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藤野先生习题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练习题打交道,做习题可以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知识,一份好的习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习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藤野先生习题 1
【专项训练】:
1、为加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油光可鉴(A )
A.镜子 B.照 C.审察 D.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2)深恶痛疾(C )
A.很坏的行为 B.凶恶
C.憎恨,讨厌 D.恶劣
(3)不逊(C )
A.谦虚、谦恭 B.让出 C.比不上,差
2、结合句意解释加线的词。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
(2)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 漂亮,在这里为反语,用来讽刺
(3)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 反语,讽刺
(4)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落第:原指科举时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5)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瞥见:
3、分析下文,回答问题。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 的意思,“这样”是指 。这句话表达作者 的感情。答:指上文中第二句,表达了作者产生了一种失望的感情。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在① ,② ,③ 。
(3)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它的作用是 。是比喻,突出了东京的景色之美。
(4)第④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它的作用是 。是 ,起到了讽刺的意味。
(5)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中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是 ,不同的理由是 文中三个“顶”字,其中一个与另两个不同;是 ,理由 。
(6)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 。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中国人的思想
4、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1、为我修改讲义 2、帮我纠正解剖图 3、了解鬼故事 4、向我询问裹脚事件
(1) ,表现了藤野先生 。认真负责
(2) ,表现了藤野先生 。严谨治学
(3) ,表现了藤野先生 。有求实精神
(4) ,表现了藤野先生 。有求实精神
5、记叙上述四件事时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描写藤野先生的主要方法是 。详写:修改讲义
6、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①中国是弱国,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1)(一)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答: 。
(2)指出(一)段中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的部分。叙述从 到 ,议论从 到 抒情
(3)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
A
B
(4)(一)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
(5)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6)“何尝”是哪类词?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
答: 。
(7)“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
答: 。
(8)(二)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9)从(二)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10)从表达方式看(一)段以 为主,(二)段以 为主。
7、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②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③他的性格,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小而言之”的意思是 。
(2)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3)这段文字共3句话,第①句表现了 ,第②句表现了 ,第③句表现了 。
(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
[答案]:
1、(1)B (2)C (3)A
2、(1)只不过
(2)本义漂亮,这里是反语,意思是丑恶。
(3)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的人。
(4)本义为科举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5)很快地看一眼。
3、(1)只不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表达作者对留学生的失望之情。
(2)①在上野赏樱花。②不中不洋的打扮。③学跳舞。
(3)既是比喻又是夸张,辛辣地嘲讽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
(4)反语,讽刺清国留学生丑样。
(5)也有解散辫子的,这个“也”字起连接作用。
顶得学生制帽,这个“顶”是动词。
(6)寻求救国真理,志趣在有几本书买。
4、(1)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5、前两件,后两件。
6、(1)不是因果关系,这是在匿名信事件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表现出愤激的感情。
(2)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到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第①句
呜呼,无法可想。
(3)A.在课中的日本学生
B.闲看枪毙犯人的人
(4)“那”是指示代词,指的是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弃医学文。
(5)A
(6)副词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和“不”连用,表示看枪毙犯人的人无一
例外地喝采,表现这些人精神麻木,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状况的悲哀。
(7)这些中国人精神上愚昧麻木,毫不觉悟,作者感到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 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
(8)指的是在仙台医学院讲堂里看电影,电影中日本人枪毙中国人,周围还有 许多中国人围观。
(9)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 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 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
(10)叙述 议论
7、(1)从小的方面看。
(2)议论、抒情
(3)①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
②对先生高尚品格的高度评价。
③对先生品格的热情赞颂。
(4)使我们对藤野先生高尚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有力的表现了主题,作者热情的发自内心的赞颂也增强了对读者感染的力量。
【专项训练二】:
1、下列形似字的注音、组词正确的是:
A.缀zhuì(点缀) 辍chuò(辍学)
啜chuó(啜泣) 掇duō(拾掇)
B.籁lài(天籁) 癞lài(抵癞)
赖lài(依赖) 獭tǎ(水獭)
C.嶂zhàng(叠嶂) 幛zhàng(挽幛)
獐zháng(獐子) 彰zhāng(表彰)
D.蔓màn(蔓草) 漫màn(烂熳)
幔màn(幔帐) 谩màn(谩骂)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句:
