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美学思想评析

时间:2023-05-01 12:53:01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谢道韫美学思想评析

谢道韫美学思想评析

朱承钊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邮编 610065)

【摘要】:谢道韫虽身为女儿身,但其过人的才情,不凡的名媛风度和审美趣味令无数须眉景仰,谢道韫存世的作品不多,但其推崇清淡玄远的审美趣味,归心自然的人生境界对于完善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体系意义重大。

【关键词】:谢道韫 咏絮才 登山吟 清淡玄远

谢道韫(公元349—409年)生活的东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化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转变。自东汉到魏晋,少数民族的内迁和政权的频繁更迭,使社会的阶级更加复杂,统治阶级中形成贵族,门阀士族制度迅速发展“高门士族便形成为垄断着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一个具有稳定性的被认为是最高贵的特殊阶级”。政治、经济的巨变也带来了文化的巨大转变“人口的大流动和民族关系的大变化带动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交流。玄学、佛学、道教、儒学以至法家、名家既相互争胜,又相互吸收,导致了文化上的繁荣。”与文化繁荣相映的是名士层出不穷,其中也涌现了一些女性文人,谢道韫就是优秀女性文人的代表。谢道韫存世的作品不多,但其本人的美学思想却不容忽视。本文立足点就是对谢道韫的美学思想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以有补于将来。 ②①

一 “咏絮才”女性审美意识的觉醒

魏晋时期,统治阶级中的贵族或者称为士族在政治经济方面享有特殊地位,这些特殊地位又使得他们的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家学在士族中盛行。

“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之风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而家族复限于地域,故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

琅琊王氏王褒曾著《幼训》说:“吾始乎幼学,及于知命,既崇周、孔之教,兼循老、释之谈,江左以来,斯业不坠,汝能修之,吾之志也。”④ ③

谢道韫出身名门,其父是东晋安西将军谢奕,其夫是江州刺史王凝之。在东晋士族中王谢两族是北方最大的士族。 身为豪门女性的谢道韫自然是接受家学,并且以儒学教育为宗。在大家族中尤其是上层士族社会的女性,可以与男子一道读书识字赋诗《晋书·列女传》载:

(道韫)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① 朱大渭.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P22

② 同上P7

③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P二O

④ 《梁书·王规附王褒传》

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 ①

道韫所引四句,出自《诗经·大雅·蒸民》,此诗是赞美吉甫、仲山甫,因吉甫、仲山甫都是周王器重的重臣。道韫此处所引,一则是称颂叔父谢安象仲山甫一样勤勉为国。二则亦暗含对指挥淝水之战大获全胜的这位叔叔的仰慕。此处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与聪慧善言。谢安称赞她“雅人深致”。

谢道韫在与上流男子的交流中逐渐被他们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所吸引,被社会上层男子追求人的内在才情、品格、风神所感召。对于这一点张宏生和张雁主编的《古代女诗人研究》中第二条关于“妇女文学的大线索”有很好的描述:

这条大线索的精神实质也正是一种“学”——妇女学男人。这个“妇女”.大体上包括了宫廷内后视官人,贵族、官僚高知的眷届、图阁淑援、风流才子们的声乐情人等。她们学习的对象也是明确的:正统诗文辞赋领域的男人作品范本。——不仅学内容结构、词气体式、铺写技术,而且还学思想感情、审美旨趣、观念意识,浸染久之,自觉或不自觉问便沉醉于男子文化的判断标准与价值形态之中。②

于是身为女性的谢道韫自觉的发现了自己也可以拥有这些美,而且自己在某些方面丰富学识、开阔眼界、独立的意志并不亚于男子,闻名于世的“咏絮才”这段典故正好可以说明这一点。《世说新语·言语》载: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③

后世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谢道韫不仅长于诗文,对当时盛行的清谈也颇为精通,《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载: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④

我们对于当日王献之与宾客所谈论的内容已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从《世说新语》中可窥之一二:

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 :“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⑥ ⑤

