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推进新课改总结材料
——易门县龙泉中学
课改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实践性研究活动。课改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因此,基本点必须放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深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把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几年来我校坚持“求真、求实、求新”的原则,围绕“搭建一个平台、创造两个条件、加强校本培训、形式多样、开展教研、依托高效课堂模式、提倡五个反思”,全面推进各科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益。
一、创设课改环境,出台实施方案
“搭建一个平台”,为推进各科课改创造空间。以“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堂”为主旋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师全员参与的课改实施网络组织;出台了“科研—培训—实践—反思”一体化的学校课改实施方案;建立了“以人为本、关注过程、全员参与、体验成功”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为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搭建了社区、家庭、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多向互动的教育平台。
“创造两个条件”,为推进课改建立队伍。为使教师更好地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程,我们为教师学习研究创造了两个条件:一是学习的资源条件,《课程标准》人手一册,网络信息及时发布;二是学习的组织条件,创建教师学习型组织,成立集体备课组,集体研讨有计划、有时间、有主题、有跟踪。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为加强校本培训工作,我校教务处、教科室,从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原则、组织、内容、方式、机制、考评、时间安排等方面,修订并完善了《继续教育计划》和《教师培训考核评价方案》,并通过全员培训工程渠道加以落实:
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我们主要探索了“内部挖潜”、“任务驱动”、“专家指导”、“网络学习”、“分类指导”、“科研提高”、“实践操作”等七种培训方式。
内部挖潜 启用校内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让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做了《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艺术》等多场专题讲座;开展了多场专题经验交流会。校内集体备课、专题讲座、案例反思、互动研讨等多种校本培训形式扎实有效,生动活泼,帮助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业务水平,明确了努力方向。
任务驱动 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外出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学习培训,要求他们回校后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汇报学习所得。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了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每次派出学习的教师在回校后,都要结合教师专业成长与人生规划,汇报学习体会,让所有教师分享学习心得。
专家指导 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网络学习 信息处通过综合比较,向广大教师推荐了教育领域的一些著名网站以及一些较有影响的网址。如k12、教育资讯、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园地等远程资信平台。学校电教中心设备齐全,有专人负责录制教育讲座和优秀课例。我校实现了资源共享,如今上网学习成了我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了解教育信息的主要渠道,许多教师利用网络构建了自己的教学资料库。
科研提高 我校课改实验有课题面宽、参与面广、层次多样、氛围良好、面向教学、服务教师几个特点。课题内容涵盖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美术多个学科;参与实验的有集体、有个人,参与面超过教师的50%;许多教师能在科研状态下进行教学,实现“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开展课题研究使教师逐步由“教书匠”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转变,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课题研究真正体现出科学性和生命力。
实践操作 围绕新课程改革,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四个一”:参与一次课改交流与研究;提交一份优秀教学设计;上好一节课改汇报课;写好一篇课改经验论文。并结合此项活动,由骨干教师做引路课,疏导示范,以点带面,对课改工作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分类指导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强调分类指导、按需培训,对老教师发挥其专长,要求他们“引路子”;对骨干教师让其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给予具体指导,给他们“压担子”,为他们搭建成功的舞台,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对新教师多布置学习和实践任务,着重专业思想和业务的指导,要求新教师“学样子”。对水平较低的教师,鼓励他们个人努力学习,安排他们“结对子”,和骨干教师一道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制作课件、听课、评课,使他们尽快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层层培训,激励教师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使本校的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逐年增加,教师整体素质逐年提高。
三、立足课堂教学,夯实课程改革
身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既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又要提高教学成绩。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
1、在贯彻新课程理念中,与提高教学成绩并不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教学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最终为了考试成绩。由于传统教学只强调提高学生教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元”。因而传统教学最终被素质教育所取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并不否认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性,但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教育的整体效应,强调提高教学成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2、以学生为主体,加强针对性的训练,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根据素质教育理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作为“主体”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自以为自己讲解得很明白,学生一定能听明白。但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生接受教师的同样的知识也会出现不同的接受效果。更何况教学中还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第一文库网教师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学生对自己传授的知识理解的程度呢?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当教师讲完一个知识点后,不妨出适量的训练题,课堂达标,从学生的反馈结果来决定自己教学的进度。当80%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检测,教师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中不必急于求成,赶教学进度,倘若出现较多学生某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教师更应加强针对性的训练。
