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工厂供电毕业设计

时间:2021-11-05 14:22:25 资料 我要投稿

10kv工厂供电毕业设计

第1章 绪论

10kv工厂供电毕业设计

1、 工厂供电的意义和要求

工厂供电,就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

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安全 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 可靠 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 优质 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

(4) 经济 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此外,在供电工作中,应合理地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既要照顾局部的当前的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能顾全大局,适应发展。 第二节 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

按照国家标准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及以下设计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的规定,进行工厂供电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遵守规程、执行政策;

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标准,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包括节约能源,节约有色金属等技术经济政策。

(2) 安全可靠、先进合理;

应做到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采用效率高、能耗低和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3) 近期为主、考虑发展;

应根据工作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远近结合,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性。 (4) 全局出发、统筹兼顾。

按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等,合理确定设计方案。工厂供电设计是整个工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厂供电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厂的生产及发展。作为从事工厂供电工作的人员,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工厂供电设计的有关知识,以便适应设计工作的需要。

第三节 变电所的作用及原理

(一)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变换和调整电压,变换和分配电能的场所,

往往担负向用电设备供电任务。变电所一般由变电所、配电装置、控制与信号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和测量仪表、通讯和电源设备、导线及电缆等组成。有些变电所还装调整电压和无功功率的电容器组、静止补偿装置或调相机。上述设备中,除控制与信号部分,继电保护装置、测量仪表、控制电源及通讯设备等仪压电气设备外,其余部分称为一次设备,由一次设备组成的网络系统又称一次系统。

(二)变电所的分类:按电压的升降分类,通常分为升压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两大类。 (1)升压变电所多与发电厂建在一起,所以又称为发电厂升压站,它把发电机电压升高用高压或超高压输电线路把电能送到远处负荷区,或与其它的高压变电所联结或统一的电力网络系统。

(2)降压变电所按性质和规模将划分为区域变电所、地方变电所、终端变电所。 区域变电所:主要特点是电压等级高,进出回路多,变压器容量大,在系统中地位比较重要,其高压侧均在110 千伏以上,低压侧电压在35 千伏以上。它由大电网供电,通过降压后主要向地方变电所供电。

地方变电所:地方变电所多由区域变电所或发电厂供电,通过降压主要向终端变电所供电,它的高压侧一般为10-110 千伏,低压侧多为6-10 千伏。

终端变电所:多说是工业企业变电所和农村的乡镇变电所,它的高压侧多为10-35 千伏,低压侧为3-10 千伏和0.4 千伏,终端变电所主要由地方变电所或发电厂供电,降压后直接向各种用电设备供电。 第四节 设计内容及步骤

全厂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是根据各个车间的负荷数量和性质,生产工艺

对负荷的要求,以及负荷布局,结合国家供电情况。解决对各部门的安全可靠,经济的分配电能问题。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负荷计算:全厂总降压变电所的负荷计算,是在车间负荷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考虑车间变电所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从而求出全厂总降压变电所高压侧计算负荷及总功率因数。列出负荷计算表、表达计算成果。

(2)工厂总降压变电所的位置和主变压器的台数及容量选择:参考电源进线方向,综合考虑设置总降压变电所的有关因素,结合全厂计算负荷以及扩建和备用的需要,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

(3)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主结线设计:根据变电所配电回路数,负荷要求的可靠性级别和计算负荷数综合主变压器台数,确定变电所高、低接线方式。对它的基本要求,即要安全可靠有要灵活经济,安装容易维修方便。

(4)厂区高压配电系统设计:根据厂内负荷情况,从技术和经济合理性确定厂区配电电压。参考负荷布局及总降压变电所位置,比较几种可行的高压配电网布置放案,计算出导线截面及电压损失,由不同放案的可靠性,电压损失,基建投资,年运行费用,有色金属消耗量等综合技术经济条件列表比值,择优选用。按选定配电系统作线路结构与敷设方式设计。用厂区高压线路平面布置图,敷设要求和架空线路杆位明细表以及工程预算书表达设计成果。

(5)工厂供、配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工厂用电,通常为国家电网的末端负荷,其容量运行小于电网容量,皆可按无限容量系统供电进行短路计算。由系统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短 路参数,求出不同运行方式下各点的三相及两相短路电流。

(6)改善功率因数装置设计:按负荷计算求出总降压变电所的功率因数,通过查表或计算求出达到供电部门要求数值所需补偿的无功率。由手册或厂品样本选用所需 移相 电容器的规格和数量,并选用合适的电容器柜或放电装置。如工厂有大型同步电动机还可以采用控制电机励磁电流方式提供无功功率,改善功率因数。

(7)变电所高、低压侧设备选择:参照短路电流计算数据和各回路计算负荷以及对应的额定值,选择变电所高、低压侧电器设备,如隔离开关、断路器、母线、电缆、绝缘子、避雷器、互感器、开关柜等设备。并根据需要进行热稳定和力稳定检验。用总降压变电所主结线图,设备材料表和投资概算表达设计成果。

(8)变电所防雷装置设计:考本地区气象地质材料,设计防雷装置。进行防直击的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避免产生反击现象的空间距离计算,按避雷器的基本参数选择防雷电冲击波的避雷器的规格型号,并确定其接线部位。进行避雷灭弧电压,频放电电压和最大允许安装距离检验以及冲击接地 电阻计算。

第二章 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

第一节 工厂电力负荷的分级及其对供电的要求 (1)电力负荷的概念

电力负荷又称为电力负载。它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耗用电能的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用户),如说重要负荷、不重要负荷、动力负荷、照明负荷等。另一是指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所耗用的电功率或电流大小,如说轻负荷(轻载)、重负荷(重载)、空负荷(空载)、满负荷(满载)等。电力负荷的具体含义视具体情况而定。 (2)工厂电力负荷的分级

