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
摘 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是筹集巨额建设资金的必由之路。本论文通过明确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分析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中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五项对策措施。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3)10-91 -02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当前的重点任务与重要作用
(一)重点任务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六大重点任务:1、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2、加强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3、加强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4、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5、加强城市电网建设。6、加强生态园林建设,提升城市绿地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等功能。
(二)重要作用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它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能统筹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通过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有效地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2、六大任务关系到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城市减灾防灾功能,完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成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实现全国所有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左右,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通过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全国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000公里。大幅度提升城市路网的衔接连通和可达性,便捷度。尽快完成城市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改造,保障车辆和行人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国城市道路通行以人为本,保障人民步行权利,重视加强行人过街,自行车专用道路和停放设施建设,有效缓解城市通行难和拥堵状况。完成这些任务作用很大,起到造福广大群众,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3、能拉动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有效投资和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促进城市节能减排,提高城市生态修复水平和空气质量。城市化进程加快,更推动人们出行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利在当代,惠及子孙后代的亲民、利民、爱民的伟大工程。
二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中存在问题
(一)投资主体单一,后续资金乏力
我国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主要是政府税收和政府向银行的贷款。由于政府税源受到当地经济规模的制约,不能盲目扩大;政府向银行的贷款必须到期偿还,所以受到严重限制。传统的投融资渠道十分不畅,后续资金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加快城市建设的需要。
(二)资金缺口严重,融资能力较差
城市基础设施是国家繁荣、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基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良好的投资环境、生态环境依赖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远远适应不了城市化进程的新需求,缺口巨大。根据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城市化率达到47%,与十五计划相比,全国新增城镇人口7700余万人。每增1个城市人口,投入城基资金至少要3万元。经测算,五年相应增加城基设施建设投资达2.31万亿元,平均每年投资需求4620亿元。再加上原有城市人口提升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则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的总量更加巨大。而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投入巨额资金,完成“十二五”期间城建升级改造六大任务。鉴于基础设施普遍既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特征,还具有巨大的外部效应和规模报酬递增等特征,因而它的市场化投融资能力较差。其因素包括:1、投资规模大,沉淀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商业银行的贷款一般是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难以支撑长期稳定的资金需求。2、设施本身盈利能力相对较弱,投资回收期长,现金流入“前低后高”,短期收益较低。所以被商业性金融机构拒之门外。3、某些基础设施的正外部性较大,且不容易内部化。表现在某些公共基础设施无法界定收益对象的时候,投资者收益难以保证,造成商业金融、社会资本、民间资金不敢介入。
(三)管理存在问题,体制需要改革
建设管理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以政府投资预算管理为主,预算的约束性差;二是市政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局部存在问题,影响使用寿命和投资效益;三是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存在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和回报率低,加剧了政府的投融资压力。上述三个因素反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不适应市场机制和缺乏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条件。国务院印发的《意见》指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方面要做到: 1、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先地下、后地上,提高建设质量、运营标准和管理水平。2、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确保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创新组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统筹管理财政性建设资金
在国务院印发的《意见》中,强调各级政府的责任,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完善投融资平台统筹管理的法规政策,确保六大城建升级改造任务落到实处。省级政府要加大监督,指导和协调力度,结合已有规划和各地实际,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并狠抓落实。各个城市政府则要切实履行职责,科学确定项目规模和投资需求,抓好项目落实,接受社会监督,使投融资平台在城建升级改造中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二)盘活全国城市基础设施资产存量,为城建升级改造六大任务补充资金 在国际上,基础设施投融资租赁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模式,它可以集金融、贸易、服务于一体。它有利于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集项目资金的渠道,缓解国家城建资金结构性矛盾,降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负债率,有效防范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地方投融资平台凭借自身拥有大量建设完成的存量基础设施项目,通过租赁公司融资业务,使资产流转运营产生部分增值收益,达到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更多城建资金用于新的建设项目。
(三)采用国际通行的基础设施产权权益证券化,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和增信措施,使其在金融市场上能出售和流通,从而为城建项目筹划到巨额资金。例如ABS(基础设施权益证券)是国外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以目标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的未来收益为保证,通过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来筹集城建资金。
(四)针对我国国情大胆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模式的创新
1、利用城市土地融资
我国政府搭建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对土地一级市场具有垄断能力。通过实行土地储备制度,利用土地的出让和批租、土地置换、土地招商等形式,为我国城建六大任务筹集数目巨大的资金。在运作过程中,政府投融资平台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有计划地控制城市土地的供应总量,达到调控土地出让和批租价格,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
2、利用中票、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提高资本市场运作能力
国家通过发行债券、中票、短期融资券,如常州的城建08债券、常州的城建11债券等,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能力,进一步规范政府担保行为,提高地方政府债券的透明度,这样可以广泛地用于城市建设资金的筹划。
3、发行基础设施产业基金,吸引社会闲散资金
吸引民间资本,允许民营资本参与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政府集中更多财力进行非营利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4、利用PP1、PPP等运营方式推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所谓PP1是指利用私人资金提供公共设施事业。所谓PPP则是“公私合伙制”的简称。前一模式,私营企业和私有机构利用自己拥有的资金、人员、设备技术和管理能力等优势,主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建设与经营,他们获利是从政府方或接受服务方收取费用的方式达到。后一模式,是政府的合作机制与私人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特点是充分发挥公私双方各自的优势,节约整个项目的建设经营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5、通过债权计划和股权计划,吸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在2009年我国保监会发布《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产品设立指引》,这就为保险资金进军基础设施领域敞开了融资通道。各地可以充分利用该项政策积极地吸引保险资金,对于优化资产收益分配,提高宏观金融配置效率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倒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大胆地探索投融资模式的创新。而投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又为我国当前城建六大重点任务的完成提供巨额资金保障。我们满怀信心地为之奋斗。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N].常州日报,2013,9.17B3版.
作者简介:
周黎悦,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市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计财部会计师。
【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相关文章:
多元化--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思考10-03
关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盈利模式的创新研究11-22
城市道桥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景观08-17
论生态校园的建设模式07-08
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07-17
BOT模式: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新途径07-10
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初探10-18
论桥梁支座新技术在城市桥梁建设的创新发展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