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视剧《蜗居》延伸出了无数的话题,
谁被《蜗居》撞了一下腰
。虽然剧中并没有直指哪个城市,但是不少在大城市奋斗的“新都市人”,却感觉电视剧里的故事,很多就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从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这个群体内心挣扎的自卑、无奈,而心理专家则以剧中人物为例,剖析了新都市人可能遇到的内心困扰,并给出了建议。’事件回放
《蜗居》在北京影视频道播出时创下北京地区平均8%的超高收视率,主人公郭海萍在剧中非常经典的一段话:“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二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手机电话费二百五,还有每期水电费二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开始,我每天至少进账四百,这就是我生活在这个大城市的成本。”这段形象的描述,引发了很多人共鸣。业内人士认为:“《蜗居》讲的是外乡人在大城市求生的故事,观众看到的不是海萍、海藻,而是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朋友被搬上了荧屏,所以《蜗居》才会在各大论坛引发大讨论。”
关键词 海萍 内心自卑需要房子证明自己
《蜗居》中的海萍算得上是“奋斗”派的代表人物,
管理资料
《谁被《蜗居》撞了一下腰》(https://www.unjs.com)。选择来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发展的年轻人,大多都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不过,要在新的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与位置,肯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体验更多的孤独与艰辛。在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获取自己想要的成功之前,他们中的不少人,需要先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自卑心理,是很多新都市人需要克服的障碍。孙嘉仪分析说,海萍那种不择手段的奋斗方式,极力要买房的心态,反映出了她内心极度的自卑感。在她看来,只有拥有了房子才算真正被这个城市接纳了。“而且她要买的房不是一般过得去的那种,还是万般挑剔的,看得出,她有极其强烈的攀比心理。”
因为自卑,所以贪小便宜,从最初理所当然地用掉海藻结婚的钱,到后来把妹妹推出去做二奶只为了自己的房子……是电视剧《蜗居》中虚构的人物海萍的内心写照。而现实生活中,却的确有人因为自卑,所以没有安全感,于是夸大一切可能存在的困难,并把已经到手的一切抓得紧紧。
在平时的咨询中,曾有新上海人向孙嘉仪讲述在上海的艰辛。当被问及:“假如在上海那么辛苦,你愿意回去吗?”得到的答案却是否定的。孙嘉仪说:“我试图暗示他,其实中国还有很多生活节奏没那么快,比较惬意轻松的城市。不过他还是选择上海。他的理由是上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可以学到更多东西,信息技术发达。此外,上海的公共服务部门办事效率高,官僚气息比较少,在很多细节上都让人觉得很舒心。”
留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工作生活,新上海人们有着自己的挣扎。孙嘉仪提醒说:“在上海生活是需要努力奋斗的,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但是也不能太过。不要只想实现个人的目的而忽略身边人的需要。为了明天而不顾今天是非常不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