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自考给予我终生学习的能力
内容提要:“父母给了我生命,老师给了我知识,而自考给予我的则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这种授之以渔的能力将使我终生受益。它圆的不仅仅是我儿时的博士之梦,还助我一次次地实现了自我超越。” 蔡小军其人:1977年出生于湖南耒阳市
1997年毕业于湖南省江南工业学校1999年底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学考试专科毕业
2004年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毕业
2004年9月至今北京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师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工程院李京文院士
与蔡小军的谈话是在北京工业大学校内的一间咖啡厅里,正值学生上课时间,咖啡厅很安静。坐在我对面的他,说话不急不缓,谈到自己的专业时,为便理解会不时辅以相关手势,言谈举止中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与多年未磨掉的坚韧。
博士,母亲的学历图腾
“儿时的我渴望成为一位儒雅的博士,以致于天真的将博士等同于戴着一副厚厚眼镜的学者,所以傻呼呼地过早使自己的眼睛近视。”那天谈起这一段,他大笑:“那会儿哪知道啊。我那时读书不用功,我妈就经常这样教导我,好好读书,以后当了博士,就能坐飞机还不用自己花钱。”
正是母亲“朴素的想法”在幼小的蔡小军心里播下了一粒博士梦的种子。尽管这个梦在当时还显得太过朦胧而无法触摸,但人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经过多年的迂回与颠簸后,当人生的谜底一页页被揭开时,却发现就是儿时的那个梦想。
上天总是把遗憾留给我们。当蔡小军终于拿到博士录取通知书时,母亲却因病去世了。蔡小军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母亲最终没能看到他穿上博士服。“博士”是身为普通农村妇女的母亲心中的“学历图腾”。
“很多人知道我的经历后,会问我,是不是天生就喜欢读书,其实不是这样,坦率的说,小时候的我非常调皮,经常惹事,没少让父母操心。小时候上学那会儿还经常逃课,为这事儿,经常挨我妈打,是她把我生拉硬拖的拽到学校,一路上我还努力挣脱,想逃。那时觉得她特执拗,就认读书这个死理儿……后来才明白我妈那是恨铁不成钢。”
自考,叩开博士梦之门
小学毕业前,面对父母下达如果不努力考上初中就辍学的最后“通牒”,他似乎幡然醒悟了:很多东西,一旦抓不住就会永远失去!蔡小军开始努力学习,“出人意外”地考上了市里的重点中学。初中三年,他将以前用来玩耍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成绩一直很优异,并逐渐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以前在玩耍中的乐趣。
初中毕业时,他走到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向左,四年公费中专,毕业可能会包分配;向右,三年自费高中,毕业后一切未卜。向左还是向右?命运给他出了一道难题,那年他15岁。最终,他来到湖南省江南工业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用蔡小军自己的话说“这样既可以不用花家里太多钱又可以继续上学。”出生寒门的孩子,做任何选择都会考虑到家庭。
选择中专学习的蔡小军渴求知识的心就如同一块海绵,贪婪吸收着一切新鲜未知的东西。“从小我的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封闭,进入学校发现自己和周围同学存在着很大差距,需要提高的东西太多,心里一直有一股很强的忧患意识。”正是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让他在校内一点儿也不敢怠慢学习和错过任何提高自己的机会:先后担任过班长、学生会保卫部长,两次被评为学生标兵,直至毕业,他的成绩综合排名为全年级第一且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学生干部。
终于毕业了。农家的孩子可以端国家的铁饭碗了。但一切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正应了一句俗话:好事多磨。那年毕业的分配情况并不是很好,人才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用人单位的应聘要求是大专甚至大本学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毕业那年在学校只有6个毕业分配指标的情况下,蔡小军最终因在学校的优秀表现,争取到了一个分配名额。他被分到湖南一家很有名的机械企业,做的是专业对口的工作——机械技术员。“在那个国企我呆了五年,各方面待遇都还不错,也能很明显的感受到能力的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越发感到知识的贫乏,特别是后来经常出差,渐渐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外地差距太大了。后来进单位的同事一般都有大专、本科文凭,感到了压力,我觉得应该趁自己年轻再学习。”于是蔡小军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考研。
但当时的他只有中专学历,而考研的最低学历要求是大专,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我当时就想到了自考,通过自考拿到大专文凭。当时我刚参加工作,没有多少积蓄,工作时间也不固定,经常出差。而自考既省钱又不影响我的工作。”即下了决定,就得“真刀实枪”地努力了。最终,他再次“出人意料”:两年时间通过15门课程;单科平均80分,单科最高分竟高达93分,通过率近100%.仅两年多的时间就顺利拿到了大专文凭,获得了报考研究生的资格。“现在想来,正是自考使我离博士的梦想越来越近。”
梦想,执著追求中达成
