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格式

时间:2022-08-05 11:45:11 对联大全 我要投稿

对联格式

  对联是文学作品中一朵鲜花,名胜古迹离不开它的映衬,日常生活需要它来点缀;它能给佳节庆典增添热烈的气氛,也可供人们倾抒悲悼之深情;交际应酬中也常要用到它,托物言志时也要它。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对联格式,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对联格式

  一、款式、布局、称谓

  如写春联、婚嫁联等即兴之作,只需讲究字体的布局就可以了,首先字要端正、大方。联字是给人看的,且不可不负责任、任意去写。字体应以正楷、行书、隶书为宜,行草、草书则不宜使用。另外,左右布局要一致,字的疏密要得当,不要上联疏、下联密,更不要上联写正楷,下联写行书。

  写居室联、书斋联等,特别要讲究款式,如果把款式搞错,不但看着不舒服,而且视为对求联者的不尊重。

  下面详细说明有关上、下款的布局、称谓。

  1.上款

  上款的内容有三:名字、称谓、联语,次序是名字居前、称谓次之、联语居后。

  上联写受者的名字,受者如果是团体,则属团体之名,如果是送一商店开业,对联的上款可书“××商店新张之喜”。如送朋友母丧,则不书友母之名而书友姓及母家之姓,友姓下书一“母”字,“母”字及乃书称谓。例如:“张母杨夫人千古”。这类的款式是普通的写法,还有另一种写法,即均写称谓:如“世伯父马大人仙逝”,即前部分为挽者对死者的称谓,下半句是死者自己的身份。

  对联中贺、挽联等的称谓与书信同。如赠男友的对联,可称“先生”、“仁兄”,如是同学,可称“学兄”,也可称“学友”,如给女友,则称“女士”。

  现将一般关系称谓和常用亲属称谓列之如下:

  一般关系称谓

  是何种关系 称呼对方 自 称

  朋友的父亲

  朋友的母亲

  朋友的子女

  朋友的亲戚

  师生

  老师或师傅之妻

  老师的父亲

  父亲的祖父毋

  父亲的父母

  母亲的父母

  祖父的兄嫂

  妻子的父母

  母亲的姐夫、妹妹

  哥哥的妻子

  姐姐的丈夫

  伯父、叔父的儿子

  姑、舅、姨的女婿

  妻子的哥哥

  妻子的姐夫

  父亲的表兄弟

  母亲的表兄弟

  母亲的表姐妹

  妻子的祖父毋

  妻子的姨父母

  子的岳父

  女的家翁 令尊(世伯)

  令堂(世伯母)

  令郎令媛

  令亲

  老师

  师母

  太老师、师公

  曾祖父、曾祖母

  祖父、祖母

  外祖父、外祖母

  伯祖父、伯祖母

  岳父、岳母

  姨父、姨母(姨妈)

  嫂

  姐夫(×哥)

  堂哥或堂弟

  表姐夫或表妹夫

  内兄

  襟兄

  表伯、表叔

  表舅父

  表姨母

  岳祖父、岳祖母

  姨父、姨母

  姻兄、姻弟

  姻兄(亲家) 姓名或世侄

  姓名或世侄

  姓名

  姓名

  学生(受业)

  姓名或学生

  姓名

  曾孙、曾孙女

  孙、孙女

  外孙、外孙女

  侄孙、侄孙女

  婿

  姨甥、姨甥女

  弟、妹

  外弟、外妹

  堂弟、堂哥

  表兄、表嫂

  妹夫(弟)

  弟、襟

  表侄

  表甥、表甥女

  (同上)

  外甥孙婿

  姨甥婿

  姻弟、姻兄

  姻弟

  古人对友人的亲戚,多加一个“令”字,令是“好”、“善”意思。凡带“令”字的属第三人称。此类第三人称中,还有一些生僻的异称,如称人之子为“令似”或“令郎”;称人之妻为“令阁”、“令妻”,称人之婿为“令坦”、“令婿”等。

  如直接送别人对联,可用单称。如“兰清同志结婚志禧”。送联给对方的幼辈,当用双称。用于对方名下加以二重的称谓,此称谓写上其幼辈之号,幼辈之号下再加称谓(不加称谓也可)。例如:“春林先生令郎永山新婚之禧”、“新华先生令媛出阁之禧”。

  标联语就是标明对联性质的话。如祝寿用“寿诞”之类;哀悼用“千古”之类。现将标联语分类列举于后:婚嫁联——燕喜、燕尔之喜、结婚志禧、续胶之禧(贺续婚用)、于归之禧,出阁之禧(以上贺嫁女用)。