3、教师应该创设宽松环境,倡导民主型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现实中常见的课是课堂气氛沉闷,严肃有余,灵活不足,师生交流不够。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有些教师不想与学生有太多的交流。教师严肃呆板的教学风格就象一堵无形的墙,隔开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阻碍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因此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倡导民主型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同时感到激励、鼓舞,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学生自然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当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而不是教师强迫的行为,教学气氛才能真正活起来。其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教学要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不能总是动用教师“权威”,而必须科学地分析学生参与和扮演的角色,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鼓励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主要有课前演说、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师生谈话、知
识竞赛或课堂辩论赛等。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才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4、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质量跟踪,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制胜法宝。
要提高教学质量,较为科学的方法是进行教学质量跟踪。 学生在检测过后,无论成绩如何,一般都不会对试卷作过于深入的分析,过一段时间就渐渐淡忘了。教师应该养成作试卷分析的习惯,并建立质量跟踪表格,对所教学生进行成绩跟踪。包括跟踪学生的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等。对单元测验中进步的学生(成绩提高5分以上)进行表扬,对连续三次退步(退步5分以上)的学生要对其进行个别谈话,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通过质量跟踪,教师可以科学地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教师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进行个体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新课程改革开创新的局面。
三、依托课堂模式,创造教学佳绩
龙泉中学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内涵为:“自主学习”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理解消化知识的环节;“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交流完成预习提纲中的学习任务;“展示评价”是各小组口头或用小黑板展示讨论、交流的结果,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点评,使学生对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反馈检测”环节是针对本节教学内容设计测试题进行检测,目的是达到“学生一课一过关”。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校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组织形式。为了使小组学习更加有效,学校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共同协商,根据学生性别、个性和学习情况建立6--8人左右的学习小组,做到男女生、学习好中差等几方面的搭配,形成餐桌式座位,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奠定基础,同时确定小组长负责本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针对有些学生太活跃,一节课多次发言,而有的则一言不发,有些控制力不强的学生借大家讨论之机说闲话等现象,学校组织召开了多次主题班会,围绕“课改中的收获”、“我在课改中应该怎样做”、“你对课改的看法和建议”等话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师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投身新课改。
好的教学模式如果没有科学的评价方式跟进,其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课改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多元评价抓过程,全面发展促能力”的评价理念, 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学业、兴趣、情感和人格等各方面的成长过程,以便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目的。这一评价导向使得教师更加注重于学生的表现评价,在学生课堂表现、
作业完成、日常活动等方面给予了充分关注,用欣赏的眼光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了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热情,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开放的课堂解放了教师的思想,大部分老师能够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了课改意识;开放的课堂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比较全面深刻的思考,教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基本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的课堂促进了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止目前学校80%以上的教师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新课改之中;开放的课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快乐学习变成了现实,真正开启了学生课业学习的幸福之门。
推行新课改后,由于鼓励学生质疑课本、质疑教师,使教师备课更加认真,因为青少年的思维很活跃,有时提的问题千奇百怪,不认真备课就有可能被学生的提问难倒。新课改对学生的性格培养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过去好多学生担心说错了丢人,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基本破除了这种思想,并且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明显增强,自信、勇气、表现欲等非智力因素大大增强。通过小组学习讨论,还培养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合作精神。
六、形式多样、开展教研
课改不拘一格,不同的形式产生不同的效果,本学年结合学校实际,考虑活动效果,积极开展了如下课改活动。
(一)开展课时提前周备课
我校中青年轻教师多,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上有难度,因此学校每周都开展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依靠集体的力量提升教师水平。