A.但在那风雨如诲的时刻,各地的建设一旧屹立人间,光辉夺目。
B.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疼。
C.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D.早餐时,我无精打彩地看着报纸,忽然发现下面这么一段……
3、划线词与其他几个意思不同的是:
A.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用的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
B.这是因为一切依赖视觉的手段,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光线。
C.那人的作案手段虽然很高明,但还是被公安人员发现了。
D.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
4、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是:
又过了若干年,才知道“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这两句话都有问题。
A.事故或意外。 B.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C.关键、重要之点。 D.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疑难。
5、划线词与其他几句感情色彩不同的一项是:
A.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
B.我们看了都很佩服。
C.所以我们管人云亦云的说话叫“鹦鹉学舌”。
D.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
6、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A.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言,然后综 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
B.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C.当他向聚集在大厅内的人宣布这个消息时,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 的。
D.现在我所谓的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 茫远罢了。
7、“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是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一句的主语是:
A.人类语言。
B.手势和图画。
C.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
D.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
8、对二重复句层次和分句间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①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②但在原始社会的交际情况下,这方面的要求是次要的,③是可以用图形来补充的。
A.①‖② | ③ B.①‖② | ③
转折 并列 转折 递进
C.① | ②‖③ D.① | ②‖③
转折 并列 转折 递进
9、下列句子中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B.云里的风不是像地面上那样从前后左右来的。
C.像一个征服者一样,他那任性的顽固的暴行永远没有个完,。
D.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地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10、对《人类的语言》一文说明的重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语言的特点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B.语言,也就是说话,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C.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不是偶然的。
D.由于采用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
11、①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②这是因为一切倚赖视觉的手段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光线,夜里不成,黑暗的地方或者有障碍的地方也不成,声音则白天夜里都可以发挥作用,也不容易受阻碍。③手势之类,距离大了看不清,声音的有效距离大得多。④打手势或者画画儿要用手,手就不能同时做别的事,说话用嘴,可以一边儿说话,一边儿劳动。⑤论快慢,打手势赶不上说话,画画儿更赶不上。⑥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会的交际情况下,这方面的要求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来补充的。⑦总之,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
(1)下句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将它放回选文中,位置最合适的一项是:
人类的视觉最发达,可是语言诉之于听觉。
A.①②句之间 B.③④句之间 C.⑤⑥句之间 D.⑥⑦句之间
(2)选文第⑥句中“这方面”指的是(用原文回答):
(3)人类语言以声音作手段有哪四个方面的优越性?请简答。
(4)有关选文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选自《人类的语言》,作者是吕叔湘。
B.选文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选文的结构是:总说——分说——总说。
D.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人类语言的优越性。
【答案】:
1、D 2、C 3、C 4、D 5、C
6、C 7、D 8、C 9、D 10、A
11、(1)A
(2)稳定性和持久性
(3)①白天黑夜都可以发挥作用,也不容易受阻碍;②有效距离大;
③不影响手的活动;④表达速度快。
(4)D
阅读下列文段
(一)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概括本选段三个内容。
2.首段首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句中“这样”指代什么?“无非”有什么表达作用?本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3.写了上野的樱花之后,立即用一个“但”字起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标致”一词在文中的作用。
5.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持怎样的态度?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态度的?
6.“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若将句中的“买”改为“卖”,“有时”去掉会有什么影响?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千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束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7.概括选文的内容。
8.乙段文字首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内容上又有什么作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选段中所写的第一个事件是什么?写出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0.“其时正值日俄战争,……便是这一句。”在文中属插叙,它有什么作用?
11“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受了他的影响了。”一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旁边加了一个圈。”插入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13.在看电影事件中作者共写到哪几种中国人?讲堂里的“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14.“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冲的“他们”指什么人?“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又指什么人?作者对后一个“他们”持怎样的态度?
