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1 05:10:06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寇凖与科举考试

摘 要:科举作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实行了一千三百年,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独木桥”,清末病入膏肓而被废。寇准是宋初进士,其参加科考时的三个决定:移民科举、礼让解元、实报年龄,使他有惊无险地成为科考“幸运儿”,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口皆碑的一代名相。   关键词:寇凖;科举   寇凖,这位几乎与大宋朝同龄的一代名相,一生充满传奇。有人评价他对大宋朝有再造之功,把他誉为忠臣良相的楷模,但其高傲的性格和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又给他招来层出不穷的非议。有人指责他不学无术、好大喜功,生活奢侈腐化,还有人指责他在真宗时代的“天书”运动中晚节不保。然而,这位几度遭受贬退命运的名相,一度深受太宗、真宗两代皇帝的极度宠信。   寇凖是科考幸运儿,没有依靠任何权势,凭借自己的光明磊落,有惊无险地通过了科考的“三重门”——解试、省试、殿试,最终进士及第,成为历史上一位功勋彪炳的政治家。之所以有惊无险,在于其科考过程中所作的三个重大决定。   一、移民科举   太平兴国四年秋,寇凖参加了举子“文战”的首场战役——解试。按宋朝科举制度,举子必须在自己的本贯参加解试。寇凖是陕西下邽人,下邽归属华州管辖,那么寇凖应在华州参加解试。但事实并非如此,寇凖最终在河北大名府的大名县参加了解试。从陕西下邽到河北大名县,大概相距七百公里,寇凖为何千里迢迢跑到那里参加科考呢?   首先,寇凖籍贯确为陕西下邽,他是不应该去华州以外的地方参加科考的。据《宋史·寇凖传》载:“寇凖,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又《宋史·地理志》可知,在宋代,华州为永兴军路,所属为郑县、下邽、蒲城、华阴、渭南等五县,在京兆府以东,今属陕西省。而山西境内,没有与华州下邽相似或相关的地名。此外,寇凖也没有在山西做官的史料记载。由此断定,寇凖是实实在在的陕西人,而非山西人。但历来呈现在各种小说、戏曲、评书中的寇凖却是山西人,操一口山西音,外号“寇老西儿”。其实,在寇凖功成名就之后,很多人就不敢直呼其名,而尊称其为“上谷寇公”。因为上古地方的“寇氏”在中国历史上是最显赫的“寇氏”,那么寇凖首先姓寇,其次他已是万人景仰的宰相,所以称他为“上谷寇公”,以此来表达对他的尊敬。而上谷属山西,后世一直延续对他“上谷寇公”的称谓,久而久之,其籍贯便乾坤大挪移,从陕西转移到了山西,一个“老陕儿”就这样变成了一个“老西儿”。其次,大名府此地的解试录取名额并不比别处多,所以其录取优势并不明显。如此,寇凖却还是有违常理地选择在大名府参加解试,是何原因?   据《宋史·程羽传》载:“程羽,字冲远,深州陆泽人。……时太宗尹京,颇以长者待之。及即位,拜给事中,知开封府。……太平兴国五年,典试贡士,御试得人居多。”可知,程羽先在太平兴国四年主持了大名府解试,录取了寇凖等人,五年又调任开封知府,并担任正月省试的主考官。那么,程羽录取的包括寇凖在内的进士,他们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应是符合程羽喜好的,所以若在省试依然延续此种风格,被录取便是轻而易举了。程羽在当时应该很有名望,他会被调任开封知府,并主持省试,这件事肯定在很久之前便被发布出来。如此一来,定有众多外地举子千方百计依托各种人脉跑到大名府参加解试,而寇凖便是其中一个,成了“科举移民”。那么,其“移民”科考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礼让解元   寇凖是幸运的,初次参加科考,便首战告捷,有稳当解元之势。当时,还有一名进士叫张咏,他与寇凖可谓不分伯仲,都是大名府解元的不二人选。张咏,字复之,濮州-城人。他虽没有官至宰相,但也是著名的大臣,以治理益州而闻名。然而,张咏和寇凖却致信程羽,要求把解元让给一位叫张覃的老者。《宋史·张咏传》载:“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凖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程羽接受了他们的建议,选择张覃为大名府解元。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都认为张咏和寇凖非常地高风亮节,从此大名府的科举风气变得谦让起来。那么,他们为何要让出如此宝贵的解元之位呢?   其实,张咏和寇凖并非认为自己不如张覃,而是因为整个大名府都说张覃是个德行高尚之人,本地名士几乎都是张覃的学友,都力挺张覃为解元。张咏和寇凖都是“科举移民”,已经违反科举制度,占了大名府的录取名额,如果还要与本地进士争解元,必然会引起众人不满,所以他们决定让出解元。成为解元,当然有利于省试和殿试,但它只是科考阶段性的第一名,真正的进士及第者是要走完科考的万里征程的。   三、实报年龄   毋庸置疑,寇凖顺利通过了解试和省试,走到了科考的最后一扇门——殿试。然而,此时自信满满的寇准却被告知,太宗在殿试中会淘汰那些比较年轻之人,“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宋初政坛因循守旧之风盛行,当时的官员都以老成持重相标榜,正如王安石所说:“守道者以躁进为耻,怀能者以自炫为非。”甚至太宗本人也宣称:“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既然如此,“轻薄躁进”的年轻人显然不符选拔要求。而此时寇凖才十九岁,名副其实的年轻之辈,淘汰的可能性很大。于是,有人帮他出主意,“或教凖增年”,建议他虚报年龄。但寇凖拒绝了,“准方进取,岂欺君乎”。他认为自己考进士是为了报效朝廷,治国平天下,怎能欺瞒皇上,这样的事他不能做。正是寇凖的光明磊落让太宗对年轻的他刮目相看。太宗即位之初,国家尚未统一,边患问题十分严重,加之国内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内忧外患的局面亟须一批富有才干而又稳健的臣僚来辅助其统治。而相对于那些唯唯诺诺的大臣,正直的寇凖显然是位不可多得之才,给太宗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进士及第,贵为天子门生。   寇凖的每个决定都充满风险,令他生死未卜,但他“与人无城府,接物无崖岸”的磊落品性、“果敢沉毅,能断大务”的行政能力、“藻思宏逸,峻格高远”的诗歌才华,最终助他涉险过关,成为科考的幸运儿,从此踏上了为官之路。   参考文献:   [1]徐 松,《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   [2]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   [3]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   [4]祝尚书,《宋代科举与文学》,北京:中华书局,2008。

寇凖与科举考试

【】相关文章:

实用的酒店的辞职报告模板合集六篇11-08

【热门】2022年七夕祝福短信集合65条11-08

爬山虎的自述作文(通用26篇)10-13

给老婆的道歉短信11-08

学校教师辞职申请书六篇11-08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11-08

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500字11-08

七夕短信摘录50条11-08

2022年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观后感(精选6篇)07-14

关于北京冬奥会的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