所有教师提前备好下周的全部课时,在集体备课时间,由主备人发言,同组其它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在教案的四分之一处用红笔做出修改。这种从独立——合作——独立的集体备课方式,真正实现了个体研究与集体研究的有机结合,使教师学会了合作与沟通,教师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扬长避短,促进生命的升华,真正实现了校本教研的大众化。
(二)开展重点课时教学研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它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和学生全面提升的场所。经常性的观课议课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我校每两周进行一次重点课时教学研讨。各教研组长定时间、定内容、定授课人、定授课的班级。同组教师全部参与观课、议课。议课完后,做课人上交教案、说课稿、教后心得,其它教师上交活动心得。
教师互相听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集他人之长为一身,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三)开展教学困惑教学研讨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各种困惑,这就要求我们在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合作,在研讨中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我校每周都进行教学困惑教学研讨。1、时间:教研组活动时间。2、研讨内容: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预设、如何利用好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如何落实、如何转化差生、如何提高优生、如何进行管理、如何上习题课、如何上复习课、如何做好演示实验、如何进行学生实验、如何上试卷讲评课、如何上作文指导课、如何设计板书、如何处理某一节重点、如何突破某一节的难点等与教学有关的问题。3、在教学研讨时间前一周备课组长确定研讨问题并下发《教学困惑研讨表》,所有教师在研讨前需在研讨表上写出自已解决问题的看法思路。4、在教学研讨时由备课组长主持,所有教师参与,人人发言,所有教师在收获栏用红笔批注其它教师有价值的观点。
在这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不拘形式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通过讨论、争论,各种观点互相碰撞,有时可以达成共识,有时虽然存在着分歧,但不同的意见,亦激起其他老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里面有许多自己已经想到的,也有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这样可以使自己在不同的见解中提高认识,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四)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
我校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以“骨干教师示范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以教学标兵、学科带头人等一批校级骨干教师纷纷走上讲台,展示课堂教学的艺术。
骨干教师示范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研讨突破口,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为主要目标。活动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骨干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精心备课,反复试讲,同组教师群策群力,打造一堂精品示范课;第二,结合示范课,开展同科教师研讨。骨干教师介绍示范课的教学思路,阐述学科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后,同科教师一起研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互相学习,合作共营;第三,活动结束后,做课教师上交教学设计、说课和教学反思,观课教师写出活动心得。
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为同科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供了平台,利于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对促进了我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六)提倡五个反思
1.在读书中警醒自我
实施新课程,首先要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用新理念置换旧观念的痛苦的改造过程。为此,我校组织了专题读书报告会,先分科组进行交流,然后推选代
表进行全校交流。通过读教育名著,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在与大师、名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
2.在审视中检查自我
有些教师天天备课、讲课,好像“时钟”一样准确,却很少考虑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策略的变革、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很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也很少写教学札记、进行案例分析、建立学生学习和自己教学的档案,同时也很少给自己出难题、压担子、提出新的目标??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故我。为此,我校提倡“天天反思,天天出新,天天有一个新自我”,在审视中检查自我。
3.在研究中提高自我
无论是校外的名师观摩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还是校内集体备课、小组讨论、研究课等,都是最好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用心揣摩,反复推敲,探其精微,寻其奥妙,博采众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
4.在评价中发展自我
无论是哪一种评价都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反馈,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较为客观的信息。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正确对待各种评价,要分析自己进步和不足的各种原因,促使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5.在成长中完善自我
我校推出的教师评估、管理实施方案,为教师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营造了宽松和谐和催人奋进的环境。几年来,我校逐步建成了一支以名优教师为龙头,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以不断进取的合格教师为基础的优秀教师队伍。
要求:(1)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学年写笔记不少于8 000字;其他教师不少于3 000字。(2)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必须每学期举行一次对外或全校性的观摩课、优质课;承担科研或教研任务;指导中青年教师。(3)每位教师必须每学期在年级组内上达标课。每学年制订自我完善、努力进取的具体规划。。
校本课程改革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充满智慧和挑战。可喜的是我校的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操作还不够科学。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教育机制、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都是我们在课程改革试验中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尽管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很多,课程改革还任重道远,但我们在实践中增强了信心,坚定了改革的方向,无论困难多大,我们都将积极努力工作,力争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相关文章:
中学课改培训计划08-31
课改感悟05-02
课改总结04-25
历史课改中学习模式和方法的探究05-01
关于课改的作文08-12
我的课改生活05-01
课改示范课活动简报02-11
课改方案与总结12-01
课改工作总结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