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与应用评析

时间:2023-04-30 06:13:25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与应用评析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与应用评析

题 目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 绩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评析 教育与传媒学院 心理 072班 齐 长 玉 董 周 法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与个体治疗相比,家庭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诠释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代表了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认为,家庭问题根植于内隐而稳固的家庭结构,个人的症状必须在家庭的互动模式中才能充分理解,也必须靠治疗师参与到家庭中去,改变家庭的组织与结构才能消除其症状。它提出的家庭结构、次级系统、界限、整体性、联盟和个人自主性等概念己经成为家庭治疗常用概念的一部分,一些常用技术,如加入、改变空间、建立界限、家庭重构等也已经成为整个家庭治疗领域的常用技术。

本文从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出发,并较详尽地阐述了其产生、其基本理论、其治疗技术。并以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实际运用中的实用性和局限性为触发点,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实际运用做了较全面的分析。

关键字:结构式家庭治疗; 理论技术; 实用性; 局限性

Abstract

Currentl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entered the ranks of aging society, growing aging population. China is a populous country, the elderly population highest in the world list, to the whole society with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With the advance of population aging, how to achieve healthy ag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content of aged care. The concept of health is not limited to physical health, including mental health. Loneliness takes one kind of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feeling, the situation in the elderly proportion of poor tone increasing,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old psychological alone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find out the problem,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maintaining the old mental health the first step, so as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achieve positive healthy aging.

Key words: aging,;lonely ;elderly ;mental ;health

目 录

第一章、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

1、个人背景

2、理论背景

第二章、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理念

1、关于家庭求助问题

2、关于家庭系统

第二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框架

1、家庭结构

2、家庭次系统

3、界限

第三节、正常与功能失调的家庭

1、正常家庭的发展

2、功能失调的家庭

第三章、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治疗技术

第一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治疗理念

1、治疗目标

2、治疗关系

3、治疗策略

第二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治疗程序

1、形成治疗系统

2、搜集材料

3、评估与诊断

4、家庭结构的重构

第三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技巧

1、加入

2、实际演出

第四章、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应用评析

第一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实用性

第二节、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评析

摘要:与个体治疗相比,家庭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诠释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代表了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认为,家庭问题根植于内隐而稳固的家庭结构,个人的症状必须在家庭的互动模式中才能充分理解,也必须靠治疗师参与到家庭中去,改变家庭的组织与结构才能消除其症状。它提出的家庭结构、次级系统、界限、整体性、联盟和个人自主性等概念己经成为家庭治疗常用概念的一部分,一些常用技术,如加入、改变空间、建立界限、家庭重构等也已经成为整个家庭治疗领域的常用技术。

本文从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出发,并较详尽地阐述了其产生、其基本理论、其治疗技术。并以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实际运用中的实用性和局限性为触发点,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实际运用做了较全面的分析。

关键字:结构式家庭治疗 理论技术 实用性 局限性

第一章、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

第一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

1、个人背景

结构式家庭治疗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米纽庆(Minuchin)及他的同僚创立的。最初米纽庆发展出一种理论和一套干预技术用来治疗一些支离破碎的家庭,在其著作《贫民窟的家庭》一书中,他揭示出家庭重构和以及成员间的有效层级形式的需要,奠定了家庭结构理论的基础。随后米纽庆在《家庭及家庭治疗》和《家庭治疗技巧》等书中较详实介绍了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巧与方法,这两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的形成。

2、理论基础

2.1 交互决定理论

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基于因果的互动增强原理,也即交互决定论。结构式家庭治疗改变的是结构、是过程而不是去找出最初犯错的人,至少个人已经不是重点。米纽庆把病症行为看作家庭对压力的反应以及不能适应正在变化的情境的结果。进而他认为所有家庭成员具有均等的病症性,而不是像家庭努力将问题定在某一位家庭成员上。以交互决定论的视域来看,家庭内的行为模式并非线性因果关系,而是循环决定关系。

2.2 建构主义理论

个人建构理论认为,我们通过自己对环境的独特建构来赋予世界意义,诠释和组织事 件以及对未来作出预测和与之相应对的行动。家庭治疗的对象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家庭内部个体及次系统的多样性以及微妙的互动。家庭根据自己所经历或体验到的事件发展

