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动因及政策启示

时间:2023-05-01 03:26:02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动因及政策启示

◆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研发国际化的趋势和驱动因素再次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本文结合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从微观主体角度探讨了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讨论了企业研发投资国际化对东道国和母国带来的影响,最后结合中国从经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背景,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研发国际化 驱动因素 创新体系 公共政策

引言

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仍然存在,多数国家和地区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对于本土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孕育突破期,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一些新的战略性新产业成为扭转发展困局和迈向新的增长的重要支撑。世界产业体系和劳动分工体系将迎来新的巨大变化。企业研发国际化是这两大历史进程交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从事研发创新的最重要的微观单元,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的研究与创新。全球研发投资的动向,从根本上说由跨国企业的国际化投资行为决定。研究与创新发生在哪里,哪里就会充满增长的活力。

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孕育突破的新形势,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和驱动力是什么,其背后蕴涵着怎样的政策需求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将结合Pietro et al.(2011)的最新研究,对这些问题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构如下:首先从微观主体角度探讨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其次分析背后的驱动因素,然后讨论企业研发投资国际化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和思考。

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

(一)企业研发投资与资源全球化配置

研发国际化指一个公司的研发业务在不同国家分布,与研发有关的知识、技术、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资本(投资和贸易)等资源在国家间流动,其实质是以知识和技能的跨越边境的转移和利用。因此,研发国际化是国际经济格局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国际化的进一步演化。一般来说,跨国企业以供应、生产和配送为价值链不断地开展着生产活动的全球性布局。近几十年,这种国际资源配置的价值链模式已经逐渐转变,替代以前垂直整合和局部集中的模式,开始业务“分拆”(Rugman et al.,2011)。研发活动作为原来认为应当保持在母国总部的核心活动,成为分拆的重要对象,从而掀起了国际投资转移的新浪潮。当前,研发国际化还没有超越生产国际化,但具有的深远影响更甚于研发国际化。

(二)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

开展研发国际化研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一般来说,很难衡量企业的研发活动,特别是它的国际化工作。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信息比较敏感,而且它也是不全面的,很难用于国与国之间的比较,而且,即使数据可得,通常也会有相当长的时滞。因此,研究研发国际化的趋势不得不依赖于一些间接测量指标。鉴于欧盟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统计体系比较完善,数据更加丰富,本文主要采用这些来源的数据探讨相关趋势。

1.企业研发投资趋势。表1中的数据表明,欧盟和美国在2002-2008年间的研发开支总额(公共和私人部门)占GDP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中日等国经历了明显的增长。欧盟和美国的私人研发支出也基本不变(分别保持在GDPR 1.2%和2.0%左右),美国的水平要高很多。中国企业的研发支出增加显著,从0.6%上升到1.0%左右,在中国的总研发强度增长中做出了主要贡献。微软、SAP、雀巢、LG和通用汽车等一系列世界级的企业为中国的研发增长贡献较大(徐笑君、刘海波,2011)。

2008年发端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的研发投资。总体上,欧盟地区的公司总部减少的研发投资少于美国企业,亚洲国家的企业研发支出不断增长。来自亚洲国家的公司正在挑战欧洲和美国的地位,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

2.企业研发投资的国际化趋势。跨国公司外国子公司在东道国市场的研发支出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研发国际化程度。这个值越高,意味着在东道国的研发越多。表2中对七个国家的外国子公司四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外国子公司占总研发活动的百分比不是线性的:法国、瑞典和英国降低了,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几乎不变,而日本提高了。在当前企业研发支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下,欧盟企业似乎趋向于在其他地方投资,如中国和印度。

实际上,就研发增长而言,中国和印度正在成为欧盟的主要竞争对手。此外,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对研发支出最大的跨国企业的调查发现,中国是全球最三大的研发投资目的地,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印度排在第六。亚洲地区研发导向的885个绿地FDI项目中,723个项目选择了中国和印度。调查还显示,当前全球研发外包的25%给了印度。大约30%的受访者认为,印度在2005-2009年期间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潜在的研发地。

总体看来,研发投资国际化明显增加了。这种现象对企业的母国或东道国是好是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企业本土研发中心重新部署可能会限制国内市场的技术机会,它也可能使母国在技术能力上受损,或者至少表明母国对创新性的跨国企业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外国子公司的研发支出份额反映了它们相对于国内企业的研发规模。数据显示,当用对国外提供资金支持的份额和国际业务来估计研发国际化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研发全球化问题。

