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进退” -资料
说说“进退”
进和退是一对反义词,
说说“进退”
。“进”意味着前进、进步、向上、不甘落后;“退”意味着后退、落后、向下、不思进取。“进”固然是好事,因为进,社会有了进步;因为进,个人有了发展,所以说,进是一个民族和个体不可缺少的动力,但“退”不一定就代表畏惧,代表妥协,代表停滞不前或倒退。这里存在一个把握的问题,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人生最大的困境莫过于陷入进退两难的泥沼。因而,当我们实在“进”不了的时候,不妨采取“退”的策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退是一种睿智,退是一种豁达,退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然而,在生活中,知进不知退的心理是很多人的常态。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适可而止乃中庸之道。进退亦然。一个人如果一味的知进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那烦恼和忧患就会如影随形。
以前有个同事,一贯刚愎自用,争强好胜,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话要摆别人的话上,事要摆别人的事上,什么都要争赢了算。与丈夫之间多次闹离婚,与公婆之间闹得老死不相往来,与父母之间也经常摩擦不断,与同事之间,领导之间,更是不分男女,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搞得所有跟她打交道的人都特别“怕”她。但她从来都不认为是自己的错误,总在别人身上找原因,总认为是别人对不起她,因而日子过得非常痛苦,年纪轻轻弄得百病缠身,常常表现为烦躁、心慌气短、失眠,还伴有高血压、肝脏等方面疾病。花样的年华,她展示在别人面前的却是憔悴的青春,这是何苦来着?原因只有一个:她就是一个知进不知退、善争不善让的人。
提到退让,大家对“六尺巷”的故事并不陌生吧。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那就是张英、张廷玉父子。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同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块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愿意,双方将官司打到了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在此期间,张家写了一封信给在朝廷做官的张英,希望得到庇护。张收到信后,觉得不能仗势欺人,邻里之间应该谦让,便给家中写了一封回信: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时秦始皇。家人阅罢此信,深受启发,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空地,这样两户人家形成了六尺地巷口,后来这个地方就被称为“六尺巷”,,也因此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二十几年前,我们这地方也发生了一起“争巷”事件,两家人为了争一个巷口,相持了多少年,最终发生了群殴,造成一人死亡,一人抵命的悲惨结局,致使两家都家败人亡,妻离子散,最终全都离开了那个伤心地,这就是争的结果,如果有一方能知道退让的,也不至于到如此地步,
资料
《说说“进退”》(https://www.unjs.com)。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不是太大的原则性问题,一旦发生矛盾,都是可以采取退让态度的,化干戈为玉帛,对人对己都有好处的。如果都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矛盾就会激化,悲剧就会发生,这样的悲剧生活中还少吗?鹬蚌相争的故事教训是何等深刻!
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利,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确定的度,超越这度就会招致毁灭。”其实,任何事物要保持其稳定性,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比如;水在0度至100度之间才是水,在0度以下就是冰,在100度以上就变成了蒸气,发生了质变。正反的转变,是事物的辩证法。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也认为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盈了以后就要亏,锐了以后就要钝。他的'这种思想,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仍然有指导意义,他告诫人们在生活中,不但要防止矛盾激化,富贵不骄奢,要懂得善让,还要进行人为转化,告诉人们要“功遂身退”,不要自我膨胀,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当范蠡莫属。
范蠡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辅臣,当勾践被吴王夫差灭国之后,他竭心尽力,辅佐勾践,教勾践以韬晦之术,亲随勾践到吴国作人质。吴王夫差看范蠡是个人才,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引诱他,都被他严辞拒绝。就这样,范蠡陪着勾践在吴国做了多年人质,君臣经过重重磨难之后才会到越国。回国后,他修船造箭,训练士卒,经过十年奋斗,越国终于强大起来,终于出兵战胜了吴国,迫使吴王夫差自杀。
范蠡可说是越国重建的第一大功臣,可胜利之后,他却发现越王有猜忌臣下之意,于是找借口要离开越王,退居江湖。这越王勾践颇出意外,立即严词拒绝:“我是由于你的辅佐,才得以有今天,我正想报答你,你怎么倒要弃我而去?你如果能留下来,我与你共享荣华富贵,如果你走了,我就杀掉你的妻子儿女!”
范蠡最终不顾越王的威逼利诱,当夜驾了一叶扁舟,涉三江,入五湖,不远万里,来到齐国,隐姓改名,隐居于陶山,自号陶朱公,做起贩卖牛羊的生意,不消几年功夫便获利千金,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名富商大贾。“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句著名的话便是出自范蠡之口。他的功遂身退,实在是一种聪明之举。
我们今人也应从范蠡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尤其是仕途中人,要谨记“盛极而衰”“知足常乐”的道理。当你权势正旺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那是永恒不变的风景,要清醒的认识到,在那烈火烹油般的鼎盛之中,早已孕育了危机。当出现这种危机的时候,记住千万不要恋战,要急流勇退,要尽早抽身退步。
用红楼梦中《恨无常》这支曲子作为结束语吧。“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寻相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说说“进退” -资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