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技术1

时间:2021-11-04 13:05:31 资料 我要投稿

香菇技术1

香菇袋料栽培技术

香菇技术1

转自:中国农业推广网 作者:曾荣耀 丁超 时间:2011-07-22

自贡及周边地区,香菇生产已达30万棒,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产值效益的提升,生产规模必将逐步扩大,然而,现阶段,各菇农栽培经验和技术参差不齐,加之又缺乏区域技术指导章程,使香菇生产菌棒正品率和单产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严重制约了香菇产业的发展,亟需制定适宜本地生产的香菇袋料栽培技术。笔者查阅了大量香菇袋料栽培资料,走访了周边几大食用菌基地进行调研,并结合自身从事4年食用菌工作方面的经验体会,撰写了自贡市香菇袋料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

袋料栽培香菇要获得好效益,首先要根据香菇品种特性,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生产的目的和要求,选择确定合理的品种搭配和栽培季节。

香菇品种的分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低温型,出菇温度为8~18℃;中温型,出菇温度为15~23℃;高温型,出菇温度为18~28℃。根据自贡市各区县海拔、气温、光照、湿度主要选择中温型和高温型为宜,荣县西北路山区可选择低温型品种。 生产季节安排,中温型(菌龄为120天左右),939要求在4月下旬至5月20号(即端午前)前完成生产,808要求在6月上旬至7月初前完成生产。高温型(菌龄为80天左右)、要求在8月下旬至 9月15日前 完成。低温型(菌龄为180天左右),此类品种生产要求海拔在600米左右的地区栽培(荣县西北路山区可栽培), 300米 以下的地区不宜栽培,生产最佳时间在清明节左右完成。

二、场地、设备及消毒药品

袋料栽培香菇采用的是室内制作、发菌、露地出菇的方法。

1、发菌场地

可以利用民房、仓库、闲置学校以及空地建棚,只要具备通风、不漏雨、不受阳光直射、清洁卫生条件即可。发菌场要进行消毒和灭虫,如果采用室外发菌场,地面撒杀虫药后,要盖薄膜或彩条布一段时间以保持药效。一般每平方米可放80袋左右菌棒,室内温度不超过30℃为限,超过30以上,要加强通风。

2、设备工具

装袋机:配2.2千瓦的单相电机,装袋转速2800转/分为宜,每小时可装600装左右,装袋时遇易破袋情况,可调整螺旋片平整度解决。

灭菌灶:灭菌灶形式较多,根据各农户制作数量多少而定,一万袋以内可采用土蒸汽灶生产,即用2~3个些油桶卧砌成灭菌,一万袋以上可用 5毫米 的铁皮焊接成2×1.6× 0.9米 的密闭铁锅进行灭菌,码菌台用木条制作,规格是3× 3米 ,灭菌时分批次加风火煤,不用守夜。

扎口机:2万袋以上,可购置以提高效率,节约4个劳动力。

自制超净工作台:2万袋以上,可购置500瓦高压风机,制作超净工作台,减少污染率。

接种:我市采取开放式接种方法,用薄膜把要接种的菌棒、菌种、接种工具、板凳等密封,再用气雾消毒剂熏蒸3小时,然后接种。

打孔棒:系直径 1.8厘米 左右的铁棒制作而成。

3、消毒药品

消毒药品按1000袋计划,每千袋用科达牌或其它品牌的消毒盒五盒进行灭菌。并用专用消毒剂一包进行菌棒表面消毒。

三、原辅材料与配方

袋料香菇培养基的好坏是香菇高产优质的物质基础,一般配方:木屑86%、麦麸10%、糖1%、石膏2%、硫酸镁0.8%,多菌灵或者克霉灵0.2%,丰菇素每千袋2包。

四、菌棒制作

菌棒制作的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环节:

拌料→袋装、扎袋口→上灶灭菌→出灶冷却→接种。

1、拌料:按灭菌灶容量多少配方比例计算取各种培养料、拌料时先将木屑、麦麸、石膏等干料拌匀,再将糖溶于水中后拨入,翻拌3-4遍至拌匀,无成团结块现象。含水量达到55%左右,即用手撰料成团,丢开即散,手掌略显水迹,指缝不见水,标准长度菌棒扎好后重量达到3.6斤左右为好。

2、装袋、扎袋口:装袋要求尽可能装得紧实,上下松紧一致,发现有毛刺或破袋用透明胶补好,拌好的料要求在4小时以内装好灭菌,否则就有可能“涨筒”,导致酸变,会影响成活及产量。