着自己的信念,这些建构又反过来组织他们的经验,反过来去影响下一步的行动。结构是家庭治疗的核心——结构性恰恰体现在家庭在面临变化时形成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信念与活动模式,并在随后的各类事件中相互影响,交互加强并最终将某一模式固定下来。

2.3其他理论

支撑结构是家庭治疗的理论除了交互决定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其中系统论、控制论、结构功能理论以及依恋理论也在不同程度上对结构式家庭治疗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

第二章、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

结构式家庭治疗一再突出“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的观点。个体在社会中,会回应他人所给予的刺激,同样也引发他人对他的回应,个人的体验取决于内外两部分。结构式家庭治疗对家庭求助问题的看法及家庭系统的观点正充分反映着其基本的理念。

第一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理念

1、关于家庭求助问题

结构式家庭治疗通常以向家庭询问他们是怎样看待现在的问题的形式去探究家庭。家庭,甚至包括被家庭内部认定的症状病人自己,会认为家庭某一个成员的症状是接受治疗的根本原因,认为症状是“病人”个人的问题。结构式家庭治疗师往往会挑战家庭对问题的这种看法,治疗师认为,永远不要十分确信是个人的问题,问题可能在于个体内部,可能在其人际关系的互动之间,也可能在于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之中。

结构式家庭治疗不再视个人为问题中心,而是将焦点集中在家庭的结构以及人际互动过程中,一再强调看待问题的视角必须改变。在界定家庭求助问题时,要看到个人的精神生活并不都是内化的结果。家庭是一个系统,个体是这个系统中的次系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不断互动中,每个人都受到彼此的影响,因而要把个体纳入整个体统中去考虑。另外,家庭结构的改变会带动系统中各成员行为和精神过程也改变。

2、关于家庭系统

结构式家庭治疗描述家庭是一群彼此在情绪、行为上相联系的,生活在一个相同的空间内的人,经由相当长的时间,发展出彼此熟识的、且已定型的互动模式以及许多与此相关的规则。所有家庭成员的认知、情感与行为都是与这个家庭情境互动的产物。每个成员依此像扮演一定的角色那样,发挥一定的功能.。他们是借助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和治疗问题家庭的。

家庭作为一个有机系统会维护它原貌,抗拒超过其所允许范围的变动,且尽可能保持其所偏好的模式。家庭的结构使家庭的成员感到相对舒适,培养其成员间的忠诚感,但同样也使家庭按照先前的形式互动以维持家庭的平衡。恰因如此,结构式家庭治疗认为,症状来源于家庭结构的不平衡,体现在家庭中功能失常的权利层级和界限和对于改变的适应不良。家庭治疗师的任务则是去观察、探索、然后评估家庭的互动模式,预期家庭接下来可能的行动,找出这些家庭系统运行的实质。而其对家庭的治疗目标便是重

建家庭结构:改善或改变不良的成员位置,打破不良的互动模式,加强父母次系统的权力层级,建立清楚有弹性的界限,找寻更多替代性的应对方式等。

第二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框架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结构式家庭治疗中最核心的概念,米纽庆将结构界定为一组隐性的功能上的需求,它组织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家庭成员据此产生互动,并对行为之间的反应产生期待,进而预测行为的次序。这些行为次序的反复出现,致使家庭的互动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从而决定家庭中日常生活的信息及能量的流动。米纽庆指出,家庭是一个借助互动模式运作的系统,而正是家庭的结构奠定了这个系统的根基,也正是这个结构帮助我们看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家庭成员在这个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家庭结构包含了诸多家庭运作的隐含规则,它们将一些行为组织成家庭中可预期的系列,操纵着家庭内的互动模式、权力和劳动分工等。这些互动模式可能会在许多不同内容的领域重复出现。而某类情况的重复出现使其内在地具有了结构性,结构性具有显隐性之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结构往往更为基本,如果改变了其基本结构,在成员的互动上就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不得不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家庭结构的概念并不是一个静止、保守的概念,它包含的是家庭的动态过程。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就像我们身体的免疫一样有维护系统平衡的功能,它会抗拒超越其所允许范围的改变,且尽可能保持其所偏好的模式。正因此,家庭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为了维护系统的平衡,有些家庭成员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成为“症状病人”。虽然,一方面家庭在既定结构的改变中会遇到来自家庭的强大阻力,但另一方面它又必须改变自身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因而家庭结构又是具有弹性空间并可以适当做出相应变化的结构。