预计在未来几年里企业研发全球化仍将继续,企业将继续新建离岸研发机构来分散研发活动。同时,研发国际化行为在产业部门间有差异。在研发密集型部门如ICTs、电子、化工、制药领域,选择新建成立研发中心就比较常见。一般来说,研发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是高新技术尤其是制药行业。

企业研发投资国际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一)关于企业研发投资国际化的两种观点

一般来说,关于企业研发投资国际化的观点可以划分为适应环境和战略布局两类观点(Pietro et al.,2011)。适应环境观点认为,企业研发投资国际化是生产国际化的延续,主要是利用母国母公司的技术、人才,为子公司的生产进行服务。战略布局观点认为,企业不是被动的将研发投资服从于生产布局,而是要利用东道国的优势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对前者,研发国际化将技术转移给外国子公司,使用的是国内开发的技术资产,通常会针对国外市场特点进行改进。对后者,跨国公司在国外开展研发投资以获得资源,这些资源仅能在投资地获得,以增加它们的知识存量。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适应环境论和战略发展论相互交织,只不过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企业而言存在着选择上的差异。   (二)企业研发投资国际化的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企业研发东道国选择有四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产出的市场潜力、研发人员的素质、大学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于选择新兴经济体中进行研发投资的企业而言,当地市场的发展潜力和研发人员的质量显得非常重要;对于选择发达国家进行研发投资的企业,研发人员的质量知识产权保护更重要。其他相关的制度因素包括对研发的公众支持、技术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框架性条件,如宏观经济和政治的稳定。最后,邻近某个重要的市场被普遍认为对企业研发对外寻求资源的决策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拥有较大市场份额而富裕的市场(如美国)仍然吸引外国研发投资的原因。其逻辑就是使研发活动越接近用户,产品就越可能为用户定制,企业就越可能收获更大的市场份额。

Richtner and Rognes(2008)识别了影响研发选址和活动组织的四个主要的因素:企业成长和定位;寻求知识来源;研发活动管理和灵活性;沟通和解决问题。企业不进行研发国际化有一些客观理由,如在不同地方分散研发活动可能产生规模不经济、在东道国的创新系统作为一个局外人的劣势、由于地理距离和技术距离带来的组织内部知识转移障碍、担心关键技术向外国竞争对手泄漏、在多个国家之间协调研发活动的成本。

一些研究者对行业差异做了研究。例如,有学者指出“资产开发”在电子和金属行业是最广泛实施的策略,而“资产增强”更多为突出地表现在化工、制药、采矿、食品和材料领域。更重要的,目前已经有了一个转变,从原来更加相信资产利用的优势到转向承认资产增强的动机。对欧洲专利局的一项专利申请研究发现,总体上资产增强策略更加盛行。总体看,过去的20年里的研发国际化已经具有了不断地向资产增强转变的趋势。

尽管资产增强的趋势很明显,资产利用动机仍然很重要。经验证据表明,企业的离岸活动在国内更加强烈(即国内的研发活动展示了更加显著的技术优势)。这为它们正在进行的资产利用活动提供了证据,例如调整产品和工艺,获得国外市场和技术支持,离岸借贷制造工厂。也有证据表明,跨国企业很少因为国内的技术弱就开展研发国际化。企业通常选择的是母公司占有优势而目的地技术强的地点开展离岸研发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母公司利用其技术优势的事实意味着其出发点为“资产开发”动机,而东道国技术雄厚的事实意味着“资产增强”动机。因此,两种动机都存在。

欧盟的一份报告提到了关于企业考虑开展研发活动的关键决策因素。报告指出,不管是本地或海外投资,欧盟确定研发地点的决定因素相当地稳定。 “资产增强”类决定因素变成了主导力量。事实上,获得专业知识、研究人员的可得性和法律制度框架等是研发外包首要的动机。相反,“资产开发”动机,如市场准入、廉价的研究人员的劳力成本和接近供应商,在确定海外研发地选择时似乎发挥着一个次要作用。来自欧洲的顶级投资者的证据与观察到的一般趋势相符合,即研发全球化日益被“资产增强”态度所驱动。

不过,尽管欧洲企业就研发强度而言落后于它们的美国同行,但那些从事国际化研发的欧洲企业似乎是完全地卷入了主流趋势中。例如,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研发外包,中国和印度越来越成为它们偏爱的国外投资地。然而,欧盟企业进行最大的外资研发活动仍然集中选择美国和加拿大,其次是印度、中国、欧洲其他国家、日本和世界的其余部分。此外,欧洲的跨国企业(MNEs)将自己的研发能力外移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获取市场和专业化的研发知识;接近生产基地;对于研发活动可靠的法律框架,特别是知识产权。这些来自欧洲公司证据与研发全球化不断地为“资产增强”态度所驱动的总体趋势相一致。