由此可知当时清谈内容十分广泛,谢道韫为小叔子论战解围成功,说明她精通《老子》《庄子》《周易》还有“养生”“言意”“人物品藻”以及名学问题。故而我们可知谢道韫的思想感情、审美旨趣、观念意识已经符合当时男子文化的判断标准与价值形态,并且在审美情趣或人文思①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P130~131

② 张宏生 张雁.古代女诗人研究.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P87

③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P130

④ 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P8

⑤ 《世说新语·文学》

⑥ 《世说新语·文学》

想上得到传统艺文第一文库网权威界的承认。

如果说这一时期被“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压抑了数百年的道、名等诸家为人们所重视和接受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种飞跃的话,那么在这一时期以谢道韫为代表的优秀女性自觉的走上主流社会的文艺舞台更是一种突破,这种突破代表了女性审美意识的觉醒。

二 崇尚清淡玄远的审美趣味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社会上层政治斗争异常残酷,社会下层的反抗也越发激烈。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期,社会上层的门阀士族们很多都被卷进政治斗争的漩涡中,甚至当时很多一流名士因政治斗争失去生命,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门阀士族们的生活既富贵安乐,又担惊受怕,常常感到人身无常。为了在乱世中寻求一种心灵的安慰,他们其中很多人沉迷于药、酒、姿容、山水、宗教。于是玄学在这个时候更加兴盛,清淡风气甚为流行。

汤一介先生在《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对“魏晋玄学”作了一个简要的说明:

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企图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它所讨论的中心为“本末有无”问题,即用思辨的方法来讨论有关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的问题,也就是说变现为远离“世务”和“事物”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问题。 ①

谢道韫虽身为女流,但深受当时名士和社会风气之感染,其作品所展现的美学思想也崇尚清淡玄远的审美趣味。谢道韫的《登山吟》表现的潇洒非凡,不让须眉的气度,对后世女性文学和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登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②

谢道韫所登之山名为车骑山“车骑山之得名《旧经》记载如下:晋车骑将军谢玄为会稽内史,尝于北山立楼居止,后人因以为名。”③谢玄是谢道韫的亲哥哥,谢玄在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中创立奇功,太元十年(公元385年)任会稽内史,太元十三年(公元388年)病逝,因此车骑山因谢玄而得名。谢道韫在公元399年遭遇过孙恩之乱《晋书》卷九六《王凝之妻谢氏》载:“及遭孙恩之难??,自尔屡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④从以上车骑山名的由来① 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P13

② 《艺文类聚》卷七.山部

③ 注:文章采用邹志方先生在“谢道韫诗《泰山吟》题应为《车骑山》”中对谢道韫所登山名的考证 ④ 《晋书》卷九六《王凝之妻谢氏》

和孙恩之乱的时间,以及《登山吟》后面四句的内容“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推断该诗应创作于孙恩之乱后。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本诗开篇即赞叹车骑山的磅礴大气,“秀极”“冲青天”正抽象传神的表现出车骑山逶迤而上,直刺云天的气势。这显然可以看到玄学对谢道韫创作的影响“该所论不关具体事实,而以谈某些抽象原则为高明”。 ①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雄伟蕃秀的车骑山云雾缭绕,神秘异常,好似神仙仙境。“寂寞幽以玄”意指凡夫俗子不可能探寻到自然山水中蕴含的深邃玄理。诗中直接使用“玄”字又更充分的说明了时兴玄学对谢道韫创作的影响。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自然造化之功灵异无比,再好的巧匠能手在自然造化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谢道韫用看似朴素的文笔描绘出车骑山自然幽玄的胜景,这种“清淡”“玄远”的表达方法也正是东晋土族文人审美品评的最高标准。据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载:

抚军问孙兴公 :“刘真长何如?”曰:“清蔚简令 。”“王仲祖何如?”曰 :“温润恬和。”“桓温何如?”曰 :“高爽迈出。”“谢仁祖何如?”曰:“清易令达。”“阮思旷何如?”曰 :“弘润通长 。”“袁羊何如?”曰 :“洮洮清便 。”“殷洪远何如?”曰 :“远有致思 。”“卿自谓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于斟酌时宜,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时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 ②

