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3 来源:中国营销咨询网 作者:查钢
隐性营销就像是一把双刃剑,锋利无比,挥动起来但也很危险,
隐性营销 是上帝还是魔鬼?
。在目前,隐性营销的运用是越来越普及,有人把它理解成为生活中一部分,营销策划者把思维榨干了一遍又......对于隐性营销的注解,其实早已有定论,美国专家凯加蒂总结了六种典型的隐性营销技术,分别是病毒营销、常人营销、名人口碑、诱导营销,电子游戏营销和歌曲营销。它们都具有各式各样的伪装,能够静悄悄地接近消费者,消费者可能根本感受不到营销中的商业气息。
这是本质,也是实质。
在此文中,笔者希望由此引伸,想谈谈隐性营销背后的忧虑,一直以来,关于隐性营销的争议就不断,有的说好,有的说坏,众说纷纭。其实这是不可回避的,销售是贯穿整个人类发展史,生活之中营销无处不在,我们营销者所做的事情就是把生活再艺术,把平淡化为精彩的过程。生活中,营销中的核心点都是会出现的,通过我们的手把它放大而已。
笔者认为,隐性营销如同武器一样,对于正义一方,这是和平的保证,对于邪恶一方,却是实现野心的筹码。
营销在于人。
前段日子,从网上传播开了说,捐款就捐一个亿,饮料就喝王老吉。这就是一个隐性营销的典型做法,很多人怀疑在网上有推手在操作,现在的一些营销策划者是认为:要不流芳百世,要不遗臭万年是营销者的“本质目的”,这一种把营销理解为绝对的说法,其实是比较极端的,当然,争议也不一定是坏事,从这一观点来看,王老吉是成功了。
现在的很多人在怀念在八十年代的歌曲,认为是很精典,唱来唱去不过几首而已,就好像营销一样,手法众多能被人传颂和模仿的并不多见。隐性营销是一种营销方式,在追求长线的同时,短线手法越来越多。目前好像对这一营销手法定位比较模糊,像08年奥运会很多企业就采用“擦边球”的手法,借势奥运,李宁,手中火炬的精彩亮相,成为了李宁公司在奥运会的“神来之笔”,好像大家都没有把此称之为隐性营销。
隐性营销就像是一把双刃剑,锋利无比,挥动起来但也很危险。在目前,隐性营销的运用是越来越普及,有人把它理解成为生活中一部分,营销策划者把思维榨干了一遍又一遍,有的更是破绽百出,一眼就能看出,但在策划者的眼里认为,管它的,只要能上场,引起关注就是好事。
有的营销者认为,营销其实就是创新,不断的在争议中发展。有的营销者认为,营销在于智者,成功的营销手法非一时一招所能成的。出于表面或是喻意,把产品掩藏,这正是为了更好的推出去,笔者认为,隐性营销不管是何种方式或是手法,能实现产品销售(提升品牌也是为了助销),就值得关注和学习,至于出于哪种角度,姑且搁之。在这里,笔者不妨把思维发散,仅从表面上看问题,在我的观点中对隐性营销背后总有一丝忧虑:
先说一下麦当劳吧,麦当劳是隐性营销的高手,在这方面我们很多营销者要学习很多,在城市里,交通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大事,但最早出现在马路边上的公用太阳伞,却是由麦当劳提供的,红黄标识醒目异常,在主要路口或是人行道边,不能不说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特别是在有雨的时候,的确让人很方便,这一种看似平常但却用心的市场做法,一开始是让我等不可理解的,从成本角度考虑,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投资,从表面上看,是一时见不到效益的,
管理资料
《隐性营销 是上帝还是魔鬼?》(https://www.unjs.com)。目前,这一种形式已经彻底的本土化了,加入马路风景的开始有了众多的其它颜色,这也就意味着其它的品牌。回望营销三十年,现在感觉是格外不同。再说一个麦当劳的例子,在武汉,公交卡是IC卡,刚开始普及时,充值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广大市民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没多久,麦当劳承诺,所有的麦当劳店面都可以随时提供充值服务,这一下子,充值卡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了,再后来,麦当劳开始规定充值时间,可是充值的人还是很多,再后来,麦当劳把时间做得更细,分阶段分时间,为了等待这一时刻,不少人还是排起了队,其实,这时候武汉市已经有了很多的充值地点,超市还有银行,也可以提供网点的,可是,人们还是会去麦当劳,有时候,麦当劳还放一个立牌“卡机故障,暂停服务”,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在规定的时间里,充值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真是信了你的邪!
隐性营销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像武侠小说中的“伤人于无形”吧,再说一个国内隐性营销的例子,从另一个侧面,武汉各大商场的隐性营销做得更是旁人不知,据说有些做法在业内形成行规,还说,全国一盘棋,方式大小相同,是否就是行规呢?举一个现象,大卖场有超市型和商场型,作为商场形式运作的,其实就是招租,以场地邀商家入驻,各大品牌店或是专卖店扎堆于此,对于在店面内和品牌店内的营业员都是各大店主招聘的,在卖场的营业工作中,统一受商场管理,这本也无可厚非,从营业员的管理上,商场是要进行统一培训的,培训的内容和考核要求与商场内有的员工一样,什么公司文化、行为准则,商场的经营理念、商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公司的服务精神、工作流程等等,作为各品牌店的店员,在销售自己产品(店面的品牌产品)之前,先要被商场进行统一 ,这就是有“隐性”的嫌疑,何况各品牌店的产品文化、服务理念、经营特色有的还真的不与商场相同,工资是店面发,员工是店面招,营业员在接受店面培训(有的店面本身就有详细的培训的计划)的同时,商场是大而统的先熏陶一遍,“入我沙门,归我净土”,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商场培训却还要两三天,还要交培训费,每人30-50元不等,考核不合格还要交补考费,考试的内容完全以商场独特的企业文化为主,而对于防火防盗,公共管理方面并不多,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而一旦合格,每天还要交200-400元的押金,离职之日方予以退还。这意味着说,员工入职几年,押金就压几年,如此一来,只要是店面关业搬迁,员工变动,商场就有培训费和押金入帐,此外,商场还有自己的营业员,这收取的押金的数额不可容小视,更何况是商场还收取店面(承租方)的风险金或是保证金,这可是大头,如此一来,这个数字很有得一算的了。俗话说,店大欺客,现代的说法叫终端为王,谁占有出货窗口,谁就是老大,不知道这种隐性方式如何定性?
真是乖乖隆地隆。
查钢:湖北某药业公司副总经理/ 经营师/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原武汉市蜂业协会理事/《医药经济报》特约撰稿人/《中国会议营销》电子期刊专家顾问/《酒世界》杂志营销专家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