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探讨
摘要:高校一方面教育资金紧张,另一方面财政专项经费不规范使用,资源浪费,矛盾突出。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财政专项经费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高校 财政专项经费 绩效考评 追踪问效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24—02 在近几年全国政协教育界会议上,教育资金紧张永远是热门话题,我国多数高校负债累累、资金紧张。但是从近两年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上看,很多财政专项经费额度未使用,大部分高校在国库中未使用专项经费额度几百万元,有些高校未使用专项经费额度达千万元,甚至有些高校近亿元专项经费额度未使用。高校一方面发展资金匮乏,另一方面却有着大量专项结余资金,两者矛盾突出。因此,不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高校,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及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目前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的现状 1.高度重视财政专项经费的争取。高校教育事业拨款包含经常性经费拨款和专项经费拨款。近几年来,为了实现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的目标,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步增大,专项经费拨款占预算总额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专项经费的投入促进了高校学科学位点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教育事业发展。争取财政专项经费成为高校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学校高度重视财政专项经费的立项申报。只要有政策,学校就会集合办公室、财务、教务、科技、规划、人事及有关二级学院等部门的骨干力量,成立专门申报小组精心组织申报,确保项目顺利申报成功,并力争获得的专项经费支持力度最大化。 2.财政专项经费的有效管理观念淡薄,管理体制不健全。近几年,很多高校实现了单一校区办学变为多校区办学等“外延式”发展,同时也有部分高校实现了专科院校升本、更名大学、博士点授权等“内涵式”发展。高校虽然实现了“跨跃式”发展,但管理体制的更新没有跟上学校的发展。学校对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缺少一套运行有效、机构精炼、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专项经费规划立项申请时集合了全校精英组成专项小组,过后专项申报小组这个机构自动撤消。虽然从立项到执行完毕,财务部门都参与,甚至项目申报都是财务部门一手负责,但它的职责和优势是财务管理,只是对资金的统筹安排,无法实施项目宏观规划和论证评审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政府招标采购及资产明细帐,没有对项目实施是否属学校发展所需的权力和职责。虽然高校都设有规划部门,但都注重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没有履行项目专项经费投入规划的职能。因此,表面上,专项经费的管理部门很多,实际上只有使用部门在对专项经费投入的有效性负责,缺少核心管理部门对投入是否符合立项规划,是否符合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监管。学校对专项经费有效管理的重视不够,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专项申报缺少有效论证。教育资金紧张是目前全国的热门话题,也是高校正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旦国家有政策后,很多高校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态度,注重经费的争取,在项目缺少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仓促申报,有的甚至抛开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把资金申请回来作为首要任务。另外,长期以来高校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向财政申请专项经费,申报的项目数量及金额都会被砍上一刀。很多高校在项目申报时就会把申报项目数尽可能多,申报金额也夸大。这种更多地从多要钱的角度申报,加上申报时间仓促,决定了专项经申报论证流于形式,未能从整体角度在部门、项目之间进行科学论证和综合平衡,对立项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证不充分。因此,即使高校专项申报出现预算较粗,资金的真实需求缺少细致调研,经费支出中重复采购较多的通用类物品现象,财政管理部门由于每年面对成千上万的专项申报,也无力对某所高校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该校的发展规划,经费预算是否科学,开支是否合理作出评审,这势必大大降低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2.预算执行存在偏差。高校的财政专项经费有“211”工程、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重点学科、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科学实验中心、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学位点建设等种类繁多。虽然财政专项经费要求专款专用,但每笔专项经费的建设目标不同,经费开支范围也不一样。因此,专项经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较多。首先,预算执行进度过慢,大量专项经费沉淀在零余额账户,,政府采购制度规定高校设备采购必须经过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不允许从零余额户向学校其他账户划转资金。这两项制度的实施使得那些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的高校,很多设备采购年底未能进入付款阶段,专项经费无法使用,年末结账时额度只能被收回。其次,专项经费挪用现象普遍。专项经费要求专款专用,必须按照项目批复的预算执行,严禁挪作他用。但是一方面,目前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的管理比较宽松,财务核算的电算化程度较弱,没有实现科研项目经费额度按批复预算来控制,很多项目负责人利用管理的漏洞随意挪用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另一方面,虽然高校执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但是指标使用过程,财政管理部门也只能对该专项经费可列支软件或者硬件作出监控,无法实别哪项支出属于哪项专项经费,因此很多高校将专项经费混在一起使用,串用、挪用专项经费现象严重。 3.经费使用缺少绩效考评制度。不可否认,财政专项经费的投入对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高校作为专项经费的受益者,在专项经费的绩效考评环节的工作非常薄弱,除有专门的验收、审计规定的项目外,很少有高校主动对重点或大额专项经费作出事中、事后的评价报告,没有对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批复预算对比,没有分析取得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很多科研专项凭出几个报告和发表几篇文章就作为成果结题。 三、加强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的建议 1.加强预算管理。首先,在组织机构方面要成立由校长、财务处长、审计处长、资产管理处长及相关专业人员等组成的专门预算管理机构,作为预算的决策机构对学校的预算进行管理。这个机构要从宏观上指导、协调、监督各部门,组织申报、执行预算,协调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最后对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预算单位进行考核。 其次,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高校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管理层次逐级建立专项项目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强化责任落实,完善预算执行和监督的动行机制。将项目实施和资金支付使用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任务落实到人。 第三,夯实各项基础工作。要认真做好专项项目规划、设计、政府采购等前期准备工作,合理有效安排专项经费用款计划。 2.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政专项经费财务报销管理制度,加强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的过程管理和监督。在确保专项经费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要防止专项经费使用中各种违法违规行和不讲效益的“突击花钱”行为,确保专项经费安全使用,不断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益。 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电算化系统。特别是对尚未进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国家科研课题专项经费的管理,必须能够对专项经费按项目批复预算书进行额度控制,规范经费的使用范围,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完善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制度。建立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制度是目前高校专项经费管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绩效考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责任目标分解、考核指标的设定必须遵循“科学、有效、经济、便于操作”的原则,使绩效考评既能发挥鞭策的作用,又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追踪问效是绩效考评的的灵魂,最终目标是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作为使用者的高校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国家应强化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加大对专项经费的审计范围,有效规范和约束高校行为,促使高校自觉的不断改革,正确处理好充分利用好财政专项经费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的关系,加强对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全面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财务处广西桂林541004) (责编:贾伟)
【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探讨】相关文章:
高校软件管理的探讨04-29
GIS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05-02
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探讨05-01
分层管理模式融入高校饮食管理的探讨04-29
高校节能节水探讨04-29
高校教学设备计划管理工作的探讨04-30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04-29
高校新生辅导员的管理方法探讨05-01
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相关问题探讨05-01
高校思想教育与科学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