  寿诞联——寿辰、寿诞、大庆、初度、荣庆、×旬华诞、×秩荣庆。

  建屋——新屋落成之喜,攸居之喜,斯于之喜,秩秩之喜。

  奠基——奠居之喜、权舆之喜。

  迁居——乔迁之喜,更垲之喜。

  开张——新张之喜,开幕之喜。

  挽联——千古、灵右、灵座、水垂不朽。

  题赠联——雅正、雅属、雅玩、正之、教正、属书。

  标联语即是标识对联性质的,所以各类标联语,都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不能混用。

  2.下款

  下款包括三个内容,即称谓、具名、具名语,有的在具名语之后,还加上具印(书斋联、建筑联、厅堂联等具印,其他类联一般不具印),下款如何称谓,视上款的称谓而定。例如上款称受联人为太岳者,下款自称为孙婿。其余多种称谓,详见前表。这里不再赘述。但有几点要补充说明一下:

  (一)、如果给本地的公共建筑题联,普通多称“邑人”、“里人”,然后具名。如“邑人陆维年撰”。如果给外地的楼堂馆所题联,则可在自己姓名之前,加写自己的籍贯,如:“杨州马永华撰”。

  (二)、假如是几个人具名而称谓相同者,可只出一个称谓于正中而同用之。例如:

  · 卢振明

  学员:马玉峰 鞠躬敬贺

  · 芳世华

  称谓不同者,可分别写明。如:

  表弟 赵同华

  · 同贺

  表侄 赵书臣

  此处的具名,普通多连书姓名。名号兼具者,号要出于名前。例如:“季高左宗棠敬撰”。

  几个人同具名者,正中为第一,左右(或上下)次之。如:

  · 郭红梅

  学生 陈兰清 敬贺

  · 张秀玲

  请人撰书者,己名之前,有写代书者名字的。例如:

  康文撰书 蔡玉华敬立

  还有在名上书其年龄,或书年月日及节令者。但一般人不写年龄,写年龄者多为年事较大(或较小)的人。例如:

  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

  · 七十九岁老人任仲奇

  两个单位同送贺联的,其款式如下:

  祝贺平阳市诗词楹联学会成立

  · 文坛添异彩

  · 艺苑溢菲芳

  · 文山县诗词楹联学会

  如具名,喜联具贺、敬贺、恭贺、谨贺、书贺;寿联具祝;挽联具敬挽、谨挽、拜挽、泣挽。

  具名语,应根据受联人辈份的尊卑、关系的亲疏和感情的厚薄不同而用不同的词语。

  二、书印、印鉴、张贴方法

  对联不但是一种文学艺术,同时又是一种书法艺术。一副文意精美,属对工整的对联,如果用书法艺术写出来,就又是一幅精美的艺术品。

  关于对联的书法问题,下面分四点来谈:

  1、款书的位置和字形

  上下款的字,比联语的字要小,大约以相当于联语字三分之一大为宜。上款写于上联的左上方、但不要写成顶格,上空约四寸的位置。下款写于下联的左下方,但也不应写至最下端,以下空约四寸为宜。如果是分排两行以上的长联,则往往将上款写于上联上端空处,将下款写于下联的下端空处。

  2、联语的格式和标点

  如果是两行以上的长联,不论排几行,每一行都要平头顶格。前两行的字数要相等;而且上下联各行排列的字数也要相等,保持严格的对称美。对联为直行书写,上联从右边写起,下联从左边写起。长联第二行必须与第一行相平。

  书写对联时还应注意联语的上下端都应留一寸左右的空位,每两行字之间也应留一点空白,否则就失去了对称美。另外写对联不要加标点。

  3、书联的字体和纸张

  某一类联,用何种字体,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贴挂在门外的对联和挽联,以楷书、隶书为宜,这样显得庄严典重。室内的对联,则以草书、行书为妙。这样会显得轻松淡雅。客厅、书室用联,除常用草书、行书外,有用篆文的。篆文,艺术味特浓,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但落款的字体和联语可以不同,可用楷书或行书。

  书写对联用纸也有一定的限制。如喜庆类联用红纸,哀挽类联用白色或蓝色纸,客厅书斋的装饰用联,一般用宣纸裱装为宜。

  4、对联的张贴

  对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要求对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上下联不可贴反。一般识别对联的上句和下句,只要分析联尾一字的平仄即可。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这要我们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

  三、对联的横披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披除挽联等类联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

  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即是一副对联的主题,在写作手法上,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对联写意,横披题名;二是对联写意,横额点睛;三是联披互补、相辅相成。

  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多从左往右写,从右自左写当属正式写法。贴横披应贴在门楣的正中间,其字体应与上下联风格一致,上下呼应。

  增小之《对联讲座》讲解对联

  目的:

  1)让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对联知识

  2)使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

  (一)对联的起源

  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

  当时的人们过年的时候有在门边贴桃符的习俗。桃符是一种画有神像的桃木板,贴这种板被认为有避邪的作用。有一次过年,蜀主孟昶忽发奇想在桃木上题了字。这便是最早的对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孟昶不仅自己写,还命令下属写,后来这种形式推广了,就演变成了春节贴对联习俗。