15.“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16.“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沈的灯光里,渗入一(甲)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①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乙)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技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头发。而月儿偶然也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地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烁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是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丙)轮廓;是一(丁)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17.选出最准确的量词填人文中空白处(填序号)
(甲)(乙)(丙)(丁)
A.条B.汪C.带D.派
18.文中描绘了秦淮河月色下的哪些景物?
19.阅读句①,说说为什么“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20.阅读画曲线的文字,仔细体味,从原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此时秦淮河月色的特征。 答案
7.写作者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8.“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全句顿起前两段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9.起转折作用,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作呕。 10.“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 11.厌恶、鄙弃的态度,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货樱花的丑态和学跳舞的丑行来展示,并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加强这种效果。
12.改为“卖”则表明可卖的书很少,而“买”指适合自己的书很少;“有时”表明可去的时间是个别时候,不是经常,写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状态,表现作者的失望之情。
13.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交待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14、结构上、内容上承上启下,承匿名信事件议论,领起下文看电影事件,表达作者在遭受侮辱后作为弱国国民的极为愤慨和辛酸的情绪。 15.匿名信事件。起因:我考试及格收到匿名信;经过;我与日本“爱国青年”斗争;结果:取得胜利,维护
16.交待了信的开头的由来,讽刺某些日本学生盲目忠君、妄自尊大,思想狭隘的行径。 17、表现作者对某些日本学生盲目忠君、妄自尊大的场讽。 18.回忆干事讥讽,表现出日本青年学生对弱国国民的歧视。 19.影片中有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和给俄国做侦探被日本军枪杀的中国人;讲堂里看电影的“我”。“我”是一个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积极向上、刻苦求学、以救中华为己任的中国人,影片中的中国人是一群麻木愚昧的中国人。 20.前一个指讲堂里的日本学生,后一个指围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作者对围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极端失望、愤慨,痛感他们精神麻木、思想愚昧,要救治他们的精神,唤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21.作者是一个有志的爱国青年,这一声严重伤害了自己的民族自尊心。 22、在日本仙台看电影时,“我”的志愿由学医救国变为文艺救国。 23.甲D乙B丙C丁A 24、垂杨树、老树、白云
25.因为有蓝天的映衬。 26.缠绵。
藤野先生习题 2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恰切解释。
①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____________。
②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____________
③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____________
④一段落已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部时事的片子。____________
⑤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__________,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____________极了。
②大概是____________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③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__________似的喝采……
藤野先生习题 3
A.①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1、文中A段①处用了那些修辞方法?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本段运用比喻和反语的'手法,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意对即可)
2、从长相(“黑瘦”、“八字须”)、语声(“缓慢而很有顿挫”)、穿着等方面描写人物。(外貌、语言) 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意对即可)
3、写清国留学生,既是作者去仙台的直接原因(对这些留学生的厌恶),又是在暗示作者的与众不同,是一个寻求救国良策的爱国青年。(意对即可)
藤野先生习题 4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考试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回到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7、这几段文字写了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试根据文段内容填写下表。(4分)
事 例
思想品质
⑴
添改讲义
⑵
要求严格,一丝不苟
⑶
热情诚恳,体贴入微
⑷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18、当“我”拿回被藤野先生改过的讲义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为什么会“吃惊”、“不安”和“感激”?请联系文段内容分别对这三点进行简要分析。(3分)
答:
19、文中与“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相照应的句子是: 。(2分)
17、认真负责,热心帮助(1分);纠正解剖图(1分);关心解剖实习(1分);实事求是,治学严谨(1分)。
18、“吃惊”是因为看到藤野先生亲自为“我”修改讲义(1分),“不安”是因为“我”的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1分)。“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1分)。
19、“可惜,那时我不太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藤野先生习题】相关文章:
藤野先生09-30
藤野先生12-08
藤野先生教案12-16
《藤野先生》教案12-08
6藤野先生09-30
《藤野先生》109-30
《藤野先生》409-30
《藤野先生》309-30
1藤野先生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