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3-10-20 08:40:30 春鹏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问题

  经济不景气,世界金融海啸加剧

  实际上,就业问题早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世界上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对国家就业失业问题一直很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与国之间和合作越来越频繁,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优化配置,有限的就业岗位在全球各国重新配置。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加紧与世界合作的步伐,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分享世界经济资源的同时,还要肩负分化世界经济风险的责任。

  我国关于就业的社会意识

  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就业的偏见,表现在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认可和大学生对择业的偏好。经济危机下满街跑的大学生在很多企业看来与普通劳工无别,他们更乐于雇用有经验的往届大学生或者价钱更便宜的普通劳动者,这样能为企业迅速带来经济效益同时省下培训费用,这是其一,其二,由于往年应届大学生创造了毕业后频繁跳槽现象,企业在付出培训时间和金钱后,往往得到的结果是人才和技术的流失。所以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不完善的高等教育

  学校方面:培养质量普通下降,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业指导的力度不够,就业工作的机构不健全、人员缺乏、经费不足、工作模式滞后等。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基本上仍然按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运作,这种教育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需要。

  1、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适应。

  2、人才结构不平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与社会

  需要在许多方面不相匹配,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未能有效地围绕市场进行调适。

  3、培养模式滞后。新时期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教育要进行不断创新,毕业生存在知识、能力、素质与职业内涵要求之间不适应问题,难以胜任工作岗位。

  4、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不得力。虽然各高校都已开始重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但一些高校仍然存在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不健全,装备技术落后等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中,社会保障是一个牵涉广泛、影响深远的因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正逐步得到完善,但是,由于受社会整体发展状况之影响,加之在指导思想、制度设计诸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其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并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1.统筹层次低。这给社会保障的转移接续带来了不便,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受其影响,不少毕业生在择业时就会有一种终身职位的考虑,甚至不惜选择自愿失业,以期能够获得一个较好的职位。同时,由于地方统筹难以平抑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福利保障水平之间的差距,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2.社会保障立法层次较低。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层次明显偏低,仅有《劳动法》《失业保险条例》等少数法律法规,且效力低下,力度不够,强制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在解决部分企业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障金及其他违反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问题方面所为有限。3.社会保障社会化水平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管理体制上仍然十分依赖于用人单位,没有实现充分的社会化。

  大学生职业定位混乱,迷失自我

  面对经济环境如此的恶劣,国内失业人数众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到了自身的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是大学生职位定位混乱,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大学生资源配置严重的失调,也这就是所谓的“结构性就业问题”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的定位产生混乱,迷失的自我所造成的。 今后几年,随着大学的继续扩招,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还会持续上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新的理念宣传、指导、服务大学生自主择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彻底改变国家的统包统分、毕业即就业的政策。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再次被摆上日程,各路代表也纷纷支招,热议大学生就业难的出路。2010年全国大学生人数达到630余万,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有人大代表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匮乏、就业培训的缺失关系很大。

  二、 我国近几年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措施

  从去年底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陆续出台。2009年中央下达的文件明确提出:“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排好就业,努力提高收入。”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而去年11月政府公布的总额超过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刺激方案,更为促进就业打下强心针。除此之外,各地和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就业援助系列活动等,可以说,全国上下已形成了积极应对就业危机的态势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广泛听取了多方面意见,提出了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诸如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建立职业培训体系,改善就业环境,加大就业基础设施建设,设立经济特区,大力扶持乡镇企业,这些办法和措施对我们在校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三、自主创业——大学生就业的新方向标

  中国的人口那么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是相对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形成新的理念,从就业走向创业,不仅给了自己就业的机会,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满足更多的求职者。新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必要性 :

  首先,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带动全民创业的需要,是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创业能够有力地促进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另外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当然,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需要建立和培养多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1.要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近年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职业的定期发布,表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同时,创业艰苦磨难多,更需要勇气。有勇气者才敢于创业,有勇气者才善于创业和成功创业。

  2.必须具备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其次,需要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沟通协作能力和预测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社会交往、抗挫折等能力。另外,除了要掌握扎实、通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过程和行业特点,具备一定的管理、金融、会计、商务、税务、投资、市场营销、法律知识等基本的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

  3.要适应社会环境,走理性创业之路。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创业之前的能力测试、创业项目评估、专家帮助、优惠贷款、提供低廉租金的场地、资金贴息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创业前,要注意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研究社会环境,累积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便适时作出科学决断,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4.要关注个人实际和社会需求,谨慎选择创业项目。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第二,注重挖掘知识优势。高校毕业生作为有知识底蕴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第三,选择创业项目要务实。

  5.勇于实践。

  6.要规避有关风险。对于即将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来说,是否具备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创业的成败。实践表明,诸如盲目选择项目、创业期望值过高、缺乏创业技能、融资渠道单一、社会资源贫乏、管理过于随意等,都是成功创业之路上的大忌,要尽力避免

  无论创业还是就业,大学生都需要正确的自我定位自我评估,清楚的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无术同时做好自我规划。

  四、总结全文,号召青年大学生予以实际行动

  经济发展教育先行,教育是发展的基础,但是年轻人完成了教育以后干什么呢?应该鼓励青年一代去参与创业。事实上,我们这些与改革一起诞生的年轻人有着强烈的创业渴望,在目前阶段来说只是苦于必要的创业扶持和引导。希望政府部门应该积极鼓励我们去自主创业,通过有关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降低创业的门槛、创业成本和创业的风险,让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得到弘扬和落实。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原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一问题的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

  五、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其就业情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探讨应对策略。

  六、大学生就业现状的问题

  1. 就业率低迷: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许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据统计,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待业状态,这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 就业结构不合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并非完全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许多大学生对于职业选择有着过高的期望值,导致现实中职位供给与大学生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现象。

  3. 创业困难:面对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创业。然而,现实中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缺乏资金支持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其次,缺乏创业经验和技能也是大学生创业的难题。

  七、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1. 高等教育的问题:高等教育的结构与质量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此外,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2. 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对于职业选择有着过高的期望值,不愿意从事一些基层工作。另一方面,由于用人机制和薪酬体系的限制,企业和单位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有所降低。

  3. 个人因素的作用:除了高等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外,个人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例如,部分大学生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对于未来发展方向不够明确;还有部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求职技巧,导致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

  八、解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策略探讨

  1.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与质量: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此外,高校专业设置应该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2. 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创业资金、创业培训和创业孵化等全方位的支持。此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手段,如加大对失业大学生的救助力度等。

  3. 加强个人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大学生应该注重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自己的求职技巧和职业素养。此外,大学生还应该转变就业观念,降低职业期望值,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和发展性行业等。

  九、结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才能和潜力,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相关文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12-09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归因分析及对策12-09

平谷桃园养分管理现状及其问题分析12-07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分析与自我调适方法12-10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自我调适12-09

解决我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路径分析12-16

当前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分析12-10

楚雄彝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12-13

小型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其相关问题分析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