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激励

时间:2023-04-30 23:48:11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激励

摘要:政府宏观财政政策与新闻出版产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应科学运用公共财政政策激励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闻出版;财政;税收   摘要:政府宏观财政政策与新闻出版产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应科学运用公共财政政策激励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闻出版;财政;税收   新闻出版产业以智力、知识、资讯、文化资源和科技等为产业要素,是具有精神文化与商业双重属性的特殊的信息服务产业,也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业态的主力军。在世界性经济困顿中以新闻出版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具有反周期性和逆势而上的特点,其发展有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有望成为国家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究政府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对新闻出版产业的支持、引导与激励作用,对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一、财政政策激励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但无论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集聚、产业行为,还是从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经营效率、产业贡献程度等方面来说都存在发展瓶颈。①依据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判定标准,以及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新闻出版产业迄今仍然是我国的幼稚产业和弱势产业,客观上需要各种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有力支持与激励。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支持与激励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凭借一系列有效的财政政策,加大对新闻出版产业的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能降低新闻出版产业的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做大做强创造有利的生存发展条件与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经济学理论看,新闻出版产业生产、提供的报刊图书等文化产品具有明显而广泛的正外部性经济属性,决定了其生产经营理应得到政府财政政策的扶持与激励,以克服社会对这些准公共文化产品生产资源配置过少的弊端。如图所示,我们以S表示新闻出版产业中报刊图书等文化产品供给曲线的边际成本,D1表示报刊图书产品需求曲线的社会边际效用,D代表报刊图书产品需求中购买者的私人边际效用,报刊图书等准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共同作用的均衡点决定的产量为Q0,与之对应的价格为P0。在图中,报刊图书等准文化产品的外部效应为T,现假定政府向新闻出版产业中的生产者(提供者)给予财政补助,也为T,以鼓励其生产或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政府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扶持新闻出版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能有效激励企业(单位)的生产者(提供者)能够且愿意按照较低的市场价格提供质优价廉的报刊图书等准文化产品。此时,报刊图书等准文化产品的需求曲线由私人边际效用D下降到社会边际效用D1,而与之对应的产品产量为Q0,此时生产者(提供者)制定的价格由P1下降到P0的水平,使得消费者(读者)获得报刊图书等准文化产品的最终价格降低到P0=P2-T。这样,通过政府公共财政补贴,一方面激励了新闻出版企业或单位生产更多质优价廉公共文化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激励了消费者购买报刊图书等文化产品的热情与积极性。政府宏观财政政策既扶持了新闻出版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同时又有效增进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最终激励了新闻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   图 新闻出版产品的外部性及财政政策的作用   二、激励中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路   凯恩斯认为,政府不仅承担着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职能,而且担负着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即政府通过经济、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影响和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的投入产出及价格,从而实现对经济的间接调控。②依据公共财政理论,财政政策的有效发挥须由政策目标、实施手段和传导机制相互协调才能作用于市场经济,达到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而作为政府发挥市场经济管理职能、调控产业经济重要工具的财政调控政策,其最重要的两大实施手段是公共财政支出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基于此,财政政策激励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可通过科学合理制定地财政调控政策目标,灵活运用财政补贴(助)、公共消费、财政投资、财政信贷、资产转移等公共财政支出政策实施有效的综合激励,并借助于市场价格、收入分配、货币供应等中介媒体指标的传导,作用于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因而具有政府其他宏观调控政策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1. 公共财政支出政策   我国现行新闻出版产业财政支出政策在激励内容、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公益性新闻出版事业的财政投入稳定且逐步增长,而对经营性的新闻出版产业的财政投资和财政补贴严重不足,对城乡间新闻出版业的财政投入扶持不均衡。再者,现行鼓励新闻出版产业的财政手段和方式单一,主要以财政补贴、公共财政拨款支持为主,而综合运用财政预算、国债(公债)、财政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投资、财政信贷等多种财政支出政策的方法和手段极少,缺乏财政政策自身应有的宏观调控特色,这是财政分权制度不完善和不规范的具体表现。③此外,现行财政政策激励新闻出版产业的范围狭窄。如针对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等传统出版发行业态的财政扶持多,而针对诸如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电子书等新兴出版业态范围的财政扶持少,甚至没有制定激励的相关内容,因而财政激励的范围不均衡,未形成完整统一的政策支持合力。特别是现有的财政政策大多是一种权宜性的中短期激励,而未依据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特点进行持久性的鼓励和促进。例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关于宣传文化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24号)、《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关于继续实行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47号)、《关于新办文化企业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86)等政策文件均规定了新闻出版业享受优惠政策的起始时间,其财政扶持政策的有效执行期分为2年、3年和5年三种时间标准。