工厂的电力负荷,按GB50052—95规定,根据其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三级:

1)一级负荷

一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或者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2)二级负荷

二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者,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3)三级负荷

三级负荷为一般电力负荷,所有不属于上述一、二级负荷者。 (3)各级电力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1)一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由于一级负荷属重要负荷,如中断供电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因此要求由两个电源供电,当其中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上述两个电源外,还必须增设应急电源。为保证对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严禁将其它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常用的应急电源可使用下列几种电源:

① 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

② 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门馈电线路。 ③ 蓄电池。 ④ 干电池。

2)二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二级负荷,要求由两回路供电,供电变压器也应有两台(这两台变压器不一定在同一个变电所)。在其中一回路或一台变压器发生常见故障时,二级负荷应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供电。只有当负荷较小或者当地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路6kV及以上的专用架空线路供电。这是考虑架空线路发生故障时,较之电缆线路发生故障时易于发现且易于检查和修复。当采用电缆线路时,必须采用两根电缆并列供电,每根电缆应能承担全部二级负荷。

3)三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由于三级负荷为不重要的一般负荷,因此它对供电电源无特殊要求。 第二节 工厂用电设备的工作制

工厂的用电设备,按其工作制分以下三类: (1)连续工作制

这类工作制的设备在恒定负荷下运行,且运行时间长到足以使之达到热平衡状态,如通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电机发电机组、电炉和照明灯等。机床电动机的负荷,一般变动较大,但其主电动机一般也是连续运行的。

(2)短时工作制

这类工作制的设备在恒定负荷下运行的时间短(短于达到热平衡所需的时间),而停歇时间长(长到足以使设备温度冷却到周围介质的温度),如机床上的某些辅助电动机(例如进给电动机)、控制闸门的电动机等。

(3)断续周期工作制

这类工作制的设备周期性地时而工作,时而停歇,如此反复运行,而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10min,无论工作或停歇,均不足以使设备达到热平衡,如电焊机和吊车电动机等。

第三节 负荷名称与等级确定 负荷资料

第四节 与负荷计算有关的物理量 (1)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1)年最大负荷

年最大负荷Pmax,就是全年中负荷最大的工作班内(这一工作班的最大负荷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全年至少出现过2~3次)消耗电能最大的半小时的平均功率,因此年最大符合也称为半小时最大负荷P30。

2)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又称为年最大负荷使用时间Tmax,它是一个假想时间,在此时间内,电力负荷按年最大负荷Pmax(或P30)持续运行所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该电力负荷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是反映电力负荷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与工厂的生产班制有明显的关系。例如一班制工厂,Tmax≈1800~3000h;两班制工厂,Tmax≈3500~4800h;三班制工厂,Tmax≈5000~7000h。 (2)平均负荷和负荷系数

1)平均负荷

平均负荷Pav,就是电力负荷在一定时间t内平均消耗的功率,也就是电力负荷在该时间t内消耗的电能Wt除以时间t的值。

2)负荷系数

负荷系数又称为负荷率,它是用电负荷的平均负荷Pav与其最大负荷Pmax的比值,即 KL?PavPmax 对负荷曲线来说,负荷系数亦称负荷曲线填充系数,它表征负荷曲线不平坦的程度,即表征负荷起伏变动的程度。从充分发挥供电设备的能力、提高供电效率来说,希望此系数越高越趋近于1越好。从发挥整个电力系统的效能来说,应尽量使工厂的不平坦的负荷曲线“削峰填谷”,提高负荷系数。

对用电设备来说,就是设备的输出功率P与设备额定容量PN的比值,即负荷系数。 第五节 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

供电系统要能够在正常条件下可靠地运行,则其中各个元件(包括电力变压器、开关设备及导线、电缆等)都必须选择得当,除了应满足工作电压和频率的要求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满足负荷电流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供电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电力负荷进行统计计算。

通过负荷的统计计算求出的、用来按发热条件选择供电系统中各元件的负荷值,称为计算负荷。根据计算负荷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如以计算负荷连续运行,其发热温度不会超过允许值。

由于导体通过电流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大约为(3~4)τ,τ为发热时间常数。截面在16mm2及以上的导体,其τ≥10min,因此载流导体大约经30min(即半小时)后可达到稳定温升值。由此可见,计算负荷实际上与从负荷曲线上查得的半小时最大负荷P30(亦年最大负荷Pmax)是基本相当的。所以计算负荷也可认为就是半小时最大负荷。因此使用半小时最大负荷P30来表示其有功计算负荷,而无功计算负荷、视在计算负荷和计算电流则分别表示为Q30、S30和I30。

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计算负荷确定得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

电器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经济合理。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电缆选的过大,造成投资和金钱的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和导线电缆处于过负荷下运行,增加电能损耗,产生过热,导致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烧毁,同样要造成损失。由此可见,正确确定计算负荷意义重大。但由于负荷情况复杂,影响计算负荷的因素很多,虽然各类负荷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仍难准确确定计算负荷的大小。实际上,负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设备的性能、生产的组织、生产者的技能及能源供应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负荷计算只能力求接近实际。

负荷计算的方法

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及二项式等几种。 本设计采用需要系数法确定。 主要计算公式有: 总容量:Pe=ΣPN

有功计算负荷:P30=Kd*Pe 无功计算负荷:Q30=P30*tanφ 视在计算负荷:S30=P30/cosφ 计算电流:I30=S30/√3Un

通过工厂供电有关书籍可以知道化纤厂的需要系数Kd=0.28,功率因数cosφ=0.6,tanφ=1.33.该工厂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5800小时。 由上述伏在资料可知该车间负载总容量为:Pe=4540kw