3、上灶、灭菌:装好的菌棒要立即进灶灭菌,不可边装边上灶,上灶后要猛火上温,争取在4小时内达到 100℃ 最好,当温度达到 100℃ 后保持48小时左右即可停火。

4、出灶冷却:停火后,当灶内温度降至 80℃ 左右开门下灶。

5、接种:当菌棒温度自然冷却至 28℃ 以下时即可接种,接种要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当消毒盒烧至3小时以后工作人员进行接种,接种时要求将老种部分全部去掉,要边打洞边塞好种,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完成,接种完成要清扫场内杂物,然后盖薄膜。一个星期后的每天清晨要进行通风换气一次,时间一小时左右。

五、发菌管理

接种结束至菌棒脱袋期间均称为发菌管理,时间在120-130天,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和管理工作。

1、菌丝定植。本阶段约7~20天,此阶段一是不要移动菌棒,二是注意保持发菌环境及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2、检查杂菌放气、菌丝定植后,菌丝圈直径4厘米至5厘米进行翻堆检查,同时结合放气进行,第一次发气是补充氧气不足,通过放气能补充新鲜氧气,排出废气。一般刺孔15个左右为宜,待菌丝全部长满进行第二次放气,一般刺孔在40个左右为宜。放气时一间房子的菌棒不能在一天内同时放完,要用2至3天时间放完,放气的温度不得超过 30℃ ,放气后堆放成三角形,高度不超过十层为宜。

3、后期管理

菌棒长满放气后,还要经常观察菌棒是否还有杂菌污染,发现有要及时隔离开来,温度最高不得持续超过35℃,室内要通风,不能让阳光照射,这样当菌龄达到后就会形成菌棒转色,等到出菇时间及气温来临马上进行脱袋出菇。

六、出菇管理技术

(一)、场地选择

场地要求背风向阳的稻田或旱场地,水源较好,并要求有一定高度的落差,这样以利于浇水和注水。在搭建菇棚时,先用呋喃丹每亩五斤左右进行地面灭虫,然后才进行整地建棚。

(二)、菇棚搭建

用 六米 膜搭建塑料大棚(适宜秋冬菇),这种方法是用 六米 的竹片弯拱成架,竹片每二尺宽插一片,弯拱的中顶一直杆(高度1.8~ 1 .9米 )用铁丝把竹片捆实在顶杆上即可,棚内宽一般为 3.1米 ,分三路菇畦,两道人行,(菇畦两边各占 60公分 ,中间占 130公分 人行道各占 30公分 ,菌棒两边各放三路,中间为六路,每路相距五寸宽,菌棒间相距15寸)。菇棚长度一般要求在 15

米 以上,30米以下,摆放菌棒用小号铁丝或小竹杆,这种类型保温保湿效果较好,且香菇和菌棒不受雨淋,产量高、姑质好。

高阴建棚(适宜做发菌棚和反季节栽培棚)。这种方法就是在大硼上面30至40公分打一个平架,上面加盖遮阴网或者遮阴草,大棚搭建同第一种方法一样,这种类型冬季出菇略差一点,但春菇又会比第一种方法好一点,以上两种供菇家参考,自行决定。

钢架大棚(适宜越夏和出菇兼用)这种方法就是热镀锌管搭建拱形大棚,棚长不超过30米,跨度7-8米,顶高不低于3米,肩高1m,拱间距不大于1.2米。棚顶安装微喷管,棚内安装换气风扇。这种棚既可解决香菇夏季高温烧棒问题,又可以作为冬季香菇出菇棚。

(三)、排场脱袋

脱袋时期掌握好是否袋料香菇高产优质的重要保证,掌握脱袋时机最重要的是,把握菌棒菌龄,一定要达到生理成熟这点上,一是菌龄已基本满足。二是手感菌棒软而有弹性,并有少量菇蕾出现,即可以脱袋,反之,会造成菌棒不转色或转色过度,秋冬菇少甚至不出菇。

其次脱袋温度必须控制,早熟品种脱袋温度在 18℃ 至 25℃ 之间,为了掌握温度脱袋,要求菇农将已发好菌丝的.菌棒,在预计脱袋前7~10天排到菇棚内,棚内温度控制在 30℃ 以内,超过30℃掀膜通风,这样遇上脱袋条件就可马上脱袋,脱袋后及时补水。