可见魏晋时期人物品藻就是强调“清淡”、“玄远”,谢道韫的审美趣味恰恰与当时社会主流的审美趣味相契合。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谢道韫联系到自己晚年所遭遇的劫难因景触情发出屡迁之叹息,表达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接着决心要守于会稽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谢道韫面对晚年的突来变故并未幽怨不振,而是依然淡定从容面对人生,如诗中所表达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潇洒的置身于山川天宇,乐享天年,将有限之生命融化于无限之自然。

谢道韫这首《泰山吟》呈现出玄与山水结合的特点,“秀极”“冲”“幽玄”“尽天年”这些表现玄学崇尚“清淡”“玄远”的词汇在本诗中被发挥的恰到好处,谢道韫正是“尊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由此也可以看出玄学思潮的盛行,导致文人更多的关注自然之美,崇尚自然③

玄远的审美趣味,开始用超越的精神认识并且融入自然。谢道韫这些美学思想的出现虽然没有超出同时期男性名士们美学思想的范畴,但对于南北朝美学思想的完善也是一种必要的补充。

三 “归心自然”旷达玄远的人生境界

谢道韫不仅是才女,而且是一位胆识过人的巾帼英豪。在遭遇孙恩之乱时显的从容镇定《晋① 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P12

② 《世说新语·品藻》

③ 《三国志·魏书》卷27,《王昶传》

书·列女传》载:

(道韫)及遭孙恩之难,举措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①

面对死亡威胁谢道韫所表现出来的淡定,竟能令乱兵慑服,结果自己和外孙能全身而退,这种自然无违的名媛风度有来自家学培育,也有来自旷达玄远的人生境界的支配。家破人亡寡居会稽的谢道韫,依然那么地淡定和从容。《晋书·列女传》载:

太守刘柳闻其名,请与谈议。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账中,柳束修整带造于别榻。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连,徐酬问旨,词理无滞。柳退而叹曰:“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②

纵观谢道韫的一生,从出身豪门受家学熏陶令其才情声名远播“咏絮才”“雅人深致”这些佳话更是为当世人和后世人传颂,到成人后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享尽富贵,但晚年却遭遇孙恩之乱丧夫丧子,孤苦伶仃。这些无常的变化反而使谢道韫“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达到了心境超脱,心灵安顿的状态。

这种心境的超脱和心灵的安顿表现在生活当中则是面对生死问题和人生无常时的坦然。我们再看谢道韫的一生尤其是她的晚年生活,可以体会到她对于外在的荣华富贵、功名学问的超脱,对于内在的真正快乐和心灵的安顿的追求,她也找到了获取的途径,那就是归心自然,将有限之生命融于无限之自然。这也正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于权贵的否定,对于田园平静生活的向往,从而回归老庄思想中去的情怀。《老子》四十四章载: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③

所以只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返朴归真,才能获取真正的快乐。谢道韫通过自己不凡经历把这种审美趣味提高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提高到了寻求一种旷达玄远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的高度。

综上所述,谢道韫虽身为女儿身,但其过人的才情,不凡的名媛风度和审美趣味令无数须眉景仰,谢道韫存世的作品不多,但其推崇清淡玄远的审美趣味,归心自然的人生境界对于促进古代女性审美意识的觉醒和完善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体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二.礼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① 房玄龄.晋书:卷九十六.北京:中华书局, 1999.P1678~1679

② 同上p1679

③ 《老子》

[3]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2.

[4]房玄龄.晋书:卷九十六.北京:中华书局, 1999.

[5]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范子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7]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谢道韫美学思想评析】相关文章:

黑格尔早期美学思想评析05-02

黑格尔美学思想范畴系统评析04-30

儒、道美学思想的共通性与差异04-30

海德格尔与道家美学思想比较研究评析04-26

道、原道、载道--道范畴美学释义05-01

加达默尔美学思想的美学史意义05-01

老子道论的美学意蕴04-28

老子美学思想浅析05-02

袁枚美学思想管窥05-01

雷诺兹的美学思想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