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案例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案例
双庙明德学校 张兴华 一、背景与导读
《年、月、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的内容。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那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是他们最能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的。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应思考的问题。本案例通过两位老师对几个教学片段的不同教学方式的对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学方式获得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二、片段与反思
【片段一】
A老师:
师:同学们,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期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可几位学生的回答都不正确)
师:今天到底是什么日期呢?电脑可帮我们记住了,请看大屏幕。(PPT课件显示当天的日期)
师: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在一年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节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PT课件显示教材第46页的四幅图),图上描述的是什么事?你知道这些事发生在什么日期吗?(点名依次回答每一幅图所描述的事情和发生的日期,并要求学生回答每个节日的意义。学生举手的发言的寥寥无几,少数学生的回答也不着主题,多数同学情绪很低,少数同学已开始切切私语,对“开国大典”和“申
奥成功”两幅图所描述的事情和意义几乎是由老师代劳的。)
【反思】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几个有意义的重大节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事与愿违,首先,当学生没有正确回答当天的日期时,教师没能灵活的过渡,就已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照本宣科依次处理四幅图和过余生冷的德育说教,更是严重搓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严重违背了这一宗旨,教师成了传授者和管理者,学生成了接受者和被管理者,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沉闷、低效的课堂就在情理之中了。
B老师:
师:同学们,你想成为一名成绩优异的小学生吗?(学生未加思索齐声回答:想。)
师:老师可以教你们一个提高学习成绩的绝招。(学生个个显得很惊讶,睁大眼睛盯着老师,教室里非常安静。)
师:(环顾全班同学)要想成为一名成绩优异的小学生,必须是一个学习的有心人。下面我就来考考大家,看谁是学习的有心人。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期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可好几位学生的回答都不正确,这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
师:(显出很奇怪的表情,然后将问题分解)你知道今年是哪一年吗?
生:今年是2010年。
师:(伸出大拇指)这个月是哪一月呢?
生:(显得很兴奋)是5月。
师:(露出很高兴的表情)你已经是一位有心人了。今天是几日呢?( 点几名同学回答,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结果。)
师:今天到底几日呢?电脑博士可帮我们记住了,请看大屏幕。
(PPT课件显示当天的日期,答对的同学高兴得跳了起来。)
师:(对答对的同学表示祝贺)在一年中有许多值得记念的日子,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6页,这几幅图分别描述的是什么事?你知道这些事都发生在什么日子吗?你知道哪一幅就说哪一幅。
生:(自由选择说明,教师用PPT课件显示作出判断,教师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教育。)
【反思】新课的导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次成功的导入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这位老师在开课初,充分利用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喜欢被表扬的心理,语言和表情完美结合,只用了廖廖数语,就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愉悦。在学四幅图时,没有按部就班的依次处理,而是由学生自己选择,德育也是适时点拨,巧妙设问,使学生产生了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了浓厚的的兴趣,对后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片段二】
A老师: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47页的2010年的年历,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告诉老师。(学生开始观察、交流,但大多数学生好像无话可说,只有少数同学在小声的议论着,课堂气氛也很沉闷。在汇报成果时,学生的回答总不着正题,几个回合后,少数学生好似已对课堂失去了兴趣,开始做起了其它的事情。老师出于无奈,只好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半推半就的倒了出来。学生也是一脸的茫然,似懂非懂。)
【反思】在这一环节能的教学中,教师本想以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突破重点,结果却使得其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就在于教师设计的这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过于宽泛,学生觉得无所是从,使探究活动失去了应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的热情也就此消失贻尽。
B老师:
师:请看课本第47页,这是一张2010年的年历,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这张年历,同组的同学相互讨论后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PPT课件显示:(1)2010年的国庆节是星期几?
(2)2010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
(3)2010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三是什么节日?
(4)请你在这张年历上把你最喜欢的日子圈起来 生:讨论、交流、汇报。人人有事做,个个有话说。教师分组指导,参与学生讨论。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观察2001至2004年每月天数的统计表,同组同学讨论回答第47页下面的几个问题。
PPT课件出示2001年至2004年每月天数的统计表。
和28相加就算出来了。
师: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
生:我喜欢第二种,因为第二种简单些。
【反思】这位老师很好的注意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为有少数学生还不能正确的看年历,所以教师有意将教材作了改编,先让学生观看2010年的年历讨论解决教师设计的几个问题,注意了讨论和探究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所以更具实效性。
三、点评与拓展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扮演着教者的角色、权威的形象,却没有将学生的自主发展摆在正确性的位置上来,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这一案例中的A、B两位老师就在这一点上有着天壤之别,教学效果也就大相径庭。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使学生探有方向、议有主题、思有过程、做有实事、学有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案例中的B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法带给学生的无穷乐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水平设计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体现“新”、“乐”、“实”的教学风格,这应该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吧!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遵循汉语规律组织教学04-30
遵循学科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04-27
语言变迁遵循适者生存规律04-27
遵循教育规律摈弃急功近利04-26
体验英语教学案例的认知研究04-29
运用认知心理规律进行体育教学设计04-29
动词与动量词搭配规律的认知分析04-27
试论认知规律在广告创作中的运用04-29
案例教学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