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备考资料

备考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备考资料】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人们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学习的社会,

浅谈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而阅读正是终身教育的主要手段。我们必须要把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摆在终身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应该开拓更宽的阅读空间,多方面与角度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呢?我们常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和谐、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才有可能产生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通过语言揭会、画面再现、音乐宣染等年段为学生创设情境。

  1、营造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今天的课堂里,我们强调宽容和谐既不是为了争权夺利,也不是玩弄手段,而是为了营造一个有益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孩子是稚嫩的、天真的,他们的一些出格之言,越轨之举决不是为了恶意中伤他人,而更多的是出于孩子的好奇和单纯。“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的权力”,教师应当以宽容之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感动他们的心灵。

  如在执教古诗《游园不值》时,上课不久,一位迟到的学生“砰”的猛推开教室门径自跑进来了,全体学生都看着这位冒失的孩子。其时,教师也怔了一下,但没有说什么,还是引领学生讲读诗句。读到“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一句时,老师不经意地踱到那个迟到学生的座旁,用手轻轻地摸摸孩子的头,问学生:诗人外出访友,看到门关着,为什么要“小扣”,而不是“重推”呢?于是学生争着回答:“‘小扣’就是轻轻敲门,这是礼貌。”

  “诗人知书识礼,行为文明,所以,即使在‘久不开’的情况下,也还是‘小扣’。”……这时,教师一面肯定了大家的分析,一面亲切地问那位迟到的孩子:“现在,你懂得‘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含义了吗?”这一问,使全班学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那位迟到者也红着脸,诚恳地点头。教师以宽容之心待人,巧妙地结合了诗句,精心点化,“润物无声”,和谐而又融洽,无疑更会使学生深悟教益。

  2 、创设友爱互助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课堂中群体的心理状态,具有认知和情感的特征。在旧的课堂教学中,森严的等级观念,专制的教学作风,师生之间缺乏友爱互助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也必然会紧张而僵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主体性素质也得不到发展。而在友爱互助的气氛之中,情知交融,彼此和善相处,充满着友好,合作和良性竟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浓厚的民主意识,良好的民主作风,亦师亦友,平等待人,去组织课堂教学。

  例如有这样一道语言训练题:难道一件皮大衣还不如一本书吗?这是一个反问句,不改变句意,改变句子的语气换一种说法。学生轻而易举地把这一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同时还有几种形式,此时我微笑这继续鼓励学生:“谁还有新的观点?”一名平常较差的学生胸有成竹地说:“一件皮上衣不如一本书!”其他同学听了哄堂大笑,可我马上说:“老师理解你的意思,只是一时情急,没有说好,别急,请你再说一遍!”这名同学听了我的话,马上说:“一件皮上衣不能不如一本书。”我马上让其他同学评价并表扬他说得好,此时的他也是一脸的自豪。师生间这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在感情上更融洽,心理上更沟通,气氛更宽松,促使学生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3 、寻求愉快合作的学习活动

  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管理,使“教”和“学”够成了真正的双边活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完全打开了心扉,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探讨、议论。这样学习也就变成了身心愉悦的活动。

  如教学《荷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第二节荷花迷人的姿态,感受作者有序的形象描述,可将学生分成6人一小组,通过朗读,想象每一小组就是一池荷花,各自拿出小手平展着作荷叶凑在一起,学生马上理解了“挨挨挤挤”。再分别将双手合拢,用手指表示荷花“在展开三片花瓣儿” 、“花瓣儿全都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等不同的姿态,也边朗读边有顺序地演示出来了。学生很快理解了荷花美美在它不同的姿态和色彩也很快背出了这一节内容。接着教师再次启发想象:还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和姿态,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池”荷花最好看?于是,又读又演,又想又议,使全体同学学得十分开心,又学得十分有效。

  二、课内因势利导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抓住课堂40分钟很重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1、要求学生边朗读,边想像。因为课本中所选课文,包罗万象,有抒情的、有叙事的、有写景的、但其中的景、事、并非孩子们所熟悉的,所以想像在这里显提格外重要,把书面语言对视觉的刺激转化为想像,再由想像还原成课文中所写的真实形象。再要求学生“身临其境”,在阅读课文时,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主人翁,把自己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

备考资料

浅谈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https://www.unjs.com)。如我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先让学生充分阅读,再通过自已对课文的理解,演一演,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及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凄苦的生活。当学生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完全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中,学生自然有一种情感触动,它使学生从教学本身超脱出来,使心灵得到净化,产生一种愉悦情感。

  2、要求学生从重点词、句、段中谈感悟。例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时,在有感情的朗读之后,我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学生从“没意思”“惊异”“舍不得”等词中了解到草塘的可爱。学生自己总结体会,对句子的理解,对文章的感悟,让学生体会到自主阅读的喜悦。最后,让学生有感情的将课文诵读出来,这样就达到了“口诵还形,入境神往,情动意会,倾情宣读”的统一。

  3、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标点、矛盾处质疑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经常推敲课题,有利于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如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向学生明确提出:“同学们,读书要自己阅读,自己去发现问题,不要等老师提问,你们回答。”结果学生接触课题后,就纷纷提出了“哪些鸟学艺?向谁学艺?学艺的经过是怎样的?学艺的结果怎样?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问题。这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能较快地掌握。

  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少年闰土》:“……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对这些句子,我们可以透过字面,提出疑问:四周怎么会黑洞洞的?“碰壁”是真的碰到墙壁的意思吗?这句话其实是在讲什么?“天空”怎么会是“四角”的呢?他们和我为什么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标点,有的表示语气的停顿,有的表示结构和意义的停顿,还有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读书时应注意标点的作用。抓住标点质疑,有利于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同是省略号,但是所表示的意义就不同。例:“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春游。”“我……我不行啦!”第一个省略号表示省去后面的内容。第二个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读书时,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例如《草地夜行》,课文开头写小红军“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而课文的结尾却写“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这不是有矛盾吗?通过质疑,学生明白,这里是写老红军的牺牲及其牺牲前要小红军“记住革命”的嘱咐,极大地激励了小红军,使他产生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解决了这个疑点,对人物的形象就会有深刻的体会。

  此外,还可对文章的表达方法、写作特点、分段等进行质疑,让学生在质疑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常常对学生讲,课文中的每一课都是专家精心编写的和数学中的例题一样,我们应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做到举一反三,通过对课文用心地读,积累优美词句,领会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可作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如果说课内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教学,学生已悟出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的活,那么,课外阅读就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例如:在教学《走向奥运》一文后,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奥运”的资料,进行拓展性的阅读,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之后,学生提出:“鲁尼龙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请学生在课后找找资料,看看鲁迅写的书、文章、也找一找写鲁迅的文章。

  学生在有了阅读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后,他们会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我提出希望学生每天阅读30分钟课外读物,他们在汇报阅读情况时,我发现阅读的角度很广,有散文、诗歌、童语、寓言……还有的同学阅读了几部世界名着。并且他们在阅读时并非圄囫吞枣,而是写读、精读,理解到了作者的思想,写作意途,还摘抄了大量的好词好句,这些都让我感到欣喜。

  阅读是学习和继承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是一种综合吸收,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潜能和素质的发展,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