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近年来,尚志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创新农村发展机制,通过创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特色产业、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加大政策扶持等有效措施,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土地资源整合,推进土地有序适度流转,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整合土地资源42.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7.7%。其中:粮食种植30万亩,发展特色产业12.3万亩。 一、土地资源整合的主要做法 一是围绕现代农业园区进行整合。从2012年开始,我市相继建设了长寿玉米和河东水稻2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在园区建设中,我们将高产创建、粮食产能、节水增粮、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和农机合作社建设等农业项目向园区倾斜,重点扶持壮大种粮专业大户和合作社,吸引农民通过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使农民分散的土地向种粮专业大户和合作社流转。目前,园区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整地”经营模式,提升了我市现代农业水平。在园区的带动下,全市种植粮食土地规模流转面积达到14万亩,其中集中连片地块面积达到7.5万亩。 二是鼓励多种形式进行流转。采取长期流转与短期流转、自发流转与协议流转、单一主体流转与合作主体流转相结合的形式,不断壮大了粮食专业大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促进了土地快速规模流转。如种粮专业大户金长道组建了现代农机合作社,统一经营水田面积达到1300亩;乌吉密万头牧场建成了1万亩青贮饲料基地;鱼池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129户农民人社,整合农民土地达到6100多亩,注册了“门前地”商标,认证了有机水稻,实现了规模种植、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市培育粮食专业大户626户、合作社798家、农业企业126家,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耕地面积达到31.3万亩, 占全市规模经营面积的73.9%。 三是促进土地向特色产业集聚。尚志市是一个山区县份,发展特色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食用菌、乳品、浆果“黑白红”三色产业发展格局。从今年开始,每年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重点扶持食用菌、浆果产业发展。对新建食用菌立体挂袋大棚每栋补助5000元,新增浆果每亩补贴1000元,力争3年内发展食用菌立体大棚5000栋,新增浆果面积5万亩。就食用菌而言,一亩土地栽培黑木耳1万袋,年可获得纯收益1万元,是种植粮食效益的十几倍。我市食用菌栽培量20亿袋,实现纯收益20亿元,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7000多元。高效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土地资源向食用菌、浆果、蔬菜等产业集聚。目前,全市建成食用菌、浆果、蔬菜、药材等产业基地19个,参与经营农户达到3万多户,特色产业土地面积发展到12.1万亩。 我市在农村土地资源整合方面做了有效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农村劳动力、土地、技术、机械等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为引进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市规模经营的农机作业效率比分散经营提高20%,规模经营单产比分散经营第一文库网高出15%以上。更重要的是土地流转使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专业大户等新型主体通过流转土地,使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利用技术、资金、管理、人才优势研发产品、开拓市场;合作社按照企业加工要求组织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转出土地的农产不仅通过土地流转机制分享了规模经营的好处,而且还为转移就业增收创造了基础。通过土地整合使农业产业体系得到壮大,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得以提升。三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后,在获得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部分农民可以外出务工、发展特色产业和从事二、三产业,同时,规模经营主体则从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增加经营收益。如:我市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7.8亩,流转土地年收益3000元左右,农民外出打工年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规模经营主体平均亩产比分散经营至少提高15%,亩成本降低5%,每亩增收200元左右。通过土地资源整合,拓宽了农民增收空间。 二、农村土地整合中遇到的问题 尽管当前农村土地资源整合总体呈平稳有序发展态势,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遇到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被流转土地的农民就业问题。土地流转后,一部分农民变成农业产业工人,大部分农民需外出务工、经商,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下转40页)(上接12页)力再就业还不充分,大多从事临时性的短期的工种,对已流转土地的农民没有较为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保障,致使大部分农民不愿意流转。二是土地集中连片整合难度较大。由于我市地处山区,土地比较分散,坡岗地较多,集中连片土地面积只占30%。同时,一般农户既有水田又有旱田,而且每家地块比较分散,都在3块地块以上,集中连片土地流转中存在一定难度。三是土地权属不清影响流转。目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诸如与国有林场、与森工之间土地权属不清,对土地流转造成了一定影响。四是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由于大多数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服务水平低,产供销不成体系。加之农业生产的土地流转费用和生产成本投入过高,又时常伴随着经营风险,造成了规模经营主体发展缓慢。五是土地流转方式依然以短期为主。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期限多在五年以下,有些地方土地流转合同一年一签,根源在于多数农民存在对土地流转价格上升的期盼。由于期限较短,土地经营者对修建灌溉设施、培肥地力等事关长期发展的项目不愿投入、不敢投入,很少有规模经营主体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土地资源整合机制不够健全。尽管我市土地流转发展速度较快,流转规模不断扩大,但目前土地流转仍然依靠自发和合作组织带动,由于缺乏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服务机构,存在流转信息不畅通、有效对接难,流转价格不稳定、流转合同不规范和土地流转矛盾频发等现象。 三、推进农村土地资源整合的意见与建议 一要积极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吸引农民向城镇集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整合农业、劳动、教育及职教培训资源和就业信息资源,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的信息引导,进一步拓宽农民外出务工的领域和空间。鼓励农民工回乡投资兴业、返乡创业,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认真做好土地资源的丈量、确权、登记、颁证、抵押贷款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土地承包档案资料,做到承包地块、合同、证书、台账相符,为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有效分离奠定基础。 三要正确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土地流转。要依托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鼓励农民发展合作组织,辟建专业基地,发展规模经营,提升农业效益;要发挥工商资本带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积极作用。引导工商资本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扶持村集体发展“村集体+合作社+农产”等模式参与土地整合,充分保护农民土地收益权。 、 四要加大对规模经营的政策支持力度。要把农村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涉农项目,尽可能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结合起来。新增各项补贴要集中向种粮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倾斜,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对新型主体规模经营进行政府扶持,对土地流转的农户给予适应补贴,提高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积极性。 五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服务与管理。强化各级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服务和管理职责。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缺乏劳力的农户把土地流转出来,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农业,发展规模经营。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完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引导流转双方签订规范流转合同。有效化解土地流转纠纷,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编辑/穆杨)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夯实现代农业基础】相关文章:
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06-18
试论现代农业的功能和发展方略05-02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发展启示04-30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及优先主题04-26
世界农业型态变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研究04-29
加快农机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05-02
关于金山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推进思路05-01
农机技能人才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地位05-02
发展现代农业心得体会(精选9篇)10-08
东部地区如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上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