有功计算负荷为:P30= Kd*Pe=0.28*4540=1358kw 无功计算负荷为:Q30=P30*tanφ=1358*1.33=1806kvar 视在计算负荷为:S30=P30/cosφ=1358/0.6=2263var 计算电流为:I30=S30/√3Un=2263/√3*380=3.43

第三章 无功补偿

第一节 无功补偿的目的和方案

工厂中由于有大量的感应电动机、电焊机、电弧炉及气体放电灯等感应负荷,从而使功率因数降低。如在充分发挥设备潜力、改善设备运行性能、提高其自然功率因数的情况下,尚达不到规定的工厂功率因数要求时,则需考虑人工补偿。

我国电力工业部于1996年制定的《供电营业规则》规定:用户在当地供电企业规定的电网高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应达到下列规定:100kV·A及以上高压供电的用户功率因数为0.90以上,其他电力用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泵购转售电企业,功率因数为0.85以上。并规定,凡功率因数为达到上述规定的,应增添无功补偿装置。

这里所指的功率因数,即为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

第二节 无功补偿的计算及设备选择

我国《供电营业规则》规定:容量在100kV·A及以上高压供电用户,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则必须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一般情况下,由于用户的大量如:感应电动机、电焊机、电弧炉及气体放电灯等都是感性负荷,使得功率因数偏低,达不到上述要求,因此需要采用无功补偿措施来提高功率因数。当功率因数提高时,在有功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分别减小,从而使负荷电流相应减小。这就可使供电系统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降低,并可选用较小容量的电力变压器、开关设备和较小截面的电线电缆,减少投资和节约有色金属。因此,提高功率因数对整个供电系统大有好处。

要使功率因数提高,通常需装设人工补偿装置。最大负荷时的无功补偿容量QN·C应为:

'

QN·C=QC?QC=PC(tan?-tan?') (2.7)

按此公式计算出的无功补偿容量为最大负荷时所需的容量,当负荷减小时,补偿容量也应相应减小,以免造成过补偿。因此,无功补偿装置通常装设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针对预先设定的功率因数目标值,根据负荷的变化相应投切电容器组数,使瞬时功率因数满足要求。

提高功率因数的补偿装置有稳态无功功率补偿设备和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设备。前者主要有同步补偿机和并联电容器。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设备用于急剧变动的冲击负荷。

低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通常与低压配电屏配套制造安装,根据负荷变化相应循环投切的电容器组数一般有4、6、8、10、12组等。用上式确定了总的补偿容量后,就可根据选定的单相并联电容器容量qN·C来确定电容器组数:

n?

QN.C

(2.8) qN.C

在用户供电系统中,无功补偿装置位置一般有三种安装方式:

(1)高压集中补偿 补偿效果不如后两种补偿方式,但初投资较少,便于集中运行维护,而且能对企业高压侧的无功功率进行有效补偿,以满足企业总功率因数的要求,所以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应用。

(2)低压集中补偿 补偿效果较高压集中补偿方式好,特别是它能减少变压器的视在功率,从而可使主变压器的容量选的较小,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相当普遍。

(3)低压分散补偿 补偿效果最好,应优先采用。但这种补偿方式总的投资较大,且电容器组在被补偿的设备停止运用时,它也将一并被切除,因此其利用率较低。

本次设计采用低压集中补偿方式。

PC QC SC 取自低压母线侧的计算负荷,cos?提高至0.92

cos?=

Qnc=Pc(tan?-tan?')

PC

=1358/2263=0.60 SC

Qnc=1358*[tan(arccos0.60)-tan(arccos0.92)]=1358*(1.33-0.43)=1222kvar 选择BWF6.3-100-1W型的电容器,其额定电容为2.89μF,qN·C=100kvar

n?

QN.C

(2.9)此时取Qnc=1300 qN.C

所以n=1300kvar/100kvar=13 取13 补偿后的视在计算负荷

22

SC=PC?(QC?QN·C)=√1358*1358+(1806-1222)* (1806-1222)=1478kV·A

cos?=

PC

=1358/1478=0.919 SC

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为:

△PT = 0.01 S30c= 0.01 * 1478= 14.78 Kw △QT = 0.05 S30c= 0.05 * 1478 = 57.95 Kvar 变电所高压侧计算负荷为: P30′= 1358+ 14.78 =1372.78 Kw

Q30′= (1806-1222 )+ 57.95= 641.95 Kvar S30′ = (P302 + Q302) 1/2= 1515.46 KV .A 无功率补偿后,工厂的功率因数为:

cosφ′= P30′/ S30′= 1372 .78/1515.46= 0.91 则工厂的功率因数为:

cosφ′= P30′/S30′= 0.91≥0.9 因此,符合本设计的要求 因为0.91≥0.90

第四章 变压器类型、台数及容量选择

第一节 变压器类型选择

电力变压器类型的选择是指确定变压器的相数、调压方式、绕组形式、绝缘及冷却方式、联结组别等。,

变压器按相数分,有单相和三相两种。工厂变电所一般采用三相变压器。 变压器按调压方式分为有无载调压和有载调压两种。10kV配电变压器一般采用无载调压方式。

变压器按绕组形式分,有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和自耦变压器等。用户供电

系统大多采用双绕组变压器。

变压器按绝缘及冷却方式分,有油浸式、干式和充气式(SF6)等。

10kV配电变压器有Yyn0和Dyn11两种常见联结组。由于Dyn11联结组变压器具有低压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具有利于故障切除、承受单相不平衡负荷的.负载能力强和高压侧三角形接线有利于抑制零序谐波电流注入电网等优点,从而在TN及TT系统接地形式的低压电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第二节 变压器台数选择

