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篱墙的幼儿教育

时间:2023-05-01 05:18:40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跨越篱墙的幼儿教育

摘 要 本文在阐述幼儿园平行班跨班教学意义基础上,提出教师全局观念的树立以及园内外资源的共享是其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换班教学和协同教学是其实施的两种有效模式。

跨越篱墙的幼儿教育

关键词 幼儿园 平行班 跨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1 幼儿园平行班跨班教学的意义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幼儿园的规模都在日渐扩大,同一个年龄段拥有几个平行班。目前幼儿园大多数教学活动都是在封闭的班级活动中进行,这种只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从某种意义上会造成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平行班跨班教学就是一种打破班与班之间资源限制,实现资源优化重组的组织形式,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园财力和物力的节省、幼儿学习兴趣和活动参与的积极主动性的增加和教师负担的减少。

2 幼儿园平行班跨班教学活动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开展平行班跨班教学,实质上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观和资源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特长,充分利用园内外资源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平行班跨班教学活动要得以有效的实施,离不开教师全局观念的树立以及园内外资源的共享。

2.1 树立全局观念,发展双赢思维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跨班教学的实施必须依赖于幼儿教师观念的转变,改“非赢即输”的思维定势为全局观念和双赢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相互合作的自觉性,产生教育的“共生效应”。教师应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主动考虑其他教师的需要,肯定其他教师的能力、贡献,主动关心帮助其他教师,实现教师、幼儿和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智慧共享,保障跨班教学活动的实施。

2.2 充分利用园内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1)有形资源的共享。有形资源的共享主要体现在图书、玩具、教具、课件和教学资料等方面的共享。目前,幼儿园班级活动大多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每个班的玩具、图书等资源种类单一、数量有限,且很少更新,久而久之难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如果能把各具特色的平行班资源集中起来,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的利用和管理,激发幼儿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具、课件、教学资料等有形资源的共享可为教师省下许多时间和精力,可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家庭背景所蕴含的资源开展跨班教学。如某一幼儿家里有一个大果园,在开展《果树》这一主题活动时,可让让幼儿亲自去观察果树的成长、感受收获的喜悦。

(2)无形资源的共享。无形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同幼儿教师、家长思想和观念等方面的共享。由于教师之间在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知识结构、智慧水平等方面存有差异,在进行同一主题活动教学时,教师在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处理等方面就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资源的共享,使教师互相启发、相互学习对方优点,实现思维和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思想,使原有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幼儿家长有着不同的文化知识和职业背景,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例如,请医生家长来园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园林绿化师家长做植物栽培的指导;请交警家长,在开展主题活动《车》时,来园做交通规则的现场演示。

3 幼儿园平行班跨班教学模式的探索

3.1 换班教学——教学循环交流模式的建立

平行班跨班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前与课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其互动过程就是群体智慧个人化,个人智慧群体化的过程,是优化教师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教师之间的互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的来实现:

(1)共同研讨。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教育行动指南》和学期计划来确定学期总目标,再结合不同活动的特点和幼儿发展需要来建构一种分层目标体系。结合所教班级年龄段幼儿心理特点、认识规律以及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共同研讨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2)自我专研。自我专研是教学准备的关键环节,决定着备课质量的高低和教学的成败。教师在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主题和活动,自己仔细专研教材、力求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来预设活动方案,为与同伴教师课前沟通和上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3)课前沟通。课前沟通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教师在组织活动前与同伴教师交流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设想,探讨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教材的解读和对幼儿的分析是否准确。在交流中,同伴老师提出合理建议,为上课老师提供参考。上课教师根据同伴教师的建议,再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备课质量的提升。

(4)各自上课。上课时,老师要注意观察教学过程中的幼儿课堂参与程度及教学实施的效果,为课后教学反思和交流作准备。

(5)课后反思与交流。组织完活动后,平行班教师之间交流自己在组织和实施活动中的得失,教师之间要通过吸取对方的优点来调整、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教学计划。针对其他教师的缺点提出建设性意见,针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向同伴教师请教,获取建议和指导,以完善自己以后的教学。

(6)教学调整,再上课。教师利用反思与交流阶段的建议来调整思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丰富教学过程。然后换到其他平行班上课,通过再反思与交流、再调整,再换班上课,再反思、交流与调整,直至在平行班中上完相同内容为止。

3.2 协同教学——课堂互助合作模式的建立

协同教学不仅能满足不同幼儿需要,弥补固定教师单一教学造成的欠缺,而且能突破传统师徒带教模式,使新教师的成长更具情景性,对于培养幼儿教师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的平行班教学时,可由两位教师同时负责一个班级,一位主教,另一位助教。“主教”和“助教”并不是固定配对的,每个教师都可以与其他任何一个教师协同教学,教师这种“主教”和“助教”角色也并不是固定的,在对不同班级进行教学时,可以进行角色转换。主教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教学活动,助手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主教完成教学任务,观察和帮助幼儿,对幼儿进行辅导,解答幼儿疑惑等。具体实施如下:

(1)课前沟通,形成统一思路。课前沟通是协同教学实施的前提。主教和助教在上课之前要沟通,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教育行动指南》制定学期计划,再结合幼儿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确定教学内容、活动实施方法。探讨要教给幼儿哪些关键概念和知识,所涉及的活动是否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幼儿是否适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哪些幼儿需要特别关注,哪些条件会影响教学活动效果。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主教和助教应在扬长避短,吸纳各自优点的基础上统一思路,最后所形成教学合力,为课中密切的配合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

(2)课中配合,增进合作。课中配合是协同教学的重点。主教在教学时,如展示作品、摆放教玩具,扮演教学角色时可让助教配合,可以让助教帮助个别学习困难者。在教学中发生不可预料的情况时,助教可为主教提供帮助和建议,可为个别学习有困难、不能领会主教的演示和指导的幼儿提供指导和帮助。助教可以根据幼儿课堂活动反馈和参与程度,主教与幼儿的互动程度,提出建议,让主教对教学计划作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课后交流,完善教学。课后交流是协同教学的补充,主教和助教可以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交流。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和问题,课后可以共同交流,以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并探讨问题的解决策略,为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提供参照。对于教学中的优点和创新,教师可以总结经验,并应用到其他平行班的教学当中。不仅主教可以在课后交流中成长,同时,助教可以亲临主教的教学,吸纳主教身上的闪光点,为自己以后教学提供借鉴。总之,协同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集体智慧的参与。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94.

【跨越篱墙的幼儿教育】相关文章:

跨越04-29

可跨越的形态与不可跨越的规律04-30

跨越作文04-30

历史的跨越05-02

跨越作文04-30

[没有山不能跨越]跨越那座山08-18

跨越的作文08-02

跨越的支点04-27

跨越再跨越2022高考作文01-04

高考乙卷跨越再跨越的作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