.采购
3.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BD )。
A.单位成本 B.固定成本 C.平均成本 D.可变成本
4.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预算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 ACD )。
A.刚性预算和弹性预算 B.采购预算和成本预算 C.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D.总预算和部门预算
5.零基预算的程序包括( ABCD )。
A.建立预算目标体系 B.逐项审查预算 C.编制预算 D.排定各项目、各部门的优先顺序
6.从组织层次上来看,绩效可以划分为( ABC )。
A.员工个人绩效 B.部门绩效 C.全面绩效 D.董事会绩效
三、判断正误
1.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主体是各级管理者。招聘、培训、报酬、绩效考评等工作主要由人事部门负责。(× )
2.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
3.培训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机构的选择。(× )
4.质量不仅指服务质量,还包括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组织内部不同部门间相互服务和协作的质量等。×
5.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在不同环节发现的有关信息要尽可能在组织内部共享,以利于共同提高产品质量。(√ )
6.在作业系统的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越高,作业系统的效率越高。(× )
7.采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输入品进行评价和挑选,以确保输入品的质量、数量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
8.员工个人绩效与组织资源条件、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等因素有重要关系。(× )
9.在平衡记分卡的实施过程当中,会受到文化、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质与俄和影响。(√ )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各章自测练习含答案】相关文章: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01-01
《现代餐饮经营管理基础 第二版》教案04-26
初三物理自测题 浙江版05-01
管理学基础学习心得05-01
管理学基础学习心得04-30
2012考研数学 基础是关键 练习是王道04-28
2016考研政治:巧用练习夯实基础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