选择主变压器台数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应满足用电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对供有大量一、二级负荷的变电所,宜采用两台变压器,以便当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另一台变压器能对一、二级负荷继续供电。对只有二级而无一级负荷的变电所,也可以只用一台变压器,但必须在低压侧敷设与其它变电所相联的联络线作为备用电源。

(2)对季节性负荷或昼夜负荷变动较大而宜采用经济运行方式的变电所,也可考虑采用两台变压器。

(3)除上述情况外,一般车间变电所宜采用一台变压器。但是负荷集中而容量相当大的变电所,随为三级负荷,也可以采用两台或以上变压器。

(4)在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时,应适当考虑负荷的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 根据上述原则及化纤厂的实际情况,该原液车间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应选择为2台。以便一台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另一台变压器能继续供电。 第三节 变压器容量选择

装设两台主变压器的变电所,每台变压器的容量ST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任一台单独运行时,ST≥(0.6-0.7)S′30(1) 2) 任一台单独运行时,ST≥S′30(Ⅰ+Ⅱ)

由于S′30(1)= 2263 KV·A,因为该厂都是上二级负荷所以按条件2 选变压器。 3) ST≥(0.6-0.7)×2263=(1357.8~1584.1)KV·A≥ST≥S′30(Ⅰ+Ⅱ)。因此选1600 KV·A的变压器二台 。型号为S9-M-1600/10

表3.1 主变压器的选择

第五章 配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主接线又称一次接线或主电路。电气主接线是由各种主要电气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开关电气、互感器、电抗器及连接线路等设备),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一个接受和分配电能的总电路。由于交流供电系统通常是三相对称的,故在主接线图中,一般用一根线来表示三相电路,仅在个别三相设备不对称或需进一步说明的地方,部分地用三条线表示,这样就将三相电路图绘成了单线图。为使看图容易起见,图上只绘出系统的主要元件及相互间的连接。

电气主接线单线图应按行业标准规定的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绘制,通常还在图上标明主要电气设备的型号和技术参数,以方便阅读。

主接线代表了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主体结构,是电力系统网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主结线的选择原则

(1)当满足运行要求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断路器,以节省投资。

(2)当变电所有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时,二次侧应采用断路器分段的单母线接线。 (3)当供电电源只有一回线路,变电所装设单台变压器时,宜采用线路变压器组结线。

(4)为了限制配出线短路电流,具有多台主变压器同时运行的变电所,应采用变压器分列运行。

(5)接在线路上的避雷器,不宜装设隔离开关;但接在母线上的避雷器,可与电压互感器合用一组隔离开关。

(6)6~10KV固定式配电装置的出线侧,在架空线路或有反馈可能的电缆出线回路中,应装设线路隔离开关。

(7)采用6~10 KV熔断器负荷开关固定式配电装置时,应在电源侧装设隔离开关。 (8)由地区电网供电的变配电所电源出线处,宜装设供计费用的专用电压、电流互感器(一般都安装计量柜)。

(9)变压器低压侧为0.4KV的总开关宜采用低压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当有继电保护或自动切换电源要求时,低压侧总开关和母线分段开关均应采用低压断路器。 第三节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方案选择

主接线的基本形式有单母线接线、双母线接线、桥式接线等多种。 1.单母线接线

这种接线的优点是接线简单清晰、设备少、操作方便、便于扩建和采用成套配电装置;

缺点:不够灵活可靠,任一元件(母线及母线隔离开关等)故障检修,均需要使整个配电装置停电,单母线可用隔离开关分段,但当一段母线故障时,全部回路仍需短时停电,在用隔离开关将故障的母线段分开后才能恢复非故障段的供电。

适用范围:适应于容量较小、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出线回路少的小型变配电所,一般供三级负荷,两路电源进线的单母线可供二级负荷。

图3.1 单母线不分段主接线

2.单母线分段主接线

当出线回路数增多且有两路电源进线时,可用断路器将母线分段,成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母线分段后,可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在正常工作时,分段断路器可接通也可断开运行。两路电源进线一用一备时,分段断路器接同运行,此时,任一段母线出现故障,分段断路器与故障段进线断路器都会在继电保护装置作用下自动断开,将故障段母线切除后,非故障段母线便可继续工作,而当两路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时,分段断路器则断开运行,此时若任一电源出现故障,电源进线断路器自动断开,分段断路器可自动投入,保证给全部出线或重要负荷继续供电。

图3.2 单母线分段主接线

单母线分段接线保留了单母线接线的优点,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它的缺点,如缩小了母线故障的影响范围、分别从两段母线上引出两路出线可保证对一级负荷的供电等。

第四节 电气主接线的确定

电源进线为两路,变压器台数为两台。二次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两路外供电源容量相同且可供全部负荷,采用一用一备运行方式,故变压器一次侧采用单母线接线,而二次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该方案中,两路电源均设置电能计量柜,且设置在电源进线主开关之后。变电所采用直流操作电源,为监视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的电压,在母线上和备用进线断路器之前均安装有电压互感器。当工作电源停电且备用电源电压正常时,先断开工作电源进线断路器,然后接通备用电源进线断路器,由备用电源供所有负荷。备用电源的投入方式采用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APD(当断路器跳闸后,能够不用人工操作而很快使断路器自动重新合闸的装置叫自动重合闸。工作原理见附录表)。

第六章 短路计算与电气设备选择校验

第一节 短路的原因及后果 1、短路的原因:

工厂供电系统要求正常地不简短地对用电负荷供电,以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也难免出现故障,而使系统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系统中最常见的故障就是短路。所谓短路,就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发生通路的情况。

