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开放课程对我国课程建设的启示

时间:2023-05-01 02:27:44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MIT开放课程对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

摘 要 在简要介绍MIT OCW和中国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到MIT OCW对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深化开放共享理念,走国际化路线,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MIT OCW;国家精品课程;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135-02

Open Course Ware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2001年的一项伟大创举。受其启示,我国教育部在2003年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目的也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网络为平台,将精品课程免费向社会开放,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我国精品课程建设起步晚,学习和分析MIT OCW的模式和经验,找出存在差距,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精品课程有很大意义。

1 MIT OCW和我国精品课程简介

1.1 MIT OCW简介

MIT OCW是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开放课程项目”。该项目由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技术委员会设计、开发与管理,于2001年4月正式启动,初步计划用10年的时间把MIT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大约2000门课程,制成开放的网络课件,分批放到国际互联网上,供全世界的学习者免费使用。MIT OCW引领了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

1.2 精品课程简介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MIT OCW的影响,教育部高教司在2003年4月正式颁布《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目前,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各级学校都开始了如火如荼的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工作,逐步形成“学校—省市—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覆盖了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成人等各个层次的领域。

2 MIT OCW与我国精品课程的比较

MIT OCW和我国精品课程都是在教育大众化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开发的课程项目,两者都具有明显的网络化和课程资源共享的特点,都是免费、公开、共享,可以被任何学习者利用,而且都是为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一个展示的共享平台,不提供任何形式的学位或者证书。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可以借鉴MIT OCW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精品课程。

2.1 目的与理念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麻省理工学院遵循“开放、免费、共享”的理念,目的是利用新科技,使每个地方的人都能免费获取教育资源,协助提升每个地方的高等教育。从目的和理念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MIT OCW的着眼点要更广,我国的精品课程则更加注重建设中国特色的开放资源。

2.2 组织与管理

1)MIT OCW: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目前,OCW的组织管理模式是由MIT教务处长直接负责,下设评估顾问委员会、OCW执行主任、教职工顾问委员会,并包含4个职能小组:课程发布组、技术组、评估组、推广交流组。

2)我国精品课程:单个学科,各自发展。精品课程项目是由教育部策划的,各省市根据高教司的文件指示,组织本地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各级院校竞相开发,再由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评估组进行评价筛选。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缺少统一的平台和管理机制,使得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系统性,课程站点多且分散,不便于组织管理,造成大量课程资源的重复建设,降低了课程的使用率。

2.3 评价机制

1)MIT OCW:全方位的评价体系。OCW项目的评价机制比较系统全面,在过程性评价、结果评价、有效性评价、效率评价和数量评价等方面都比较成熟,通过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法收集各种数据,实现深度和广度的评价。

2)我国精品课程:单一的评价体系。我国精品课程评审过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资格审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专家会议终审、课程公示。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参与,按照审核标准严格打分评比,对于课程使用情况的评价也只是通过统计访问量来实现。这种评价方式,对项目过程和结果、效率和效果方面的评价比较单一。

3 MIT OCW对我国精品课程的启示

1)深化开放共享的理念。MIT OCW一直秉承开放、共享、免费的理念,我国的精品课程虽然也一直强调开放共享,而且大部分精品课程也确实做到了免费共享,可是还有一部分课程尤其是特别优质的课程,很难做到开放共享。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开发建设精品课程时,消耗的人力、物力、精力很大,开发者不想自己千辛万苦研究的成果让别人免费共享;另一方面是学校或者开发单位,不愿意无偿开放资源。不管是哪方面的原因,其根源还是开放共享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必须继续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

2)走国际化的路线。MIT OCW起源于美国,其开放课程资源现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供世界不同地方的学生学习。中国的精品课程目前为止主要针对国内的学习者,可以把优质的课程翻译为外文,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学习,这不仅能促进文化的全球化,而且也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

3)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是MIT OCW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这正是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为了更好地实现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学习MIT OCW的评价体系,从中汲取经验,建立适合我国现阶段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价体系。

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虽然相较于MIT OCW还有一些差距,但它一直在蒸蒸日上发展中。正如焦建利教授所说:“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国家精品课程将会融入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这一开放教育世界的洪流之中。它会成为世界开放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华人世界乃至全人类共享中国的资源和东方的智慧。”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国家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课件的比较[J].远程教育杂志,2010(5):69-73.

[2]Organization: MIT OpenCourseWare’s Approach[EB/OL].[2009-2-22].http://mitocw.udsm.ac.tz/OcwWeb/HowTo/Org-MITApproach.htm.

[4]卢洪艳,张晓梅.比较与启示:MIT OCW与我国国家精品课程[J].江西广播大学学报,2010(3):67-69.

[5]李燕.精品课程与MIT OCW的比较与启示[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1(10):49-51.

【MIT开放课程对我国课程建设的启示】相关文章:

国外视障生拓展性课程及对我国盲校课程设置的启示04-29

泰勒原理对我国高中新课程的启示04-30

课程建设方案09-14

开放式课程计划04-27

开放的课程在动态中生成04-28

布鲁贝克的课程观与我国高校的课程改革04-28

我国高校隐性课程的缺失与构建04-30

从课程开发到课程理解-现代西方课程模式的演化轨迹与当代启示04-30

机器智能课程建设初探04-28

理论力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