此外,要透彻把握家庭结构的含义,可能还要了解结构与内容、过程及功能之间的关系。内容是指一些特殊的事件或一些比较具体的生活场景。家庭告诉我们的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繁杂而琐屑。结构式家庭治疗绝不忽视内容本身,但它更看重内容背后隐藏的家庭结构,发现不同主题下的结构,再进一步完成系统的分析。过程指某一段时间内的一些连续的行为,这些行为组成相应的互动,是人们之间相处的方式。这里我们可以把过程看成是一个很短时间内的结构。结构式家庭治疗注重结构,也同样结构形成的过程,特别是那些相对长时间、反复形成结构的过程。功能总是离不开结构,且在很大程度上结构决定这功能的行使。

2、家庭次系统

家庭次系统是指家庭中的个体、两人组合或更大一些的构成家庭子集的结合小组。个人是,妻子与丈夫、孩子与母亲的两人或更多人的组织,也是次系统。米纽庆认为因性别、代际、兴趣和功能、权力层级的不同可以组成不同的次系统,家庭系统依赖次系统来分化和执行功能。每个家庭成员都可能属于不同的次系统,家庭也会组成多个不同的次系统,为了维护其相对独特性,当某人属于某个次系统时,会为维持其认同而进行与其他次系统成员不同的方式生活。家庭次系统为个体提供了有意义的训练机会,使其能在保持自我分化的同时,又能获得不同层次的训练技巧。而家庭内在的所有系统都要保持某种等级结构并行使相应的功能,以正常度过发展的各阶段以及应对各种突发的事

件。一个次系统只有与其他次系统有所区分,并在系统间建立界限,才能执行其相应的功能。在结构式家庭理论中,提及的主要次系统包括个人、夫妻、亲子以及手足次系统。正是这些次系统间的交流形式能提供家庭结构、界限的弹性和联盟存在的信息,这些也都必将对家庭的稳固与改变产生重要的影响。

3、界限

界限可与细胞膜进行类比,而在家庭系统中的界限指的是,在个人、次系统之间互动时,谁能加入以及如何加入的规则,是家庭经过长时间互动而产生的一种稳固的模式,它限定了家庭内人际间的彼此接触的亲密度,并给家庭与次系统间的分离与自主以一定的保障。如果这些界限很模糊或相互渗透的话,人们之间的自主度就会低于其密度而如果界限清晰、明确的话,情况则相反。家庭界限还有内部与外部之分,内部界限是指在家庭成员之间或次系统之间的,而外部界限则是指于与邻居、学校、朋友和社会之间的界限。

家庭次系统的分化依赖于界限的功能,界限正是界定出各次系统间的独立性的直接工具。在具有清晰的各级家庭系统界限的家庭中,各系统之间倾向于形成稳固的力量,一方面允许成员在不受到千扰的情况下执行其功能,另一方面又能允许成员之间及成员与外界之间互相交流,从而发展出不同人际层次上的联系。米纽庆认为,界限是从松散到僵化的一个连续体,所有家庭都会落在模糊与僵化的界限两端点之间,家庭内界限的清楚程度是评估家庭功能的一个有效指标。一般来讲,僵化的界限是造成次系统间通透性的阻碍的缘由,结果导致任一次系统成员都不愿或不能进入其他次系统,个体自主程度够但是没有对家庭的忠诚,他们缺乏互相依存的能力。而模糊的界限导致系统间缺乏分化,容易致使成员过于依赖而没有独立自主性,部分成员甚至可能为了追求家庭的归属感而牺牲自我的发展。

第三节、正常与功能失调的家庭

1、正常家庭的发展

家庭是一个开放系统,在家庭及每位个体的成长过程中,随着家庭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成分化和自我调适,最终达成一个新的稳定及适应分化的结构,再重新恢复平衡,使家庭整体及个系统发挥各自的功能。在结构使家庭治疗理论中,区分家庭是否正常的指标并不在于问题的有无,而是看整个家庭是否具备功能良好的家庭结构。家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是处于平衡与不平衡的两种阶段交替的过程中,但其间的变动则需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面对不平衡的挑战时,结构不能保证变动的可控就会导致家庭出问题;另外一种情况则是随着家庭面临的挑战的出现,家庭内部在结构上也能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而达到新的平衡而使原来的挑战归为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如此,则家庭能继续健康发展。

