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籍质量保证事件分析交互设计 -电脑资料

电脑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电脑资料】

    在产品的验收阶段,正式发布前一周,紧急动员全公司的人,对1万多本电子书进行人肉测试,

电子书籍质量保证事件分析交互设计

。我觉得这事儿真是有点儿意思。不知道各位怎么看?也许所有的公司或产品都有可能出现类似的状况,但是我想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件,有没有什么办法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情?

    故事的背景是,公司新研发的电子书设备发布在即;同时,为了丰富在设备上可以阅读的书籍的来源,也在接入一些其它公司的内容,其格式为PDF,而我们公司的电子书本来就是支持PDF阅读。

    然而,当最近一周这些内容全部上线的时候,测试人员发现一些很严重的问题。比如:

部分书籍太大,有40-100M,设备表示压力很大,打开就需要1分钟,翻一页要10秒,或者干脆就死掉了。

PDF的排版是固定的,不像EPUB一样是流式的,可以运行时自动调整。而且多数PDF的排版目标是为了打印效果。所以在800*600分辨率的设备上阅读的时候相当吃力。(设备目前不支持触屏,不支持缩放。)

部分书籍含有乱码。

    显然上述情况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新产品质量。甚至会影响新产品发布。像一开始说的,我们的做法是逐本人肉测试。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是一个周五下午5点。我们甚至连完整的书单都还没有。而计划是下一个周二时,第一轮验收要结束。再一个周二产品就要发布了。

    动员全公司的人帮忙做测试的时候,很多人都想问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其实我也想问这个问题。从接入其它公司内容这个想法出来,到找其它公司洽谈,到我们技术上实现接入。所有人似乎都只看到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却对其中潜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当然,一开始也有人提到要找一些样书来看看,但是“看看”就够了吗?

什么样的书可以作为接入可行性的样书?各种类型、大小、编码、章节细分度、字体大小、图片多少、原生/扫描…等等…的组合?

样书拿来之后,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判定?有多少指标?应该要有文档化吧。

样书判定不合格就不接入了吗?

设备还有没有优化的空间?让更多的书合格?

我们觉得合格了,最终用户觉得就是无法接受怎么办?

部分样书不合格,但是决定接入,那如何在所有书中找到所有不合格的书?

书籍合格性判定,能不能自动化?还是一定要人肉。

如果可以自动化,是不是要开发自动化工具,需要多少资源?

如果不能自动化,需要以什么样的方法判定?找实习生?临时工?他们的判定结果的质量如何控制?

    其实上面这些问题我也是事后总结的。但是事前详细想想也是可以想到很多问题。但是在下面的形势面前:

接入的事情迫在眉睫

我们的设备本来就是支持PDF阅读的

公司战略目标就是要丰富内容。人家谈判那么久,你这那那这的,为什么不先花时间接入进来再说?

我们同时接入的第三方有很多。

    当时的工作重点,是不惜一切代价地把内容接入进来。一切问题都可以认为是我们的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内容接入以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到了验收阶段,产品质量就成了主要矛盾,就需要花大力气解决了。听起来很合情合理。细想起来真是屎一样的逻辑,无脊椎动物的逻辑,

电脑资料

电子书籍质量保证事件分析交互设计》(https://www.unjs.com)。

    产品质量监控应当贯穿于产品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问题暴露得越早越好。这样做事情才像是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而不是遇到问题,然后打补丁。理想状况下,二者最后结果可能会一样,但是过程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在第一种环境下,只要你喜欢这份工作,你会乐在其中,享受过程;在第二种环境下,即使你喜欢这份工作,也会被搞得焦头烂额,身心俱疲,最后被补丁埋葬。

    相对于写代码而言,尤其是已经有了设计的问题,想问题才真正属于脑力活。这里说的问题并不是指设计问题,软件设计也是脑力活,但是依然局限在某技术框架之中,有了经验,设计也是体力活。这里指的问题是整个产品的设计方向,整个公司的做事方式,市场永远是变化的,永远都有新的问题出现,永远是优胜劣汰。有人觉得这不是技术人员做的事情,此言差矣。像上面列出的一些问题,可以从技术上解决的就从技术上解决,但是很多问题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甚至可能会为公司引入一个新的部门,这不就是一个问题引发的工作机会吗。谁想到了这些问题,谁自然就有发言权(当然可能没有决策权)。

    重要的是,是事前把问题提出来,并文艺地解决掉。还是等到用户投诉电话打来了,才发现自己要被领导骂成2B了?现实可能比较普通一些,也最普遍,问题非要到大规模测试的时候才能暴露出来,虽然能保证用户看不到问题了,我们也得累得和2B一样。但是这样的状态谁想要?

    所以可能一些刚入行的程序员,常常抱怨自己的老大P事儿不干,就喜欢说大话。当然,我不否认很多老大的确是这样,但是一个称职的老大的确应该是P事儿都不干,代码一行不写。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要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做到什么样是OK了,把什么事儿分给什么人做,做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有什么应对的策略。总之一句话,能保证项目按时保质地完成,就是合格的老大;同时能让手下很文艺地工作,天天很Happy地回家,那他就是一个NB的老大。

    所以老大的一个重要职责就应该是把工作给手下讲清楚,做什么,不做什么……,当然,老大如果充分信任自己的小弟,也可以让小弟自己全权负责。但是其实这个时候很容易出样下面这样的情况。

    老大:我手上有200张票,明天的,你发一下。

    小弟:好。

    小弟想了想,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个福利,同时也做推广,决定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一张。于是发给了200个人家。

    小弟回来向老大汇报工作。

    老大:我X,你为人家想想好不好,想去还再掏钱,你应该一家发三张,一般家庭都是三口之家。

    小弟:……

    大家也不用考虑应该怎么发票,这完全是我YY的情节,有些事情只关于做事的方法和理念,没有对错。每个人关注点不同,方法自然不同。也许所有事情都有个最佳方案,但是一般都需要一定的调研才能得出结论。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想要知道哪种发法收益最大,恐怕要调研一家人拿到一张票时,有多少比例会去买,有多少直接放弃。和一般和是什么票有关系。但是首先要判断调研值不值?时间够不够?要效率还是要效果?多数情况下二者是难以兼得的。老大有自己的考虑,小弟也有自己的考量。谁对谁错?Who knows. I don’t care. 但是这时候,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从项目和公司的角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事情有没有搞定。所以无论票怎么发,事情最终是搞定了,小弟也体验了把自己做主的感觉,过程也不错。只是老大觉得搞得不漂亮,然后小弟估计也开心不起来。说到这里,我觉得我的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了。

    感觉说得有点儿远,其实说的是同一个事儿——为什么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当然,上面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儿想法。我也还没有真正做过Leader,也许我做Leader之后会有更加不同的理解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