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 苛刻用人条件实为就业歧视
核心提示: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毕业生“像市场上的萝卜一样”被人挑来拣去,却很少有人对“苛刻”的条件提出质疑。据国家人事部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去年相比增幅达到22%,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的“供”过于招聘单位“求”的情况今年更为突出。随之而来的是招聘单位定出更加“苛刻”的条件,对毕业生更加精挑细选,其中一些有意或无意的就业歧视尤其让部分毕业生找工作举步维艰。
网上曾罗列出就业八大歧视,其中与高校毕业生紧密相关的就有性别歧视、身高歧视、学历歧视、婚孕歧视等,近几年新出现的“另类”就业歧视,包括籍贯歧视、姓氏歧视、星座歧视、血型歧视等,也同样毫不留情地压在高校毕业生的肩膀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多数毕业生对招聘单位的苛刻条件“逆来顺受”。
多数女生曾遭遇性别歧视和婚孕歧视
于丽是我市某高校即将毕业的中文专业本科生,从9月份大四开学以来,于丽奔波往返于我市和北方几个大城市的招聘大会,简历投出了近百份,可工作至今还没有着落。最让她感到不公平的是很多单位都明确表示不要女生,性别歧视让于丽碰了多次壁。
有的单位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要女生也可以,但是要保证自己至少5年内不结婚,不生孩子。单位的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员工回家生孩子,工作就会耽误。这种情况下,单位如果需要招女性,更倾向于招聘已婚已生过孩子的女性。于是于丽无意中又遭受到了婚孕歧视。
高学历招聘趋于理性,但仍存在学历决定论
前几年用人单位招聘往往希望招到高学历人才,近一两年用人单位招聘逐渐趋于理性,不愿意花一个硕士的工资养一个做着本科生工作的硕士。学历决定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我市某高校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宋峰所学专业不错,自己的成绩也很好,又是男生。可宋峰却无奈地摇摇头说,每个毕业生都有自己难念的经。他的问题就是他读高三时因病耽误了复习,所以他只好读了自考,他的本科文凭是自考文凭。
虽然宋峰在硕士期间各科成绩都在全班前列,“但我万万没有想到,招聘单位会因为我的自考文凭而拒绝我。”多年的努力竟然没得到社会的认可,“学历歧视”让宋峰一段时间很是消沉。
越来越多的就业紧箍咒,易引起畸形心态
是男生,但大专的不要;是本科,但不是重点大学的不要;是重点大学的,但不是本市生源的不要;是本市生源,但个头不够1米7的不要;身高够了,但姓“裴”的不要,因为做生意不能“裴(赔)”……处处刀光剑影,让人防不胜防,哪个毕业生头上都会被套上几个就业的“紧箍咒”。
就业歧视同时会导致一些求职者的畸形心态。为了让自己显得“五官端正”,一些毕业生不惜花费重金整容,还有的人为了让身高达标,甚至冒着可能残疾的危险去做增高手术。可以说毕业生的类似行为完全是抱着一种投其所好的取悦心态,无意中也会加剧就业歧视的现象。
多数企业否认有歧视,称只是正常选择
记者调查了解到,绝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自己确定的招聘条件并不是在歧视谁,只不过是在选择自己理想的员工而已。“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得有强有力的员工,这里的‘强有力’对员工多方面素质都有要求,不是企业在强求什么,而是现实太残酷。”我市一家广告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说。
另外,目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虽然有的用人单位太挑剔,但依然应聘者云集,这就为用人单位淘汰弱势者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政府开始逐渐规范就业市场
毕业生虽然“像市场上的萝卜一样”被人挑来拣去,除了发发牢骚外,却很少有人对各种苛刻的条款提出质疑,“游戏规则不是我们定的,但我们还必须得玩这场游戏,所以只能硬着头皮跟人家玩,在此过程中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哪里有工夫质疑规则本身。”毕业生宋峰说。
记者了解到,辽宁省于2005年8月15日开始实施《辽宁省促进就业规定》,其中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除国家统一规定外,不得以性别、年龄、身高、民族、种族、宗教、婚况、残疾、户籍和毕业学校所有制形式为由拒绝录用。近年来国内还陆续有公务员报考不再排除艾滋病毒感染者和乙肝病原携带者排除肝炎的,可以说这些“非歧视”规定的推出不仅是政府自身公共服务理念的一次提升,更是通过官方行为矫正民间误区的很好试验。
打消用人单位顾虑回避就业歧视
毕业生找工作怎样才能尽可能回避就业歧视呢?人力资源专家说,毕业生一定要看清用人单位的心理,对症下药,多与用人单位接触,打消他们录用你的顾虑。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如果真遇到了人才,会相应调整自己的标准的。另外,还要尽可能利用自己的“关系网”,别人的推荐比自荐有时要管用,这并不是“走后门”,而是让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自己,至少能“正常”了解自己,绕开某些就业歧视。
大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