具体说来,在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框架下,所谓正常的家庭概念体系包括三个层面:(1)是整个家庭系统是开放的,自身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适应及重新调整结构以维持其功能。(2)家庭有一个结构,当家庭运作时,这个结构就会以自己独特的发生呈现出来。家庭的结构比较有弹性,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做适应性的调整。(3)家庭用以适应压力的方法,应该是一方面能延续家庭的生命,同时又能促使家庭重新形成结构。然而,这里所谓正常家庭只是从其发展的宏观层面所做的大致分析,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判别家庭正常与否的硬性指标。恰相反,米纽庆认为家庭的发展是动态的,没有哪一个家庭模

式绝对正常或不正常。每个家庭的分化都是独特的,与其组成分子、发展阶段、次文化等因素有关,而任何一种互动模式都值得考虑,只是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相应的不足,当家庭的应对能力乏力时,往往在这些不足中产生问题。

2、功能失调的家庭

在面对家庭内在的发展与外在的环境适应上的压力时,家庭都不能找到合适的应对手段而使得不能有效解决家庭面临的各种危机的家庭被认为是功能失调的。功能失调家庭往往是由界限问题、联盟问题和权力层级问题的方面引发。其中界限问题会导致两种病态家庭系统,一是纠葛型家庭系统,而是疏离型家庭系统。家庭成员在行使家庭功能的时候所出现的结合与对立的方式也就是联盟,它常常引起家庭内部出现迂回冲突、造成跨代联盟现象以及出现三角化。权力层级的不合理尤其是倒置往往是家庭结构中伤害性最大的,而其他形式如父母职能弱化和孩子被亲职化等也都容易最终导致家庭功能紊乱。

第三章、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治疗技术

第一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治疗理念

1、治疗目标

结构式家庭治疗坚持,家庭结构的异常是家庭问题得以持续存在、病人得以出现的原因。但家庭自身具备解决问题的潜力,家庭治疗师的作用只是将这种能力挖掘出来,治疗师本人并不直接参与对家庭问题的解决,而是通过加入家庭、通过运用不同的视角观察、并给以事物新的意义,使原本功能失调的行为或互动模式呈现在家庭成员面前,并给以新的解决问题的朝向,是家庭发展出适应现今家庭变化的新的行为模式。总之,结构式家庭治疗师的治疗目标在于对家庭进行结构性的改变,促进整个家庭成长。

2、治疗关系

在治疗的过程中,结构式家庭治疗师的地位是积极主动的。治疗师往往借助自己加入家庭系统的契机,在家庭迎接治疗师之过程中,把自己作为改变家庭的工具,有效的运用自我去改变不适应的家庭结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治疗师在太大程度上的自我暴露或与家庭、“病人”建立多少同一性,甚至有时候治疗师的与家庭成员的差异性可能会更有效用。结构式家庭治疗师要训练自身以更好奇、更迥异和更赞赏的目光来对待差异,因为这样的态度往往会将引起家庭对自己所处系统及互动模式的好奇,进而作为其继续深入探索的必要前提。

在治疗的过程中如何妥善地运用自我的问题上,他们认为,治疗师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充分去意识到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态度与家庭的距离位置以及自己在更大的治疗联盟中所饰的角色,反复地通过家庭的反应验证之前所形成的假设和具体的的治疗技术。所以,结构式家庭治疗更在乎治疗师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效果如何,是否要坚持原有的方式还是有必要变换,目的是搅动现有的家庭结构而去形成新的结构。

治疗过程中,结构式家庭治疗师要有意识并目的性地运用与家庭的三种距离:“近距——治疗师采取的是一种亲密的立场进入家庭;中距——治疗师以一种积极主动但中性倾听的方式进入家庭;远距——治疗师带着一种专家的姿态,以一种相对疏离的立场加入家庭。”此三种加入家庭的距离的运用是根据具体治疗情境而定的,但千万要注意的一点

是治疗师也同样要避免被卷入的危险。

3、治疗策略

结构式家庭治疗通常坚持,当下的家庭结构是先前家庭行为所导致,那么既然过去曾经修正家庭现在的结构和功能,便也会在当下表现出来。通过某种治疗,如果可以改变现今,也就可能改变过往。结构式家庭治疗中有三种治疗策略,而每一种又都有自己的一系列技巧。这三种策略分别是挑战症状、挑战家庭结构和挑战家庭现实。

