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及提升途径

时间:2023-04-30 23:56:42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科技类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及提升途径

摘要:科学引文索引(SCI)和影响因子(IF)是衡量科技类期刊水平的两个重要标杆。影响因子(IF)更能体现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总体仍较低,应通过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办好重点期刊、健全编委会和审稿制度、争取国内高质量的论文、建立高效的编辑部、建立合理的办刊经费结构等途径来提高自身质量和影响力。

关键词:科学引文索引;影响因子;学术期刊

一、科技类学术期刊的两种评价标准

1. 科学引文索引(SCI)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 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于1961年创立的引文数据库。SCI选用了国际上较为重要的3500余种期刊作为SCI引用源期刊,这些期刊就是所谓的“SCI期刊”,SCI从这些期刊中选择编者认为有参考作用的论文编成索引(也有的SCI期刊是全部文章均被收录)出版。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客观上需要较统一的评价单位或个人学术成果水平的标准,是否被SCI收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论文及学术期刊的水平,因此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作为学术评价指标逐渐得到科技界的广泛认同并实施至今。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学术成果评审时,大多都有“被SCI收录的论文篇数”这一指标,该指标已成为评价高校和科研院所学术水平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也已成为国内衡量科技类学术期刊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据统计,2011年SCI数据库收录中国内地科技期刊134种①,2012年收录151种,这些被SCI收录的科技期刊已成为众多期刊中的佼佼者,在本学科的权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种科学文献索引系统,SCI是国际公认的内容最全面最丰富的检索工具,它一年大约选取80万篇论文,几乎包罗了国际基础学科研究的全部文献。但SCI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科技人员获取需要的研究文献信息,这也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SCI索引的主要意图,他们无意让它成为评价学术水平的标准。事实上,SCI每年收录的数十万篇论文在学术水平上是很不相同的,其中只有极少数堪称为“科学发现”、具有独创性,有相当部分的文献实乃平庸之作。因此,SCI对文章的收录只是初步的筛选,而且编者为了不漏掉有用的文章,他们会在许可的数量下尽量多选源杂志,多收录文章,因此,不能简单说哪个单位、哪个个人文章被SCI收录得多,学术水平就高。在国外,学术论文被SCI收录与否,也并非决定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尺码。一篇学术文章的价值,应该由该文被同行专家的关注程度而定,一般而言大致可以用该文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来评判。

2.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IF)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德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期刊引证报告”(JCR),从1975年起,ISI每年对国际上的主要科技期刊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JCR报告。这个报告中有一项重要数据,即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按照JCR的规定,一种学术期刊在统计年度的影响因子等于前两年该期刊的全部文章在统计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前两年所发表文章的总数,影响因子大小表明了期刊被“关注”的程度。与时尚杂志不同,科技期刊的读者是科学家,被科学家关注的程度说明该期刊的影响力大小。因此IF直接关系期刊的影响力与“知名度”,这使IF逐渐成为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一般来说,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大小直接反映了其刊载的文章的整体学术水平。例如,两个世界知名杂志《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它们的影响因子都在30以上,这个数字是许多学术期刊都望尘莫及的。它们的文章的整体学术水平很高,因此才被许多科学家所关注。每一种期刊都有它刊登文章的“门槛”,有自己的审稿“关卡”,能够被它录用并发表说明投稿者的文章跨过了它的“门槛”。所以说,同一种学术期刊的文章水平虽有差别,但相差不会很大。这样,人们从杂志的影响因子就可以大致了解文章的学术水平,从而可以判断研究者的研究水平。当然期刊影响力大小并不等同于学术水平,因为除了期刊载文的学术水平之外,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引用率”或“关注度”。影响因子是平均概念,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也不等于它的每一篇文章都好。尽管如此,用影响因子来度量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科学的,与SCI相比,基于“引用率”的影响因子指标是评价一种期刊及其作者学术水平的一个更可靠的“标杆”。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表的2011年世界大学500强研究报告中,“发表论文被SCI收录数”显示,排名200位之后的中国内地5所大学得分很高,甚至高过排名前10名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等高校;而在“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指标中,中国大学得分普遍很低,这一结果更符合当今中美高水平大学科研水平的现实差距。②