由于激励时间短,临时性政策多,削弱了财政政策扶持的有效性、目的性和可持续性。鉴于此,政府应根据产业发展的经济规律和财政调控政策自身的特点来激励新闻出版产业的持续性发展。   首先,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优化财政政策传导方式。政府财政应逐步加大向中小城市、农村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投入,对基层图书出版发行网络的建立以及报刊图书的补充和更新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和财政转移支付支持,为实施多形式、多层次的图书报刊下基层提供有力的财政资金保障。   其次,完善财政补贴、政府财政采购等财政调控手段,发挥财政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增强激励能力。对公益性、权威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党报党刊等给予财政低息或贴息贷款;创新财政激励模式,实施新闻出版产品的政府财政采购制度,通过政府财政集中采购,编制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购买公益性特征明显且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报刊图书等精神文化产品,送书刊到基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④   最后,扩大政府财政奖励的范围。我国目前在新闻出版领域仅设置有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韬奋出版奖、范长江新闻奖、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等少数政府奖项,财政奖励范围狭窄、单一,产业发展的财政激励力度不强。对此,应进一步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和国家出版基金的评选内容,支持和奖励优秀学术著作出版、重大国家出版工程项目的建设。此外,可借鉴韩国、法国政府的做法,扩大对包括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等在内的数字化新兴新闻出版业态的政府财政奖励范围。   2. 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作为财政政策中的主要经济调控工具,在激励新闻出版产业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然而,现行鼓励和扶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零散分散、不成体系,而且扶持调节手段单一,特别是当前税收优惠政策大多体现为税后直接优惠方式(即征即退、起征点、先征后返、减免税、免征额等),而税前间接优惠方式(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税收抵免、税项扣除、成本扣除等)为主的手段和方式较少,致使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总体激励力度不大。如没有制定对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民族新闻出版、出版发行体制中的出版企业资产重组、出版单位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不良资产处理等领域的税收优惠扶持政策,导致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内容不全面、不完善。再者,新闻出版产业是集知识性、创意性、智力性为一体的知识经济,其产业价值要素绝大多数体现为著作权、署名权、品牌等知识产权形态,⑤在其生产运作与知识产权的交易过程中,新闻出版企业或单位因购买知识产权所形成的购买性成本等在增值税进项税额中不准予以扣除,无形中面临重复征税和沉重的纳税负担。此外,法人和自然人对新闻出版业的捐赠不得在税前全额扣除,应分别按照税法规定按照不高于企业年利润总额的12%或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的30%扣除,超过的部分应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这说明我国对新闻出版业的捐赠扣除标准同法、美、韩等文化产业发展大国相比依然偏低,制约了社会群体捐赠的积极性,增加了新闻出版业的税收负担。鉴于此,针对性运用财税优惠政策激励新闻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必要和迫切。   一方面,应完善现行新闻出版产业税收优惠内容。对新闻出版企业实施“营改增”,准许其购买的版权等特许权使用费在增值税进项税额中全额扣除,以减轻其纳税负担;近年来各国都在强化文化外交、文化贸易战略,⑥因而在继续执行文化企业特种经营税收减免的基础上,对新闻出版企业或单位进口的新闻出版物应给予免征进口关税待遇;为鼓励新闻出版产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出版市场竞争,对报刊图书企业和单位的出口应真正给予17%的全额退税待遇。为调整新闻出版产业结构,引导财政资金科学流向,对不同种类的新闻出版单位和不同社会效益的报刊图书类文化产品(服务),实施产业(地域、行业)差别化营业税税率,⑦通过差异化优惠方式降低新闻出版企业的税收负担,激励其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应增加培育新兴出版业态的税收优惠政策。近年来数字化新闻出版新兴业态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而这一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近乎空白。鉴于此,政府应参照现行税法中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新兴新闻出版发行业态在产品研发、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出版创意、高科技运营等方面给予更多、更强的税收优惠激励,鼓励其又好又快发展。   (杨京钟,福建黎明职业大学副教授)   *本文系福建省2012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创意定价与创意产业发展研究”(2012B055)、福建省教育厅2012年度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创意、创意定价与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A12435S)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魏玉山,赵冰,张凤杰. 中国版权产业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前景[J]. 现代出版,2011(2):9-13.   ②曾庆宾,刘明勋. 我国新闻出版产业财政政策的思考[J]. 中国出版,2004(4): 12-14.   ③胡钟平,封媛,胡萍. 我国财政分权与政治激励下的农村公共财政[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139-145.   ④李翔,杨义芹. 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发展战略述要[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155-160.   ⑤宫丽颖. 日本新闻出版业的财税政策制度研究[J]. 中国出版,2008(7):68-71.   ⑥陈文敏. 当下国内ACG文化进路解析[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165-168.   ⑦罗紫初. 中外出版业经济政策比较[J]. 大学出版,2004(1): 29-32.

【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激励】相关文章:

WTO与我国矿产业的发展05-02

我国梨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04-27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04-26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05-02

浅析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04-28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概况发展历程04-27

光学光电子产业在我国的发展04-27

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现状04-28

论我国环保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04-25

我国生物药品产业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