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矩阵式组织结构在高校协同创新中的应用
摘要: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经济的主要模式。本文从高校协同创新中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未来高校组织变革的方向,即构建基于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并提出具体的构建思路和配套措施,为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组织变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协同创新;组织变革;矩阵式组织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77-02
知识经济全球化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创新主体结合在一起,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此过程中,高校原有的组织结构渐渐不适应多方协同的要求,组织变革势在必行。因此,对协同创新背景下未来高校组织结构变革方向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协同创新中存在的组织结构问题
1.垂直式组织结构不利于对内协同。我国高校以垂直式组织结构为主,具体表现为“校-院/系-专业”的三级管理模式。科研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以专业、学科划分的金字塔式垂直管理结构。该组织结构使各种科研资源难以打破单位和部门界限,不利于协同创新活动的开展和人才的自由流动,也极大地降低了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组织的内部协同需要打破垂直式结构,推翻原有的院系、部门、专业的界限,建立扁平化组织,促进科研资源的有效整合。
2.科研管理部门职能缺失,不利于对外协同。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目前的主要职能是对校内的科研活动进行规范、统计、监督以及国家、部委等大型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及后续科研成果审核、科研经费管理等工作,主要体现在对内管理上,很少主动代表学校对外开展校企联合、组织科研、联系科研经费等活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缺少对外部组织的协调沟通职能,导致目前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没有走向规范化、规模化的道路上来。
二、高校组织协同下的变革方向——构建矩阵式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在直线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种横向的管理链。纵横两条管理链如同矩阵的两类向量,交错形成矩形的组织结构。该结构具有灵活、高效、便于资源共享和组织内部沟通等优势,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联系和协作,使得组织更加扁平化、柔性化、应变能力更强,非常适合项目攻关。矩阵式组织的独特优势与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组织协同的改革方向不谋而合,那么,如何将矩阵式组织结构引入协同创新体系中,构建组织结构及管理体制呢?
1.高校矩阵式组织结构的构建思路。高校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将学院与项目有机结合的一种组织方式,兼顾了学科导向和项目导向。矩阵的纵向为学科导向,即以目前的学院建制为主,保留原有的学科专业、职能部门的指挥线,由院系领导、学科带头人负责,保证本学科的深入发展以及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矩阵的横向,以项目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根据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要求承接各类课题项目。项目负责人可以打破原有院系的壁垒,将来自不同学科、院系的研究人员组织在一起,形成科研创新团队,充分整合高校的科研资源,实现知识共享。项目组的成员同时接受来自本学院与项目负责人两方面的领导,既要完成所在学院分配的教学、科研工作,又要完成项目负责人安排的研究任务。
2.矩阵式结构与组织协同。①矩阵与组织内部协同,矩阵式组织结构首先要求建立以知识创造为导向的扁平化组织模式,打破原有的院系、专业壁垒,大力推进跨学科合作平台的搭建、交叉学科的建立以及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未来高校组织的变革,应该将重点放在矩阵结构的横向建设上。横向组织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项目组(课题组)、科研创新平台、教授工作室等。根据协同创新所需的知识,面向各院系甚至外校招募团队成员,还可以让部分硕士、博士参与到项目组中,以科研促进学习。当项目完成后,该组织随机解散。目前国外知名高校已经建立起大量成熟的跨学科研究组织,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很多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校内同时存在纵横两套组织体系,无形之中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管理的难度。高校需要在科研处下设立协同创新委员会,专门负责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事宜。其主要职能包括:协调横向项目组、研究中心与原有纵向院系之间关系、制定创新团队的管理制度等。②矩阵与组织外部协同,高校组织变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因此改革后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要积极与外界组织进行合作,实现外部协同。首先,高校需要改革科研管理机构,赋予其主动外联协调的职能。可以专设“协同创新委员会”负责协同创新活动的外联和管理。要主动与企业、高校、政府等机构加强联系,了解企业的创新需求,寻求双方合作的契合点,为本校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和项目,不断提升合作的层次与效果。同时,安排专业人员为教师办理专利申请、成果转化等工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其次,横向的科研创新平台可以开放口径,寻求与其他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合作。通过外请兼职教师、客座教授或虚拟团队等形式,将外部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创新组织中,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矩阵式组织结构变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校高层领导要全程参与和支持组织变革。高校组织结构变革涉及整个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工作管理制度,势必会遇到强大阻力。高层领导对变革的强有力支持是推动变革克服各种阻碍,获得成功的保证。
2.建立健全矩阵式组织结构下的相应管理机制。新的组织结构要求建立健全新的管理制度与之匹配。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员晋升机制。由于科研人员要同时接受院系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的双重领导,因此对其评价也应采用双重评价体系,在两个系统中分别考核其业绩。其次,要建立横向项目组中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将奖金与科研成果的价值挂钩,促进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成果转化率。
3.加强高校组织内外部沟通协调工作。矩阵式组织创造了两个管理系统,很容易产生项目负责人和学科负责人之间的冲突,或者两方下达的任务存在冲突等情况,导致科研人员夹在中间难以协调。因此,矩阵式结构下的组织更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工作。首先,应该赋予协同创新委员会协调全校纵向院系与横向项目组工作任务、日程安排的职能。它起到统筹全局、协调一致的关键作用。其次,要注意选拔好矩阵纵横两个系统的负责人,他们是矩阵式组织结构良好运作的重要保障。两个系统的负责人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善于人际沟通,能处理好本系统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课题组的关系。
矩阵式组织结构在高校中从采用到发挥作用需要在高校领导的支持下,从组织上、思想上、管理方式上进行全面调整、适应。高校要循序渐进地推进组织变革,做好管理和保障工作、结合自身特色,不断丰富完善矩阵式组织结构,使其为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02):165-174.
[2]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02):161-164.
[3]戴继平,张晓涵.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组织结构的变革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7):110-113.
【矩阵式组织结构在高校协同创新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协同制造技术在大型飞机研发中的应用05-02
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促进我国技术创新04-29
泡沫夹层结构在飞机次承力结构中的应用04-26
主位结构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04-27
多媒体在《混凝土结构》教学中的应用05-02
组合近似方法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05-02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组织再造04-26
谈中水回用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04-29
激励理论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04-30
GIS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