企业研发国际化对东道国和母国的影响

国外的研发活动可以获取国外技术,从而提供一个知识转移回母国的渠道,这就是所谓的“逆向技术转移”,借以强调国外的研发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补充而不是对母公司研发的替代。表3总结了研发全球化对母国和东道国可能的(包括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当然,这些影响中哪一个起主要作用,还需要实证调查。

最近,主流的研发国际化并不显著地表现为将低成本的研发业务转移到不太富裕的地区,而是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换”。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研发模式”。这一模式下,离岸研发既发生在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也出现在发达国家。由于不太富裕国家研发能力的提高,这将会导致更多的研发外包。这样,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威胁并不一定是由于不太富裕国家具有较低的研发成本,而是由于它们有一个越来越大的研发人才群体,吸引了世界其余地区的投资。

政策建议与思考

研发国际化对母国东道国均有影响,对东道国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创造毁灭效应并存(樊增强,2007),对母国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竞争力衰减。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很明显地表现出大而不强的局面,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中国进入一个以创新为驱动要素的新阶段,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一)坚持开放与自主相结合

一方面,要坚持开放创新的心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开放创新则是一个民族不落后于时代的基本保障。生产、技术和人才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必须坚持开放的心态,将国际国内最优秀和最适宜的科学技术成果为我所用,帮助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合作与竞争。另一方面,要以我为主,大力鼓励国内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国内在GDP为纲的号召下,引进外资快速扩大规模仍然是政策的重要选项,甚至是首选项。但是,吸引外国企业可能不是唯一可行的或最合适的政策选择,致力于“激活”国内经济和支持国际化的政策甚至可能更加重要。

(二)加强公共政策引导

国际竞争格局快速变化。国家的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要正视这种挑战,加强战略规划,支持创新活动国际化。适当的政策安排,对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非常必要(胡峰,2007)。尤其要树立政策制定的综合视角,避免政策制定的“电线杆”综合症效应,即仅仅专注于影响企业研发最明显的因素和为此目的设计的政策,而事实上可能还有其他更多的相关因素。具体的建议包括:增加公共部门研发投资和投资有效程度,努力增加私人部门的研发强度。支持本国企业获取和利用国外新的知识及其提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减少企业的行政负担,改善企业研发与创新活动的条件,建立IPO平台和优化国内的专利制度。使用政府采购促进企业创新,尤其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三)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从国际经验看,当企业能够很好地嵌入所在国家的创新体系时,研发活动就比较活跃。事实上,创新体系对企业选择研发地点时,具有显著影响。这也是美国和欧洲成为研发活动密集区域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国内研发体系建设是一项非常好的投资活动,在国家层面和各省市加强创新机构、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加快聚集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这些举措对于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Pietro M., Voigt P. and Vivarelli M. Evolution of globalised business R&D:Features, drivers, impacts[R].IPTS Working Paper on Corporate R&D and Innovation No. 02/2011,May,2011

2.Rugman, A.,Verbeke, A.,Yuan, W. Re-conceptualizing Bartlett and Ghoshal's classification of national subsidiary roles in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Vol. 07/2010

3.Richtnr, A.,Rognes, J.: Organizing R&D in a global environment: Increasing dispersed cooperation versus continuous centraliz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Vol.11, Issue 1, 2008

4.OECD.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M].Vol. 2010, 22/07/2010. Paris

5.徐笑君,刘海波.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角色演变模式和路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

6.樊增强.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挤出效应及我国的战略选择[J].经济纵横,2007(8)

7.胡峰.论东道国吸引跨国研发投资的公共政策选择[J].经济学研究,2007(1)

8.薛澜,王书贵,沈群红.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影响因素分析[J].科研管理,2001(4)

【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动因及政策启示】相关文章:

信息化动因与趋势深层探析05-02

目录学发展趋势动因探析05-02

民营科技:国际化趋势及其在我国的发展04-26

Interpack 2008加工与包装展国际化趋势愈发明显04-29

如何构筑国际化印刷企业04-28

石油运输企业的改革趋势04-30

欧盟就业政策及其对我国再就业政策的启示05-01

安防企业国际化策略探讨05-02

服务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及对策分析04-27

论企业研发团队的管理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