产生短路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元件损坏,例如绝缘材料的自然老化,设计、安装及维护不良带来的设备缺陷发展成短路等;

(2)气象条件恶化,例如雷击造成的闪络放电或避雷器动作,架空线路由于大风或导线覆冰引起电杆倒塌等;

(3)人为事故,例如运行人员带负荷拉刀闸,线路或设备检修后为拆除接地线就加上电压等;

(4)其它,例如挖沟损伤电缆,鸟兽跨接在裸露的载流部分等。 2、短路的后果:

短路后,短路电流比正常电流大得多;在大电力系统中,短路电流可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安。如此大的短路电流可对供电系统产生极大的危害,即

(1)短路是要产生很大的电动力和很高的温度,而使故障元件和短路电路中的其他元件损坏;

(2)短路时电压要骤降,严重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3)短路可造成停电,而且越靠近电源,停电范围越大,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也越大;

(4)严重的短路要影响电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使并列运行的发电机组失去同步,造成系统解列;

(5)单相短路,其电流将产生较强的不平衡交变磁场,对附近的通信线路、电子设备等产生干扰,影响其正常运行,甚至使之发生误动作。

由此可见,短路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必须尽力设法消除可能引起短路的一切因素;同时需要进行短路电流计算,以便正确地选择电气设备,使设备具有足够的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保证在发生可能的最大短路电流时不致损坏。为了选择切除短路故障懂得开关电器、整定短路保护的继电保护装置和选择限制短路电流的元件(如电抗器)等,也必须计算短路电流。 第二节 短路电流及其计算

供电系统应该正常的不间断地可靠供电,以保证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但是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常常因为发生短路故障而遭到破坏。

所谓短路,就是供电系统中一相或多相载流导体接地或相互接触并产生超出规定值的大电流。

造成短路的主要原因是电气设备载流部分的绝缘损坏、误动作、雷击或过电压击穿等。短路电流数值通常是正常工作电流值的十几倍或几十倍。当它通过电气设备时,设备的载流部分变形或损坏,选用设备时要考虑它们对短路电流的稳定。短路电流在线路上产生很大的压降,离短路点越近的母线,电压下降越厉害,从而影响与母线连接的电动机或其它设备的正常运行。

计算方法采用标幺值法计算。进行计算的物理量,不是用具体单位的值,而是用其相对值表示,这种计算方法叫做标幺值法。标幺值的概念是:

该量的实际值?任意单位?某量的标幺值= (6.1) 该量的标准值与实际值同单位所谓基准值是衡量某个物理量的标准或尺度,用标幺值表示的物理量是没有单位的。供电系统中的元件包括电源、输电线路、变压器、电抗器和用户电力线路,为了求出电源至短路点电抗标幺值,需要逐一地求出这些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第三节 短路电流的计算

电源取自距本变电所0.5km外的35kV变电站,用10kV双回架空线路向本变电所供电,出口处的短路容量为250MV·A。

求10kV母线上K-1点短路和380V低压母线上K-2点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电源侧短路容量定为Sk=250MV·A ⑴.确定基准值:

取 Sd=100MV·A Uc1=10kV Uc2=0.4kV Id1= Id2=

⑵.计算: ①

电力系统

SdUc1Sd3Uc2

=100MV·A/(3*10kV)=5.78kA =100M·VA/(*0.4kV)=144.34kA

X1*= Sd/Sk=100MV·A/250MV·A=0.4 ②

架空线路

(10.5kV)

A X2*=X0LSd/Uc2=0.35Ω/km*1km*100MV·=0.38 2

③ 电力变压器

4*100*103kV·A

*

X3=Uk%Sd/100SNT=100*1600kV·A=2.5

⑶.求K-1点的短路电路总阻抗标幺值及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 ①

总电抗标幺值

X*∑(k-1) =X1*+X2*=0.4+0.95=0.78

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Ik-1(3) = Id1/X*∑(k-1) =5.78kA/0.78=7.41kA

③ 其他三相短路电流

I”(3)(3)k-1 =I (3)∞k-1 = Ik-1 =7.41kA i (3)sh =2.55*7.41kA=18.90kA I(3)sh =1.51*7.41kA=11.19kA ④

三相短路容量

S(3)k-1 = Sd/X*∑(k-1) =100MV·A/0.78=128.2 MV·A·

⑷.求K-2点的短路电路总阻抗标幺值及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 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 ①

总电抗标幺值

X**∑(k-2) =X1+X*2+X*3// X*4=0.4+0.38+2.52

=2.03 ②

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I(3)k-2 = Id2/X*∑(k-2) =144.34kA/2.03=71.10kA

其他三相短路电流

在10/0.4KV变压器二次侧低压母线发生三相短路时,R∑

此:

I”(3)k-2 =I (3)∞k-2 = I(3)k-2 =71.01kA i (3)sh =2.26*71.01kA=160.48kA I(3)sh =1.31*71.01kA=93.02kA ④

三相短路容量

S(3)k-2 = S*d/X∑(k-2) =100MV·A/2.03=49.26 MV·A 两台变压器分列运行: ① 总电抗标幺值

X*∑(k-2) =X*1+X*2+X*3=0.4+0.38+2.5=3.28 ② 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I(3)*k-2 = Id2/X∑(k-2) =144.34kA/3.28=44.01kA ③ 其他三相短路电流

I”(3) (3)k-2 =I∞k-2 = I(3)k-2 =44.01kA i (3)sh =2.26*44.01kA=99.46kA I(3)sh =1.31*44.01kA=57.65kA ④ 三相短路容量

