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2

时间:2023-04-30 22:27:21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温作业2

高温作业下的劳动保护

一、 高温作业的定义

一般认为:工作地点有散热量较大的生产性热源、气温较高,就叫高温作业。

1984年12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高温作业分级》对高温作业定义如下:

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生产性热源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工作地点系指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言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简称设计温度)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中每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武汉地区设计温度为34℃。

二、 高温作业的类型

1) 高温、强辐射作业:生产环境高气温、强热辐射而空气湿度较低,大多数高温作业都属于这一类。

2) 高温、高湿作业:生产环境空气湿度与温度都较高,而热辐射强度都不大。

3) 夏天露天作业:高温与热辐射来源于太阳辐射及地面被加热后形成的二次热辐射。

三、 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在从事各类高温作业时,人体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的改变,其主要表现是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等方面的变化。

1) 对体温的影响

体温调节可分为化学性体温调节和物理性体温调节。化学性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系统的生理变化过程来实现的;物理性体温调节是指机体通过物理方式同环境进行的热交换的一种方式。

一般情况下,人体体温之所以恒定,就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体温调节方式,使体内代谢产热量及从外界接受的热量与散热量之间保持相对平衡,以保证体温维持正常的范围内。

人体散热途径及散热量的比例大致如下:经皮肤表面散热约占82%,经呼吸器官散热约占13%,对摄入的水和食物加温耗热约占3.6%,大小便散热约

1.4%。

体力劳动时,体内产生的热由血液传至体表,体内的血管反射性扩张,周围血流增加,加速散热过程。当皮肤温度接近或高过血液温度时,体表散热可完全丧失作用。但由于汗液的蒸发,往往使皮肤温度下降。

体温调节障碍时,表现为体温与皮温都升高。

2)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长期在高温下作业,心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可使心脏发生生理性肥大,甚至转为病态。

3) 对水盐代谢的影响

炎热季节,正常人每日排汗约1升。劳动者一个工作日出汗量3-8升,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将造成机体严重脱水。可出现工作效率降低、疲乏、无力、口渴、脉博加快、体温升高等。给高温作业工人补充水分,具有重要意义。

汗液,水分占约99.2-99.7%,其余大部分为食盐NaCl。大量出汗时,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甚至引起循环衰竭和热痉挛。

每日随食物摄取食盐量10g-20g,而高温作业工人随汗排出的盐可能超过20g-25g。

4)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在高温下作业,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以及其它胃肠疾病。

5)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高温作业中,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注意力不集中,肌肉工作能力降低,动作的准确性及协调性也降低,反应迟钝,使工作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工伤事故。

6) 对泌尿系统、肝脏的影响及其多发病

高温作业时,大量水分从汗腺排出,经肾脏排出的水分则大大减少。如果水、盐补充不及时,就会使尿液浓缩,加重肾脏负担,有时甚至出现肾功能不全。

7) 中暑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的体温调节障碍为主的急性疾病。中暑与生产场所气温过高有密切关系,此外,它还与劳动强度、劳动休息、个人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其它因素有关。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四、 高温的防治措施

1) 工业卫生措施

A、 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气温规定

武汉地区:不得超过35℃

B、 空气调节车间夏季温度规定

相对湿度(%) 气温(℃)

50-60 <33

60-70

70-80

2)劳动组织与制度措施

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实行工间休息制度,以有利于人体机能的恢复。 贯彻有关防暑降温的政策法令,切实遵守高温作业的安全规则与制度。

3)技术措施

A、 合理改革或设计工艺过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改善高温作业

的劳动条件,减少工人接触高温机会。

B、 合理安排热源。在不影响工艺操作的情况下,尽量疏散热源。

C、 通风降温。包括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4)卫生保健措施

A、 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凡

患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病、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以及体弱多病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B、 供给合理饮料和补充营养

一般每人每天供给3-5升水,除三餐之外,补充8-10g盐。此外,还可供应盐汽水、盐茶水、绿豆汤等,饮用时应多次少饮,避免暴饮,为补充高温作业中大量消耗的热量,还应适当供给保健食品。

C、 治疗

中暑患者,应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在通风处休息,必要时可采用针刺、中药或静脉注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治疗措施。对严重患者,应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防止休克。

注:以上资料摘自《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实用大全》

2001年4月13日生产部提供 <32 <31

【高温作业2】相关文章:

高温作业现场总结(精选8篇)08-28

高温作业心得(通用5篇)08-20

高温作业心得范文(通用7篇)08-20

[COH(NH2)2]2[Cu(pic)2(ClO4)2]的合成与晶体结构05-02

{Cu[H2NC(CH2OH)3]2}{Pic}2·2H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04-29

6水上救生技巧2(2)04-30

无忧草2(2)-古装情感04-30

Nickel(Ⅱ) Complexes Bearing NH2CH2CH2CH2NH2 and o-C6H4(NH2)2 Ligands: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Their Ethylene Polymeriza04-28

扩展的数据包络分析C2GS2模型--EC2GS204-30

配合物[1-(4-bromo-2-fluorobenzyl) pyridinium]2[Ni(mnt)2]和[1-(4-bromo-2-fluorobenzyl) pyrazinium]2[Ni(mnt)2](mnt2 - = maleon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