  春节贴对联,别的节日也可以贴,各种节日有各种名目的对联。例如:办婚事贴的对联叫婚联;为老人祝寿的对联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叫贺联;办丧事也挂对联,这叫挽联;等等。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对联,千万不要搞错。

  以前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

  天增日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写出来贴在大门上。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天增日月妈增寿;

  老地主看了很得意。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他又叫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

  帐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

  你看,老地主不懂对联闹出了笑话了,我们不懂一点对联知识也可能闹出一些笑话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还是来学一点对联知识吧。

  其实,对联并不是某人一提倡它就发展起来的,而是有它出现的基础的。在我国的歌谣、谚语、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对偶句,比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东汉末年就开始出现对联了。唐代由于律诗的盛行,门联已比较普遍。宋、元两代是对联的发展时期,明清是对联的繁盛时期。(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对联是从古代诗词、骈文中衍变尔来的,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对联是对偶句,但是对偶句不一定是对联,只有这组对偶句意义比较完整,可以独立运用,可以张贴才可称为对联。

  (二)对联的格律

  对联很讲究格律,下面我们看看对联格律的要求。

  一、字数相等

  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

  二、句式一致

  指的是句子的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当,比如:

  学问藏今古

  文明播东西

  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

  三、词性相当

  或者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的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四、平仄相对

  在座的同学有帮家里贴过对联吗?你们知道怎么区分上联和下联吗?上联最后一个字的声调应该是第三声(上声)或第四声(去声),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统称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的声调应该是第一声(阴平)或第二声(阳平)。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统称平声。按习惯,上联贴在大门的右边,下联贴在大门的左边,横批贴在中间。

  五、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一个主题。不能两联内容不一样,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

  语文老师在台上讲解对联,举例说:从前某报社曾公开徵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下联,结果投稿信件很多,有句对的很好,就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此时一位调皮的学生突然叫道:男学生女学生男女学生生男女。请问。这位学生对得好不好?虽然他对的格律合要求,都是四个字重复表达一种意思,但是在内容上,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上联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说是好的下联。而原来的下联和上联连起来让人想到商业的繁盛。

  (三)对联的作用及故事

  由于对联有这么多要求,做起来不容易,同时对联又短小精悍很适合在各种场合运用,所以,古代的文人经常把对联当作一种斗才能、斗学问的娱乐工具。例如我们熟悉的苏轼,民间流传了许多他的故事,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对联的。

  一天傍晚,苏轼和好友佛印泛舟长江。佛印是一个和尚。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马上就明白了。他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这扇子上题有苏东坡诗句。然后两人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对对联不仅需要才学,还需要一些机智。像有的人出的对联非常巧妙,专门为难人。有一次,苏东坡奉命接待辽邦派来的使者。辽使有意要难他,便对他说:苏学士乃中原名士,在下有一非常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请苏学士属对。说罢,辽使得意地念道:

  三光日月星;

  苏东坡一听,倒也下了一跳。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这是副绝对呀!好在苏东坡熟读《诗经》,他略一思索,就在《诗经》里找到了答案。他立即对道: 四诗风雅颂。

  这下联对得真妙。以四对三,十分妥贴。但如果四以下,跟着要提出四个字,那就不能跟日,月,星相对。妙就妙在他提出的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的雅这一部分,又可分大雅和小雅,所以通称为四诗。辽使听了,不禁连连点头,自愧不如,再不敢出联来对了。

  对联和其他的文学形式一样,可以用来寄寓个人的感情。同学们请看这副对联。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看来这个人以前家里很穷,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书生感慨万千,就在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人穷没人理倒也算了,有的人还用对联去欺负别人。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同学们,如果你们生活在古代,还像现在这样不懂对联的话,小心被别人奚落。别说人被欺负,我们国家也曾被外国人用对联欺负呢!

  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于是,他对举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也应如此。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脱口念出了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在场的其它帝国主义分子听了,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不安,头晕眼花。这时,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公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其它代表听了,心里出了一口气;侵略者们听后,个个愕然肃目;那位挑衅的先生听了,瞠目结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个头,引起哄堂大笑。

  最后送一副对联给在座的同学。这对联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自勉联。蒲松龄年轻时屡试不第,于是写了这副对联激励自己发愤写作。希望你们能吸取里面的精神。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足吞吴。

【对联格式】相关文章:

春节对联 -对联大全01-01

结婚对联 -对联大全01-01

春节对联 -对联大全01-01

兔年的对联 -对联大全01-01

兔年对联 -对联大全01-01

春节的对联 -对联大全01-01

乔迁对联 -对联大全01-01

新春对联 -对联大全01-01

春节经典对联 -对联大全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