Sk-2(3) = Sd/X*∑(k-2) =100MV·A/3.28=30.49MV·A

表6.1 高压短路计算结果

第四节 低压电网三相短路计算

求短路点K-1和K-2处的三相和单相短路电流。

图6.2 低压电网短路电流计算图

根据高压电网短路计算及查表对照的结果,取变压器高压侧短路容量为70MV·A ⑴ 计算有关电路元件的阻抗 ①

高压系统电抗(归算到400V侧) 每相阻抗

ZS= Uc2*10-3/Sk=(400V)2*10-3/70MV·A=2.29MΩ

XS= 0.995 ZS =0.995*2.29mΩ=2.28MΩ RS= 0.1 XS =0.1*2.28mΩ=0.228MΩ

相零阻抗

Xφ-0。S= 2XS/3=1.52MΩ

Rφ-0。S= 2RS/3=0.152 MΩ ②

变压器的阻抗(查表得S9-1600/10 Dyn11型电力变压器,△PK=4.95KW,UK%=4.5) 每相阻抗

RT=△PK Uc2/S2N.T=4.95kW*(400V)2/(1600kV·A)2=0.31 mΩ ZT= UK% Uc2/100SN.T=4*(400V)2/(100*1600kV·A)=4mΩ

22

XT= ZT?RT=42?0.312mΩ=3.99 mΩ

相零阻抗(Dyn11联结) Rφ-0。T= RT=0.31mΩ Xφ-0。T= XT=3.99 mΩ

母线和电缆的阻抗

母线WB查表的单位长度每相阻抗及相零回路阻抗值: 每相阻抗

RWB=rL= 0.031mΩ/ m*6 m=0.186 mΩ

XWB=xL=0.170mΩ/ m*6 m=1.02 mΩ

相零阻抗

Rφ-0。WB = rφ-0 L = 0.104mΩ/ m*6 m=0.624 mΩ Xφ-0。WB= xφ- L 0=0.394mΩ/ m*6 m=2.364 mΩ

电缆WL查表的单位长度每相阻抗及相零回路阻抗值: 每相阻抗

RWL=rL= 0.310mΩ/ m*100 m=31 mΩ

XWL=xL=0.078mΩ/ m*100m=7.8mΩ

相零阻抗

Rφ-0。WL = rφ-0 L = 1.128mΩ/ m*100 m=112.8 mΩ Xφ-0。WL= xφ- L 0=0.178mΩ/ m*100 m=17.8mΩ ⑵ 计算各点的短路电流 ①

k-1的三相和单相短路电流 三相短路回路总阻抗

R∑= RS+RT+RWB=(0.228+0.31+0.186)mΩ=0.724 mΩ

X∑= XS+XT+XWB=(2.28+3.99+1.02)mΩ=7.29 mΩ

三相短路电流 Ik (3) =Uc/(3

2

R2?X??)=400V/(3

0.7242?7.292)mΩ=7.33kA

短路冲击系数

ksh=1+e??R?/X?=1+ e -3.14*0.724/7.29=3.41 三相短路冲击电流

ish(3)= 2ksh Ik (3) =2*3.41*7.33=35.34kA

Ish(3)= Ik (3) ?2(ksh?1)2 =7.33kA *?2(3.41?1)2=26.02kA

单相短路回路总相零阻抗

Rφ-0 = Rφ-0。S+ Rφ-0。T+ Rφ-0。WB =(0.152+0.31+0.624)mΩ=1.086 mΩ Xφ-0 = Xφ-0。S+ Xφ-0。T+ Xφ-0。WB =(1.52+3.99+2.364)mΩ=7.87 mΩ

单相短路电流

22

Ik (1) = Uφ/R?= 220V/.0862?7.872 mΩ=27.7kA ?0?X??0

② k-2的三相和单相短路电流

三相短路回路总阻抗

R∑= RS+RT+RWB+RWL =(0.228+0.31+0.186+31)mΩ=31.72 mΩ X∑= XS+XT+XWB+XWL =(2.28+3.99+1.02+7.8)mΩ=15.09mΩ 三相短路电流

Ik (3) = Uc/(3

短路冲击系数

ksh=1+e??R?/X?=1+ e -3.14*31.72/15.09=2.22 三相短路冲击电流

ish(3)= 2ksh Ik (3) =2*2.22*5.52=17.32kA

Ish(3)= Ik (3) ?2(ksh?1)2 =5.52kA *?2(2.22?1)2=10.98kA 单相短路回路总相零阻抗

Rφ-0 = Rφ-0。S+ Rφ-0。T+ Rφ-0。WB+ Rφ-0。WL

=(0.152+0.31+0.624+112.8)mΩ=113.89 mΩ

Xφ-0 = Xφ-0。S+ Xφ-0。T+ Xφ-0。WB+ Xφ-0。WL

=(1.52+3.99+2.364+17.8)mΩ=25.67 mΩ

单相短路电流

2222 Ik (1) = Uφ/R??0?X??0= 220V/.89?25.67 mΩ=1.88kA

2

R2??X?)=400V/(3

31.722?15.092)mΩ=6.57kA

表6.2 低压短路计算结果

第七章 配变电所电气装置布置

第一节 变电所的位置选择

选择变电所位置时,应依照国家十至二十年的长远规划和五至十年的系统设计,搞清所选变电所的负荷分布,近期和远期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连接方式,电源潮流,负荷对象,供电要求等,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使所址位置选择得比较合理。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必须适应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布局的要求,尽可能的接近主要用户,靠近负荷中心。这样,必然就会减少输电线路的投资和电能的损耗,既经济又节省能源。

因此变电所位置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

(1)接近负荷中心。接近负荷中心主要从节约一次投资和减少运行时电能损耗的角度出发。

(2)进出线方便。要有足够的进出线走廊,提供给架空进线、电缆沟或电缆隧道。

(3)靠近电源侧。变电所应靠近电源进线侧布置,以免过大的功率倒送,产生不必要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

