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的秘密
摘 要:爱森斯坦一生致力于蒙太奇研究,提出了”1+1>2”的蒙太奇效果,并在此基础上为世界电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在《蒙太奇1938》一文对蒙太奇做了十分详尽的阐释,从电影到文学,他为我们剖析了蒙太奇的秘密,使我们感受到了蒙太奇无处不在的魅力。
关键词:爱森斯坦;蒙太奇;《蒙太奇1938》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英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和综合画,后来成为电影艺术的专有名词与核心概念,一般解释为组合、构成、剪辑等意。就电影创作而言,蒙太奇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叙事手段,通过蒙太奇的处理,影片“不仅仅是合乎逻辑的条理贯通的叙述,而正是最大限度激动人心的,充满情感的叙述”。
在《蒙太奇在1938》中,爱森斯坦认为蒙太奇是“电影作品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蒙太奇还存在于文学作品的写作中;演员体验情绪的内心感受中,某个镜头内部的各个行动中(内部蒙太奇),由此可见,在艺术的领域里,蒙太奇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爱森斯坦在文章中多以文学作品为例对蒙太奇加以分析,对蒙太奇的秘密进行深入剖析,解读蒙太奇的神奇之处。接下来,笔者将从蒙太奇的重要作用及其表现方式两大方面阐释《蒙太奇在1938》,表达一些自己的浅见。
一、蒙太奇的重要作用
蒙太奇自电影诞生之初,就在电影叙述中当仁不让地占据着头把交椅。追根溯源,关键在于蒙太奇最突出的特质,即“把无论两个什么镜头对列在一起,它们就必然会连结成一种从这个对列中作为新的质而产生出来的新的表象”。这正是蒙太奇最大的神奇之处,即会产生1+1>2的违背数学常理的效果,此外,相加的顺序不同,也会使观众产生不同的感观体验。就类似于数学中的乘法,前后因数字顺序的置换会导致概念上的不同,例如2*3是3个2相加,但3*2却是2个3相加,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在《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电影中,现实与戏剧交叉出现,戏剧中人物关系由远及进,现实中人物关系又近到远,通过蒙太奇处理,两条线索交叉并行,构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尤其在影片结尾处,场景不变(白色房子)。戏剧中的查尔斯找到莎拉,与之构成对比的是现实中的迈克被安娜抛弃,两者交相辉映,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到蒙太奇的另外一个特点,即“依据作者给他(观众)指出的、一直的去引导他去认识主题和体验主题的那些明确的画面,去创造出形象来的,”在这样创造的同时,“所有这些表象(创造出的形象)都是形象化和个性化的,各不相同的,但在主题上又是统一的”,正所谓“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印证了爱森斯坦的理论。
但是这一点笔者并不完全认同。观众能够通过蒙太奇画面的组接,在心目中创造出主题一致但形象不同的事物,这一点,多适用于文学作品,而在电影电视的创作过程中,由于导演已经事先给定一个演员将抽象的人物形象化,观众在无形中,被强迫接受了这样的视觉形象,因此,所有观看同一部影视作品的观众心目中的人物形象都会同一化。例如:在83版的《西游记》中,由于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形象过于深入人心,所以,无论后来怎样翻拍,观众潜意识中都会将新的孙悟空与六小龄童做比较,而不是原作中的齐天大圣做比较,而新一代的演员,一旦与六小龄童在长相、表演等方面差距过大,观众就会认为翻拍剧违背了原著,但是,新孙悟空是否真的与原著背道而驰,那我们就不得而知。
由此可见,在影视作品中,蒙太奇所表现出的多样性,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示。但是在文学作品中,同一作品主题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形象性,就十分明显了。例如:在小说《白鹿原》当中,白嘉轩作为族长,对祠堂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视,而且在他的管教下,孝武全然没有像鹿兆鹏一样的对时局的激情,只是一味地钻研于修族谱、修祠堂一类的事情。很多读者认为白嘉轩是保守固执的代表,但是也有读者将白嘉轩看做传统文化的守护者,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在主题与形象表现的问题上,爱森斯坦的观点在阐述过程中略有些靠近文学作品而偏离电影电视,但电影电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为受众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因此这同样体现出掩盖蒙太奇在艺术领域的重要作用。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正是有了蒙太奇的出现才使得受众能够产生丰富多彩的心理体验。
二、蒙太奇的表现方式