挑战症状策略是指对来访家庭自己界定的问题或症状提出质疑,继而和家庭成员一起探讨如何的出那样的结论,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家庭成员以一种新的视角去思考家庭面临的现状。其目的在于,首先将家庭的主要思维模式从“线性因果思考”逐渐转向“关系互动的循环因果”模式,进而将已有的问题由个人的症状问题向相关的人际之间的问题转变。

挑战家庭结构策略是指治疗师在治疗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加入便相当于给原来的家庭系统输入新的信息和能量,致使在家庭-治疗联盟中,家庭结构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致使家庭成员改变其对问题原有的认识,使他们从“以独立个体来界定自我”的观念变为“视自我为整体的一部分”。

挑战家庭建构策略是指挑战家庭中最开始出现的现象或变化时,家庭如何用语言定义它的一种策略。结构式家庭治疗因具体情况可能挑战家庭的建构的三个不同层次。它们分别是普通的符号系统、家庭的构架以及家庭与家庭之外的社会系统之间的现实。 需要说明的是,结构式家庭治疗所谓的挑战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它往往是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过程,挑战中含有重构,然而,结构式家庭治疗也强调,重构的力量更多的是来自家庭本身。

第二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治疗程序

1、形成治疗系统

米纽庆认为,家庭治疗是通过治疗师与被治疗家庭结合的过程发生的。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到一个比较有效的“加入”策略,建立起治疗关系,使治疗师自身能够加入到家庭内,使接受治疗的家庭接纳治疗师,与家庭订立治疗契约。

“加入”策略强调结构式家庭治疗师要直接与家庭成员和家庭系统建立关系,以一种与家庭同步调的方式同家庭相结合。治疗师要用适当的方式去敲家庭的门,并注意家庭中谁来以及如何应门。进门后,首先向谁发问、问什么等都需要治疗师精心编排。然而,每个家庭都会有业已形成的自己的家庭规则与互动模式,相对来讲,治疗师作为家庭的一个陌生人,“加入”家庭时,不可避免的会对现有的家庭系统产生影响,一旦家庭认为治疗师的加入威胁到家庭的恒定,阻抗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在“加入”的过程中,治疗师还要有一个顺应家庭的过程,也就是治疗师为达到其加入的目标所做的自我调试工作。治疗师会将与家庭成员有共同点的部分会提出来以利于治疗系统的建立,某些时候,治疗师也会在接纳和尊重家庭的基础上,适当指出家庭功能的不良,并同时给家庭以希望,让家庭确信在他们的问题上,治疗师能够切实帮上忙。

2、搜集材料

对家庭的观察与资料的搜集的过程应该是紧随在治疗师“加入”家庭之后。家庭自身惯常提供的信息往往局限在功能失调的行为序列里,更多的是内容方面,而结构式家

庭治疗是过程取向性质的搜集资料,因而也就要求治疗师能够以结构的理论和家庭实际互动的视角去解释和看待问题。为了搜集到隐藏在家庭表面互动之下的真实资料,结构式家庭治疗师必需主动引发家庭产生互动,再在互动的过程中去详尽地观察。引发家庭产生互动的过程包括:(1)给予中性的指令,鼓励引导家庭发生互动;(2)治疗师通过促使会谈情境的改变来促成新的互动;(3)通过家庭结构重组的指令引发互动。而归根结底,结构式家庭治疗师们希望搜集到的关于家庭的资料大致为四种类型:(1)陈述家庭历史的资料;(2)有关家庭行为被引导的资料;(3)关于自然行为的资料;(4)接受治疗的家庭对治疗师的回应的资料。

结构式家庭治疗师只有通过引发家庭产生互动,并在家庭互动过程中有效的收集相对较全的以上四种类型的资料,他们的工作成效才会有保障。

3、评估与诊断

在结构式家庭治疗中,其所指的诊断是指治疗师在加入家庭后,根据他切身的体验和观察所做出的工作假设。米纽庆指出,在评估家庭时,治疗师应将精力集中在以下五个主要范畴:(1)评估整个家庭的结构,其惯常的互动模式以及其他可利用的替代方式;

