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明清皇家陵 -资料
所在地:位于湖北省钟祥市、河北省遵化市和河北省易县,
明清皇家陵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清皇家陵寝是埋葬明清两代帝王、后妃的陵墓建筑群,是中国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它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丧葬祭祀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中国明清史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完整且保存最完好的皇家陵墓群,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规模为清朝三大陵区(关外三陵、东陵、西陵)之冠。始建于清顺治18年(1661年),营建时间达247年。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以北称"后龙",是龙脉来源;以南称"前圈",在青山环护下,建造了5座皇帝陵、4座皇后陵、5座妃园寝,1座公主园寝,共葬有清朝帝、后、妃等161人。
陵区以孝陵为中心,依山势呈扇形东西排列,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建筑气势宏伟,工艺精湛,代表了清代建筑工艺的最高成就,以裕陵和定东陵最为宏丽。。这里有我国现存最宽、面阔31.35米的石牌坊,长达11华里的孝陵神路,有"石雕艺术宝库"之称的裕陵地宫,金碧辉煌的慈禧陵三大殿和"凤在上,龙在下"丹陛石。
清西陵是清朝入关后建造的两大皇家陵墓群之一,占地8300公顷,共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3座妃园寝、2座王爷园寝、1座公主园寝、1座阿哥园寝,共计14座陵寝,埋葬了清朝帝、后、妃等共80人,
资料
《明清皇家陵》(https://www.unjs.com)。1995年12月26日,末代皇帝宣统的骨灰也迁至西陵境内的华龙皇家陵园。清朝雍正皇帝登基后,选定河北易州之西的太平峪为万年吉地,于1730年开始营建清西陵,死后葬入泰陵。乾隆继位后,提出昭穆次序、隔代埋葬,乾隆以后的几位皇帝在建造陵寝时均沿用了这项制度。这样,在北京东西两侧各建成了一处大型皇家陵墓建筑群。
清西陵以泰陵为中心,其余诸陵分列东西两侧,陵寝的规制和建筑形式均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有宫殿等大小建筑千余间,各种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建筑精美,色彩丰富。其中以泰陵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体制最完备、气势最恢宏。
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历时40年,占地面积183.13公顷。显陵在规划布局上符合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风水学理论,整个陵园双城建制,外罗城长3600米,红墙黄瓦,蜿蜒起伏于山峦叠障之中。陵园内依次建有纯德山碑、敕谕碑、外明塘、下马碑、新红门、旧红门、御碑楼、望柱、石像生、棂星门、九曲御河、内明塘、棱恩门、陵寝门、双柱门、方城、明楼、前后宝城等,疏密有间,错落有致,尊卑有序。这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掩映于山水环抱之中,是建筑艺术和环境美学的完美结合。
显陵是明嘉靖初期"大礼议"的产物,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绝无仅有,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更是神秘莫测,为世人称奇。
【明清皇家陵 -资料】相关文章:
天坛资料08-15
泰山资料10-20
苦难的历程 -资料03-13
树的故事 -资料06-01
梅花的品格资料11-14
成功语录 -资料03-13
婚姻的天条 -资料06-01
黄河介绍资料10-07
襄樊旅游 -资料03-13
清西陵 -资料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