(3)满足供电半径的要求。由于电压等级决定了线路最大的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供电半径过大导致线路上电压损失太大,使末端用电设备处的电压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变电所的位置应保证所有用电负荷均处于该站的有效供电半径内,否则应增加变电所或采取其他措施。

(4)运输设备方便。

(5)避免设在有剧烈震动和高温的场所。

(6)避免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

(7)避免设在潮湿或易积水场所。

第二节 配电室建筑要求

目前,在6~35KV 各级电压屋内配电装置中,成套柜已被广泛使用。这些柜在屋内的布置,虽有单、双列之分或所处楼层的不同,其布置方法基本相同。

室内平面布置,主要是协调室内设备、通道及地下管沟道的相对位置。也是土建专业进行房屋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

室内平面布置是依据上述配置图和第一节所讲述的对配电装置基本要求第三条内容及对尺寸进行布置,布置时还应考虑下列内容:

(1)柜体基础槽钢的埋设。

(2)电缆管沟道的布置。

(3)防爆缓冲间的设置。

配电室宜采用百叶窗与轴流风机并用进行通风。风机的选择应按事故排烟量要求,装设足够数量的事故通风装置。

第八章 配变电所的防雷与接地装置

第一节 防雷与防雷措施

防雷的设备主要有接闪器和避雷器。其中,接闪器就是专门用来接受直接雷击(雷闪)的金属物体。接闪的金属称为避雷针。接闪的金属线称为避雷线,或称架空地线。接闪的金属带称为避雷带。接闪的金属网称为避雷网。

避雷器是用来防止雷电产生的过电压波沿线路侵入变配电所或其它建筑物内,以免危及被保护设备的绝缘。避雷器应与被保护设备并联,装在被保护设备的电源侧。避雷器的型式,主要有阀式和排气式等。

防雷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架设避雷线 这是防雷的有效措施,但造价高,因此只在66KV及以上的架空线路上才沿全线装设。35KV的架空线路上,一般只在进出变配电所的一段线路上装设。而10KV及以下的线路上一般不装设避雷线。

(2)提高线路本身的绝缘水平 在架空线路上,可采用木横担、瓷横担或高一级的绝缘子,以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这是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防雷的基本措施。

(3)利用三角形排列的顶线兼作防雷保护线 由于3~10KV的线路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因此可在三角形排列的顶线绝缘子装以保护间隙。在出现雷电过电压时,顶线绝缘子上的保护间隙被击穿,通过其接地引下线对地泄放雷电流,从而保护了下面两根导线,也不会引起线路断路器跳闸。 (4)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 线路上因雷击放电而产生的短路是由电弧引起的。在断路器跳闸后,电弧即自行熄灭。如果采用一次ARD使断路器经0.5s或稍长一点时间后自动重合闸,电弧通常不会复燃,从而能恢复供电,这对一般用户不会有什么影响。

(5)个别绝缘薄弱地点加装避雷器 对架空线路上个别绝缘薄弱地点,如跨越杆、转角杆、分支杆、带拉线杆以及木杆线路中个别金属杆等处,可装设排气式避雷器或保护间隙。

第二节 变配电所的防雷措施

(1)装设避雷针 室外配电装置应装设避雷针来防护直接雷击。如果变配电所处在附近高建(构)筑物上防雷设施保护范围之内或变配电所本身为室内型时,不必再考虑直击雷的保护。

(2)高压侧装设避雷器 这主要用来保护主变压器,以免雷电冲击波沿高压线路侵入变电所,损坏了变电所的这一最关键的设备。为此要求避雷器应尽量靠近主变压器安装。在每路进线终端和每段母线上,均装有阀式避雷器。如果进线是具有一段引入电缆的架空线路,则在架空线路终端的电缆头处装设阀式避雷器或排气式避雷器,其接地端与电缆头外壳相联后接地。

(3)低压侧装设避雷器 这主要用在多雷区用来防止雷电波沿低压线路侵入而击穿电力变压器的绝缘。当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时(如IT系统),其中性点可装设阀式避雷器或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保护间隙。

在本设计中,配电所屋顶及边缘敷设避雷带,其直径可以为为8mm的镀锌圆钢,主筋直径应大于或等于10mm的镀锌圆钢。

第三节 接地

电气设备的某部分与大地之间做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或称接地极。专门为接地而人为装设的接地体,称为人工接地体。兼作接地体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及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等,称为自然接地体。连接接地体与设备、装置接地部分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线在设备、装置正常运行情况下是不载流的,但在故障情况下要通过接地故障电流。

接地线与接地体合称为接地装置。由若干接地体在大地中相互用接地线连接起来的一个整体,称为接地网。其中接地线又分为接地干线和接地支线。接地干线一般应采用不少于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连接

第四节 确定公用人工接地装置

(1)确定接地电阻

按相关资料可确定此配电所公共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RE ≤ 250V/IE

RE ≤ 10Ω

式中IE的计算为

IE = IC = 60×(60+35×4)A/350 = 34.3A

故 RE ≤ 350V/34.3A = 10.2Ω

综上可知,此配电所总的接地电阻应为RE≤10Ω

(2)接地装置初步方案

现初步考虑围绕变电所建筑四周,距变电所2~3m,打入一圈直径50mm、长2.5m的钢管接地体,每隔5m打入一根,管间用40×4mm2的扁钢焊接。

(3)计算单根钢管接地电阻

查相关资料得土质的ρ = 100Ω·m

则单根钢管接地电阻RE(1) ≈ 100Ω·m/2.5m = 40Ω

(4)确定接地钢管数和最后的接地方案

根据RE(1)/RE = 40/4 = 10。但考虑到管间的屏蔽效应,初选15根直径50mm、长

2.5m的钢管作接地体。以n = 15和a/l = 2再查有关资料可得ηE ≈ 0.66。 因此可得

n = RE(1)/(ηERE) = 40Ω/(0.66×4)Ω ≈ 15

考虑到接地体的均匀对称布置,选16mm根直径50mm、长2.5m的钢管作接 地体,用40×4mm2的扁钢连接,环形布置。

选择双针等高避雷

附录:

