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空调业:拨开迷雾见云天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时值岁末年初,但按照惯例,早在2005年9月空调业就已经进入了2006冷年,

2006年空调业:拨开迷雾见云天

。按日历来说,其实在2005年7月就有大部分空调品牌提前结束了2005冷年,进行下一年度的市场操作与企业规划了。与2004冷年末空调业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相比,2005冷年中空调市场的实际表现并非激情澎湃——原材料不断攀高,能源危机与电荒频仍,国家宏观调控银根持续紧缩,欧盟双指令与全球反倾销高涨,国家新能效标准实施提高了市场门槛,不少品牌高调的市场预期与产能扩张伴随着市场的萎靡而逐渐套牢,东洋电机、科龙等品牌的问题爆发让整个空调业胆战心惊、心有余悸……可以说,经历了2005冷年后的各空调企业已经变得冷静和理性多了。

    迷雾的背后是阵痛

    近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一是空调市场仍然持续低迷。国家宏观调控仍没有松动,房地产景气指数持续下滑,暖冬天气特征十分明显,一、二级市场已处相对饱和状态,三、四级市场旺季销售特征明显,从笔者的调查来看,现在各空调淡季收款难度相当大,渠道压货出货的压力也非常大,真正把产品交到顾客手中的速度一再放缓。二是库存包袱仍然沉重。上年度的工业库存遗留巨大,包括非达标产品依旧沉淀在厂家和经销商的仓库里,而且库存成本压力消化难度亦在加大,“是个巨大的隐形炸弹”,这令厂商非常头痛,直接影响到了新年度的市场操作和新品上市步伐。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已经下令全国各地质检局(所)开展新能效标识制度自2005年3月1日实施(宽限期到2005年9月1日)以来规模最大的稽查与抽检行动,相信那些库存量大的厂商会非常难受。三是生存成为空调各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前几年的价格战,很多厂家过度透支了资源,消耗了企业实力,而空调制造企业后续资源匮乏,尚未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非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和增长力,从而使2005年成了包括空调业在内的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更加趋向理性化,

管理资料

2006年空调业:拨开迷雾见云天》(https://www.unjs.com)。如何生存、靠什么生存、生存多久成为每个空调企业在2006年不得不重新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进入2006冷年以来,大家似乎都在等待,等待市场信心的恢复;都在思考,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空调业是该休养生息的时候了,经不起折腾了,大家的伤口需要愈合、医治,征战的“粮草”也该重新储备。而在2005冷年节能、并购、降价、涨价、服务、渠道、出口等一系列炙热的字眼面前,大部分品牌也在苦苦思索:2006年的空调业究竟拿什么奉献给市场?空调业如何浴火中重生?一著名空调品牌的老总对笔者坦言:虽然2005年大家普遍感觉活得很累但业绩也没有根本上的突破,郁闷!明年坚决不能再这样活了。在行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你想超越于整个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超常规地成为所谓的“黑马”,这是相当危险的。

    从2005冷年空调市场的运行特征看,宏观调控仍是抑制内需的主因,尽管原材料涨价但市场上空调产品的价格却背道而驰;新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提高了行业的门槛,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资金紧缺的中小品牌;而大品牌的发力,也让我们看到行业竞争品牌的集中度在提高,部分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从鼎盛时期400多个空调品牌到今年8月底仅有20多个在活跃,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另外,值得高度警惕的就是空调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库存量再创年度新高,达到1400万台,各品牌资金链日益绷紧,也让我们平添了很大的担忧,行业风险一触即发。

    如今,空调行业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冬天,市场低迷不振,企业竞争扩张过度,产能大幅剩余,反倾销和双指令等壁垒愈加森严,绝大部分企业的利润降到了“冰点”,历史上曾经不断有企业“冻死”在春天、夏天,而如今整个行业集体失语,陷入困境。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