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时间:2023-04-30 21:57:05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2012

9·第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TaiYuanUrbanVocationalcollege

总第134期

Sep2012

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盛德华

(运城学院师范分院,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费,引起了环境污染和一系列的社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反过

来引起人们的反思,最后形成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保存和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共识。在可持

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人们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找到了对自然资源适度开发、绿色消费和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关键词]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

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题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二战以后,世界各国都按照以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发展观来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过度开发和消耗自然资源,大量排放污染物,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20世纪60到80年代,人类开始对旧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这样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便应运而生了。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布伦特兰《我们共同的未来》给可持续性发展下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发展的需求。以上论述包含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人类要满足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22%的人口。同时,我国又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应对着人均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

人口众多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口过多,加上一部分人口素质低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更使得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较少。人均资源储量:煤炭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3%;石油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5%;天然气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0%;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森林面积占有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铜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6;铝占有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9。

同时,总体上来看,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就更进一步加剧了自然资源的紧缺程度。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使得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工业化生产排放的大量

近50年来,中国沿海的二氧化碳和废气使得气温升高。

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西北冰川面积减少了21%,西藏冻土最大减薄了4~5米;近40年来,我国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等六大江河的实测

·86·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9-0086-02

径流量多呈下降趋势。我国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

步加剧,未来100年中国境内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发

荒漠化可生的频率可能性增大,干旱区范围可能扩大、

能性加重。

为了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别无选择地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四、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起源和发展1.经济的起源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首先提出“循环经济”一词。当时波尔丁提出了著名的“宇宙飞船理论”,他将人类生活的地球比作太空中的宇宙飞船,提出如果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当超过地球承载能力时就会走向毁灭,只有循环利用资源,才能持续发展下去。第一文库网

2.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8年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要“努力建设低投入、少排污、可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各种规模的生态工业园;2005年7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22章是“发展循环经济”;2008年8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二)循环经济的内涵

1.循环经济的定义

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主任段宁博士给循环经济下的定义是:“循环经济是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增长目的、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为物质基础,充分满足人类物质财富需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高效协调的经济形态。”

2.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废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经济增长靠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费资源以及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具有“三高一

低”(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特点。循环经济是“资源———生产———消费———资源(再生)”的反馈式流程,资源重复利用的比例很高,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小,具有

“三低一高”(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特点。

(三)循环经济的三原则

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这样,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再利用原则希望人们能够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以多种方式地延长使用所购买的东西,而不是用过一次就废弃。再循环原则也称资源化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1.发展循环经济的三个组织层面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从企业(小循环)

、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来展开。企业层面(小循环):在企业内部采用工艺革新和管理创新等手段,提高原辅料的利用效率,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实现物料和能源的循环。

区域层面(中循环):主要是依据产业(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企业群落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废物的输入输出关系,这样上游企业的废物用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和能源,以构

建区域循环经济的运行体系。

这种形式也被称作生态工业园。其中,

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当属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区。

社会层面(大循环):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通过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

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完成

“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合回路。

2.发展循环经济的三条技术路径

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清洁生产、废物利用和污染处理三条技术路径去实现。

清洁生产技术,通过无废、少废生产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产品的绿色化和生产过程的零排放。清洁生产技术要保证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的可盈利性。

废物利用技术,是将废物再利用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处理,并产业化。

污染处理技术,对于目前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技术

难以解决的污染问题,需通过污染处理技术来处理,即在生产及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废物净化装

置来实现有毒、

有害废物的净化处理,就是传统的末端治理技术。

(五)我国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1.目前制约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和规划。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发改委主要侧重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国家环保总局侧重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人大环资委侧重立法研究;科技部侧重循环经济的技术支

撑体系,各部委尚未形成

“合力”。国家层面也未形成指导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

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在循环经济方面仅出台了少量的法规,大部分领域仍是空白;现有的法规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现行环保法律还局限于污染治理”的思维模式上,执行上没有可操作性。

缺乏符合国情的技术支撑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最关键的开采技术、环保产品技术、节能技术和资源综合利

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在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

城市垃圾资源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重要领域的一些关键产品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

2.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领导层,进行循环经济的内涵、价值、策略和效益教育,使其树立生态工业的新观念。需要对公众进行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全社会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来一个深刻的变革。

强化政策导向。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以及政绩考核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形成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成立循环经济领导机构,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和工作计划,促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实现循环经济规划和工作计划。

完善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已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循环经济方

面的法律法规。今后,

循环经济立法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对消费领域的规范,制定《绿色消费促进法》,减少超前

消费、

过度消费、不合理消费对环境资源带来的压力。依靠科技进步,形成科技支撑体系。要建设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开发废弃物再利用装备,通过引进技术和扶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发研究,逐步形成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制定绿色采购政策,大力提倡绿色消费。通过制定绿色采购政策,对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实行政府优先购买,以此影响企业的生产方向和消费者的消费方向,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阳.浅议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关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Z1).[2]李晓曼,

何伦志,蒲晓刚.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7,(05).

·87·

“《

【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相关文章:

大力发展循环型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选择04-30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必然途径04-29

循环经济-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的必然选择05-01

对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04-26

对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04-29

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04-28

我国可持续发展人口战略04-30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及实现机制05-01

循环经济是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05-02

实现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构想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