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京韵自多情
摘要: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1985年)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那首凄凉悲壮、铿锵有力的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依然震荡在人们心中。本文将从这首汲取了京韵大鼓的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唱者及其演唱特点等方面与大家一起回味此曲,共同领略这首主题曲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四世同堂》 主题曲 骆玉笙 京韵大鼓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伴随着老艺术家骆玉笙先生满含激愤、悲壮,圆润、浑厚的声音,这首富有浓郁京腔味儿的主题曲地唱响。拉开了这部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的28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序幕。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出现在人们眼前。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那种“烽火连三月”的抗战时代。祁老太爷、祁家几兄弟、大赤包、冠晓荷还有白巡长、招弟、胖菊子、长胜等,剧中的各色人物就像我们的左邻右舍。全剧笼罩在浓浓的京味儿中。这部电视剧的热播,究其原因之一便是人们对这首主题曲的热议:用京韵大鼓的音调素材写成的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及京韵大鼓骆派创始人骆玉笙用凄凉悲壮、铿锵有力的音调进行了完美演绎。一声声悲壮、苍劲浑厚的京韵,时而高唱、时而低回,伴随着一幕幕栩栩如生的荧屏人物形象。顿时抓住了亿万观众的心。一时间,京韵大鼓被人迅速熟知起来,而这首主题曲也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 一、史诗与民族魂 林汝为导演的老版(1985年)28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是根据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写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改编的。这部剧深入人心,至今被人们传为佳话。这部作品通过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从主角祁老太爷、祁家几兄弟、大赤包、冠晓荷配角白巡长、招弟、胖菊子、长胜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抗战八年来沦陷区北平人民血与泪交织的生活画面。老一代艺术家经历过这样一个年代。感同身受。因此剧中各个人物被演得活灵活现,完全再现原著,观众都叫“演绝了!”。这是一段史诗它记载了那个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声号角,唤醒我们民族的觉醒,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奋起抗日的精神可歌可泣:这是一段不可磨灭的民族记忆,受日寇铁蹄践踏、血腥统治,中国人民遭受的民族灾难,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永久珍藏! 二、歌曲创作及特点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1985年)的主题歌,由该剧导演林汝为作词,雷振邦、雷蕾及温中甲作曲。为了遵循原著的经典。体现老北京韵味和老舍先生对京韵大鼓的喜爱。旋律采用京韵大鼓的音调素材。什么是“京韵大鼓”呢?京韵大鼓。又名“京音大鼓”。是北方鼓词类曲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种之一,因用北京语音演唱而得名。形成于清代末,是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流行于京津、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左手持板、右手击鼓。常用“老七点”的伴奏型配合固定前奏进入。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四胡,也可加二胡、琵琶等。这首主题曲选用了京韵大鼓的音调元素,起伏跌宕、节奏自由:唱腔采用4/4拍慢板,有很多的装饰音以及丰富的唱腔。 三、演唱者骆玉笙 骆玉笙(1914—2002),艺名“小彩舞”:七八岁时学唱京剧,专攻老生、老旦,又习唱京韵大鼓。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骆玉笙的唱腔不拘一格。她吸收了不同流派的演唱风格,加上自己浓郁深沉的女中音发声唱法,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局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骆玉笙擅唱悲曲。她的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等。当年,年逾古稀的艺术家骆老演唱的这首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敢于挑战自我,最终实现了与管弦乐队的默契配合。充分发挥了“骆派”唱功,满含激愤、悲壮,用圆润、浑厚的声音唱出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北平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英勇抗争、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激励后生不懈努力重整河山。骆老先生晚年的这首代表作品,不仅展示了她深厚的唱功,将骆派京韵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同时向世人展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与无比忠诚的人格魅力。 四、演唱风格及表达的`情感 京韵大鼓的演唱讲究字正腔圆,依字行腔。在这首《重整河山待后生》的乐曲中骆老先生把她的演唱风格发挥得淋漓精致。可谓“字儿”、“气儿”、“味儿”俱佳。“千里刀光影”,第一句开唱,骆玉笙用拖腔仿佛把人们带到了战火纷飞的抗战时代,运用挑腔的曲调,旋律线陡起直落,听起来高亢遒劲兼有几分凄厉,为整个唱段奠定了感情基础:第二句“仇恨燃九城”,其中的“恨”字是重点,骆玉笙用虚音带过字头、字尾,在托腔延长字腹时下足功夫,既表达了与侵略者的血海深仇。同时又唱得神完气足,余韵悠长。“月圆之夜人不归”,描绘了月圆之夜的凄凉景象。沉着浑厚的中低音表现了如同慈母倚门盼游子归家般的依依深情。“花香之地无和平”一句中“和平”两字是重点,在经历了前面一段中低音以后,和字是个高腔,既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沉痛,又不失空灵隽永,一唱三叹,回味无穷。“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两句走的是中低音,结合头腔和胸腔共鸣的技巧。行腔中始终是蕴涵着一股向上高唱的劲头。“为雪国耻身先去”,“耻”和“去”两字咬得斩钉截铁,表达了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重整河山待后生”是最后一句,也是整个唱段的点睛之笔。“重”是阳平,骆玉笙将“重”字高唱,劲头很足,“整”是上声走滑音,为“河”字的高腔作好了铺垫,这时音程纯四度向上跳进。到“河”字的腔最高,也是全句重点。“山”字拖腔,抒情委婉,落在商音:“待”字照样是湖广音,挑着唱,十分巧妙地从前面的高腔过渡下来,“后生”两字是以苍劲浑厚的低音,稳定地落在宫音上结束整个唱段。整段唱腔荡气回肠、大气磅礴。 人民艺术家骆玉笙在演唱这部作品时,充分发挥了她音域宽阔、抒情色彩浓郁的演唱风格,那雄浑、苍凉的唱腔把悲壮的、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音乐情绪和民族精神充分表达了出来,令人闻之无不击掌、动容。 五、影响 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1985年)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那一曲韵味悠长的《重整河山待后生》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讲老北京的故事、模仿传唱骆玉笙老先生京韵大鼓的经典唱段,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领略到了京韵大鼓的无穷魅力,体会到这朵中国曲艺音乐大花园中的小花必将在世界艺术花园中开得更加鲜艳夺目!京腔京韵自多情,骆派余韵,回味无穷,骆玉笙先生及其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将会永久地载入历史史册。珍藏在人们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南鸿雁,钱国桢.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艺术生涯年表[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9,(04). [2]江明悖.中国民族音乐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06). [3]张淑英.金嗓余韵永留人间——追忆已故一代鼓曲大师骆玉笙[J].瞭望新闻周刊,2002,(05). 作者简介: 郑伯英(1971-),女,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京腔京韵自多情】相关文章:
六年级音乐《京腔京韵》教学反思09-12
京腔06-16
京腔05-13
京腔作文05-05
求职简历切忌“自做多情” -管理资料01-01
京韵春秋-作文05-12
小胖的京腔昆韵散文06-11
多情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