3. 我国与国外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比较

不同期刊间可以通过比较其影响因子(IF)来大致评估其期刊论文平均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差异,并进行影响因子排序。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学术期刊相比,影响因子普遍偏低,在国际排序中总体处于后位。表1和表2分别列出了2012~2013年度中国和国外影响因子最高的10种优秀SCI期刊,③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优秀学术期刊和国际优秀学术期刊差距仍较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的学术期刊被SCI收录的数量较以往有所增加,部分期刊影响因子也有显著提升。

表1 2012~2013年度中国SCI学术期刊影响因子(TOP 10)

序号 期刊名称(英文) 2012年引用

总次数 年度影响因子(IF) 5年间影响

因子

1 Cell Research 7,026 10.526 10.216

2 Nano Research 3,031 7.392 7.801   3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651 7.308 8.271

4 Molecular Plant 2,346 6.126 5.77

5 Fungal Diversity 1,665 5.319 4.2

6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869 4.458 4.381

7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145 3.75 2.429

8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1,471 3.419 3.108

9 Protein & Cell 715 3.22 3.22

10 Journal of Diabetes 287 2.939 2.687

资料来源:http://www.letpub.com.cn

表2 2012~2013年度国际优秀SCI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TOP 10)

序号 期刊名称(英文) 2012年引用总次数 年度影响因子(IF) 5年间影响

因子

1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13,722 153.459 88.55

2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45,605 51.658 50.807

3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35,720 44.982 51.882

4 Chemical Reviews 112,596 41.298 45.795

5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23,358 41.063 36.4

6 Lancet 166,922 39.06 36.427

7 Nature 554,745 38.597 38.159

8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31,341 37.162 44.026

9 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 15,963 36.556 43.742

10 Nature Materials 46,348 35.749 42.376

资料来源:http://www.letpub.com.cn

在比较期刊影响因子时需要注意如下两个问题。首先,不同期刊的读者群大小是很不相同的。如《自然》和《科学》两种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相比,《科学》所发表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相对比较狭小,读者群相应也比较小,从而使影响因子低于《自然》,但这并不能说明《科学》的论文质量和刊物水准都低于《自然》。其次,我国科技类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总体比较低,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科技期刊真正有科学新发现或理论创新的文章很少,也很难引起国际上同行的关注;但另一方面,并不能根据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水平来判断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实力。据统计,2011年,各学科高影响力期刊上的论文总数为48,655篇,中国学者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3,940篇,占世界的8.1%。2011年发表在《细胞》(Cell)、《自然》和《科学》三种国际公认的最高学术声誉的,科技期刊上的论文共5,894篇,中国学者论文为141篇,排在世界第10位。截至2012年11月,中国学者发表的引用次数排在各学科前1‰的“热点论文”数为259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11.2%,排在世界第4位,这些热点论文均是在发表之后2年内就得到大量引用,反映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动向,往往能在较长时间内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④这表明,我国学者在科研前沿的整体水平和实力虽与美国这样的国家有差距,但已达到世界较高水平。但在我国现行学术成果评价体制下,学者在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更受重视,这使得我国高水平科研论文普遍流向国外权威期刊,而国内学术期刊则难以获得一流水准的学术论文,这也是我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提高我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途径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发展水平仍远低于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与我国科研实力的快速提升不相匹配,提高办刊水准已相当紧迫。我国学术期刊应重在提升影响力(影响因子),而非努力被SCI收录,但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仍任重道远。笔者以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才能为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和影响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1. 改革国内科研成果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乃至整个科技界的职称晋升、成果申报、学位申请,对论文发表的要求更多关注的是数量,如“发了多少篇SCI文章”,而非论文的质量及学术影响力。尤其是近年来,国内高校不断扩张规模求发展,大多数高校甚至对任职教师和科研人员下达发表论文的指标,如一年至少要发若干篇学术论文,但显然科研成果是无法由指标体现的,必然会出现很多低质量的论文发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对学术期刊的发展有重要导向作用,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只有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注重对科研人员学术能力的综合考评,注重其学术成果的质量与影响力,而非仅关注数量,才能促进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成果,促使学术期刊对论文学术质量严格把关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2. 集中力量办好若干重点期刊