拿到自考大专文凭的第一年底,蔡小军就投身到考研大军中。那时他一边工作一边紧张备考,工作、学习都不能放松。自学考试期间积累的自学能力,为他备考研究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遗憾的是,在2001年元月的那次研究生考试中,他虽然总分超过国家线20多分,却因数学的单科成绩没到线,最终还是失败了。“应该也在预料中吧,因为毕竟自己的基础还不是很牢而且完全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然而有自学考试和第一次考研的经验,我对第二次考研充满了信心。”说这话时,蔡小军眼中透着坚毅。
2002年元月,第二次参加研究生考试时,他吸取第一次考研的教训,在工作之余,开始有针对性地复习,那一年他的数学考了85分(百分制),最终以最低单科75分(百分制)、总分396的好成绩、完全通过业余自学以同等学历跨专业的方式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公费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学习期间,他除了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努力涉猎了大量相关专业的知识。研究生一年级的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恰好实行了改革,学制由三年改成了两年。第一年他没有过多的参与校外实践,按他自己的话说,终于有机会可以接受系统的学习了,所以格外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能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第二年,除了理论学习之外,他还配合导师完成了很多相关课题,一有机会就到校外的企业参与实践,偶尔还给学校的本科生带带课。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蚌埠卷烟材料厂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就是根据在企业实践考察完成的,该论文被评为当年校优秀论文,并被收录进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毕业前夕,蔡小军又一次陷入了选择的两难境地:参加工作还是继续读博?“我那时候真的很矛盾,不知道该走哪条路。经过认真考虑后,还是决定继续读博,想把这条学术之路走得更远更深。”
一个偶然的机会,蔡小军在网上看到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教授的相关介绍,被李老师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学术涵养所感动,于是决定报考李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怀着激动的心情,他给李教授寄去一封信,信中详细地写明了自己多年来的求学经历以及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与看法。
大概是由于蔡小军一路走来的经历让李教授觉得他是个不怕吃苦、好学之人,也或许是蔡小军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踏实的学习精神感动了李教授……蔡小军幸运地得到了笔试和面试的机会。同时和他一起参加考试的共七人,最终只录取了蔡小军一个人。
现在的蔡小军在北京工业大学师从李京文院士攻读管理与工程科学专业博士学位,每天的生活很忙碌但却无比充实……
面对面
记者:学习在你现在的生活中占有多大的比重?业余时间一般都有哪些兴趣爱好?
蔡小军:基本上占80%以上吧,现在学习课题还是比较重的,导师要求也比较严格,我也不想因为自己影响老师在学术界的良好声誉。
业余时间我会分出一部分给我的女朋友,我有时候觉得挺对不起她的,没有很多时间陪她,不过她很能理解我。下围棋、游泳等都是我的爱好,我还是希望能够尽量将生活变得丰富一些吧。
记者:你现在忌讳向别人说自己曾经是自考生吗?
蔡小军:其实,我也走过一段心路历程。刚拿到自考大专文凭的时候,每当别人问我的学历时,我都宁愿告诉对方自己中专毕业,而不说自己是自考大专毕业,我怕别人说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后来才知道那是自己的自卑心理在作怪,就像我当初没有上博士前,我内心对博士充满了羡慕,可现在当我自己也到了这个位置,我发现已经早已没有当初那份狂喜。
其实现在开始明白,人背后有怎样的东西并不重要,本身是怎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或者说,一个人曾经怎样并不重要,关键是现在怎样。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尤其是自考的朋友都应该怀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记者:现在很多孩子可能跟你当初有些类似,因为家境等原因不能顺利完成学校教育,而选择了自考这种途径,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蔡小军: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我国现行教育的幸运者,我的中专、硕士、博士念的都是公费,这对于物质相对匮乏的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从19岁中专毕业就开始自立,在半工半读中完成了我的硕士,进行着博士的学习。许多农村孩子是没有我这样幸运的,贫寒的家境不得不让他们过早的离开校园,到社会上打拼。我想对他们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改变现状的可能,当“大路”(学校教育)走不通的时候,有时候走“小路”(自学)一样会到达目的地,只是需要自己多走几步,只是要走得辛苦一些,在自学中你将获得一种“授之以渔”的能力,这种能力,加上你保持乐观并自强不息的精神,你必将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有所收获。
【自考给予我终生学习的能力】相关文章:
自考给予我的不仅是一张文凭04-30
自考优秀征文:我的自考之路04-30
让我终生难忘的人作文11-23
终生04-29
自考生学习总结04-28
学习自考九大技巧04-30
自考优秀征文:我的自考之路—爱之路04-30
掌声给予我自信07-05
分享我的自考心得04-25