在分析蒙太奇的表现方式的内容里,爱森斯坦多通过使用文学作品与影视画面做比较的手法,来诠释蒙太奇的表现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在爱森斯坦笔下,一切文字段落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蒙太奇组接方式,表达成为不同的画面内涵,从而直观的向受众传达主题思想与情感。这使笔者想起了,莱辛在《拉奥孔》中所表达的观点,即文学与绘画(包括雕塑)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完全的转换,两者虽同为表现艺术,但并不对等。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原因是:一些出现过于极端的文字(如:美丽、丑陋、高兴、痛苦等),无法通过具体的视觉艺术表现出来,如果强行表现,一方面会使受众感到失望与不满足,另一方面会引起受众的反感和厌恶,结果弄巧成拙。
当然,在现在影视艺术作品中,有一些过于极端的情绪,由于成为动态效果一闪即逝,或者是在多元的审美追求中,易于被接纳(周星驰在电影中常常表现一些过于夸张丑陋的形象,例如如花,来刺激观众视觉),因此,文字与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构成了完整的统一,也是蒙太奇在两者间的自由穿梭的重要原因。在《蒙太奇1938》中,多以文学作品来反映蒙太奇的表现方式,笔者也将通过几部文学作品来进一步阐述对爱森斯坦所述的蒙太奇表现方式的认识。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将蒙太奇手法运用的最为传神的作家莫过于张爱玲,不论是其散文还是其小说,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比比皆是,其中运用最经典的也是最传神的当是《金锁记》,在连接曹七巧前半生与后半生的过场中,张爱玲运用镜子作为转场,“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晃荡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为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岁”。十年的等待与辛酸,在一次镜面反射中一闪而过,使时间跨度的剪辑点突出自然,另外,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女主人公葛微龙一开场就站在姑妈恢宏的家门前,通过摇镜头的方式,将姑妈家周围的环境想读者加以交代。镜头切换,微龙随之进入房间,干净利落,画面感十分清晰。 爱森斯坦在阐释蒙太奇在人物形象上的表现方式时,列举了普希金所描绘的彼得大帝,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使读者感受到彼得大帝的威严气魄。同样的表现手法,在《红楼梦》中也有体现。例如:林黛玉首次进贾府时,一屋子人摒息凝声,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声已至。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问出观众心中的疑问,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画外声音与画内图景形成极大的发差,在读者心目中产生强烈冲击,使读者对王熙凤产生了十分鲜明和突出的印象,足见该人物刻画之成功。
在前文中所提到的文学作品中,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与影视作品中大致相同,但是文学与影视作品,毕竟是不同类型的两种作品,如果一味追求同一性,那么很多作品将丧失艺术魅力,例如金庸先生著名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在小说中首位出场人物(相对重要的)是钟灵,之后段誉出现,经过一系列波折,见到了众人交口称赞的乔(萧)峰,这是乔(萧)峰正式出场,小说已翻阅了三分之一,而虚竹的出场则是在小说约三分之二处,三人出场有先有后,然而在影视作品中,(以97版为例),第一集一开场是乔(萧)峰率领丐帮与西夏一品堂的武打场面(此时四大恶人也有出场),改变了小说中的叙事结构,使用蒙太奇的叙述方式使三大主角{段誉、乔(萧)峰、虚竹}交叉出现。这样的叙述方式,从结构上来讲使三大主角平行,从内容上来讲不致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对主要人物剧情有所遗忘。
由此可见,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蒙太奇的表现方式都至关重要,并且不同的连接顺序还会给受众造成不同的情感体验,传达不同的艺术诉求。
三、小结
《蒙太奇1938》中论述的有关蒙太奇的一系列概念、作用、重要性和表现方式非常详尽和全面,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对于影视作品的制作和拍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当然,由于时代和技术上的一些限制,有些论述中存在一些瑕疵,但并不能动摇蒙太奇在艺术作品中的巨大作用。随着科技水平日臻完善,蒙太奇也在不断进步,相信其会在未来的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发挥更大功效。
参考文献:
[1]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7
[2]爱森斯坦,《蒙太奇在1938》
[3]张爱玲,《倾城之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12
[4]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蒙太奇的秘密】相关文章:
蒙太奇05-27
蒙太奇写作模式的技法02-26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01-14
也许蒙太奇抒情散文10-09
PS制作蒙太奇照片效果 -电脑资料01-01
“蒙太奇”一词源于哪国语言?01-22
Photoshop合成夏季梦幻蒙太奇场景 -电脑资料01-01
作为人类艺术思维方式的蒙太奇思维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