1、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APD)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1)正常工作状态 断路器QF1合闸,电源WL1供电;而断路器QF2断开,电源WL2备用。QF1的辅助触点QF13-4闭合,时间继电器KT动作,其触点是闭合的,但由于断路器QF1的另一对辅助触点QF11-2处于断开状态,因此合闸接触器KO不会通电动作。

(2)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当工作电源WL1断电引起失压保护动作使断路器QF1跳闸时,其辅助触点QF13-4断开,使时间继电器KT断电。在其延时断开触点尚未断开前,由于断路器QF1的辅助触点QF11-2闭合,接通合闸接触器KO回路,使之动作,接通断路器QF2的合闸线圈YO回路,使QF2合闸,从而使备用电源WL2投入运行。在KT的延时断开触点经延时(0.5s)断开时,切断KO合闸回路。QF2合闸后,其辅助触点QF21-2断开,切断YO合闸回路。

2、电力线路的自动重合闸装置(ARD)

ARD简介:ARD是一种供电系统中事故处理装置。它主要装设在有架空线路出现的断路器上。架空线路故障机会最多,且大多属于临时性的短路故障,如雷击、大风时导线碰撞、鸟兽跨接线路等,均可自行消除。

当架空线路发生故障,由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断开后,同时启动ARD装置,经过一定时限ARD装置使断路器重新合上,若线路故障是临时性的,则重合闸成功又恢复供电;若线路故障是永久性的不能自行消除,再借助于继电保护将线路切断。

ARD装置本身所需设备少投资不多,并可以减少停电损失,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工业企业供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按照规程规定,电压在1kV以上的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与架空的混合线路,当具有断路器时,一般均应装设ARD;对电力变压器的母线,必要时可以装设ARD。 自动重合闸装置按其操作方式分,有机械式和电气式;按组成元件分,有机电型、晶体管型和微机型;按重合次数分,有一次重合式、二次重合式和三次重合式。 一次自动重合闸的原理电路图:

供配电系统中的ARD,一般是一次重合式,因为一次重合式比较简单经济,而且基本上能满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运行经验证明,ARD的重合成功率随着重合次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对架空线路来说,一次重合成功率可达60%~90%,而二次重合成功率只有15%左右,三次重合成功率仅3%左右。因此一般用户的供配电系统中只采用一次重合闸。

(1)手动合闸 按下合闸按钮SB1,使合闸接触器KO通电动作,接通合闸线圈YO回路,使断路器合闸。

(2)手动跳闸 按下跳闸按钮SB2,接通跳闸线圈YR回路,使短路器跳闸。

(3)自动重合闸 当线路上发生短路故障时,保护装置动作,其出口继电器触点KM闭合,接通跳闸线圈YR的回路,使断路器跳闸。断路器跳闸后,其辅助触点QF3-4闭合,同时重合闸继电器KAR起动,经短延时(一般为0.5s)接通合闸接触器KO回路,接触器KO又接通合闸线圈YO回路,使断路器重新合闸,恢复供电。

结 束 语

通过对三友化纤集团原液车间10KV变电所的设计,我加深了对工厂供电知识的理解,基本上掌握了进行一次设计所要经历的步骤,像总降压的设计,我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课题分析、查资料,进行设计,整理说明书到最后完成整个设计。作为大学阶段一次重要的学习经历我感觉自己受益非浅,同时深深的感觉的自己的学习能力在不断提高,大学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作为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份课程,我会用心去完成它的。 不久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这样的学习机会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多了,我们非常重视。对于本次毕业论文我充分考虑了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同时兼顾经济性,因此,采用了两路电源进线和双变压器的配置,两路外供电源容量相同且可供全部负荷,一用一备运行方式,以满足生产、生活中二级负荷的需要。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是根据各设备安装地点的使用条件,对短路电流进行计算,查表选用后再经过认真校验,最后选定使用的产品。

设计的最后结果,基本满足原液车间各个用电组供电要求,基本满足了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规范要求,有效的提高负荷转移能力,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本次的毕业设计,时间长、内容多,几乎涵盖了大学中所学的知识。经过了从收集资料、设计、绘图、审核的整个过程。在此期间,自己动手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一方面,充分地检验自己的设计能力,丰富了自己在电气设计特别是变电站设计方面的知识,为自己将来从事该专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使我体会到搞设计或科研需要具备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这次的设计,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工厂变电所的设计步骤与方法,还有学会了如何使用资料。

设计虽然完成了,但是,由于是初次进行这种具有很强实际意义的设计,经验的欠缺造成了在设计中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在选择一次设备的时候,对现在的产品知之甚少,整个变配电系统结构不够优化等。另外我只是掌握了变电所设计中很少的一部分知识,还有很多深奥的专业知识等着我去挖掘、去探索、去学习。我也将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批评指正。

【10kv工厂供电毕业设计】相关文章:

工厂供电毕业设计07-13

工厂供电毕业设计07-14

工厂供电毕业设计范文07-13

电气工程,工厂供电,完整毕业设计07-14

工厂供电实习心得02-08

工厂供电实习报告01-23

工厂供电实习心得10-03

工厂供电实习心得(2)02-08

工厂供电毕业论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