国内发表论文需求的近年来不断高涨,快速推高了国内期刊的数量。以大学学报为例,目前我国近900所普通本科院校几乎每所学校都自办学报,很多高校学报还分自然科学版、人文社会科学版等不同版本。目前我国大学学报数量已非常之多,但整体上“全、散、小、弱”的不足非常明显,很多学报的办刊水平并不高,所刊载的论文质量普遍不佳,对于我国科研事业极为不利。因此,目前各学科都迫切需要集中力量和整合资源办好少数重点期刊,以有效地整体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3. 建立权威的编委会,严格审稿制度

目前许多学术杂志办刊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编委会形同虚设,审稿人并未切实履行严格审稿的职责。审稿人虽多为学科专家,但他们往往身兼多种期刊的审稿任务,同时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难以仔细审阅稿件,审稿意见往往只能是寥寥数语,无法真正发挥学术把关的作用。审稿是学术杂志质量的根本保证,当下,还应严格执行论文三审制度,并使编委会、审稿人履行其职责,甄选出真正有学术价值的作品,才能有效地提高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

4. 建立一个有效率的编辑部

一个人员结构合理、工作有序高效的编辑部是提高杂志质量的基本保障。首先,需要一位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向的专家担任主编,这位主编应是真正“有时间坐在编辑部”的人,这样才能真正关注与组织实施期刊的组稿和审稿工作,才能领导和协调编辑部高效运作。其次,应有高素质的责任编辑胜任学术论文的编辑工作,编辑不仅应具有熟练的编辑技能,提高科技期刊文字质量、减少差错以提高杂志出版质量;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视野,才能做好审稿工作,并能从编辑和期刊要求角度向作者提出改进建议。

5. 争取发表更多国内高水平论文

目前很多国内学者偏向于将质量较高的文章投给国外杂志,主要考虑国外期刊更具有国际影响力,而目前国内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还比较低,长此以往无疑会形成“恶性循环”。我国学术期刊应主动出击,积极了解所属学科发展情况和国内该学科高水平学者的研究情况,主动联系这些学者组稿,无疑会提高获取到高水平论文的几率。随着在国际范围内我国学者研究水平和影响力的提升,相应也会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当然,这也需要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学术成果评价机制上对国内期刊作一定倾斜,而非只认国外杂志的SCI论文。

6. 建立合理的办刊经费结构

众所周知,学术期刊发行量小又没有广告收入,所以编辑出版的成本通常高于刊物销售收入,这个差额该由谁来买单?目前很多期刊的做法是将这个差额转嫁到论文作者头上,即采取作者付费出版的模式,收取作者的“版面费”。但收取“版面费”目前在国内饱受非议,多认为其助长了学术腐败。一方面,学术期刊的出版不能简单地视为商品生产行为,不能只按市场规则运作,学术期刊不能主要靠版面费生存,学术出版的运营开支总体上应当由政府买单,才能真正促进学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国际通行做法来看,学术期刊对论文作者收取一定审稿费用也是合理的,但绝不能因此而降低对论文质量的把关标准,同时费用收取应有合适标准,不能唯利是图,总体来说应以推动学术传播为主要职责。

(熊秋平,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杂志编辑、助理研究员)

注释: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10年度中国科技期刊统计与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201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 内地23所入围500强[N].中国青年报,2011-8-16.

JCR_2013年最新SCI期刊影响因子[EB/OL].[2013-08-10]. http://www.letpub.com.cn/index.php?page=sci_journals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2)[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科技类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及提升途径】相关文章:

合唱指挥的综合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论文12-01

高职教育影响力存在的问题与提升对策04-29

提升知识型员工管理之途径分析04-30

新课改背景下提升英语教师素质的途径05-02

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的提升途径有哪些-礼仪知识03-06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持续提升的途径04-29

行动研究: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有效途径05-02

浅谈阅读学术期刊对论文写作的帮助04-30

提升独立学院政治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力和执行力04-29

生物信息学学术期刊评价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