(2)评估整个家庭系统接受改变和重构的弹性空间与能力范围;(3)评估家庭系统对各成员行为的敏感程度;(4)回顾家庭的生活,探究支持性力量的来源和家庭系统中存在的压力;(5)评估家庭的生命发展阶段以及家庭在各个阶段执行的任务以及家庭如何运用被认定的病患的症状来维护其所偏好的模式。接下来该治疗的诊断会通过两种形式予以呈现,即家庭图谱和治疗假设。如此,结构式家庭治疗师对接受治疗的家庭做出诊断,

而诊断规划了家庭治疗的主要方向,但往往只是一个初步的判断,治疗师会在以后的治疗进程中不断地去求证或修该此假设。

4、家庭结构的重构

家庭成员个体的症状是家庭结构的功能失调的结果,结构式家庭治疗协助家庭将先前僵化的家庭结构进行恰当的重组或调整。重组是指治疗师向家庭进行面质,使家庭产生适应性的结构转化,目的是迫使家庭产生治疗性改善。家庭结构重组的过程包括:(1) 促成危机(可资运用的四种方式——阻断旧有的互动模式、强调差异性、发展出隐含的冲突、加入某个家庭成员或某个家庭联盟);(2)建立界限,包括个人界限和次系统界限两种;(3)为家庭指定任务,即治疗师引导家庭去应对一些必须处理的问题或做一些先前从未尝试过的新经验;(4)治疗师通过以症状为重点、夸大症状、不强调症状、移到新的症状、重新标定症状等手段运用症状;(5)进行情感操纵;(6)给以家庭支持、教育和指导。通过以上重构的步骤,治疗师有效的对家庭的结构进行重构来改善家庭的病症。

第三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技巧

1、加入

加入不论是在建立治疗系统初始阶段,还是在整个治疗的进程中,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术工具,治疗师要不断地运用加入的技术去展现其治疗对家庭的贡献,因而它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治疗中,非常强调治疗师参与到家庭中,把自己作为家庭-治疗系统中的一员,进而推进整个治疗进程。然而参与的程度会因治疗情境的不同而做出相应

的调整,有时,治疗师会与家庭保持疏离关系,体现一种专家的身份,根据自己的治疗方案与家庭相处;有时,治疗师则采取相对中间的立场,仅仅去倾听;再者,治疗师也会投身到家庭中去,站在家庭-治疗系统中一成员的立场,支持某位家庭成员或利用任何有助于其治疗目标达成的策略去支持家庭。而治疗师个人的特质与家庭的特质两者的契合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加入过程的顺利与否,但就在加入的问题上,态度比技巧还要更重要一些,治疗师的真诚、共情、倾听与积极关注都会使家庭成员产生信赖与温馨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家庭才能有勇气和安全感去探索其他的代替性方式,体验不同的行为并试图追求改变。

需要指出的是,治疗师的加入未必都是理性的、经过细致考虑的过程,重要的是治疗师与家庭在风格上存在较强的相容性。有时,治疗师会在加入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真正的自我;也有时,治疗师会根据所加入的家庭的风格做某些调整,在自我上做些许变动。

2、实际演出

实际演出即治疗师要求家庭成员在他面前再现他们在日常家庭中互动的真实情况。 家庭在治疗室中可能会自觉不自觉的带上防卫面具,控制着他们所想表现的内容。所以,结构式家庭治疗师要在家庭允许的范围内,协助他们将其不愿意或自认为不能呈现的事实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这项技术起到了以下功用:(1)以互动的方式,协助治疗师详尽地搜集家庭的真实资料;(2)在演出中,结构式家庭治疗师往往既是导演,也是参与者,这就时的治疗师增进了与家庭的接触,有利于对治疗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3)在治疗中强调家庭本身的能量无疑是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也就是,实际演出者是家庭成员自身,而其呈现出来的内容,不仅是治疗师要看,有时甚至更重要的是给家庭自身欣赏。过程中,治疗师会挑战家庭固有的看法,也会促使家庭产生新的体验,促成改变的力量。