另外,脱袋应避开大雨天,一般脱袋早晨或傍晚进行,脱袋不能掀开薄膜。不同品种不能混放,以便于管理,污染菌棒最好单独排列管理,以免影响。

(四)、转色催蕾

转色是菌棒表面形成一层红棕色菌膜过程,原则上菌棒营养生长阶段刺孔能实现袋内转色,但接种较迟和早熟品种菌龄达到后可边出菇边转色。具体操作过程,将脱袋菌棒,在膜内盖严密,创造一个恒温,高湿的小气候,3~5天温度不超过 30℃ 不开膜通风,待菌棒表面长出白色绒毛菌丝0.2~0.3㎝,再掀动薄膜通风,每天2~3次,每次约30分钟,拉大菌棒表面干湿差,促使菌丝倒状,5~7天菌棒表面即会转色,此时结合浇水进行催蕾出菇。

香菇的原基是不会自然分化为菇雷的菌类,其原基必须是通过温差,干湿和机械刺激才能形成,因此转色后我们必须人为地创造条件,实现催蕾。

(五)、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控制菇棚内合适的温度;二是结合补水进行催蕾。

1、控制温度,要注意的是气温高时及时通风降温,早熟香菇(808)棚是温度控制在 18℃ ~ 25℃ 之间最好,一般让大棚半敞半闭,温度过高时,大棚两边敞开,温度偏低应减少遮阴物盖严薄膜。菌棒出菇期间如温度低应及时喷水,增加温度。反之,应少喷或不喷水,加强通风。

2、香菇补水催蕾是出菇的一项重要工作,与其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甚至可影响其能否正常出菇,应注意以下几点。

(1)、脱袋菇的补水,香菇脱袋后,在下午气温下降时,及时打水补水,水量要足,时间要稍长。

(2)、一批菇出后,菌棒应有一段时间休息(约7~10天),这期间停止补水,待采菇部位菌丝发白并且菌棒重量变轻至制作时的80%时(菌棒重量在2.1斤左右),才进行注水。

(3)、一般第一次补水菌棒重应3.6-4.0斤左右,不宜过多,以后每次酌减。

(4)、补水时应选择该品种的适应温度,大雨天寒冷及下雪天不能补水

七、香菇不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转色管理不当:有的菌棒因受光较强,空气过于干燥或翻动次数过多等的影响,往往转色过深,形成较厚的甲状菌皮,导致出菇困难。预防方法:转色期间,菇棚温度保持18 -22℃ ,相对湿度55-75%,且维持散射光照,减少翻动次数,不需要翻动时切忌千万不要翻动。菌皮过厚的菌棒出菇时应通过菌棒浸水后盖膜提温方式软化菌皮,再刺激出菇。

2、菌丝积温不够。养菌温度不适,工艺欠佳(有的刺孔增氧促熟),有效菌龄不够,菌丝积累的营养物质不足,不出菇或出假菇(畸形菇)。防治方法:将菌袋置于20 -25℃ 条件下继续培养,或把菌筒堆积起来,覆盖薄膜提高堆温,促使菌丝发育。

3、基内水分太多或太少。基内水分太多,基内缺氧。水分太少,菌丝生长没活力,菌筒的含水量不适直接影响到原基形成,子实体分化和发育。防治方法:可采取通风补水调节干湿度来催蕾出菇。

4、温形不对。品种不对路,高温品种低温时期栽培,低温品种高温时节使用,难以出菇。防治方法: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选用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自贡建议选择808、939。

5、空气湿度不够。出菇期,空气湿度过低,菌袋表面干燥,菌皮变硬,菇蕾难以

形成。防治方法:注意补水闭棚。

6、温差不够。一般低温品种(长菌龄)温差要求在8度左右,中温品种6-10度,高温品种4-6度,温差过低,不宜出菇。防治方法:调节棚温拉大温差。

7、基内PH 不适。一般情况菌丝能生长,出菇就应该没问题,除非菌丝注水或喷水使用水的酸碱度不适,才会致使不出菇。防治方法:用PH试纸检查酸碱度,如偏碱及时换水补水。

本文来自对自贡及周边地区香菇主要栽培基地(农团山食用菌基地、向义镇食用菌基地、兴隆食用菌基地)的调研总结。文章顺利完成得感谢农团山食用菌协会古会长、向义镇食用菌协会黄会长的大力支持。

【香菇技术1】相关文章:

对油桃园间作香菇技术的探讨07-08

北方优质香菇高效栽培技术07-24

袋栽香菇快速催蕾技术07-31

反季节香菇地栽生产技术07-08

香菇炖鸡01-01

如何挑选新鲜的香菇?香菇的选购技巧01-18

香菇多糖制剂的生产技术研究论文10-02

香菇、木耳、水稻大田套作高效栽培新技术07-08

香菇的做法大全-香菇怎么做好吃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