米纽庆指出,实际演出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观察家庭中自发互动时所谈论的内容,重点强调哪些功能失调的地方;二是推进并强化家庭成员在功能失调的结构中的行为及作用;三是指出家庭改变的朝向,鼓励家庭以新的模式互动,给家庭带来希望。与此同时,治疗师要遵守三项原则以保证实际演出过程的有效性。原则一,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不打断案主的话,让家庭成员负起相互理解的责任;原则二,当介入成为必须时,最为有效的方法也不是制止家庭的互动,而是引导促进其发展;原则三,精神时刻贯注于家庭讨论的过程。有效的实际演出技巧的运作,不可缺少可供家庭成员进行有成效的讨论的经验和治疗师对家庭解读过去的经验并且使他们能够从中获益的协助。如果实际演出技巧运用得好,会是整个治疗过程显得异彩纷呈。

第四章、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应用评析

第一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实用性

1、结构式家庭治疗允许不同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的融入

米纽庆在其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中表明,他并不是要改变家庭成员的价值体系,而是探索家庭内部隐性的结构问题,以及在家庭面临问题时,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和成长取向的模式,帮助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并塑造行为,因此结构式家庭治疗允许不同文化背景与价值的融入。米纽庆将结构式家庭治疗提升到了解和帮助家庭的哲学层面,因而无论地域文化如何,其理论的运用并不受太多影响而使得其应用的范围大为广阔。

2、与我国家庭内部的结构化相契合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都重视家庭的层级与结构,家庭成员的等级不同,相应的权利与责任也不同。结构式家庭治疗强调家庭结构和功能,在理念上与中国儒家思想的家庭观比较相似,结构的意义在于承载功能的行使,家庭只有具备好的结构,家庭功能才能很好的发挥。我国家庭强调结构,偏向于当下的行为和治疗情境,这也属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念,因而,结构式家庭治疗同中国家庭的高度结构化在理念上恰巧不谋而合。

3、实证研究已经证明其有效性

随着整个心理咨询与治疗系统对家庭作为整体进行治疗的重视,不少心理专业人员已经在临床领域使用此种疗法并鉴证了疗效。

第二节、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1、个人魅力的局限性

米纽庆本人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大量娴熟而有效的家庭心理治疗技巧,其个人在来访家庭面前具备很强的个人魅力。尽管他的结构治疗理论在家庭治疗中被广泛认可,他却更因临床技术的艺术性与高超而被广泛赞誉。他能很好的洞察家庭问题,高效的运用比喻以及夸张的舞台表现使家庭成员快速投入到治疗中,挖掘家庭中潜在的自我改变的力量。如果咨询师的训练或经验不足就容易在面对整个家庭时无法从容应对。因此,结构式家庭治疗技术的功效在很大程度上仰仗治疗师个人的经验和魅力。

2、缺乏本土化的技巧

该疗法在我国尤其是内地还算新兴事物,她的很多概念都是转译后的结果,在使用这些词句或理解其理论的深层意义时未免会有些生硬与不适。在进行运用之前,有必要充分结合中国人的沟通、交往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随时应变。而且如果直接照搬其理论技术会在一些问题上引起冲突、危机感,对于爱面子的东方人来讲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在具体的治疗实践中,需要治疗师东方文化有较好的把握,能够比较灵活的转换一些技术细节,从而是治疗达到好的效果。但直至今日,适用于东方家庭的技术总结文献和教学经验还相当有限。

3、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在我国发展相对不足

对结构式家庭治疗技术的相应训练和督导在我国尚没有系统的开发,即便是在港台地区,其发展也不是很完善。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整体的发展是比较晚的,基础相对薄弱,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它的认识、认可与大量投入财力、精力都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在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上已有较飞速的发展,但真正专业的人士相对还极其缺乏,而他们的兴趣又未必有多少非常集中在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上,也是造成现今状态下其应用不够广泛与深入的原因之一。再者,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给每个人的压力比较繁重,人们普遍相对浮躁,却并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接触心理治疗,尤其在中国,人们的原有观念根深蒂固,对心理治疗、家庭治疗本身并不是太能接受,不论是迫于观念的束缚还是自身勇气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与应用评析】相关文章:

系统化家庭治疗评析04-28

图像测量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现状研究05-02

马尔库塞科学技术批判理论评析04-26

改性沥青应用理论及技术探讨05-01

和谐管理理论评析04-27

评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04-27

Gazdar语境转化理论评析04-26

理论研究的拓荒之作 --《元理论与元哲学》评析04-27

认知语法理论基础评析05-03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评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